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体静脉血样采集管的不同内表面状态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用聚环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L722)、硅烷偶联剂对塑料管(PET)和玻璃管制膜,对L722玻璃管、L722 PET管、玻璃管、PET管、硅烷偶联剂制膜玻璃管及聚丙烯管(PP)内表面进行接触角分析.用上述材料的血样采集管采集血液标本并在室温下滚动混匀孵育110~60 min.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激活标志物CD62p.结果 不同材质及表面处理血液采集管的内表面的接触角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小板活化率,但并不呈线性关系.PET管经L722表面改性后表达CD62p阳性的活化血小板百分率由(37.4±14.8)%下降到(21.9±12.4)%.玻璃管对表达CD62p阳性的活化血小板百分率为(54.5±18.6)%,明显大于PET管.玻璃管制膜后对血小板的激活明显减少,用硅烷偶联剂制膜的玻璃管表达CD62p阳性的活化血小板百分率为(28.3±8.2)%,明显低于L722制膜玻璃管.用PET作为基体材料经过L722表面处理后对血小板活化明显低于L722制膜的玻璃管的(41.5 ±15.9)%和用硅烷偶联剂制膜的玻璃管的(22.0±12.8)%.不同管对血小板活化时间进程显示:60 min L722 PET管和聚丙烯管的血小板活化与30 min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材质及表面处理血液盛装管所导致的不同表面能状态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硅油表面处理能有效改善血液采集管的血液相容性.FCM检测CD62p是评价血液收集管材料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灵敏指标,对建立血液盛装材料表面处理模型及筛选临床应用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背景: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是聚醚醚酮的改进复合材料,改善了纯聚醚醚酮强度不足的缺点,扩大了其在各方面的使用范围.但若要成为应片j于人体内的医用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目的:比较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和钛合金对人血细胞的影响,判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是否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6/08在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取实心钛合金股骨干髓内针1根及含20%碳纤维的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样条若干,机加工成棒形试样(长5 mm,直径1 mm)各20个.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将钛合金和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2种材质的试件分别放置于新鲜人血中,通过观察溶血率,血小板激活程度以及白细胞激活程度判断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应用游离血红蛋白直接测定法测量材料溶血率;流式细胞术测量血小板CD62p、CD63含量和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结果:2种材料溶血率,血小板CD62p含量、CD63含量、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和钛合金对人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无显著影响,均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胶原-透明质酸钠复合膜、胶原膜、胶原-壳聚糖复合膜的血液相容性,展望其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中的应用前景。方法:进行体外的动态凝血试验、血小板黏附性能试验、溶血试验和体内的犬腹主动脉内移植试验的血液相容性评价。结果:4种材料的溶血率均小于5%;前3者的OD-凝血时间曲线下降缓慢且吸光度高,同时血小板黏附少且没有明显变形和伪足。腹主动脉包埋试验大体解剖只有胶原-壳聚糖复合膜形成血栓。结论:前3种材料在血液相容性方面适合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要求;胶原-壳聚糖复合膜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4.
背景:虽然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体具有易于缝合、质地柔软和抗压迫等诸多优良性能,但由于血栓形成等原因,使这些材料的应用受限.为了解决前述问题,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现有人工血管材料表面修饰与改性上,最终使其达到血管植入的要求.目的:用共价交联的肝素-海藻酸钠水凝胶对小口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考察其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材料:实验所用直径4 m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为W.L Gore & Associates,Inc.产品,海藻酸钠和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购自美国Sigma公司,肝素购于Calbiochem公司,全氟磺酸和壳聚糖购于美国Aldrich公司.人α-凝血酶和抗凝血酶Ⅲ购于Haematologic Technologies,S-2238购于Chromogenix.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6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的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完成.首先用全氟磺酸修饰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然后用肝素-海藻酸钠凝胶进行灌注修饰,以乙二胺为交联剂,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为引发剂,将多糖分子进行共价交联.用接触角表征了涂层前后人工血管表面亲水性能的变化,扫描电镜表征了材料表面形貌及血小板黏附,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然后用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溶血试验以及凝血酶失活试验表征了涂层后人工血管表面的血液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①接触角.②用扫描电镜表征材料表面形貌及血小板黏附情况.③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④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⑤溶血度.⑥凝血酶失活试验.结果:①修饰后的人工血管,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在1 626 cm-1处出现了-CO-NH-基团的峰位.②修饰后人工血管的接触角由(125±1)°降低为(84±2)°.③修饰后的人工血管,具有较长的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较低的溶血度0.065%、较少数量的血小板黏附.④凝血酶失活实验结果显示,凝胶灌注修饰后的人工血管,对凝血酶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具有血栓形成的性能且稳定性好.结论:肝素-海藻酸钠凝胶修饰的膨体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可应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  相似文献   

5.
背景: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合成了葡萄球菌抑制剂RNAⅢ抑制肽,并制备了RNAⅢ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目的:评价RNAIII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的血液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0/2007-10在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及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成年普通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由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将洁净的316L不锈钢片浸渍于5 g/L的四元共聚物四氢呋喃和质量分数10%的RNAⅢ抑制肽混合溶液中,获得稳定的聚合物涂层,按1 cm~2/mL在37℃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浸提72 h,制得浸提液原液;加入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制得50%浸提液.选择溶血实验、凝血实验、血小板聚集实验,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观察RNAIII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红细胞溶血率,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溶血实验结果显示浸提液原液和50%浓度浸提液的溶血率分别为3.08%和1.88%,两者的溶血率均<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凝血实验结果表明浸提液原液和50%浓度浸提液对兔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对各时间点兔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无明显作用,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影响,对兔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结论:实验数据表明,国内首次合成的RNAⅢ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低温去合金化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血液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国内外研究表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体内长期置入可释放镍离子,为了降低镍离子在体内的溶出,研究者进行了很多试验,低温去合金化是一种新的表面处理技术.目的:测定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血液相容性指标,评价其血液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观察实验,于2007-12/2008-06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低温去合金化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和未处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由贵州科学院苏向东老师惠赠.方法:通过模拟体内血液环境,以未处理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为对照,对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与新鲜兔血接触进行溶血率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血小板黏附实验、接触角测定实验.主要观察指标:溶血率,动态凝血时间,血小板黏附数量,接触角.结果: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溶血率低,血小板黏附减少,动态凝血时间延长,接触角变小.结论:低温去合金化处理后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血液相容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去细胞猪主动脉瓣、胶原-透明质酸钠复合膜、胶原膜、胶原-壳聚糖复合膜的血液相容性,展望其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材料中的应用前景。方法:进行体外的动态凝血试验、血小板黏附性能试验、溶血试验和体内的犬腹主动脉内移植试验的血液相容性评价。结果:4种材料的溶血率均小于5%;前3者的OD-凝血时间曲线下降缓慢且吸光度高,同时血小板黏附少且没有明显变形和伪足。腹主动脉包埋试验大体解剖只有胶原-壳聚糖复合膜形成血栓。结论:前3种材料在血液相容性方面适合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要求;胶原-壳聚糖复合膜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8.
背景:栓塞是小口径血管植入后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常常对血管支架材料进行抗凝改性,以期提高其血液相容性,从而提高血管的有效通畅性.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体肝素化改性后的内植物修复材料小肠黏膜下层的血液相容性,并探讨其体内构建小口径血管的可行性.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6-01/10在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小肠黏膜下层来自农场猪.方法:①改性:将猪小肠黏膜下层用氩等离子体处理器照射处理,氩气流量20mL/min,照射时间分别为0,2,4,6,8,10,12,14 s,接着浸入肝素钠溶液24 h.②体内抗凝血实验:将20条狗分为2组,分别植入经过改性或未改性的小肠黏膜下层缝合成的3 mm口径血管支架,与股动脉直接吻合,观察6周.主要观察指标:①血液相容性检测:通过扫描电镜观测表面形态,并通过液滴接触角、凝血时间及血小板黏附实验检测小肠黏膜下层改性前后的抗凝性.②体内抗凝血:通过彩色多普勒和组织学检测,评价血管支架直接在体内循环血流下的长期通畅性和形成血管的可行性.结果:①改性小肠黏膜下层膜表面呈现出均匀的微结构改变,随着等离子体照射时间增加,表面液滴接触角降低;改性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减少.②植入体内后未改性小肠黏膜下层血管支架3 d内栓塞,改性组在6周内仍保持通畅,管腔内表面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结论:经低温等离子体肝素化改性后小肠黏膜下层的亲水性、抗凝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316L不锈钢经丝素肽/壳聚糖聚合物涂层后的血液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选择组织相容性良好的聚合物材料作为心脏涂层支架的材料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平滑肌细胞过度生长,减少局部炎症反应,有助于支架术后内皮损伤的早期修复,并减少支架局部血栓形成。 目的:实验拟观察316L不锈钢经丝素肽/壳聚糖聚合物涂层后的血液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07/200707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完成。 材料:医用316L不锈钢片为张家港先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丝素肽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态研究所产品;壳聚糖为浙江省玉环县海洋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丝素肽和壳聚糖涂在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聚合物膜。 主要观察指标:测定不锈钢涂层前后表面的动态凝血时间、扫描电镜观察涂层前后的不锈钢表面抗血小板作用、测定涂层不锈钢的溶血率。 结果:①不锈钢表面经过聚合物涂层后,凝血时间明显较未涂层的不锈钢时间延长。②裸316L不锈钢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数量较多,血小板变扁平,看不出明显的伪足状态,紧贴在材料的表面;丝素肽/壳聚糖聚合物不锈钢涂层表面也有一定数量的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虽有伪足伸出,但是聚集密度和形态变化程度明显小于裸不锈钢表面黏附的血小板。③涂层不锈钢溶血率〈5%,提示丝素肽/壳聚糖聚合物涂层不锈钢无溶血作用. 结论:与裸316L不锈钢相比,丝素肽/壳聚糖聚合物涂层延长了动态凝血时间,减轻了血小板黏附和变形的程度,提高了316L不锈钢基体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聚乳酸乙醇酸/RNAⅢ抑制肽缓释微球的血液相容性.方法:①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制备: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NA Ⅲ抑制肽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NAⅢ抑制肽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 μm的聚乳酸乙醇酸/RNAⅢ抑制肽微球.②浸提液制备: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粉末按1 g/L在37℃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浸提72 h,制得浸提液原液:加入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制得0.5 g/L的浸提液.以溶血实验、凝血实验、血小板聚集实验,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观察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对聚乳酸乙醇酸/RNAⅢ抑制肽微球血液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①浸提液原液和0.5 g/L浸提液的溶血率分别为3.24%和2.67%,两者的溶血率均<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②浸提液原液和0.5 g/L浸提液对兔凝血时间,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结论: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如何有效控制肝切除术中出血是降低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目的:寻找适合临床手术需要的材料制作出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方法:选取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常用医用材料:聚四氟乙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全氟烷氧基聚合物、尼龙、尼龙弹性体、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氨酯、聚丙烯,分为10组,每组随机选取10份样品测量其物理机械性能.结果与结论:尼龙具有相对密度轻,强度高,摩擦因数小,易加工,经济实惠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肝脏血流捆扎带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背景:如何有效控制肝切除术中出血是降低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目的:寻找适合临床手术需要的材料制作出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方法:选取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常用医用材料:聚四氟乙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全氟烷氧基聚合物、尼龙、尼龙弹性体、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氨酯、聚丙烯,分为10组,每组随机选取10份样品测量其物理机械性能。结果与结论:尼龙具有相对密度轻,强度高,摩擦因数小,易加工,经济实惠等特点,适合用于制作肝脏血流捆扎带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所用的超声对比剂均为内含不同气体成分的微气泡,其外壳材料多数为表面活性剂类、人血蛋白质类、脂类等。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对比剂成为超声对比剂研究领域的热点。目的:探讨各种超声对比剂制备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从而最终寻找合理的高分子材料超声对比剂。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2005-01/2010-12有关高分子材料应用于超声造影方面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高分子材料,超声,对比剂"。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6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近年来随着高分子科学与多学科融合的分子医学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显像对比剂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高分子材料超声对比剂由于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粒径大小均匀,良好的抗压性能,较长的显影持续时间等特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中靶向微泡对比剂经静脉注射可到达特定靶区,低功率超声作用下可提高局部组织显影的分辨率。携带治疗药物或基因的靶向微泡对比剂在低频(1MHz)超声作用下可以产生瞬态空化效应,迫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有效提高了药物或基因的转染率。如今,靶向微泡携抗肿瘤药物联合超声作用正逐渐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模式,是近期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超声联合靶向微泡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但其准确的生物学机制目前医学界还未清楚,超声治疗参数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淑玲  袁玉欣  王群 《中国康复》2005,20(4):226-22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68例(脂肪肝组),采用经皮给药、循经推按和口服中药治疗。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检测的变化,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治疗40d后,脂肪肝组临床症状及系列生化检测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临床疗效显示脂肪肝组治愈率50%,总有效率95.6%。结论:血脂异常、血糖代谢紊乱、高粘血症为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背景: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尼龙搭扣肝止血捆扎带,比原有的止血带在技术上有创新,解决了临床使用中容易滑脱的问题,且使用更加简便。目的:观察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与全肝和半肝血流阻断法在肝切除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健康家兔分别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法切肝、半肝血流阻断法切肝及用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捆扎后切肝。比较术中肝脏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第1,3,7天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结论: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明显减少,且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的升高幅度较其他两组低,但1周后均可恢复正常水平。结果提示该新型肝脏止血捆扎带术中操作简便,捆扎止血效果更为可靠,对肝功能损害较轻,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新的肝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等制作的人工髋关节关节都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产品也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每种材料依然存在各自的优缺点.目的:评价不同材料髋关节假体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9-01/2011-02有关髋关节假体材料的研究,关键词为"髋关节置换".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8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金属材料在髋关节置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髋关节置换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金属关节头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的组合,但金属的弹性模量与人体骨骼相差甚远,导致应力遮挡效应,容易引起假体的疏松和不稳定;生物惰性陶瓷在活体内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很好的机械强度,而生物活性陶瓷具有骨传导的特点以及与活骨整合的性能;复合材料假体因其可调的弹性模量和足够的力学强度,力学性能接近人体骨骼而逐渐被重视.但目前还缺乏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力学相容性好的理想假体材料.因此,应从改进人工髋关节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材料的耐磨性与力学性能,增强假体与宿主骨的结合性,减少应力遮挡,寻找新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等方面来提高置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016~2017年本院肝脏外科单病种四级外科手术临床成份血用量变化,为肝脏外科四级手术临床备血和手术方案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肝脏外科四级手术例数、临床各种成分血的用血量、手术用血量等,并分析比较2年的肝脏外科单病种用血的变化.结果:2017年与20...  相似文献   

18.
背景:生物可降解支架可在消化道管腔内短期成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随后完全降解,并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调节支架降解时间,避免了永久性支架的并发症。目的:评价不同材料制成的生物可降解性消化道支架的应用、相容性评价以及研究进展。方法:以"生物可降解,消化道,支架,相容性"为关键词,采用电子检索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9-01/2009-12有关生物可降解性消化道支架的研究。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2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可降解支架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其有效的扩张性及临床安全性等。可降解材料大多是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可降解高分子、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合成可降解高分子3类。天然可降解高分子大多是多糖类。天然可降解高分子一般生物相容性良好,但是力学性能较差。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目前研究及应用尚较少。合成高分子种类比较多,常见的有聚丙交酯、聚己内酯、聚乙二醇等。合成高分子优点在于可以比较灵活的设计分子结构,通过发展共聚物、共混物来得到不同性质的材料。可降解支架可以解决良恶性狭窄的再通及瘘口的封堵等,但可降解支架在消化道系统中应用的效力还需要未来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来评估。  相似文献   

19.
背景:随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如纤维素、甲壳素等天然高分子材料以及聚乙烯醇、胶原等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研发,止血材料的运用和发展获得了飞跃.目的: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种类高分子止血敷料的研究进展,评价了不同种类复合止血敷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1996-01/2010-12关于医用高分子止血敷料研究应用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止血材料;纤维蛋白;高分子材料;胶原蛋白;明胶海绵"或"biological;occlude the flow of blood;gelatin sponge; fibrae sangui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医用高分子止血敷料领域发表在近期文献或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初检得到12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8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近年来国内外主要应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壳聚糖、纤维蛋白胶、吸收性明胶海绵、微纤维胶原等以及常用的按材质和用途分类的藻酸盐类和水胶体类,不同的止血材料其止血机制和止血效果均不相同.文章通过对多种复合止血材料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说明了各种止血材料止血途径和止血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以便于开发出更卓越、更有效的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及三维血流能量成像在肝癌中应用。方法: 用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65例肝癌,有40例同时观察三维血流能量图, 22例进行选择性肝动脉血管造影。结果: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使肝癌肿瘤血流显示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血流图。三维血流能量图可获较完整肝癌肿瘤血流立体血管网图像,且与选择性肝动脉血管造影的血管分布特征相似。结论:彩色多普勒及三维血流成像能直观较完整地表现肝癌肿瘤血流分布状态,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