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高血压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近几年来病例呈散在发生。本文总结了21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变化特征,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3.
邓元文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7,8(1):52-52
我院从1992年3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病人34例.该34例入院前均作了血、尿常规及B超检查,并对治疗过程作了临床随访.B超提示诊断的流行性出血热34例,与检验、临床相符合者32例,漏诊1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4%,现报告于后.资料与方法:34例中,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32例,其中21~30岁2例,31~40岁14例,41~50岁10例,51~60岁6例,男性25例,女性7例.就诊期:发热期9例,休克期10例,其余为少尿期.患者除具有一般感染性发热的特征外,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B超对双肾作了详细探测.用SC—80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方法略. 相似文献
4.
余武亮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2,(Z1)
本文报告了本院自88年5月至91年12月内科住院20例出血热肾脏声象图改变,并选择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出血热20例中男18例,女2例,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9岁。全部病例均有发热,休克,尿改变,血液异常淋巴细胞升高,血液母细胞转化试验下降。出血热肾声象图主要表现为二肾弥漫性肿大,自发热开始至恢复期消失,平均肿大为长径13cm,宽6.5cm,厚5.0cm,阳性率95%(19/20)对照组为O。肾特征性暗区,肾回声普遍性降低,以肾髓质为主,尤以皮髓质交界处及肾柱最为明显,呈低回声或暗区带,在发热后期及休克早期出现,而多尿期则消失,阳性率85%(17/20)对照组为O。 相似文献
5.
李艳秋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0,(2)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理变化较复杂,累及脏器较多,以肾脏受累为多见。本文就我院自1995年5 月至1999年12月,临床疑诊经超声检查诊断又经其他检查证实的2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肾脏改变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2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8~69岁。临床均表现为高热、腰痛、少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15~30×10~3ml以上,早期以中性增高为主,血小板数降低,有异型血小板出现,病程2日后尿中出现蛋白。超声检查;使用美国产百胜—菲莎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俯卧位、侧卧位,分别行纵向、横向及斜向扫查。观察双肾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肾周围情况,并进行测量。同时对26例患者进行了治疗期间接的跟踪检查。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腹部脏器经肾脏损害为常见,同时可有其它组织和脏器如皮肤、脸结膜、肝、脾、胰和胃肠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或灶性坏死。本文回顾并总结了我院近四年收治的6例流行性出血热中所选出的3例具有比较典型的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秀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3,9(3):43-44
本文报告了急性流行性出血热肾脏彩阶超声对其的图像观察。图像特征分为Ⅰ、Ⅱ、Ⅲ型;Ⅰ型为肾脏各切面,各径线均属正常之图像,Ⅱ型肾肿大,H/L值变化为特征。并与血BUN增高呈正相关,Ⅲ型为危重型表现,部分病例有肾周围出血,自发肾破裂。彩阶超声图像较之黑白超声图像显示更具有特色。肾B超对流行性出血热虽为非特异性诊断,但对早期诊断及病情分析,疗效观察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EHF)并发肾脏破裂是出血热中少见的并发症,1980年以前已报道10例,现将1981~199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个案报道24例,结合作者遇到的2例(计26例)作一综述。1 临床资料性别:男21例,女5例。年龄:12~60岁,其中20~50岁为20例。有诱发因素者11例。腰痛12例,腰、腹同时疼痛为13例。休克者18例。腹腔或肾周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92年5月至1996年1月,对4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肾脏进行B超探查,其目的是探讨B型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现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47例EHF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7例.年龄15~61岁,平均33岁.首次B超检查时,患者发病最短2天,最长7天,均有发热及明显腰痛,全部病例均追踪观察至恢复期,每期检查双肾B超1~2次.使用SSD-63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患者俯卧位,于双侧肾区分别做纵向、横向和斜向扫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被膜、肾内结构及肾周围情况.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流行性出血热3例报告沈香莲(南昌市公费医疗门诊部,南昌330008)妊娠期发生流行性出血热(EHF)对母、胎生命影响颇为严重,临床关于此类报道不多,我们近年来遇到3例妊娠期EHF病人,2例痊愈,其中1例胎儿正常,1例早产死婴,另1例患者早产死婴...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从病理生理来认识患者的心率应增快,文献中有作者报告在发热期见到心动过缓,而其它各期则以心率增快者为多。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B型超声观察31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肾脏改变,旨在探求用B超早期诊断该病的指标。结果:1.肾脏肿大阳性率61.3%,2.肾周(肾筋膜下)出现特征性液性暗圈或暗带阳性率58.1%(18/31),主要发现在发热末期或休克期,多尿期及恢复期消失。对照组0%。肾周液性暗圈或暗带声象图特征:肾筋膜与肾纤维膜之间出现液性暗区。宽度约0.2~1.5cm,平均0.64cm,暗区宽者,环包整个肾脏(图1、图2),随呼吸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的肾脏和腹水超声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报道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的78例病人的肾脏和腹水的B超表现,结果显示患者早期即可有肾脏肿大,肾锥体肿胀,中心集合系统受压变窄,肾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肾周暗带等特征性改变,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水。根据这些改变可早期确诊。并依据声像图进行分型。这对临床分期,估计预后,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 (EHF) ,儿童发病较少 ,尤其婴幼儿病例报告更为少见 ,现将我院收治的 3例 3岁以下幼儿出血热病例报告如下。例 1 男 ,2岁 ,因发热、腹泻水样便夹有粘液每日 10次、伴有腹痛及轻度里急后重 3d。经检查大便粘液 ( ) ,白细胞 ( ) /HP ,红细胞 ( ) /HP ,脓细胞 ( ) /HP。诊为急性菌痢入院。体查 :体温 38 6℃ ,轻度脱水貌 ,心肺无异常 ,腹部轻压痛。经抗感染治疗 2d后体温正常 ,但精神差 ,烦躁嗜睡 ,消化道症状加重。考虑鼠伤寒沙门菌感染 ,改用抗生素后 ,仍无明显效果。住院第 6天出现少尿、全身大量出血点及瘀… 相似文献
15.
产褥期流行性出血热一例报告河北衡水市百货公司职工医院[053000]张藏君病例:女性,24岁。于10天前在当地卫生院顺产一女婴,4天前出现发冷、发热,体温渐升高到40℃,伴头痛、恶心、腹痛、腹泻。腰痛、尿频、尿急。体检:体温39℃,血压14/10kP...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肾脏B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肾脏B超观察邮政编码154300黑龙江省桦川县人民医院李月森,张欣,刘晓燕,张静妤本文报告242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肾脏B超观察。根据不同病期,超声影像有不同的改变。发热期、肾脏轮廓清、形态大小无明显改变,被膜整齐,表面光滑,集合系统光点...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162例肾脏B超影像观察王静英,王贵臣1993年8月~1994年1月,应用EUB-305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对162例各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肾脏进行了扫查。患者取卧位,采取斜切法,侧卧位,采取冠状切面。观测肾脏的形态、肾脏...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