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聋哑中学生和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艾森克个性测验(EPQ),社会支持评定表(SSAS)和自尊量表(SES)对202名聋哑中学生和273名普通中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在普通中学生中,女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P<0.05),家庭经济状况相对差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p<0.05);普通中学生和聋哑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都与积极应对、总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呈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聋哑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P<0.05),自尊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P<0.05).结论 普通中学生和聋哑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均与性别、经济状况有关;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江西省某市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探讨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西省某市2所初中和1所高中2 330名中学生,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留守学生(单亲外出/双亲外出)的友谊、环境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分别为(4.83±0.88/4.84±0.87)、(3.97±0.99/3.99±1.02)、(4.30±0.68/4.32±0.68)分,低于非留守学生的(4.93±0.88)、(4.12±1.01)、(4.39±0.69)分(P<0.05),双亲外出学生消极情感得分为(2.67±0.89)分,高于非留守学生的(2.55±0.91)分和单亲外出学生的(2.54 ±0.84)分;(2)留守学生(单亲外出/双亲外出)的角色扮演和情感介入得分分别为(2.31±0.32/2.31±0.30)、(2.21±0.47/2.25±0.44)分,高于非留守学生的(2.27±0.31)、(2.20±0.42)分(P<0.05);(3)除单亲外出学生的消极情感与问题解决无关,其他各维度间均显著相关(P<0.05);对不同类型学生而言,家庭功能的7个维度与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总体幸福感的相关程度不同;(4)不同类型学生总体幸福感模型引进的变量不同,总体幸福感得分均随各引进变量得分的增加而减少,家庭功能水平可以预测总体幸福感水平.结论 留守使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部分维度受到负面影响;家庭功能影响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自尊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及自尊量表对济南市688名农村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较高, 自我满意度和生活环境满意度得分率分别为73.6%和70%,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得分率分别为61.6%和34.6%。女生的生活环境满意度高于男生(t=-3.440, P=0.001)。自我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积极情感及消极情感得分均具有年级差异(F=9.287~48.986, P=0.000)。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社会支持、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 而母亲的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和过干涉过保护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消极影响。结论 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 且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和自尊相关。  相似文献   

4.
特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60名珠海特区和50名深圳特区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特区学生生活满意度得分(171.37±21.16),积极情感得分(22.45±7.86),消极情感得分(19.25±6.73);外向性(E)分数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2、0.447、-0.240(P0.05);神经质(N)分数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0.288、0.347(P0.05);女生生活满意度得分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区大学生被试的生活满意度均属中等偏下水平,积极情感频率偏低,消极情感的频率更低,总体来看特区大学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属中等水平;外向性(E)人格维度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负相关;神经质(N)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正相关;在生活满意度上,女生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5.
了解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健康促进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04名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和1 917名非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总分及其除学业满意度外的各维度、积极情感得分均低于非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消极情感得分高于非受艾该病影响中学生(P值均<0.05).在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学生中,生活满意度分量表除学业满意度外,其余维度上均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P值均<0.05),快乐感量表的消极情感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P<0.05);友谊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积极、肖极情感在各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未住校学生的友谊、自由满意度得分均高于住校生,消极情感低于住校生(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同学关系、照顾者、家庭类型、家庭收入、父母患病情况、言语中伤(P值均<0.05).结论 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应正确合理地关怀和帮助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自尊和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学生自尊、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艾森克问卷中文版(EPQ)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36名医学生施测。结果医学生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得分为68%,高于中等水平,体验积极情感的频率明显高于消极情感(t=9.82;P<0.01)。自尊、外向性(E)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神经质、精神质与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不同自尊水平的个体,在主观幸福感各纬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尊、精神质和外向性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自尊、外向性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江西省某市2所初中、1所高中和入户调查18个自然村共2 335名中学生,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学业满意度最低。性别和是否寄宿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大部分维度,且方向不同;独生子女的半数维度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影响友谊、家庭、学校和环境满意度,家庭结构影响友谊、家庭、学校、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总体幸福感,是否留守影响环境满意度和消极情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友谊和学业满意度。初中生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得分随年级增长而逐渐下降,高中生恰好相反,初二、高二学生体验到最低的消极情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均逐渐增加,消极情感逐渐减少。结论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在选择措施时,应根据人群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熊猛  叶一舵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9):1222-1224
目的分析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对351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4.82±1.0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消极情感(2.56±0.91)分、积极情感(3.85±1.17)分、生活满意度(3.53±0.98)分,处于偏低水平;大学男生的消极情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P<0.001),大四学生体验到的消极情感明显高于其他3个年级(P<0.01),大一学生消极情感明显高于大三(P<0.05);志存高远型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明显高于安于现状型和悲观失望型(P<0.01);学风浓厚型和学风一般型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明显高于学风较差型(P<0.001)。结论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存在明显的志向类型和班级学风差异,性别、年级、专业及城乡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汶川一线抗震救灾官兵情景特质应对方式的特点,为制定我军官兵在灾难性事件中心理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法,使用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MPSTCSS)对206名一线救援官兵(救援组)和未参加抗震救灾的518名官兵(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救援组各积极应对因子分,以及情感消极应对、健康与经济消极应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救援组中年龄≥21岁者、军龄≥3年者及军官在军事任务、军旅特殊生活、个人发展等积极应对因子分明显高于年龄21岁者、军龄3年者及战士(P0.05,P0.01)。结论影响救援官兵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军龄和职别。参加一线救援官兵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且年龄≥21岁者、军龄≥3年者及军官更易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家庭来源各民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跨文化实证资料。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抽取甘肃省10所高校的大学生,采用《主观幸福感调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城镇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F=21.150,7.498,P值均0.01);藏族大学生消极情感得分显著高于回族、汉族大学生(F=9.078,P0.01),农村大学生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F=7.346,P0.01);不同民族和不同家庭来源的大学生在积极情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来源和民族成分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