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重明  汪自源 《光明中医》2009,24(6):1032-1032
医家张锡纯在其医学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对《内经》的义蕴多有阐发,独到见解值得深入研究,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作用,本文,笔者就其“阳明厥逆衄呕血”的内涵作一评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近代医家张锡纯所著。书中治疗吐衄血证,处方用药,多有创见,别具特色,笔者读后,颇受启发。现将其用药特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胃的解剖特征、胃的生理特征、胃与胃外事物的关系特征、胃的病证病机、胃病的治则治法。对《内经》胃腑理论作了研究。指出:防治胃病,必须考虑自然界、社会、胃本身特点,胃与人体其他脏腑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历代以来 ,对脾胃功能在生理上的重要意义已多有阐发 ,其中尤以李东垣之《脾胃论》为精详。至清代叶天士始有脾胃分治之说 ,可见同为后天之本 ,脾胃在脏腑阴阳属性、体用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我们认为 ,阳明经腑 (胃 )在病机传变上的意义较脾更为重要 ,试阐述之。1 胃腑的生理功能是其病机传变的基础《灵枢·五味》指出 :“胃者 ,五脏六腑之海也 ,水谷皆入于胃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指出了胃的受纳和消化吸收功能 ;《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 ,……其清者为营 ,浊者为卫”。提示胃参与了营卫气血的化生 ,故有“阳明…  相似文献   

5.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语出《黄帝内经》,意思是说:临证治病要依据疾病标本的轻重缓急而治,病情轻缓的可标本同治;病情急重的可单治其标,或单治其本。这是临症治病的一项法则。而该法则的提出在《黄帝内经》中只是一种理论,真正将其应用于临床实际,并丰富、充实其内容的当首推《伤寒论》。《伤寒论》不但继承了这一法则,而且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法则,同时具有创造性地把这一法则有机运用于辨证论治过程中。1间者并行“间者并行”是指当标病与本病病情均轻、缓时,可标本兼治。有人说:仲景方是甚者独行的多,而间者并行的少。实际上,间者并行在《…  相似文献   

6.
闫永彬  崔璨彭勃 《中医杂志》2006,47(10):795-795
“肾者.胃之关也”是《内经》经典概念之一.内涵为“肾为胃之门户”.外延为“肾主小便”。后学多对其内涵进行拓展.引申为“胃肾相关”之意。我们认为.望文生义、曲解经典.必然弱化其临床指导意义。据《内经》以例明理的说理模式,认为只有守其内涵而拓展其外延.方能彰显其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论述《内经》风、痹、厥、逆相互杂合构成“脉痹”、“心痹”、“厥逆”的病理基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是致病的始因。痹,是血液中的痰浊毒瘀、赘物斑块,称为“盛聚”、“恶血”、“血凝”、“大痹”,病理始终以痰浊毒瘀为主要因素。论述“心痹”、“厥逆”就是现代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主线。以《内经》风、痹、厥的理论,应用中医药分别根据不同病理演变和病机特点对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塞等进行辨证治疗,活血化瘀,通脉抗凝,抑制动脉硬化,保护细胞再灌注损伤,发挥了中草药治疗心脑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大承气汤在腹部外科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占林 《黑龙江中医药》2007,36(4):64-64,F0003
大承气汤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共见22处之多。该方为苦寒攻下峻剂,临床上应用较广,历来被医家所重视。该方原为阳明腑实,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者而设。目前,该方最常用于急腹症、急性肝炎、急性肾炎、糖尿病等,近年来各地对该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现根据2000年以来有关学者对该方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云 《吉林中医药》2009,29(9):739-740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冲气上逆、脾胃虚弱是“胃不和”的主要病机。卧不安,一指失眠,二指气喘不得平卧。阳明胃腑与肺相通,与脑相连,经络相互贯通,疾病即可相互影响,因而“胃不和”而致“卧不安”。治疗可采用消食导滞、温阳建中、清热燥湿、开郁降逆之法,使胃气调和,升降有序,“卧不安”不治可愈。  相似文献   

11.
<内经>作为中医经典课程,因其文简、理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尝试着采用<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原文来诠释<内经>理论的交叉融合式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深奥的<内经>理论原文,通过另外一个角度的诠释,更加容易理解,更加贴近临床,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黄帝内经》中“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阐述,突出其“各以其时受月”与子午流注开穴法的紧密联系,浅析二者共同作用于痿证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同时为fMRI领域中二者结合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赵景辉  李明权 《河北中医》2011,33(5):764-765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肾脏损害或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73m2)持续3个月。肾脏损害是指肾脏形态学和(或)病理异常,或具备肾损害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1]。我们根据《黄帝内经》相关记载,并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晨攻暮补"法的服药方法治疗CKD,  相似文献   

14.
肝肾理论导源于《内经》。它寓意深刻 ,执简驭繁 ,阐述了肝肾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相互滋生 ,同盛同衰的密切关系。肝肾通过经气相互灌注而沟通联系。两者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同盛同衰 ,休戚相关。肝肾又和奇经八脉密切相关。《灵枢·五音五味篇》曰 :“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亦曰 :“督脉起于肾下胞中”。一源而三岐 ,而胞中为男子精室 ,女子胞宫 ,为肝肾所主。冲任同起于会阴 ,与肝肾经脉相互关联。正如叶天士所说 :“八脉丽于下 ,隶属于肝肾。”正经如沟渠 ,奇经即是湖泽 ,肝肾需借奇经之灌溉以调节补充 ,奇经亦需肝肾…  相似文献   

15.
《内经》之色诊,一般多指面部望色而言。望面色对临床实践及理论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这在中医诊断学中反映得尤为突出。一、色诊究原理《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指出色泽是人体脏腑气血之外荣。因“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柩·邪气脏腑病形》篇),故各脏腑的精气均通过经络而上荣于面。因神以脏腑  相似文献   

16.
调胃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腑实证的经典方剂之一,原文第248条说:“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燕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描述了该方适应证的病机和症状特点,可以看作是对调胃承气汤主证的概括性描述。此外在《太阳篇》第29条和阳明病第207条分别提到该方的两种服法,虽然症状描述不尽相同,其基本病机都是因为胃热燥甚,大便秘结,因此都是一致的。服法上有“少少服之”和“顿服”的不同,但都是要“温服”。该方的主治病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①伤寒阳明证,不恶寒,反恶热,口渴便闭,谵语腹满,中焦燥实;②伤寒吐后腹胀满;③阳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烦:④中消善食而溲。根据其组成来分析方义,其中大黄苦寒,除热荡实;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甘草甘缓,使之不致伤胃,故称为调胃承气汤。可以看出,这个方剂的作用之所以不同于大小承气汤。就在于其作用要点集中在治疗临床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当中的“燥”证,主要作用在于软坚,也就是利用芒硝作为矿物盐成分在肠道中形成高渗透压的作用,尽量把肠壁周围组织当中的水分吸取到肠道当中来,以帮助过于干燥的大便得到软化,从而得以排出体外。甘草的作用在于温中护胃,调和诸药,因此一般应使用炙甘草。大黄的作用为通下,主要特点在于增强肠蠕动,推动大便向下排出,但如果没有足够量的芒硝吸引肠壁周围的水分到肠道中来,大便没有得到充分的软化,仍不能有效解除便秘的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在这个方剂中,起主要作用的君药为芒硝,而大黄为臣药,甘草为佐药。在剂量的搭配上应该充分突出芒硝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辅助一定剂量的大黄和甘草。因此,临床运用时仍应提倡采用调胃承气汤原方的剂量比例。原方用大黄四两(清酒洗),芒硝半升,炙甘草二两,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  相似文献   

17.
石仁军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081-2082
当今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的比例超过了50%,西医学对其防治没有较好的措施,相比较而言,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防治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内经》中整体观念在亚健康防治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为亚健康的研究及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对脾胃的重要性早有认识,《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谷气通于脾”;“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华佗中藏经》:“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此均说明脾胃正气之强弱与疾病之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调理脾胃的治则不但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较广,而且在其它系统疾病中也很重要,《内经》:“治痿独取阳明”;  相似文献   

19.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承气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代表方剂,擅长通腑泄热,攻下燥结。凡具有“痞、满、燥、实”之证者,都可应用。笔者在临床中每每用此方,均能收到满意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肾气的实质及其在人体长寿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肾气与长寿的理论 ,近年来也逐渐深入。如肾气———内分泌———寿命说 ,肾气———免疫—寿命说 ,肾气———遗传———寿命说等 ,都试图用现代科学来探讨肾气的本质 ,从而使这一古老的长寿理论 ,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 ,由于目前对“肾气”概念的理解不同 ,因而对“肾气”的阴阳应象及“肾气”的重大作用 ,还缺乏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所以给结合现代科学探讨“肾气”的本质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肾气的概念、肾气的作用、肾气的阴阳应象 ,探讨肾气的实质 ,说明肾气为什么在保健长寿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作者水平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