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尤其是胃肠动力低下,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表现。促胃肠动力的药物可改善喂养,我科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钟春荣 《全科护理》2016,(27):2913-2914
正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通常表现为胃潴留或呕吐、腹胀、胃管内抽出胆汁、便秘等。国际上对"喂养不耐受"尚无统一的定义。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制定了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定义的临床指南,包括任意一项以下因素:严重的腹部膨胀或变色;肠穿孔征象;明显血便;胃潴留量≥间隔喂养2次~3次总量的25%到50%;胆汁反流或呕吐;严重的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早产儿由于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的消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不完善,尤其胃肠动力功能低下,易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体征,从而影响胃肠道喂养的进展,延长静脉营养时间及降低早产儿存活率.我科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西沙必利治疗早产儿胃潴留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产儿往往出现吸吮及吞咽困难,胃管饲养是供给热卡及水分的一个常用方法。但是喂养后不耐受时表现为胃潴留,胃潴留又是胃管饲养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此时,除胃管饲养外,仍需用静脉营养来维持生命,同时可给用胃肠动力药,治疗胃潴留,解除喂养不耐受现象。现介绍我们用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而出现胃潴留时的临床观察及护理。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院儿科1996年3月-1997年12月共收治经胃管饲养的早产儿40例,其中20例的胃潴留量每次大于2ml,这20例加用了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为治疗组,另外20例胃潴留量每次…  相似文献   

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早产儿生后的喂养问题是决定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情况的关键之一。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肠动力及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的相对迟缓,易发生喂养不耐受。本文介绍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的研究进展,包括喂养方式的选择,喂养品的选择,益生菌的使用等方法,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6.
随着针对新生儿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包括低出生体重儿(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的存活率已显著提高,对这类患儿进行喂养及满足其营养需求是新生儿科医生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喂养问题是决定早产儿住院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关键。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其胃肠动力的发育较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对迟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予小剂量红霉素干预治疗;对照组25例予微生态制剂常乐康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胃潴留消失时间、达足量胃肠营养日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日龄等方面比较均有显差异.结论:小剂量红霉素作为一种胃肠动力药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在1 000~1 499 g的早产儿[1].由于此类患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动力和免疫功能极不成熟,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低,消化酶含量少且活性低,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易发生胃食管返流,临床上胃肠喂养往往不易耐受[2].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1年1~12月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15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喂养不耐受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红霉素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往往面临喂养困难问题,指出现奶量不能完成或呕吐、腹胀、胃潴留等情况在生后1周不能缓解[1],称为喂养不耐受或者胃肠收缩障碍,主要原因是胃肠功能不成熟和疾病所致胃肠动力紊乱[2],从而使新生儿能量摄入不足,影响其体格、智能的发育.红霉素除具有抗生素的作用外,可促进新生儿的胃肠动力,改善喂养困难症状[2].本院新生儿科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的早产儿给予实施护理干预:根据胃内残留奶量,调整喂养方案;调整喂奶时间、奶汁浓度;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腹部按摩等。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增加较快,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结论护理干预能克服间断喂养引起的胃过度扩张这一缺点;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消化道动力,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促进早产儿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林  阎妍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60-162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37周(259d)的新生儿。早产儿胃肠功能弱尤其胃肠动力差,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肠道喂养后,经常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问题,限制其成活率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存活率逐渐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治愈率成为衡量儿科临床医疗护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完善人性化服务理念,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最终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云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27-329
通过对早产儿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研究进展的总结,护理人员要根据早产儿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喂养时间和乳类、喂养方式和方法、体位,并通过非营养性吸允、刺激排便、腹部按摩和药物干预等方法进行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以帮助早产儿尽快耐受胃肠内喂养,满足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13.
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根据早产儿体重调整喂养方案,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合理体位、腹部按摩及抚触。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结果干预组在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全量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干预组体重较对照组增长快(P〈0.05)。结论护理干预诱发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早产儿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66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早产儿执行常规治疗护理,对干预组早产儿实施胃肠道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喂养耐受、喂养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36.4%)较对照组(81.8%)低(P<0.05),每日摄入更多奶量(P<0.01),更早达到足量喂养(P<0.05),更快恢复出生体重(P<0.05),每日体重增长较对照组亦大(P<0.01)。[结论]胃肠道舒适护理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更快地发育与成熟,改善胃肠动力,提高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和现代医学技术经验逐步提高,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逐渐升高,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问题成为限制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首要问题。西医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多采用肠道菌群调节剂、胃肠动力药、改善喂养策略等治疗方法,治疗方式较为单一。研究显示,在西医干预措施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上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管饲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需鼻饲喂养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间歇输注管饲法,对照组45例,采用间歇重力管饲法。比较两组从管饲过渡到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及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包括频繁呕吐、奶量不增或减少、胃潴留量、腹胀、胃内有咖啡样物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从管饲过渡到经口喂养时间分别为(3.86±1.29)d,(9.58±3.24)d,达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分别为(8.49±2.04)d,(15.87±3.01)d,且观察组的喂养耐受性更高,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间歇输注法管饲法喂养增强了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缩短了到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为早产儿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g,头围小于33cm且体长小于47cm的活产新生儿[1]。随着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逐年提高,人们对于早期营养对早产儿生长、疾病转归和远期预后的影响的关注也在逐年提高。在早产儿喂养方面,如何达到早产儿最佳的营养状态和理想的生长、如何掌握早产儿个体化的喂养策略等等,对我们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而早产儿的胃肠消化功能、粘膜屏障功能、胃肠动力均不成熟[2],易出现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国内外报道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约25%[3],而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通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长,肠内营养的缺乏可能消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而这将使早产儿易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胆汁淤积症等,并使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4]。因此,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护理长期探索的问题之一[5],对其护理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本文旨在总结目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护理,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科学合理的喂养,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最终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早期营养和生长状况对后续生命健康具有深远影响~[1],早产儿(胎龄37周)由于肠壁循环调节功能和屏障功能不成熟,各种消化酶不足,胃肠动力和肠道免疫防御功能差,吸吮和协调功能发育相对迟缓,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因此,早产儿的喂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是决定早产儿成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2]。如何保证生存能力较差的早产儿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喂养,提高喂养耐受性,一直是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国外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抚触联合俯卧位对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的效果。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抚触联合俯卧体位,对照组予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应用,连续5~7d。观察两组早产儿每天牛奶摄入量、胃潴留量、体质量增长情况、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每天摄入奶量、潴留量、每日体质量增长量、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静脉高营养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抚触联合俯卧位能有效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随着现代围产医学和新生儿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被成功地救活,早产儿存活率逐渐提高,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其营养需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早产儿因胃肠神经肌肉和激素受体发育不成熟,造成胃肠功能不成熟,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因此,早产儿的喂养问题日显突出和重要,如何保持早产儿出生后的正常体重增长,促进早产儿胃肠发育,及早过度到全肠道喂养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