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及心肌酶谱的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方面的应用探讨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按AMI诊断标准,根据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酶学、CTnI诊断为AMI40例患者是我院住院及门诊已明确确诊为AMI的病例,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42~85岁;31例正常对照均为身体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38~80岁。  相似文献   

2.
肌钙蛋白I定性检测对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肌钙蛋白I(cTnI)定性检测对排除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探讨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3-04~2006-02因急性胸痛就诊或有可疑心肌梗死史的急诊患者955例,其中男498例,女457例,年龄30~83(平均55.2)岁.   1.2 方法   1.2.1 病例诊断与分类采集所有病例全部诊断资料(包括冠脉造影、ECG),依据AMI的诊断标准把患者分为三组:心肌梗死组;非心肌梗死组;不确定组;并按患者胸痛发作至入院就诊时间分类.  相似文献   

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表现与早期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有剧烈的心前区疼痛、特征性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诊断多无困难。然而,我国约1/4~1/3的AMI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无明显胸痛,症状很不典型;约1/4患者不出现典型心电图改变。极少数患者无典型心肌酶改变,易漏诊或误诊,提高对AMI的特殊表现的正确认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比分析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AMI)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非糖尿病AMI)发病时的临床资料,总结糖尿病AMI的发病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2-01/2008-10住院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有无糖尿病分组:糖尿病组(A组)36例,男21例,女15例,  相似文献   

5.
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TnT组相比,TnI组升高所需时间和持续时间均较短,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胸痛0~3h和4~6h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I与TnT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中各有其优势,临床应综合运用二者,从而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更好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我院AMI患者58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男40例,女18例,年龄37~72(55.3±7.6)岁。入院后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如应用硝酸甘油、肠溶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美托洛尔、开博通及普拉固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盛文芳 《中国疗养医学》2012,(11):1018-1020
目的对无胸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0-01—2012-01收治的18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胸痛症状,分为胸痛性心肌梗死100例及无胸痛性心肌梗死8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胸痛组相比,无胸痛组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胸痛组患者多伴有糖尿病,与胸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就诊时间、溶栓率、病死率、误诊率等与胸痛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痛组患者相比,无胸痛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容易造成误诊,病死率高,因此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8.
张彤  王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069-2070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指标变化。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来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老年胸痛患者149例,入选患者就诊后接受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试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149例入选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0例)和排除冠心病组(对照组,35例),老年AMI和UAP组CD3^+、CD4^+、CD4^+/CD8^+指标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后两者(P均〈0.05~0.01)。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部分T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并肿瘤抗凝及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我院急性心肌梗死(AMI)并肿瘤抗凝及溶栓治疗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治疗组为AMI并肿瘤患者23例,AMI诊断参照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男16例,女7例,年龄40~65(平均58.4)岁.  相似文献   

10.
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1998-2006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505例,误诊58例,误诊率11.5%。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典型的胸痛对诊断冠心病诊断十分重要。然而,临床上仍有大量无胸痛的病人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至少1根血管狭窄大于70%)。本文旨在研究胸痛存在与否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连续人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61例病人,根据病人是否存在胸痛,分成胸痛组(37例),和非胸痛组(24例),胸痛包括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症状之一;非胸痛的症状包括胸闷、心前区不适、憋气、心悸和气喘等。比较两组冠造阳性率,以及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在两组中的差别。结果胸痛组冠造阳性率高于非胸痛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81.8%V864%,P=0.132);性别比在胸痛和非胸痛组间无差异(40.5%V840%,P=0.71);糖尿病患病率在胸痛和非胸痛组间无差别无显著性意义(28%VS27%,P=0.25);胸痛组hsCRP〉3mg/L病人的比例高于非胸痛组(18.9%vs16%,P=1.oo);胸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高于非胸痛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51%V836%,P=0.26);非胸痛组病人行运动试验检查的比率高于胸痛组(12.5%vs5.4%,P=0.38);高血压患病率在两组间无差别(64.8%VS62.5%,P=0.697)。结论胸痛与无胸痛的冠心病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和高血压患病率、性别、hsCRP水平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病人胸痛与否对冠心病的诊断不是必需的,须及时发现无胸痛的冠心病患者,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为AMI胸痛患者126例,进行H-FABP、cTnT及CK-MB检测.结果 34例AMI患者发病3h内血液H-FABP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显著高于cTnT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AMI患者发病3-6 h血液HFABP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显著高于c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AMI患者H-FABP在以上两个时间段均为正常值.结论 H-FABP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我院1999-01~2006-10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4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36~78岁。其中36~45岁4例,46~60岁19例,60岁以上22例。无胸痛及其他部分疼痛11例,以突发性左心衰竭为主9例,胸闷、呼吸困难、慢性左心衰竭突然加重7例,心悸胸闷、呼吸困难4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者8例,以头晕、晕厥为首发症状者3例,牙痛、头痛1例,左肩臂疼痛2例。  相似文献   

14.
1.1 对象 2001-10-2004—05以急性胸痛来我院急症科就诊患98例,男59例,女39例,年龄24~70岁,平均53.2岁。排除有明显的局部外伤、肺或胸膜病变,2周前有AMI病史。98例中,AMI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0例,急性心衰5例,心肌炎8例,非心源性胸痛17例。所有诊断均符合WH0或国内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将UAP按Braunwald分为3级,Ⅰ级为2个月内无静息心绞痛共8例,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0~2004年收治2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有60例并发低血压或休克,经积极抢救,54例存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常伴有血糖升高,而血糖升高则可加重AMI患者心肌损害,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血糖升高组与正常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心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红蛋白、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因胸痛1~2h急诊入院的患者(AMI21例,其他疾病引起胸痛44例)分别于胸痛症状发作1~2、3和6h采集血标本,20名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于8am,10am和1pm采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A)检测H—FABP、肌红蛋白、CK—MB和cTnI。【结果1AM1组1~2和3h内采集的血标本H—FABP和肌红蛋白显著高于(P〈0.05)非AMI组和对照组。3h血标本cTnI在AMI组较非AMI组和对照组增高(P〈0.05),CK—MB在3h血标本中,AMI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非AMI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FABP在诊断AMI超急性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清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880-1881
【目的】评价肌钙蛋白Ⅰ(cTnⅠ)定性检测在急诊科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2例因急性胸痛疑诊为AMI的患者,于就诊即刻行cTnⅠ定性检测,由确诊为心肌梗死和非心肌梗死患者的测定结果计算出cTnⅠ检测对诊断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按病人胸痛发作至入院就诊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胸痛发作6h内,cTnⅠ定性检测的灵敏度为40.2%,特异性为97.5%,其灵敏度显著低于胸痛发作6h后(P〈0.01)。【结论]cTnⅠ定性检测的阳性结果可为急性胸痛患者诊断AMI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信息,但其阴性结果对排除心肌梗死的价值不大,尤其在胸痛发作6h内。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误诊为急腹症的报道在文献中屡见,但急腹症误诊为AMI的报道较少。我们遇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与胆囊腹部粘连诱发胆心综合征误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11例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的血清H-FABP、cTnI和CK-MB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NO-AMI)36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35例,同期选择3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H-FABP的表达水平,观察H-FABP、cTnI和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0-3h内和0-6h内AMI组H-FABP水平表达(38.14±24.18)ng/mL和(73.35±56.73)ng/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优于cTnI和CK-MB,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