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9,(6):791-793
目的介绍该院临床试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为建设试验用药物的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及参考依据。方法从建立临床试验中心化药房管理模式、专职化药物管理人员、建设硬件设施、建立药房管理制度、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加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培训等方面,阐述该院临床试验药物规范化管理。结果临床试验药房运行更加标准化,临床试验用药物管理更加规范。结论对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的临床试验用药物中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医院护士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阻力原因,提高护士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管理.方法 对医院9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护士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中的阻力原因,并在全院进行整改.结果 护士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其中最严重的是护士不知晓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占调查人数的43.88%,整改后其知晓率降至17.35%,其他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医院通过培训护士的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宣传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的重要性及措施、严格管理医师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护士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阻力,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4.
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和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院于2007年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广泛征求临床及职能科室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学进步,在我国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数量与日俱增,对于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我国虽已取得不错的成就,但尚存有一定不足。从法律视角,总结我国在规范药物临床试验方面已走过的历程,分析目前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改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试验及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于2003年9月起实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亦于2004年3月起实施.我院领导对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药物临床试验关键环节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实施和管理涉及许多环节、建立合理、规范的临床试验运行程序,对保证临床试验有序、公正、合法地运行非常重要.加强关键环节管理,保证试验质量重点在于:不断更新和完善标准操作规程,选择合格的研究者,做好GCP(GoodClinical Practice)培训和临床试验前培训,充分知情同意,合理入选受试者,加强临床试验药物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试验数据的质量,规范临床试验文件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遵循《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开展药物临床评价是根本原则.本文对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合同研究组织及政府监管部门的临床研究质量与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为研究者及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规范临床用药的措施。方法随机抽查天津市某医院处方单1000张,就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00份病历处方中有54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占总数的5.4%。主要表现在重复用药、选药不合理、药物剂量过大、药物用法不正确、配伍不当等几个方面。结论应积极推广临床药学工作,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对医师的药品知识培训并对医生处方采取严格管理,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显示,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比例超过40%,为了对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实行规范化管理,指导医师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细菌耐药性,对微生物检验应做好规范临床标本采集,确保标本质量;规范操作,提高培养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庞永建 《现代医院》2007,7(6):57-5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的影响,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分娩,487例妊娠高血压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5.82%,低于全国及国外水平。合并各种内、外科疾病比无合并症的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高2倍多,且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越早,病情越重,对母儿危害越大,适时终止妊娠,应全面考虑母儿情况,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干扰素栓(奥平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0例诊断为中重度宫颈糜烂(均经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80例,在微波治疗后应用干扰素栓塞入阴道深处,对照组80例,微波治疗后未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病人物理治疗后宫颈糜烂面愈合情况、术后阴道排液持续时间、术后创面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宫颈糜烂面愈合情况术后两个月比较,研究组痊愈70人(87·50%),总有效率98·75%,对照组痊愈58人(72·50%),总有效率91·2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叁个月比较,研究组痊愈77人(96·2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68人(85·00%),总有效率95·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术后阴道排液持续时间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术后创面出血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研究组少部分病人用药期间觉轻微不适。结论干扰素栓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术后作为促进创面愈合药物,对促进术后糜烂面的愈合,缩短阴道排液时间及降低术后创面出血发生率,作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孙传菊  房小龙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3944-3945
[目的]研究常见的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种类,分析临床药师干预在预防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医院的科室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日常诊断和治疗中严格按照临床药师的干预指导,通过在门诊设立用药咨询窗口,预防病人常规呼吸系统用药错误的发生,借助医院局域网安装的合理用药软件,干预临床不规范用药,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反馈到临床,予以处理。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医院用药模式。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人的满意程度、医嘱的错误率、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经过严格的医院临床药师干预模式的建立和实施,病人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科室的满意程度有显著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实验组医嘱的错误率、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6.23,P﹤0.05)。[结论]通过医院临床药师干预模式的建立和实施,成功地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医生了解患者呼吸系统用药常见误区,提高患者呼吸系统用药依从性。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与配合下,规范临床用药,减少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使呼吸系统用药更安全有效,在临床工作中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麻醉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 10 0例。随机分两组 :咪唑安定 0 0 4~ 0 0 8mg/kg(Ⅰ组 =5 0 ) ;苯巴比妥钠 3mg/kg(Ⅱ组 =5 0 )。对两组麻醉前用药的镇静、抗焦虑、顺行性遗忘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I组镇静、抗焦虑明显优于Ⅱ组 ,I组有顺行性遗忘作用 ,Ⅱ组无此作用。结论 两组麻醉前用药均有镇静、抗焦虑作用 ,而咪唑安定有顺行性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对胎儿的危害及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9例羊水过少的临床资料.结果 羊水过少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增高.结论 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产儿的预后,应产前、产时严密监护,积极处理,适时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6.
17.
陈银霞  李开祥 《现代医院》2008,8(1):108-111
目的考核住院科室的绩效。方法采用基于平衡记分卡的KPI关键指标法选择了财务、客户、医院内部业务流程、员工学习和成长四类十九个指标对住院科室按月进行绩效考核。结果各科得分不均衡,平均得分88分,占标准分的73%。药品控制得较好,部分科室平均住院天数偏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人均工作量及人均医疗收入偏低。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计算的依据之一。结论基于平衡记分卡的KPI关键指标法对住院部进行绩效考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张年  刘继洪  杨延斌 《现代医院》2012,12(7):142-144
目的观察综合减肥疗法对超重/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综合减肥疗法,包括体质辨识、医学营养治疗、中医食疗、耳穴贴压、中药制剂、有氧运动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86例超重/肥胖患者8~12 w,治疗前后对体重、腰围、臀围、体重指数(BMI)等指标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86例超重/肥胖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体重、BMI、腰围、臀围数值均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综合减肥疗法,对超重/肥胖患者减轻体重疗效显著,值得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The Robert Wood Johnson Commission on Medical Education focused on evidence that, in the midst of the genetic revolution in medicine, medical students all too often are not engaged by the science component of their education. Medical education is being driven by social as well as these intellectual forces to mak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USA, the rich array of scientific talent can be used more effectively, and there is a new significance for the behavioural, social, probabilistic,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The Report discusses the general changes under way in the USA and includes examples from the eight schools in the Robert Wood Johnson Foundation's Preparing Physicians for the Future: A Program in Medical Education .
Another report explores the reasons why the general changes under way in North American medical education are difficult to bring about. Educating Medical Students is the report of the Assessing Change in Medical Education: The Road to Implementation (ACME-TRI)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This project, funded by the Charles E. Culpeper Foundation, explored the recurring problems in medical students' education that have been reported from the 1930s. The ACME-TRI report documents that most medical schools have not solved these recurring problems, summarizes the schools' views of the barriers to solving these problems, and identifies strategies to assist schools in overcoming or minimizing the barriers they have identified.
Together, the Robert Wood Johnson Commission report and the ACME-TRI report provide a context in which to consider the complex issues facing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