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输血是临床不可替代的辅助治疗措施。因输血引起肝炎、梅毒甚至艾滋病的医疗纠纷时有报道。我院自2002年6月起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现将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严美芝 《当代医学》2009,15(6):88-88
目的对受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病的感染状况。方法运用动力学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甲苯胺不加热血清学实验对8689例住院患者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检测。结果8689例患者检测总阳性率132%,其中HBsAg阳性857例,抗-HCV135例,抗-HIV阳性2例,梅毒4例。ALT值大干50单位的956例。结论进行输血前5项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3.
雷秋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4):1889-1890
目的: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400例受血者进行乙肝五项、梅毒螺旋抗体、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对5400例患者进行检测,阳性患者为1100例(20.37%)。其中HBsAg阳性664例(12.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97例(1.8%),丙肝抗体阳性59例(1.1%),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阳性4例(0.07%)。结论: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前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1]。通过对手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术前、输血前状况,对于避免患者的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人对6797例手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了Hbsag、抗HCV、抗HIV、TPPA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1].通过对手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四项血液传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术前、输血前状况,对于避免患者的医源性感染,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人对6797例手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了Hbsag、抗HCV、抗HIV、TPPA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基于受血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进行治疗时需要输血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在输血前的血液进行检查和分析,检测指标包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HCV)、酶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艾滋病病毒抗体(HIV)等。结果:通过检测后,本组患者 HBsAg 阳性率为,HCV 阳性率为,RPR 阳性率为, HIV 阳性率为。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检测,可作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事件,对医院及患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有时又可以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输血后传染病已成为卫生部门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做好输血工作,减少经输血传播疾病,使医患双方的利益得到保护,已成为输血工作者重中之重。现就本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输血前梅毒抗体的检出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佳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8):1014-1014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5项血液传染指标,分析输血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2350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5项血液指标检测,并与2100例健康体检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350例输血患者ALT异常(>40lu)占13%,HBsAg阳性率为8.6%,抗HCV阳性率为0.25%,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51%,抗HIV未检出。结论:输血前患者5项血液传染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同期健康体检者,因此,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患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受血者输血前5项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5项的检测,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相关项目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丙肝抗体(抗-HCV),艾滋抗体(抗-HIV),梅毒(TPP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结果对2800例患者进行检测,丙肝(HCV)阳性有41例,占1.46%;梅毒(TPPA)阳性有32例,占1.14%;艾滋(HIV)阳性有1例,占0.04%;乙型肝炎阳性有531例,占18.96%:谷丙转氨酶(ALT)高于正常(〉40U/L)有398例,占14.21%。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5项的检测,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医疗纠纷,对保护医患双方利益而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在拯救生命的同时也可传播疾病,为了减少由输血而造成的医疗纠纷,使一些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保护相邻患者及相应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按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我院对受血者进行了输血前HAV(甲肝)、HBV(乙肝)、HCV(丙肝)、HDV(丁肝)、HEV(戊肝)、HIV(艾滋病),TRUST(梅毒)7项检测。笔者对本院受检的4807例受血者输血前7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受血者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是否已经感染过4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方法:对受血者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进行常规抗-TP、抗-HCV、抗-HIV和HBV标志物检测,及时报告阳性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为27.44%,明显高于自然人群;抗-HCV阳性率1.12%,与自然人群基本相同,与抗-TP及HBV阳性患者之间存在相互交叉感染情况;抗-TP阳性率为1.80%;抗-HIV未检出。结论: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常规对受血者进行4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测,有助于发现并及时治疗潜在的传染性疾病,提示有关人员增强自我防护措施,同时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临床输血病案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通过加强对输血病案的管理,促进临床输血的规范化,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防范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主要依据,每月随机抽查输血病案,对输血相关文书、输血适应证掌握、输血后疗效评估等进行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并督促整改,对严重缺陷者扣罚当月奖金.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共抽查输血病案1273份,合格率84.2%;其中外科系统合格病案531份,合格率78.9%,内科系统合格病案541份,合格率90.2%,内科系统合格率高于外科系统.通过持续检查整改,合格率有明显提高,从2013年1月的59.3%上升到2014年2月的91.7%.结论 临床医生对输血病案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通过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输血病案的持续质量控制,增强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风险的认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防范因输血病案缺陷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围手术期输血记录的现状,探寻改进输血医疗文书质量的措施。方法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对2012年8月-2013年7月间143例胃肠肿瘤围手术期输血患者的病案开展院内检查,并对监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多个环节的记录存在缺陷,出院记录不合格率最高,为67.83%;其次是相关护理记录,不合格率为17.48%;输皿记录单不合格率最低,为2.10%。结论输血记录是胃肠肿瘤围手术期病案中必有的内容,记录的质量对医疗纠纷的处理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需引起医疗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临床输血病历。方法随机抽查621份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归档的输血病案。检查病案首页、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前检验、输血适应证、输血护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输血评估及疗效评价7个项目,计算缺陷率和合格率。结果188份输血病案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缺陷病案比例为30.2%,其中43份病案存在2处以上的缺陷,缺陷病案比例为6.92%,共缺陷352次,进行各项不合格率统计。结论输血病案存在许多缺陷,医院必须加强对输血工作的管理,规范填写输血病历记录,提高输血病历记录质量,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 HBsAg阳性率16%,Anti—HCV阳性率1.53%,Anti-TP阳性率1.31%,Anti—HIV1/2未检出阳性,ALT异常占18.1%。结论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ELISA法检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HBsAg阳性率16%,Anti-HCV阳性率1.53%,Anti-TP阳性率1.31%,Anti-HIV1/2未检出阳性,ALT异常占18.1%。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7.
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输血前患者血清各项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输血前患者7318例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同时应用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进行梅毒的筛选试验.结果:7318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751例(10.26%),抗-HCV阳性患者210例(2.87%),梅毒阳性患者50例(0.68%),抗-HIV阳性患者5例(0.072%).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应严加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拟输血病人其输血前状况,强调设立相关感染性检查项目的必要性。方法:检测1424例患者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梅毒螺旋体,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并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1424例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9.6%,抗-HCV阳性率为0.9%,梅毒阳性率为0.7%,抗HⅣ阳性率为0.2%。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几率,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对安全输血监控、明确疾病传播责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丽  王军爽  谷亚钶 《中国病案》2021,(2):28-29,36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某民营三甲医院输血病案缺陷,进一步规范输血病案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临床输血病案1545份,通过统计输血病案缺陷率现状,运用PDCA循环等管理工具,寻找输血病案缺陷的主要原因,并对改进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输血病案缺陷对策研究.结果 输血病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输血病案存在的质量缺陷,探讨提高病历质量的办法。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出院病人的中2468份输血病案,并对716份存在缺陷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468份输血病案中,输血病案总合格率71%。被抽查的缺陷病案中,病案首页、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单、麻醉记录单、输血同意书、输血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缺陷率分别为10.89%、3.35%、2.51%、3.63%、59.78%、45.39%、11.45%。结论从领导重视、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大对年轻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力度、创建信息化质控管理平台等方面入手,促进病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医院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