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嵚 《吉林中医药》2006,26(10):63-64
益气活血药对是指由补气药和活血化瘀药配伍形成的,具有扶助正气、促进血行,祛除瘀血、通利血脉的对子药。由于中药本身固有的多效性的特点,加之配伍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益气活血药对具备以上基本作用的同时,还表现出诸如调经、补血、消症等功效特点。  相似文献   

2.
试论药对的配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宪龄 《河南中医》2002,22(2):64-65
药对配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 ,千百年来 ,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内经》中就有制半夏配秫米治失眠 ,乌贼骨配茹 治血枯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一书更是从不同角度对两药配伍进行了论述 ,并将之归纳于“七情和合”中。《神农本草·名例》即言药“有单行者 ,有相须者 ,有相使者 ,有相畏者 ,有相恶者 ,有相反者 ,有相杀者 ,凡此七情 ,合和视之 ;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勿用相恶、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 ,不尔 ,勿合用也。”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药对的内容 ,并有著述传世 ,春秋战国时代有《雷公药对》四卷 ,北齐医家徐…  相似文献   

3.
论对立药对的配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红 《江苏中医》1995,16(5):35-36
对立药对中的两药在性用或趋向上完全相反,但经有机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却能相互溶合激发而产生对立统一的效应。对立药对的配伍作用主要体现在毒性拮抗、效用协同、演生新用、扩展主治诸方面。实现配伍作用的条件,一是两药必具共同适应于某一证情需要的功效或作用,二是与所治病证之间必须是对应关系,三是两药剂量须有恰当比例。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瘀药对配伍十三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文莉 《江苏中医》1998,19(6):39-39
  相似文献   

5.
6.
文章通过对方剂配伍中对药作用的探讨,认为方剂中同性药、生熟药配对,可明显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而收相辅相成之功;寒热药、散收或升降药配对,可相互调节、相互制约而取相反相成之效。  相似文献   

7.
药对是临床上常见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其配伍符合中医理论和组合法度,是历代医药学家经验的总结。古人云“用药如用兵”,药对亦然。了解药对的配伍规律,对临床的遣方用药大有裨益。笔者搜集了众多的活血化瘀药对后,分析其配伍,主要分为同类增效配伍和异...  相似文献   

8.
药对是中药配伍应用中最基本、最有意义的形式,为历代医家所习用。本文对细辛配伍另一味中药而发挥的效用逐一分析,以期启发细辛的临证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方剂配伍中对药作用的探讨 ,认为方剂中同性药、生熟药配对 ,可明显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 ,而收相辅相成之功 ;寒热药、散收或升降药配对 ,可相互调节、相互制约而取相反相成之效  相似文献   

10.
论药对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药对与方剂关系密切;药对的组成方式实际上是两药药性在某种程度上的吻合;药对可以使方剂的配伍更加合理,功效更加明晰;在临证处方时,我们既应灵活地运用药对,同时又要遵守方剂配伍规律;药对对于方剂配伍研究具有引导价值;药对理论可以说明一定的方剂配伍关系,但它代替不了方剂配伍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益气活血法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为病毒侵犯心脏后所引起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心肌间质炎症改变的一种疾病。发病关键为正气不足、邪毒侵心,其中正气虚损是发病内在因素,情志、疲劳、外感等为发病诱因。病程中期,机体正气亏虚,瘀血阻络为本病主要病机,治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临床上,许多医家应用汤药、注射液、胶囊等治疗该病取得良效,一些医家应用温针灸、穴位贴敷等疗法治疗本病亦取得较好疗效。提倡预防为主,逐步提高人们的早期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c-fos mRNA观察益气活血药物对脑梗死恢复期大鼠的影响。方法:以Longa的方法略作改良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ERK抑制剂7组,采用RT-PCR技术,在治疗28 d观察益气活血药物对脑梗死恢复期大鼠梗死皮层c-fos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治疗28 d后,模型组较正常组c-fos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益气活血组与ERK抑制组较模型组有一定程度提高(P0.05),活血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组的c-fos mRNA表达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恢复期,益气活血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脑缺血,优于单纯益气与单纯活血,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提高c-fos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疾病,常起病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其病机及治疗方法。阿尔茨海默病多表现为虚证,尤以气血两虚为主,病位虽然在脑,但其发病与脾、肾、肝、心的关系尤为密切。根据病证的不同,用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用六味地黄汤补益肾精,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祛痰祛邪扶正,用归脾汤补养气血,用加味逍遥丸疏肝健脾祛痰,用通窍活血汤以活血行气开窍,共同达到宣窍健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益气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理论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90例随机分为益气活血组、活血化瘀组、益气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并分别予益气活血(益气活血组)、活血化瘀(活血化瘀组)、益气(益气组 )之剂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结果益气活血组疗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它各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益气活血组、活血化瘀组和益气组 Boston积分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三组组间疗效相近;各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HF主要中医证型为气虚血瘀,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大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万爽力,比较两组用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减停率、静息心电图变化及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硝酸甘油减停率、每周心绞痛发作频率、静息心电图变化及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影响心肌能量代谢达到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以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益气活血为主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6 2例分为治疗组 32例 ,在基础治疗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 ;对照组 30例 ,在基础治疗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活素 ,然后观察有关指标。结果 :按Glasgow -PittsbSrgh评分与Brunnstrom运动分级标准 ,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 ,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排除患者凝血机制障碍的前提下 ,尽早运用益气活血中药 ,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36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能阻断病毒复制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结果]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分别治愈34例,21例;好转2例,9例。[结论]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观察发现正虚血瘀作为肝纤维化的病理因素为各医家的主要共识,根据这一共识,治疗上多以活血化瘀兼以补益正气为主。从清热利湿、益气活血,疏肝健脾、益气活血,软坚散结、益气活血,扶正固本、益气活血四个方面总结、归纳了近年来益气活血法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满意。未来有必要借助科学技术,寻求适合肝纤维化的中医分型量化指标,确立统一规范的分型标准,使用药针对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1987—2008年,笔者用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偏瘫(气虚血瘀型)10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益气活血法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民  朱秋玲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0):441-442
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成功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来,这一非手术血管重建术迅速发展,成为治疗冠心病非常理想的手段.但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RS)的发生率高达32.5%,其后果是导致显著的致残率和高昂的医疗费用,是当今困扰介入治疗的主要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益气活血法可有效防治RS,是PTCA术后防止RS发生的关键措施.现对此作一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