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脊柱矫正技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原理,以便于临床选择。方法对194例慢性下腰痛患者,这些患者均通过其他方法治疗慢性下腰痛至少2年,疗效不满意或复发;放射学检查提示有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假性椎体滑移)位于L4~5,L5~S1或以上两个间隙,但无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其中179例应用美国脊柱矫正治疗,15例腰椎手术植骨融合治疗。治疗方法:单纯腰椎脊柱矫正(61例);腰椎脊柱矫正同时行腰椎牵引治疗(58例);脊椎矫正并予以消炎止痛等治疗(6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予以随访,随访0.5~2.0年,进行疼痛、功能的评估,并将脊柱矫正治疗与腰椎手术植骨融合术疗效及并发症的比较。所有的治疗方法均能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优117例(61%),良54例(28%),一般22例(11%),差0例。结论美国矫正治疗慢性下腰痛能有效的减轻疼痛,提高功能,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确切的方法,对于严重慢性下腰痛需手术治疗植骨融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各种常见的手术方法,以便于临床选择。方法自1993年6月~2002年6月,我院共收治124例严重慢性下腰痛病人,这些患者均通过其他方法治疗慢性下腰痛至少2年,疗效不满意或复发;放射学检查提示有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假性椎体滑移)位于L4-5、L5~S1或以上两个间隙,但无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管狭窄。手术方法有:(1)单纯腰椎侧后方植骨融合术(61例);(2)腰椎侧后方植骨融合,并应用不同类型的内固定器械(34例);(3)腰椎侧后方植骨融合,应用不同类型的内固定器械,同时行腰椎间盘摘除TFC椎间融合(29例)。术前骨科医师查体,进行疼痛强度测量及行残废评估。结果术后随访2年,进行疼痛、残废的评估,以腰椎X线片或CT检查其腰椎融合程度。所有的手术方法均能减轻疼痛,降低残废。放射学检查显示120例腰椎融合良好,无假关节出现,融合率为97%。应用器械内固定和TFC椎间融合术比单纯腰椎侧后方植骨融合术的患者其融合率较高。单纯侧后方融合术后需卧床5月。其中优76例(61%);良34例(28%);一般14例(11%);差0例。优良率为89%。结论所有的腰椎植骨融合术均能有效的减轻疼痛,提高功能,是治疗严重慢性下腰痛的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旧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陈旧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前路手术疗效。方法对37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经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平均随访48.1个月。结果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术后无明显感觉、肌力及膀胱功能恢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62.1%肌力改善,65.5%感觉改善,69.0%膀胱功能改善,92.1%植骨融合。单纯前路减压植骨难以矫正术后后凸畸形。结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存在椎管内压迫的患者经前路减压术后仍可有神经功能恢复,ASLA运动评分可更好地评价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改变;提高植骨质量及重建后柱功能有利于脊柱稳定;单纯前路植骨难以矫正陈旧性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麦肯基脊柱力学诊疗方法治疗下腰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鹏  毕霞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227-228
目的 观察麦肯基脊柱力学诊疗方法对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下腰痛患24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脊柱力学治疗,包括异常姿势的矫正、伸展松动术、站立位手法矫正移位术、屈曲位旋转松动术等。分别采用目测类比测痛法(VAS)和临床疗效评定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24例患中临床治愈16例,占66.7%;好转6例,占25.0%,总有效率92.0%;无效2例,占8.3%。结论 结果显示尤其对某些急性腰扭伤或急性腰肌劳损的患,常能一次治愈。  相似文献   

5.
沙启乐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990-7990,8017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脊柱畸形及截瘫患者应用Z-plate内固定系统对脊柱矫形及维持其稳定性和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2001-01/2003-06菏泽医学专科学院附属医院外科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Z-plate系统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18例,全部获得随访,观察术后畸形矫正、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恢复及结核愈合情况。结果18例中畸形矫正角度平均19。;植骨愈合时间2-8个月,愈合率100%;伴神经功能障碍者4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D级恢复到E级,B级1例恢复至C级;17例结核愈合。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Z-plate系统内固定可以有效的矫正畸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下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结核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优6例,良2例,一般1例.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9例伤口均一期愈合,6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例遗留有感觉障碍,1例下肢功能无变化,其中2例有轻微腰痛.结论:后路椎管内硬膜外痛灶清除,一次手术即清除病灶,解除压迫,经椎弓根固定,稳定脊柱又矫正了畸形,是治疗下腰椎结核较好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7.
背景:迟发性创伤后胸腰椎后凸畸形常引起下腰痛及椎管骨性压迫.为了消除疼痛及改善神经功能,常需手术治疗,其目标是矫正畸形,稳定脊柱.但究竟采取何种手术入路仍存在争论.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6-1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18-60岁,平均36岁;术前腰椎功能损伤程度按照JOA评分标准评定为(11.02±1.24)分,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为(37.43±3.76)°.23例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椎管减压及重建矢状面矫形方法,比较截骨前后腰椎功能恢复、骨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结论: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腰椎功能及后凸畸形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4.04±2.12)分,Cobb角为(11.02±3.58)°,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截骨面均于术后6个月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及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提示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可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和神经减压,可促使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不稳的经典手术方法之一.传统开放腰椎融合术需要进行广泛的肌肉剥离及长时间牵拉,易导致术后慢性腰痛等.脊柱椎间融合技术由于其具有脊柱生理弧度恢复好.植骨融合率高的优点,先后出现了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前路融合术(ALIF)、经椎间孔融合术(TLIF)、极外侧融合术(XLIF)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胸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内固定,椎体侧前方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的疗效做临床分析。方法:对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22例胸腰椎结核病患者,采用同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自体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22例脊柱结核患者均治愈,症状消失,无局部结核复发,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5个月,后凸矫正率80%。结论:在胸腰椎结核手术中,后路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可同期进行,能有效地稳定病椎,部分矫正畸形,消灭病灶,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一般的腰椎不稳患,症状较轻、发病时间短的经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腰部戴配支具、限制腰部活动,大多能缓解疼痛。疼痛缓解后再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避免腰部剧烈的运动和不正确的用腰姿势,多能减缓病情的发展甚或阻止病情的演变。但对于反复发作的腰痛和(或)有神经根、马尾压迫症状患,则宜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作自1998~2003年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同时行椎体后外侧植骨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脊柱通用固定系统(USS)在治疗腰椎中的效果。方法:对42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USS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分析。结果:42例获1年1月的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8%,疗效满意。结论:USS椎弓根钉系统操作简便、固定牢靠,适用于腰椎不稳症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节段脊柱结核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内固定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3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颈椎、胸椎和胸腰椎及8例腰椎结核患者接受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1例下腰椎和腰骶椎结核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5个月时97.0%(32/33)植骨融合,治愈率97.0%。结论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的制定和内固定选择应根据病变节段、脓肿大小、范围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病椎切除并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植骨并邻近椎体固定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147例胸腰椎疾病患者(其中包括54例肿瘤、56例结核、29例爆裂性骨折及8例慢性化脓性脊柱炎)的外科疗效。其中有57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Cobb角27.1~65.4°,平均(38.5±10.7)°。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变椎体大部或完整切除,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植骨替代,邻近椎节辅以前路椎体钉板(棒)系统或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椎节的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治情况。结果:随访12~46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肿瘤、结核及化脓性脊柱炎病人术后局部均无复发,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73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畸形者术后矫正角度(31.6±8.3)°,最后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1±3.8)°。结论:胸腰椎病椎切除、人工椎体植骨替代并内固定,能彻底减压、缓解疼痛,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恢复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评价脊柱重建方法,探讨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缓解患者的顽固性疼痛及恢复运动功能和脊柱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胸腰椎转移肿瘤分别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肿瘤病灶切除加人工椎体替代物辅助器械内固定稳定手术,术后配合相应放、化疗,平均随访18个月(6~48个月)。结果:18例患者手术前疼痛评分为7.0&;#177;2.3,手术后疼痛评分为3.0&;#177;2.6。其中14例患者(88%)得到明显缓解。11例由于疼痛或瘫痪而长期卧床的患者运动功能改善9例,其中恢复行走功能7例。4例有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患者均得到改善。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转移肿瘤与脊柱重建,能增强患者脊柱稳定性,恢复脊髓功能并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5.
陈大勇  黄庆华  李照明  胡凯  周文华  李丰  潘丹  刘超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515-1517,1520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隙撑开复位联合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39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间隙撑开复位联合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病例临床资料,根据下腰痛JOA评分和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腰背疼痛完全解除或者有明显缓解,按JOA评估标准,术前JOA评分(11.76±1.42)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23.49±1.92)分,改善率67.98%.滑脱完全复位率为97.4%(38/39),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和Cage下沉及移位.按侯树勋的临床疗效评定:优35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8%.[结论]后路椎间隙撑开复位联合椎弓根螺钉提拉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术能发挥撑开、提拉复位和融合的双重作用,创伤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与单纯采用AF的治疗进行比较,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将56例胸腰椎骨折复位,同时行椎板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其中21例患者在骨折椎体中注入骨水泥,X线检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56例患者照片示椎弓根钉位置满意,骨折复位良好。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脊髓损伤加重情况,48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X线照片提示有骨水泥填塞比没有骨水泥填塞的患者胸腰椎矫正度的丢失明显减少。脊柱骨折复位效果:无骨水泥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是(3l&;#177;11)&;#176;和(4&;#177;4)&;#17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725,P&;lt;0.01);骨水泥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是(3l&;#177;13)&;#176;和(4&;#177;4)&;#17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62,P&;lt;0.01)。无骨水泥对胸腰椎骨折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是(26&;#177;9)&;#176;。骨水泥对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是(27&;#177;10)。骨水泥组与无骨水泥组在后突畸形的矫正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t=1.65。P&;gt;0.01)。结论:采用AF内固定系统加骨水泥填塞治疗创伤后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有效维持椎体的高度,更好地防止后期脊柱后凸畸形的复发。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3月期间接受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8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10例胸椎,11例胸腰段椎及5例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9例胸腰段椎、9例腰椎、14例腰骶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配合规范地抗痨治疗,观察术后及随访期间患者结核治愈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患者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98.3%(57/58)患者植骨融合满意(Bridwell标准骨性愈合),治愈率为98.3%(57/58).[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安全有效;术前术后的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是脊椎结核手术治疗成功的保障;手术方式和病灶清除的范围应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后选择.  相似文献   

18.
应用B—Twin膨胀式脊柱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B—Twin膨胀式脊柱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B—Twin膨胀式脊柱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腰椎间盘突出9例,腰椎退变伴1度滑脱3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12例腰椎不稳症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无B—Twin退出现象。患者腰痛及下肢的放射痛症状明显缓解。大多数患者恢复工作和生活。疼痛分值术前7.6,术后下降至3.5;功能评定结果优10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6%。结论应用B—Twin膨胀式脊柱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腰椎休门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9例严重下腰痛患者,X线片显示腰椎1—2个椎间隙狭窄,相邻终板不规则,Schmorl结节形成,所有患者均进行椎间盘造影术,并实施前路植骨或后路椎间融合术。结果:病变椎间隙椎间盘造影试验出现疼痛复制。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6例术后腰痛症状消失,3例腰痛较术前明显缓解。结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休门氏病,在精确评估腰椎间盘造影结果的前提下,腰椎融合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存在问题。方法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6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21例,病变部位为胸4~腰5椎体。典型性脊柱结核18例,非典型性脊柱结核3例。其中累及2个椎体10例,3个椎体6例,4个椎体2例。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本组2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8~40个月,平均25.62月。脊柱结核和脊柱外结核无复发。合并有脊髓功能损害的13例患者,除D级的2位患者外,术后1年脊髓功能完全恢复。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24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角度为170,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矫正角度丢失。本组中出现1例血气胸。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较好地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结核的愈合率、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好,并能早期离床活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