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42-944
伏邪理论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源头之一,在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特点为邪气侵袭人体,潜藏于内,逾时而发。正气亏虚是伏邪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是邪伏于机体的先决条件。正气的虚实状态决定了邪气能否侵入、伏留及发病,是疾病产生的关键所在,故伏邪的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并用。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特点符合中医学的伏邪理论,且正虚在其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扶正祛邪当贯穿慢乙肝的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2.
《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丹波元坚释曰:"此非邪凑则气虚之谓,言气所虚处,邪必凑之."邪,即邪气,包括了六淫病邪,以及食积、虫积、水饮、痰浊、瘀血和情志内伤等引起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的有害因素.正,即正气,主要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康复能力."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经文,强调了正气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主导地位.正气不足是内在因素,是发病的根本,而邪气的侵入是外部因素,是发病的条件.此理论可以说是中医发病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至今仍指导着中医临床治疗.历代医家对此理论均有发挥,并运用到临床治疗当中.本文仅对后世部分代表医家在发病学上的相关理论进行整理,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3.
陈婷婷  刘宁 《北京中医》2007,26(1):32-33
《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丹波元坚释曰:"此非邪凑则气虚之谓,言气所虚处,邪必凑之."邪,即邪气,包括了六淫病邪,以及食积、虫积、水饮、痰浊、瘀血和情志内伤等引起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的有害因素.正,即正气,主要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康复能力."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经文,强调了正气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主导地位.正气不足是内在因素,是发病的根本,而邪气的侵入是外部因素,是发病的条件.此理论可以说是中医发病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至今仍指导着中医临床治疗.历代医家对此理论均有发挥,并运用到临床治疗当中.本文仅对后世部分代表医家在发病学上的相关理论进行整理,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4.
中医虚实理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邪之所凑与其气必虚的反思“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是中医发病学理论中的一个常用术语 ,是解释人体为什么会患病的经典理论依据。运其中之“气”字 ,是指正气 ,“虚”是指正气虚 ,这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是对“虚”的理解 ,绝大多数医家皆囿于正气亏虚的一  相似文献   

5.
唐代以前中医文献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为气血不足、营卫失和、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或经久不愈,邪气留于经络关节,郁而化热,使经脉痹阻,气血失宣,筋骨失养。其中以正气亏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基础,风寒湿之邪外侵为发病之标。  相似文献   

6.
中医经典中的治未病与未病先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在两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疾病的形成固然与外在邪气侵袭人体有关,而人体正气不足更是疾病的发生的关键。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相似文献   

7.
以前我在西医学习中医班时期,曾于《福建中医药》六卷四期发表“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文,认为本句经文可有三方面的意义:一、内因决定外因——正气先虚,邪再凑之,因而发病;二、外因影响内因——邪气过盛,相对正虚,正不胜邪,同样得病;三、外因累及内因——邪气侵入,正气续虚,损害人体,急须救治。后来看到该刊七卷三期有两篇“对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文的意见”,主要是不同意本句经文可有后二方面的意义;有的并认为我所举例说明邪气过盛,相对正虚的“厉气”,有其特殊的规律,不能概括在本句经文的发病机制之内;还有提出一些引证经文不够恰当,及经文中标点不够合理的问题。这真是意外的收获,没有想到我这篇短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所在医院已故省名老中医蓝华生主任为著名中医肾病专家,从事教学、临床40余年,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将蓝华生主任治疗肾性水肿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蓝老认为,肾病水肿发病基本条件为正气亏虚,病位不外乎肺、脾、肾诸脏。正如《素问》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但肺、脾、肾之间有侧重、主次之分,同时又相互联系、互相影响。邪气入侵为发病必要条件,主要为外感六淫、戾气之邪及肾毒药  相似文献   

9.
邪气通常被认为是人体的致病因素 ,但古人对邪气的认定是相对于正气确立的 ,并非以能否使人发病为标准。邪气的立论基础为“风”,专指“虚邪贼风”一类 ,其性犹如能“发屋、扬沙石”之大风 ,它每在人体气血亏虚的情况下 ,引发众多的病证。本文将《内经》中有关虚邪贼风的内容摘出 ,对虚邪贼风与正风、虚邪贼风的致病特点与病证、虚邪贼风的致病条件与避邪途径作了探讨。目的在于加深对虚邪的认识和理解 ,并引发对邪气内涵的再认识 ,以便使中医病因学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邪气通常被认为是人体的致病因素,但古人对邪气的认定是相于对正气确立的,并非以能否使人发病为标准,邪气的立论基础为“风”,专指“虚邪贼风”一类,其性犹如能“发屋、扬沙石”之大风、它每在人体气血亏虚的情况下,引发众多的病证。本文将《内径》中有关虚邪贼风的内容摘出,对虚邪贼风与正风、虚邪贼风的致病特点与病证、虚邪贼风的致病条件与避邪途径作了探讨。目的在于加深对虚邪的认识和理解,并引发对邪气内涵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陈海生 《光明中医》2014,29(11):2376-2377
扶正祛邪是中医的治疗大法,是"补不足,损有余"的"权衡相夺",其理论源自于《黄帝内经》。是针对"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虚实理论而设的。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以说致病的原因虽在于邪,发病的关键却在于正,也即所谓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由此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方能达到治病的目的。而该法在《伤寒论》中更是得到充分的体现,下面将从《伤寒论》的角度作一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医从整体观出发,认为前列腺癌的发病,是机体受到病邪的损害与机体内正气的抗损害功能之间的动态过程。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正邪相搏,邪胜正负则发病。晚期前列腺癌的患者,正邪交争日久,正虚邪进,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出现疼痛、尿频、血尿、尿潴留等临床表现。而癌瘤的生长会进一步损耗正气,因此正气亏虚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状态。  相似文献   

13.
疾病的发生与变化是错综复杂的,但不外乎致病因素和人体抗病能力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取决于正邪相搏的结果.《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篇》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正气不足,邪气痹阻,是发病的根本.因此,所有的治疗手段都可以理解为是以扶助人体正气,祛除侵袭人体的邪气为目的.由于强调的角度不同,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是辨证的统一.下面主要从推拿手法的祛邪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疾病的发生与变化是错综复杂的,但不外乎致病因素和人体抗病能力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取决于正邪相搏的结果.<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篇>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正气不足,邪气痹阻,是发病的根本.因此,所有的治疗手段都可以理解为是以扶助人体正气,祛除侵袭人体的邪气为目的.由于强调的角度不同,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是辨证的统一.下面主要从推拿手法的祛邪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石卫东 《光明中医》2011,26(3):421-423
人之有病,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正邪相搏”即是此意。如果正气旺盛,虽有邪气侵入,可以不发病。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祖国医学的治病特点,就是调整正虚邪实,扶正祛邪,使未病者不发病,使已病者得以愈。  相似文献   

16.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出自《内经》,意为邪气伤人应伴随正气虚弱。"邪凑"与"正虚"二者之间有三重关系,且互为因果,其中正虚又可再分。以上两种理论在指导临床虚实辨证和补泻原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学经典、做临床,《内经》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基础对中医辨证论治妇科疾病有一定指导作用。笔者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13 病方进展 不治太甚 【原文】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 【译文】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惫的方法。 【今释】中医认为,疾病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产生、发展及转归取决于正邪斗争的消长,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元气,指机体的抗病能力;邪气指致病因素。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抗御和祛除病邪;祛邪能够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内养正气,  相似文献   

18.
补益类中药与抗癌郭乃燕武汉市第七医院430071祖国医学认为,肿瘤形成是因为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所致。正如《素问·平热病论》说:“邪气所凑,其气必虚”。《外证医案》说:“正气虚则成岩”,说明邪气盛是肿瘤发病的重要因素,正气虚则是肿瘤形成的内在依据。祖...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中州而灌溉四旁 ,脾的功能健旺 ,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中医“脾”的概念除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内分泌、神经、血液等系统的功能外 ,其“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论点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1 邪气、正气与脾胃之气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 ,而斗争的结果取决于人体正气。早在《内经》中就载有“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也就是说正气旺盛则身体强壮 ,正气虚衰则邪气易侵犯机体而致病。这里所指的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  相似文献   

20.
虚证病人免疫功能测定及其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祖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的论述,即虚证是正气不足所致,免疫功能是机体防御和战胜外邪的重要手段,通常认为属中医正气范畴。故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虚证与免疫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