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敏  黄彩鹏 《浙江医学》2015,37(12):1076-1078
目的 观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贮存式自体输血 对患者安全的影响。方法 收集采用贮存式自体输血的50 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异体输血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血电解质及围术期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血电解质指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其中发生肺炎1 例,高热1 例,住院时间(6.5±1.7)d。对照组患者手术后血常规指标明显低于手术前,血电解质指标中血钾高于术前,血钙低于术前(P<0. 05 或0.01),术后出现高热5 例,肺炎3 例,泌尿道感染3例,住院时间(9.8±3.8)d,两组患者输血后感染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贮存式自体输血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减少患者异体输血并发症,节约血源,可广泛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几种自体输血方法在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118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按使用自体血回输方法不同分成5组,分别为(1)未使用自体血组19例.(2)单纯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组(术前预存组)27例.(3)单纯使用术中血液回输组(术中回输组)28例.(4)术前预存自体血结合术中血液回输组(术前中组)34例.(5)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组(术前中后组)共10例.分析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输异体血比例和输血量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未使用自体血组,64.8%(13/19)输异体血浆平均140ml;89.5%(17/19)输异体压积红细胞平均460ml.术前预存组,14.8%(4/27)输血浆平均61.5ml,14.8%(4/27)输压积红平均61.5ml.术中回输组,78.6%(22/28)输血浆平均192.9ml,85.7%(24/28)输压积红平均278.6ml.术前中组,11.8%(4/34)输血浆平均23.5ml,11.8%(4/34))输压积红平均35.3ml.术前中后组无一例输异体血液(0/10).未用自体血组与术中回输组在输血例数与输血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这两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1、单纯使用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未能有效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2、联合使用术前预存自体血、术中血液回输及术后引流血回输三种方法,在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3、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单髋初次置换病例中,术前预存自体血技术最为经济,同时又可减少患者输入异体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4.
假体无菌松动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晚期的主要并发症 ,严重影响了此类手术的远期效果。一般认为界面的疲劳损伤、磨损碎屑和应力遮挡是导致假体松动的原因。1 历史回顾骨水泥于 50年代初由 Haboush首先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以后 Charnley大量使用和推广 ,到 60年代骨水泥已被广泛用于固定各类人工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保留了关节功能 ,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对骨水泥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深入研究及骨水泥寿命的提出 ,骨水泥固定 (机械固定 )产生的并发症如老化、碎裂、接触性骨坏死 ,下沉导致的人工关节松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作用、手术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应用美国Biomet公司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及手术器械,对100 例患者(112髋)施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78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22髋,杂交固定型人工全髋关节12髋,平均随访5年。结果:患者平均术后3-4周离床活动,1例术后发生关节脱位,3例发生手术侧肢体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经5年随访,假体无松动,无翻修,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优良。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病人关节功能,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综合分析我院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择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48例,平均随访5年,回顾性分析手术措施及并发症,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教训。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结果 48例患者均进入随访结果分析,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分。其中3例股骨头置换由于假体松动疼痛行全髋置换翻修术。2例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翻修,1例感染疼痛清创旷置翻修。结论 适应症和假体的选择,围手术期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手术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选择及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自89年7月至94年8月本院骨科施行人工全髋置换术13例(14髋)的情况.经术后随访,患者在缓解疼痛,增加髋关活动范围及提高行走能力等方面,均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同时,就手术适应症的选择、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治疗体会.认为只要手术适应症选择好、术前病人准备充分、术中操作熟练、术后处理得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效果.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自1975年6月~1989年12月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56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2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1例。发生近期并发症者20例(12.8%),包括股骨骨折7例,伤口感染2例,脱位2例,柄异位穿出骨皮质3例,陶瓷头/臼损坏2例,其它并发症4例。提示术前认真研究病情、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技术和护理质量,是降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235-1236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选择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开放性输血,研究组采用限制性输血。对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进行记录,观察其预后恢复情况,分析不同输血方式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输血量为1~2U27例,占28.4%。对照组患者输血量为1~2U3例,占3.2%;研究组患者输血量为3.1~4.0U14例,占14.7%。对照组患者输血量为3.1~4.0U41例,占43.2%。研究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康复评定总优良率高达97.9%,显著优于对照组72.6%(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限制性输血方案的老年患者术中输血量少,而且术后恢复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范永前  刘志宏  王毅  冯建民  杨庆铭 《上海医学》2005,28(2):96-98,i001
目的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症状严重时常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本研究针对髋臼和股骨侧重建以及假体选择等几个方面对不同Crowe分级的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003年8月~2004年10月我院对37例(39髋)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女35例,男2例;年龄44~79岁。按照Crowe分级:Ⅰ级16髋,Ⅱ级 7 髋,Ⅲ级8髋,Ⅳ级8髋。对CroweⅠ~Ⅲ级患者选用普通的生物型假体或Hybrid假体。对8例高位脱位的CroweⅣ级患者,髋臼侧选用骨水泥假体1例、小髋臼生物型假体5例(其中1 例采用髋臼内移技术)、普通生物型髋臼 2例,股骨侧选用生物型假体2例、普通骨水泥假体4例、长柄骨水泥假体柄 1 例、S ROM假体 1 例。有 8 例劈大粗隆行钢丝或大粗隆再连接装置和钢缆固定。结果 CroweⅠ~Ⅲ级的患者术后拔除引流管即可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高位脱位的8例CroweⅣ级患者中1例采用髋臼内移技术;1例采用粗隆下去旋转截骨,术后卧床3个月后进行功能锻炼;劈大粗隆行钢丝或大粗隆再连接装置和钢缆固定的患者术后3周下床活动,2 例术后出现股神经麻痹,3个月后恢复。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结构不良的患者髋臼和股骨均存在解剖异常;对于高位脱位的CroweⅣ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及翻修技术。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对68例采用生物固定全髋关节翻修术,男47例,女21例。年龄35~77岁,平均56.7岁。翻修原因除1例感染性松动外,其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结果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个月~5.2年,平均2.6年。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6±16)分升高至术后平均(72±9)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髋关节疼痛缓解。并发症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生物固定股骨翻修假体能够极大地方便髋关节翻修术,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全髋翻修手术中,通过髋臼重建钢板对严重的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恢复髋臼的骨性解剖结构,以提高髋臼假体翻修后的长期疗效。方法1998年1月~2003年8月期间92例全髋翻修手术中,采用异体松质骨对21例髋臼Ⅲ型缺损和4例髋臼I型缺损的患者进行髋臼植骨重建,同时选用髋臼重建钢板对重建后的髋臼进行支撑加强,以恢复髋臼的骨性结构及强度。结果25例患者平均年龄64岁,术后平均随访24.7个月(4个月~5.8年),在随访病例中,髋臼侧异体植骨愈合良好,未出现植骨吸收和塌陷。结论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对严重髋臼缺损的患者进行重建,具有植骨方便、早期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临床实践中,近期疗效十分满意,其后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髋关节再置换术中骨移植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Wang J  Fujio H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8):607-609
目的比较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以及混合骨移植的愈后及差别。方法41例病人移植骨使用自体髂骨和本单位贮存低温冷冻股骨头。自体骨移植18例,同种异体骨移植8例,混合骨移植15例。分别在6周、3、6、12个月及12个月以上观察X线片。结果6周时,移植骨为吸收像,约31%(13/41);3个月时,出现愈合征象约88%(36/41);6个月时,移植骨重塑开始约39%(16/41);12个月时,除4例假体松动的病人外,其余37例全部出现重塑。4例假体松动的病人中,3例细菌性感染,1例移植骨坏死吸收。另外5例并发症为:术后人工股骨头脱臼1例,股骨干骨折3例,股骨大粗隆不愈合1例。结论移植骨愈合过程中,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之间,混合骨与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之间愈合速度及愈合状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对34例(45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0~75岁,平均40岁。采用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国际诊断标准进行疾病诊断,随访平均3年。【结果】术后疗效根据Merled Aubigneand Postel评分标准。术后除了2例患者外,病人有轻微疼痛或者无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了平均45.5度。对于关节纤维强直的患者,术后髋关节屈曲改善了平均57.3度。对于术前活动范围局限在室内的10例患者,9例活动范围明显得到改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强直性脊柱患者术后行走功能较其它疾病的患者要差。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断裂以及脱位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15.6%(7髋),但对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但与其它病因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具有很高的骨化性肌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和后外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12月期间收治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分为DAA组44例,PA组48例,随访时间7~13个月,平均10.2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髋臼假体位置、术后停止使用助行器时间、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使用软件SPSS 13.0 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AA组与PA组年龄[(58.0±11.9)岁vs.(61.0±10.4)岁]、体重指数(25.1±3.7 vs.24.7±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与PA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区别[(76.0±17.4) min vs.(71.0±14.3) min,P>0.05],但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8±1.7) d vs.(4.9±2.3) d,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238.0±55.3) mL vs. (387.0±61.2) mL,P<0.05]。髋臼位置方面,DAA组和PA组髋臼前倾角(17.3°±5.3° vs.18.6°±5.1°)、髋臼外展角(38.5°±5.7° vs. 37.7°±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使用助行器时间明显缩短[(24.6±7.8) d vs.(31.7±10.2) d,P<0.05],术后6周随访时DAA组Harris评分更高[85.7±5.4 vs.81.3±6.1,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4.7 vs.92.3±5.3,P>0.05)。DAA组出现1例(2.2%)大转子骨折,1例(2.2%)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未出现脱位病例;PA组出现1例(2.1%)髋关节后脱位,1例(2.1%)腹股沟区疼痛。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直接前方入路明显比后外侧入路疼痛轻、出血量少、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假体位置更佳,短期效果肯定,可获得快速康复及良好的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中向关节周围局部注射混合镇痛液的疗效。方法将3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成2组.15例患者术中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液,另15例不注射。术后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两组患者术后72h内均予以盐酸哌替啶针50mg/次肌注进行追加镇痛,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记录盐酸哌替啶的用量。结果在术后6、12、24及48h,患者NRS评分注射组比对照组明显低。注射组患者术后72h内盐酸哌替啶使用总量比对照组明显少。注射组患者未发现与混合镇痛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注射混合镇痛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缝线锚入法修复后路软组织预防术后早期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缝线锚入法修补后关节囊的病例,研究锋线锚入法对预防早期脱位的作用。术中F型切开并完整保留后关节囊。取5号EHTIBOND缝线4根。中部对折。打结2个后置入髓腔。使缝线依靠线结锚着在股骨假体与髓腔后壁间。深度约2~3cm,作为后关节囊股骨侧止点,使切开之关节囊及外旋小肌群一起缝合固定于股骨颈后壁。术后观察早期的安全活动范围及脱位情况,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中无术后髋关节脱位出现,无感染及假体松动出现。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97.6%。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锚入式缝合法修补后关节大大增加了髋关节的后方稳定性,能够有效地预防术后早期后脱位的发生,且允许术后早期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Guo XZ  Dou BX  Liu Q  Huang Y  Zhou Y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5):2489-2493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与非导航(常规)的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MIS-THA)术后髋臼倾斜角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无选择病例采用MIS-THA87例106髋,其中,47例53髋为常规MIS-THA,40例53髋采用计算机导航MIS-THA。导航组术中采用导航定位髋臼;常规组术中采用常规方法定位髋臼。两组均于术前、术后常规拍摄下肢全长X线片,双髋关节正位片,测定术后髋臼倾斜角。按髋臼倾斜角30°~50°、〈30°、〉50°和〈30°与〉50°之和分别对两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导航组手术切口长度7.2~10.5cm,平均8.9cm。常规组手术切口长度7.5~11cm,平均9.1cm。术后X线片显示,导航组术后髋臼倾斜角30°~54°,平均(40.6±5.1)°,仅1髋为54°,其余52髋均在30°~50°范围内。常规组术后髋臼倾斜角28°~70°,平均(44.2±8.7)°,其中:加髋在30°~50°范围内,〈30°为3髋,〉50°为10髋。导航组与常规组组间t’=2.56,P=0.012,有显著性差异。对两组边缘值(术后髋臼倾斜角〈30°和〉50°),采用卡方检验。术后髋臼倾斜角〈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1.37,P=0.24,;术后髋臼倾斜角〉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22,P=0.0042;如果将两组〈30°和〉50°之和(边缘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P=0.0006。结论 计算机导航THA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可以在MIS-THA术中将髋臼假体安放更加精确,减少变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混合型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2002年7月至2007年8月间,采用混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其中陈旧性骨折44例,新鲜骨折52例.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9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6.8分增加到术后90.8分.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型人工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达到即时稳定,短期随访结果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primary hybrid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treating femoral neck fracture of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Between July 2002 and August 2007, ninety-six consecutive hybrid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 were performed. Forty-four cases were old fracture and 52 cases were fresh fracture.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9 months average, the mean pre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 was 36.8 and Harris hip score for the last time or follow-up was 90.8.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resh fracture and old fracture(P>0.05).Conclusions Hybrid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treating femoral neck fracture of elderly patients can achieve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stability and has good short-term outc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