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耳部疾病,在临床上对部分保守治疗患者单纯使用抗生素效果不佳,出现炎症的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造成听觉细胞和听觉神经的损害,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细菌生物膜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及反复急性发作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细菌生物膜在中耳炎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耳腔和咽鼓管的上皮及呼吸道上皮在发生学上是同源的,目前文献报道的水通道蛋白(AQPS)在中耳腔和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中耳和呼吸系统的AQPS的研究进行比较,进而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4.
分泌性中耳炎是影响儿童听力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儿童言语和认知发育迟缓的重要因素.该病发病率高,发病原因多,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与胃食管反流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两者相关性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主要为传导性聋,但部分患者可合并感音神经性聋,尤其在高频段出现骨导听力下降。本文对此现象的机制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肿瘤的放射治疗,特别是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可导致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其发生与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和放疗前肿瘤侵犯所致的中耳负压的增高有密切关系。本文就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状况、中耳解剖生理、发病机制及治疗等研究现状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aryotitismedia,SOM)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基本发病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观察SOM患儿鼻咽部咽鼓管圆枕形态,分析咽鼓管功能不良形成原因,探讨SOM患儿发病相关性,为临床采用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唐山地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media with effusion)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患儿语言表述能力差,出现明显听力下降时才就诊,往往延误了病情的诊治。我科于2008年9~11月联合儿童保健科对唐山地区15876例3~6岁儿童进行了声导抗检查,对于鼓室图异常者做进一步检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及转归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及转归因素较复杂,除各种原因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外,还与衣原体感染、乳突气化程度、腺样体免疫功能异常、炎症介质等因素关系密切,本文就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中耳微型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耳微型肺”理论是关于中耳炎发生机制的重要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中耳正常的生理功能,将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尽管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但仍有部分较为顽固,对这些患者的处理目前仍存争议.近年来尽管在治疗上有新的尝试,但疗效并未实现突破.本文对目前SOM的治疗现状进行归纳评述,希望引起大家对SOM治疗方法选择的谨慎与重视,也希望带动相关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14.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从感染性和变态反应性两方面进行探讨。水通道蛋白在一些液体平衡紊乱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也渐被证明。本文将分泌性中耳炎从水转运紊乱性疾病的全新角度,对水通道蛋白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时的表达、可能作用机制、调控物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和水通道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从感染性和变态反应性两方面进行探讨。水通道蛋白在一些液体平衡紊乱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也渐被证明。本文将分泌性中耳炎从水转运紊乱性疾病的全新角度,对水通道蛋白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时的表达、可能作用机制、调控物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本病也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常见方法有药物治疗、咽鼓管通气、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及鼓膜置管等。上述方法的主要弊端是需要反复鼓膜穿刺、通气管脱落、置管时间长所致感染及对日常生活造成不便、穿孔不愈合、鼓膜硬化和胆脂瘤形成等并发症。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采用耳内镜钬激光鼓膜造孔治疗SOM,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科常见疾病,以中耳积液、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有报道SOM亦可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本文回顾性研究80例(158耳),探讨SOM对各频率听力阈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较多,治疗的关键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如处理不当,可致鼓膜内陷、 鼓室粘连硬化、听力障碍[1]。2002 年 10 月~2003 年 10月, 我院采用非接触式 KTP激光鼓膜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48 耳,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一种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及中耳腔黏膜分泌障碍所引起的以中耳腔负压、积液为主要病理变化,听力下降、耳闷、耳鸣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常见疾病[1]。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前学者们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主要提出以下几种学说: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儿童的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是小儿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有关OME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很明确,为了提高对儿童OME的认识,现将大庆油田总医院耳鼻咽喉科2007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4例(196耳)儿童OME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