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74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17例发生肝损害,占23%,其中轻症胰腺炎(MAP)13例,占19%,重症4例,占80%.MAP肝功能损害较SAP轻,重症者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症重,肝功能恢复时间延长.结论:急性胰腺炎大多伴有肝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病因、各种破坏因子、炎症递质的参与、内毒素作用等因素,在AP伴肝损害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急性三氧化二砷中毒59例肝脏损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云  刘海军 《人民军医》1997,40(10):568-569
1997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三氧化二砷中毒59例,对全部患者进行了肝功能的监测及B型超声检查,对2例进行了肝活俭电镜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病因及中毒量误服含有三氧化二砷(砒霜)的面粥。采样后由山东省卫生防疫站采用银盐法721分光光度此色仪检测,发现面粉中含砷量达40g/kg,面粥中含砷量达5g/L,估算服毒量在75~5000mg,平均32例521.86mg。设服达致死量(>200mg)32例;余27例均超过中毒量。驱砷治疗一周后尿砷含量最高4mg/L,最低0.2mg/L。1.2一般情况男30例,支29例;年龄1~62岁,平均22.2岁,多为青壮年…  相似文献   

3.
汪能平 《人民军医》1997,40(6):347-348
丙型肝炎病毒(HCV)一词是1989年提出的。与传统模式的认识不同,HCV的认识是从先分离出病毒核酸、基因克隆,后破译其基因信息入手的,至今仍未分离到病毒颗粒,也未能在免疫电镜下观察到病毒颗粒。HCV的认识是从由核糖核酸(RNA)与结构蛋白组成。RNA外裹有蛋白质衣壳,衣壳外尚有囊膜包围着。它的直径50~60nm,是利用超滤技术间接推算的;有关HCV是有囊膜病毒的说法,则是根据它对有机溶剂敏感做出的判断。目前,根据它所编码的多肽序列,与已知的人类黄病毒属(乙型脑炎病毒、谷革热病毒和黄热病在)、动物瘟病毒日(牛病毒性…  相似文献   

4.
鲁南地区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271000泰安解放军第88医院于建国张光曙杨德利孙思才韩纪举潘伟①戚中田①关键词肝炎,丙型;聚合酶链反应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3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及病理关系十分密切〔1〕。HCV感...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最重要的发病原因之一,并发MODS为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肝脏是AP时的主要受损器官,其损害不但可以加重胰腺炎的病情,而且可以发展成为肝衰竭,进一步加重MODS,导致患者很快死亡。因此,保护肝脏功能并阻断其损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糖皮质激素受体与严重创伤后早期肝脏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严重创伤后肝脏继发性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严重胸部撞击伤伴单侧股骨骨折模型,并对GR进行阻断后再致伤。动态观察创伤后肝组织GR,肝脏病理,血浆肝功能生化指标,致伤24h后大鼠死亡率等变化,结果:创伤后肝组织GR的最大结合容量即开始下降,12h降至最低,24h有所回升,但肝脏病理,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白蛋白无显著改变,当使用GR阻断剂后,肝瘀血明显,光镜下见肝窦内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且病理改变与GR阻断程度有关,血浆ALT,LDH在伤后早期即有明显升高,白蛋白明显下降;GR阻断24h后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GR不足对严重创伤后继发的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手术(DCO)治疗严重肝脏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治疗的83例严重肝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36例;年龄20~74岁,平均32岁。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肝损伤分级标准,其中Ⅲ级31例,Ⅳ级30例,Ⅴ级22例,无Ⅵ级病例。结果 83例严重肝脏损伤患者中58例按DCO原则治疗,经复苏病情稳定后再接受相应术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56例(96.6%),再次手术后出现肝脓肿3例(5.1%)、膈下脓肿1例(1.7%)、胆漏2例(3.4%),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死亡2例(3.4%),均死于肺部感染。25例患者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愈20例(80.0%),术后再次手术3例(12.0%),肝脓肿3例(12.0%)、膈下脓肿2例(8.0%)、胆漏3例(12.0%),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死亡5例,4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严重出血。结论严重肝脏损伤治疗选择损害控制性手术,能达到提高存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肝脏损害肝脏密度降低的原因,是水肿或是肝脏脂肪含量增加.方法 分别对35例肝脏脓肿患者周围低密度水肿带和35例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患者密度降低的肝脏进行MRI影像学对比观察;检查序列为T2WI脂肪抑制,T1WI同相位,T1WI反相位.结果 35例肝脏脓肿水肿带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T1WI同相位和T1WI反相位均为低信号,同反相位信号变化不明显;35例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患者肝脏T2 WI脂肪抑制呈等信号,T1WI同相位为稍高信号,25例T1WI反相位呈低信号,10例T1WI反相位呈稍低信号.结论 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患者与肝脏脓肿周围水肿带MRI影像有明显不同,提示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不是肝脏水肿,其影像特征符合肝脏脂肪成分增加导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性粒然肝脏中的聚集,滞留机制及参与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应用生物力学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观察了烧伤病人血清对培养人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间粘附力,以及P-选择素及镜粘发子-1(ICAM-1)在两种细胞中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 (1)严重烧伤后早期中性粒细胞在肝脏中有聚集;(2)肝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烧伤血清作用下粘附力以2小时为最强;(3)肝细胞正常情况下无P-选择素和ICAM-1表  相似文献   

10.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在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在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1%、3%及5%牛磺胆酸钠溶液进行相应处理,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Eg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进行胰腺病理评分,检测血清AST、LDH及TNF-a和II-1β水平。从正常Wistar大鼠分离培养肝细胞,观察原代培养肝细胞在TNF-a刺激及PD98059预处理后Egr-1 mRNA表达情况。结果肝组织Egr-1表达与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且原代培养肝细胞Egr-1mRNA表达水平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gr-1可能参与急性胰腺炎肝损害过程,并且其作用机制部分依赖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相似文献   

11.
宋卫兵  李道力  万虎 《人民军医》2001,44(8):479-479
为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心肌的损害 ,我们于1997~ 1999年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心肌酶谱和心肌炎的冷凝集试验值进行测定 ,以探讨肺炎支原体对心肌损害的程度。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支原体肺炎组 30例 ,男 15例 ,女 15例 ;年龄 1~ 13岁 ,平均 7 3岁。诊断根据临床表现、X线和冷凝集试验 >1∶32 [1] 。心肌炎组 34例 ,男 13例 ,女 2 1例 ;年龄 1~ 13岁 ,平均 8 5岁。诊断符合心肌炎诊断标准[2 ] 。1 2 方法 两组均检测心肌酶谱和冷凝集试验。抽血时间 :支原体肺炎组在发病 4~ 10d(平均 7 5d) ;心肌炎组在发病 3~ 15d(平均 8 1d)…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5岁。妊娠39周于2004年12月16日5时30分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hg,体温36.8℃,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宫底耻上35cm,胎儿头位,胎心清140次/分,早破水入产房待产。于15:05时经侧切娩一女婴,产后宫缩好,阴道流血少,小儿评分好。进入产程后产妇即感恶心,呕吐,食欲差并逐渐加重。即按医嘱给予抗生素、能量等补液治疗。病人病情未见好转。急查肝、肾功能。示:GPT、GOT、V—GP、ALP、TOB、POB均增高,  相似文献   

13.
昆明地区HBV-DNA的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昆明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及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昆明地区360例HBV感染血清进行HBV.DNA定量及基因分型检测,以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结果:360例HBV感染血清中,有346例(96.11%)可以直接分型,其中196例(56.65%)为C型,91例(26.30%)为B型,37例(10.69%)为B/C混合型,21例(6.07%)为D型,A型仅1例(0.29%);比较显示,C型基因分布显著高于B和其它基因型(P〈0.05,P〈0.01);C型基因及B/C混合基因型的HBV。DNA定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1);另除B型基因在“大三阳”模式中比例显著较低(P〈0.05),HBV基因型在其它各血清模式组间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P〉0.05);14例标本未能直接分型(3.89%),其HBV.DNA定量平均水平均低于1.00×10‘Iu/ml,显著低于其它检样(P〈0.01)。结论:昆明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较为丰富,存在C型、B型、B/C混合型及D型和A型,其中以C型和B型为本区域的主要HBV基因型;当B/C混合型和C型的HBV感染时,往往伴随HBV较高水平复制,且HBV感染B基因型与HBeAg的检出呈负相关;本区域内D基因型分布介于内地低海拔区域和拉萨高原地带之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复苏在抢救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月31例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患者(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19~75岁,平均32.7岁)应用损害控制性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止血性复苏、损害控制手术)救治情况,统计其治疗结果,包括复苏结果、最终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1例均出血控制后成功复苏;24例在术后送入ICU前即达到初期复苏目标[心率≤120次/min,血压90/60mmHg,中心静脉压6~8mmHg,尿量0.5~1ml/(kg· min),血红蛋白80~100g/L,红细胞压积0.3~0.3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3例(9.69%);治愈26例,死亡5例(16.13%),主要死亡原因为合并伤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应用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救治严重肝脏损伤伴大失血,及早纠正低体温、酸中毒、凝血障碍,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严重肝脏损伤治疗的损害控制外科策略和术中的止血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严重肝脏损伤病人的损害控制外科治疗的情况,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 46例均经损害控制性手术治疗.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复苏后,所有病人均接受适宜方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40例(87 0%),再次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6.5%,肝...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在大鼠不同程度AP及AP发病后不同时间肝组织的表达,及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肝实质酶水平,研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与AP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先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A、B、C、D组,分别于胆总管内逆行注入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溶液,3h后处死动物,留取血清、肝脏组织。另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E、F、G、H、I组,5%牛磺胆酸钠溶液胆管内逆行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h、3h、6h、12h、24h处死动物,同上留取标本。检测血清AST、LDH、TNF-α、IL-1β水平,并对肝组织进行EG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A、B、C、D4组动物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肝实质酶AST及LDH水平均随着牛磺胆酸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上升;(2)肝组织EGR-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不同程度AP组,EGR-1表达量随AP病情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加,并与反映AP病情指标如肝实质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表达部位也有所不同。EGR-1在AP发病后不同时间肝组织的表达,具有极明显的细胞种类与部位的差异。结论:EGR-1可能与AP时伴发的肝脏损害有关,其机制可能与其介导炎性细胞因子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MRI特征及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日照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23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55例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图像分析包括病灶的位置、边界、数目、大小、形态、有无分隔、壁结节、有无胆管扩张、囊壁及囊腔在T1WI、T2WI、DWI及ADC图像上的信号特征,病灶的囊壁、分隔及壁结节的强化特点,根据形态学特点分为微囊型、寡囊型、混合型3组,分析3组病灶的MRI特征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55例患者中有55个病灶,所有病灶均为单发,微囊型6例,寡囊型20例,混合型29例,病灶大小为1.6~23 (8.8±4.7)cm;3组间在病灶大小、有无壁结节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有无临床症状、形态、病灶位置、边界、实验室指标、有无浸润性、囊液信号、有无分隔、壁结节强化方式及壁结节是否扩散受限、囊腔数量及上游胆管有无扩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病人78例,将病人随机分成洛赛克组(A)和洛凯组(B),A组41例,B组37例,监测治疗前和给药第1~3天胃pH动态变化,并复查胃镜,按Sakita分类法评价预防急性胃黏膜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9.
急性颅脑外伤的CT分型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CT表现的新分型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高救治率,减少死亡率和后遗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56例急性颅脑外伤病人的CT表现进行总结分型,并分析CT分型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新的CT分型与预后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新的CT分型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正确判断预后,确定恰当的治疗原则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是判断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及其周围器官组织变化的可靠途径,本文综述了急性胰腺炎的各种螺旋CT征象与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有利于早期判断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