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索协同性异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方法 参照Kamada"二袖套法"并加以改良,分别对Wistar-Wistar大鼠(A组)15对及金黄地鼠-Wistar大鼠(B组)21对进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第1、3、5、7天时各处死1只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观察,余留做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A、B两组供体手术时间、修肝时间、无肝期分别为(23±3)min、(8±2)min、(45±5)min、(17±2.5)及(46±3)min、(21±2.5)min、(18±2)min,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1.0%与93.3%.A、B两组生存期分别为27.4±3.4天及5.5±1天.A组术后Williams分级均为0级,B组术后第1天1级,第3天2级,超过第5天均为3级.结论 ①利用改良Kamada"二袖套法"可建立稳定的金黄地鼠-Wistar异种肝移植模型;②同时建立了协同性急性排斥反应肝移植模型,并为解决供肝来源不足方面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熟悉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步骤,总结手术技巧。方法在传统"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部分手术操作,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50例。结果初步建立了大鼠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为90%。结论改进方法简便易行,初学者可较快掌握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结肠镜检查单、双人操作法的异同点,评价两种操作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单、双人操作法组各行大肠镜检查535例,观察两组患者肠镜插至回盲部的成功率、进镜速度与深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结果(1)结肠镜操作成功率:单人操作法组(简称单人法组)的成功率为98.5%,双人操作法组(简称双人法组)为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进镜速度:进镜达回盲部的时间。单人法组为5~20min,平均(6.3±1.2)min;双人法组为8~50min,平均(13.5±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到达回盲部时镜身插入深度:单人法组为65~110cm,平均(76.0±11.0)cm;双人法组为70~130cm,平均(86.0±15.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疼痛程度:单人法组疼痛明显低于双人法组(P〈0.05)。(5)安全性:单人法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双人法组。两组均无肠穿孔、脾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单人法组术后便血发生率为0,双人法组术后便血发生率为0.06%。结论单人操作法在结肠镜操作成功率、进镜速度及深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双人操作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二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模型的训练,总结预防血管并发症的经验。方法早期阶段:采用经典"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总数150例。观察术中及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加以分析总结,针对性地对操作技术进行改进。后期阶段:采用改进的方法建立模型,实验总数439例。结果模型建立的后期阶段与早期相比,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48h存活率、周存活率明显升高。结论应用改进的操作方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能明显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张宏伟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0):17-18,20
目的制作改良双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在原二袖套法的基础上,于受体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吻合前放出部分高凝血液,而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是供肝膈肌环与受者肝上下腔静脉血管之间进行(降落伞式吻合),胆道处理的改进和受体肝脏切除时排出肝脏内血液保证受体的有效血容量。结果改良双套管法吻合效果确实可靠,手术成功率达95%,动物的周存活率为97%。结论该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大鼠肝移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80只大鼠施行原位同种异体肝移植。肝以上腔静脉吻合采用二种方式(套管法20例,改良缝合法60例)。前法吻合肝上腔静脉的操作平均历时8.6min,成功率为90%,一周存活率为10%;后法吻合肝上腔静脉的操作平均历时10min,成功率为93.3%,一周存活率为88.3%。前法移植的肝其存活率低于后法(P<0.01),故无实际应用价值。后法较经典缝合法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无肝期,大鼠有较高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更稳定有效的大鼠原位左肺移植模型。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配对,采用三袖套法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结果进行大鼠左肺原位移植正式实验20例,手术平均时间(65±4)min。手术成功率85%。血气、病理学等检查证实成功复制了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模型。结论该方法操作成功率高,经济实用,高度模仿临床肺移植,可用于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鼠供肝质量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已完成214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一周存活率由过去88%[1]提高到现在96%。在供体手术中,以下因素可能影响供肝质量。一、袖套管制备:通常采用聚乙烯和特氟隆二种材料制作,亦可以自制袖套管[2]。我们认为:1.袖套管长度应适当,过短不便操作,过长对管内血流干扰太大。2.袖套管内径尽可能接近或略大于血管外径,为术后大鼠进一步生长发育留有余地。3.袖套管壁尽可能薄但能保持一定硬度,0/5丝线结扎时不致于管腔变形甚或塌陷。4.袖套管的血管外翻侧留下刻痕防止结扎线滑脱,使用前锉平袖套管口,防止锋利边沿刺伤外翻血管壁。5.操作熟练并不需要…  相似文献   

9.
《江苏医药》2012,38(13)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方法 通过改良的二袖套法,以Lewis (RTl1)大鼠作为供体,Brown Norway(BN Rtln)大鼠作为受体,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n=15),术后未进行特殊的干预;对照组(n=15),术后1-7 d用FK506 0.2 mg·kg-1·d-1灌胃.术后观察两组受体的生存情况,检测肝功能、细胞因子变化、肝组织急性排斥反应和肝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9.17±1.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0.17±8.50) d(P<0.05);术后实验组在肝功能各指标水平、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水平、肝组织排斥活动指数(RAI)和肝细胞凋亡数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细胞因子(IL-4,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以近交系Lewis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进行肝移植,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强烈而且稳定,是较为理想的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10.
陈志红  钱海鑫  秦磊  周晓俊  殷骏 《江苏医药》2012,38(13):1503-1506,1484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方法通过改良的二袖套法,以Lewis(RTl 1)大鼠作为供体,Brown Norway(BN Rt1n)大鼠作为受体,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组(n=15),术后未进行特殊的干预;对照组(n=15),术后1-7d用FK506 0.2mg.kg-1.d-1灌胃。术后观察两组受体的生存情况,检测肝功能、细胞因子变化、肝组织急性排斥反应和肝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平均生存时间(9.17±1.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0.17±8.50)d(P<0.05);术后实验组在肝功能各指标水平、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水平、肝组织排斥活动指数(RAI)和肝细胞凋亡数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的细胞因子(IL-4,IL-10)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以近交系Lewis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进行肝移植,发生的急性排斥反应强烈而且稳定,是较为理想的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改良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1/2原位肝脏移植动物模型,观察术后丹参酮Ⅱ_A磺酸钠对细胞色素P450亚型酶活性及肝功能的影响,探讨药物干预机制,为临床治疗肝移植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思美泰组及丹参酮组,思美泰组经尾静脉注射思美泰2 mg/(kg·d),丹参酮组在此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丹参酮Ⅱ_A磺酸钠5 mg/(kg·d)治疗14 d,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治疗前后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亚型酶(CYP2E1、CYP1A2、CYP3A4、CYP2D6、CYP2C9),生化检测肝功能中胆汁酸(TBA)、总胆红素(ST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并计算肝移植术大鼠存活率,评价丹参酮Ⅱ_A磺酸钠对大鼠同种异体1/2原位肝脏移植的影响。结果经丹参酮Ⅱ_A磺酸钠及思美泰药物干预,丹参酮组CYP2E1、CYP1A2、CYP2C9、CYP3A4酶活性及TBA、GGT、ALT、AST、STB均明显降低,存活率达60%,与模型组及思美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_A磺酸钠抑制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亚型酶活性,减轻过敏反应,提高同种异体1/2原位肝脏移植大鼠存活率,恢复肝功能,与思美泰联用可增强Na+/K+-ATP酶泵功能,同时,活血化淤、增加肝脏组织供氧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窦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肝保存5小时,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at40mg/kg治疗组,Mat80mg/kg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检测移植术后1、2、4小时血透明质酸及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含量,并观察肝血窦内皮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合比较,治疗组术后各时点的透明质酸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均显著降低,肝血窦内皮细胞形态变化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苦参碱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冷却血再灌注中保护肝血窦内皮细胞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门静脉分流和阻断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肝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分流组和阻断组,制作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自体肝移植模型,观察术后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分流组术中大鼠胃肠及脾脏无淤血,术后大鼠约2 h后可站立,24 h后能自由饮食及活动;而阻断组大鼠可见脾脏明显淤血,术后大鼠精神差,恢复时间延长。(2)分流组大鼠术后6 h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肝脏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术后24 h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好转,至术后3 d基本恢复正常。阻断组大鼠术后6 h可见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部分肝小叶组织结构破坏,术后3 d起肝脏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好转,至术后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3)两组肝细胞凋亡数于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分流组肝细胞凋亡数目于再灌注各时间点均显著少于阻断组(P<0.05)。结论无肝期门体分流处理可以避免门静脉阻断引起的胃肠、脾脏淤血,在更大程度上保持肝移植后肝脏组织结构完整性,减少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腹胀的原因及临床特征。结果65例患者中,术后均发生过腹胀,腹胀的持续时间为手术后的第1周以内53例次,术后1周以后继续腹胀的有12例次,腹胀缓解后又再次发生腹胀的有5例次;导致腹胀发生的常见原因依次为手术暴露时间的长短,患者术中输液量(胶体和晶体比),FK506血药浓度及服用赛克平药物的反应,术后治疗,患者术前基础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年龄大小,腹腔积液和腹腔粘连等有密切联系。65例中,大多数病例同时存在多个导致腹胀的因素。不同原因所致的腹胀,在发生时间、腹胀的变化等方面均呈现相应的特征。结论腹胀是肝移植术后早期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的表现,导致腹胀的原因较多,了解其主要原因,对指导肝移植手术和术后治疗及对腹胀的处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分析2003-03~2007-06接受原位肝移植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患者12例,其中胆道狭窄4例,胆管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吻合口胆漏1例,T管拔除后胆漏2例,肝内胆道铸型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1例。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复杂,胆道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与双孔胸腔镜下手术的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于本院采用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进行治疗的26例手汗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双孔法手术进行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2、12、24h的VAS评分、手术前后血清CRP、皮质醇及IL-6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2、12、24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而术后1、3d的血清CRP、皮质醇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较双孔胸腔镜下手术更佳,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肝脏移植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中心2005-03~2006-03收治7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行急诊肝脏移植治疗6例,术后1例并发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5例患者于48h内苏醒。1例男性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经治疗后逆转。1例男性患者并发口腔严重溃疡。2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气管切开。目前生存4例均生活状况良好,已重返工作岗位。结论急诊肝脏移植是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为患者等待供体赢得宝贵的时间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行肝移植术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行肝移植术的可行性探讨。方法 报告 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变终末期在肝移植术后接受 lamivudine(拉米沃丁 )系统治疗后 ,乙型表面活性物质及 PCR- HBV- DNA的变化过程 ,分析在肝移植术中为最大程度地去除 HBV寄宿器官所能采取的可行性措施 ,并观察围手术期应用lamivudine治疗后乙型表面活性物质及 PCR- HBV- DNA的变化状态。结果 该例患者术前 HBs Ag(+ )、Anti-HBe(+ )、Anti- HBc(+ )、PCR- HBV- DNA(+ ) ,术后第 7d始 ,HBs Ag转阴、PCR- HBV- DNA转阴 ,肝功能正常 ,术后 6 0 d保持上述病毒抑制状态。结论 必须重新认识乙型肝炎后肝硬变行肝移植的传统观念 ,对该例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陈妩  韩清平 《中国药房》2014,(12):1101-1103
目的:观察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单点注射组、两点注射组。对照组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后,阴道内填塞碘仿纱布卷压迫止血;单点注射组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时,在宫颈9点处给予垂体后叶素2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3 ml中宫颈注射,术后阴道内填塞碘仿纱布卷压迫止血;两点注射组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时,在宫颈3点和9点处分别给予垂体后叶素1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 ml中宫颈注射,术后阴道内填塞碘仿纱布卷压迫止血。观察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点注射组、两点注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点注射组患者优于单点注射组患者,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用于宫颈冷刀锥切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托出式和原位脾脏切除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照研究托出式和原位脾脏切除两种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6年1月~2010年6月35例患者因脾脏占位性病变行脾脏切除手术体会。其中使用托出式脾脏切除19例及原位脾脏切除16例。结果:托出式脾脏切除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分别为(61.5±16.2)ml、(35.1±6.2)min,较原位切除组的(136.2±19.2)ml及(59.3±5.7)min差异有显著性,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原位及托出式脾脏切除手术均是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托出式脾脏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