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uo HP  Tang QZ  Deng W  Zhou H  Qiu TY  Yan L  Shen D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6):3255-325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及QT离散度(QTa)与心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81例临床诊断DCM伴室性早搏患者,按心功能分级分组:A组(心功能Ⅰ~Ⅱ级)34例,B组(心功能Ⅲ~Ⅳ级)4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0名为对照.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各组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d,同时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E、A峰值及E/A比值;各组间比较且对TO、TS、QTd与心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CM A、B两组患者TO值显著增高[0.38(-0.99~1.85)%比1.82(0.02~3.92)%比(-4.03±3.48)%,P<0.01];TS值明显降低(P<0.01),QTd增加[(54±15)ms比(71±18)ms比(32±13)ms];且随着心功能恶化QTd增加越趋明显.TO与LVEF呈负相关(r=-0.701,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621,P<0.05),与E峰及A峰值无相关性;TS和QTd与LVEF、LVEDD也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DCM患者HRT现象减弱,HRT和QTd变化与患者心功能恶化相一致,联合检测对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30例心衰患者及门诊30名健康对照者均接受24 h Holter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HRT的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室性期前收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的相关分析及不同起源室性期前收缩TO、TS的组间比较.结果 心衰者与健康者HRT间存在明显差别:心衰者TO明显高于对照者(0.57±4.71)%与(-1.56±2.60)%,P<0.025;心衰者TS明显低于对照者(3.17±2.03) ms/RR间期与(9.64±6.47) ms/RR间期,P<0.001.TO、TS与年龄、LVEF、LVED、室性期前收缩数目相关,与室性期前收缩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不相关,起源不同室性期前收缩的TO、TS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中窦性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由于TO、TS与LVEF、LVED相关,可凭借TO、TS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但它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待于大样本长期随访来证实.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42-444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在不同级别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变化规律,分析HRT与左心功能指标(LVEF、LVEDD),心率变异(HRV)指标(SDNN、SDANN、RMSSD)的相关性,从而评估心衰程度。方法:选择CHF患者(心衰组)120例,非CHF患者(对照组)120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分组,心功能Ⅱ级55例,Ⅲ级43例,Ⅳ级22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HRV的各组值,心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CHF组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CHF程度的加重,TO、TS的改变更加显著,TO值越来越高,TS值越来越低。CHF组TO与SDNN、SDANN、rMSSD、LVEF值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CHF组TS与SDNN、SDANN、rMSSD、LVEF值呈正相关,与LVEDD呈负相关。TO与TS无相关性。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且随着心衰严重程度加重,心率震荡变钝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振荡现象和其他临床预测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NYHA分级Ⅱ~Ⅳ级,行24动态心电图测量窦性心率振荡(HRT)参数,振荡起始(TO)和振荡斜率(TS),计算心卒变异性(HRV)参数.24小时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三角指数.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HRT(TO,TS)显著增强现象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级Ⅲ组>心功能级Ⅳ组(p均<0.01).LVEF≥30%组较<30%组显著(p<0.01).② 50例患者住院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其HRT变化为显著增强(TO减小,TS增大.p均<0.01);LVEF、HRT的SDNN和三角指数显著增加;LVESV和LVEDV显著减少(p均<0.01);③HRT(TO,TS)变化的增强与减低和LVEF、LVESV、LVEDV和HRV(SDNN,三角指数)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窦性心率振荡是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度分层及病死率预测的一项临床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分析,观察此类患者HRT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diameter,LVED)、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代偿间期、24 h室性期前收缩数目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DCM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分别得出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值、24 h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室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期,并同时获取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VEF、LVED,并进行TO、TS与LVEF、LVED的相关分析。结果:DCM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TS与LVEF存在正相关,与LVED、24 h室性期前收缩数目存在负相关;TO与LVEF存在负相关,与LVED存在正相关;两者与联律间期、代偿间期不相关。结论:DCM患者HRT明显减弱,TO、TS对于DCM等的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进行研究,分析HRT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HRV)等的相关性,为预防心脏猝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UA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1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2组心功能指标、HRV以及HRT,分析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24 h 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大于对照组(P<0.05),TO、TS、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S和HRV(SDANN和SDNN)正相关,与LVEF正相关,与LVEDd负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O与HRV(SDANN和SDNN)负相关,与LVEF负相关,与LVEDD正相关。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 HRV、LVEF、LVEDD对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价值。方法:比较78例CHF患者与80例健康者HRT的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的差异,并观察CHF患者的TO、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性早博(VPB)数目及是否伴有室性心动过速(VT)的相关性。结果:CHF组的TO、TS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F患者的TO、TS与LVEF、LVEDD有相关性,而TO与VPB数目无相关性,TS与VPB数目有相关性,TO、TS与是否伴有VT无相关性。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通过分析CHF患者的TO、TS,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指导临床并及时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记录104例CHF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HRT(TO和TS)、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静息心率(RHR)、SDNN,随访6~18个月,终点事件是患者心力衰竭恶化入院、心源性死亡。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LVEF≤30%、SDNN≤100 ms、RHR≥75次/min、HRT 1、HRT 2等6个变量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其中HRT 2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RR=5.40,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LVEF≤30%(RR=4.68,P<0.05)、RHR≥75次/min(RR=3.18,P<0.05)、SDNN≤100 ms(RR=3.69,P<0.05)、HRT 2(RR=5.12,P<0.05)为仅有的4个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的变量。结论 HRT是心功能Ⅱ~Ⅳ级心力衰竭患者一个有力的预后预测凶子。  相似文献   

10.
叶金枝 《吉林医学》2015,(5):894-895
目的:探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AMI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HRT两个指标震荡初始(TO)与震荡斜率(TS)的变化。并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HRT指标差异。结果:生存组TO与TS值分别为(-0.61±0.04)%,(5.68±1.29)ms/RR间期,TO低于死亡组,TS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AMI患者心率震荡对患者心源性死亡具有预测作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I)新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及HRT各指标与传统高危预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AMI后3-4周的患者97例以及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65例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入选者经24 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HRT的三个参数: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其中AMI组按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合并心衰组与未合并心衰组,按发生持续性室速、室颤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比较AMI组与对照组及AMI各亚组之间HRT等指标的差异,及其与传统预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TT、TO高于对照组,TS低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TS低于非心衰组(P<0.0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T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01),TS低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AMI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TO正相关,与TS负相关,平均心率与TS负相关(P<0.05);HRT各指标中TO与TS负相关(P=0.002);TT与各指标及HRT与SDNN、LVEF等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AMI组HRT明显减弱,心衰组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减弱更甚,尤以TT和TS变化显著;TT新指标在测量时不受年龄、平均心率等因素影响,提示与TO、TS相比,TT可提供更客观预测价值;HRT可作为独立于SDNN及LVEF的又一项新的高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组和对照组及MS组内心率震荡现象(HRT)的研究,评价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与5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进行Holter检查,取得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同时获取心率变异(SDNN)、三角指数(TI)及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MS组内分为单纯MS组与MS伴靶器官损害组,分析各变量值的统计学意义,进行临床意义的研究。结果:代谢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比较:TO、TS、SDNN、TI、LVE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单纯代谢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伴靶器官损害者比较:TO、TS、SDNN、TI、LVE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并且随着靶器官的损害,这种改变更为明显。推断HRT可能成为评价M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心率震荡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开烈  汤艳  张宏伟 《医学综述》2013,19(5):929-931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CHF患者(观察组)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其HRT、心率变异性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并与50例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震荡初始值(TO)明显高于对照组,震荡斜率值(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O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呈负相关,TS与LVEF、LVED、SDNN呈正相关(P<0.05)。TO越高、TS越低,其再住院率及病死率就越高。结论 CHF患者的HRT现象明显减弱,HRT检测有利于进行CHF危险分层和评价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源性猝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CHF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HRT组:TO和TS均异常,即TO>0,和TS<2.5 ms/RR;对照组:TO或T5中1项异常或均无异常.终点事件是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HRT组占入选患者总数的39.0%,HRT异常组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HRT与LVEF具有相关性;在18月的随访时间内,6例死亡,10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共占19.5%,与HRT异常密切相关.结论 HRT与LVEF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CHF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长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脑梗死组,其中存活患者62例(存活组),死亡患者18例(死亡组),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存在室性期前收缩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HRT指标中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情况以及脑梗死组不同预后患者的TO、TS。结果对照组患者HRT指标中TO为(-6.14±3.58)%,TS为(13.62±5.46)ms/RR;脑梗死组患者TO为(-3.26±5.47)%,TS为(5.91±4.37)ms/RR;脑梗死组患者TO显著高于对照组,T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活组患者HRT指标中TO为(-5.08±4.93)%,TS为(6.81±2.24)ms/RR;死亡组患者TO为(-2.17±4.35)%,TS为(4.89±3.63)ms/RR;死亡组患者TO显著高于存活组,TS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RT明显减弱,尤其是脑梗死死亡患者HRT减弱更显著,自主神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其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以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74例,经急性期血运重建或常规药物治疗,1~7d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延迟PCI后1~7d再记录1次。将Holter文件在HRT!ViewV0.60-1程序下处理,取得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的值。同时获得平均RR间期及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对患者随访,终点事件为心脏性猝死。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各观察指标的预测能力。结果:随访平均(243.7±86.2)d,存活336例,心脏性猝死38例。单变量回归分析结果为TS是极强的风险预测因素,TO≥0的预测价值较低,TO与TS均异常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RR值23.83,P<0.01)。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生存预测分析,提示TS≤2.5ms/RR及LVEDD≥56mm是独立的风险预测因素。延迟PCI后SDNN和TS值增高,而TO值减低。结论: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可有效地预测AMI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延迟PCI使异常HRV与HRT有所恢复,减少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病人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再发心脏事件风险的关系。方法:选择ACS病人108例,按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CAG阳性组58例;CAG阴性组50例。对2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彩超检查,分别计算HRT中TO及TS值,同时获取心率变异性(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并进行TO、TS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年龄、LVEF、LVEDD、SDNN等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CAG阳性组较CAG阴性组TO值明显增高,TS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与单支病变相比,病变程度重时TO值高,TS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心脏事件ACS组与非合并心脏事件ACS组比较,TO值明显增高、TS、LVEF值显著缩小(P<0.05),而年龄、SDNN、RR间期平均值、HRV指数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当TO与TS相结合作为一个变量时对再发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最强(r=3.06,P<0.05)。结论:ACS病人TO值增高,TS值降低,存在HRT减弱现象;HRT异常发生率的高低与ACS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指标TO、TS值可预测ACS病人自主神经损害及其严重程度;提示HRT指标可作为ACS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HRT可作为ACS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62例AMI患者按溶栓治疗后有无血管再通分为再通组(n=38)和未通组(n=24),并选择同期未行溶栓治疗的20例AMI患者做对照组。起病后1~2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反应HRT的指标震荡起始(turbulence onset,TO)及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及HRV相关指标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NN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of sussessive differences,RMSSD)及全部NN间期中,相邻的NN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数除以总的NN间期个数、乘以100(PNN50)。结果:再通组TO值低于未通组及对照组[(-1.54±2.03)%vs.(0.15±2.51)%,(0.21±1.94)%,q=3.71,P=0.006],而TS、SDNN、RMSSD及PNN50均高于未通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89±2.14)ms/RR vs.(2.46±1.90)ms/RR,(2.55±2.38)ms/RR,q=3.64,P=0.008;(118.62±27.13)ms vs.(82.56±30.47)ms,(85.62±27.79)ms,q=4.27,P=0.002;(27.23±9.72)ms vs.(17.03±8.47)ms,(16.72±8.68)ms,q=3.95,P=0.005;(8.64±2.36)%vs.(3.14±1.87)%,(2.96±1.70)%,q=4.73,P=0.001];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与TO值负相关(rs=-0.257,P=0.001),而与TS、SDNN、RMSSD、PNN50正相关(rs分别为0.490、0.273、0.466、0.392,P=0.000)。结论:溶栓治疗成功能改善AMI患者HRT指标并提高HRV,改善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律震荡(HRT)对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15例早期大面积AMI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对TO、TS进行分析。所有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生存组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死亡组在TO≥0且TS≤2.5ms/RR间期的发生率高于生存组(P〈0.01)。事件组在TO≥0或TS≤2.5ms/RR间期和TO≥0且TS≤2.5ms/RR间期的发生率高于非事件组(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TO、TS值的变化与老年大面积AMI患者早期病情严重程度有关。HRT可作为预测大面积AMI老年患者早期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362例发病≤3周的急性心肌梗死后窦性心律的患者入选,用超声诊断仪获取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brulence,HRT)的震荡起始(TO)与震荡斜率(TS)指标、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标(SDNN)与心率变异三角指数(HRVTI),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E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LVFS)等指标,确定阳性界定值,以心源性死亡为标准分为死亡组与幸存组,根据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单独指标及联合指标对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间TS、TO、LVEF、LVED、HRVTI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SDNN、LAED和LVFS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HRT(TO与TS)、HRV(SDNN与HRV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LAED、LVED、LVEF和LVFS)等指标的单类和两类联合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百分比分别为79.12、58.21,71.74、66.17,68.36、34.30,72.58、51.26,55.84、51.04,63.11、63.27,67.75、68.11 64.93、42.29,89.45、72.11,83.51、81.08,79.94、82.12,三类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6.83%和85.20%,高于单项或两项对急性心梗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HRT(TO与TS)、HRV(SDNN与HRVTI)及LAED、LVED、LVEF和LVFS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高于HRT、HRV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或两类指标联合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