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小剂量氯胺酮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镇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0~36岁,术前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分>27分,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小剂量氯胺酮组(K组)硬膜外阻滞完善后、切皮前1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4mg/kg,对照组(C组)硬膜外阻滞完善后、切皮前1min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产妇术中反应,并于术后2、6、24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MMSE评分。结果 K组产妇娩胎时喊叫与呻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χ2=10.951,P<0.05)。K组术后2h的VAS评分低于C组(t=-2.074,P<0.05),其余时点两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术后各时点的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和C组的麻醉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不会影响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择期ASA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拟在持续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Ⅰ组,切皮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3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 Ⅱ组,切皮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每组各30例.记录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5、10、15、30min产妇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 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 记录两组产妇术后2、6、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对麻醉的满意度及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用药前后HR、SpO2变化,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5、10 min的MAPⅡ组低于Ⅰ组(P<0.05),产妇对麻醉的满意度优良率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手术可以提高产妇对麻醉的满意度,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或硬膜外给药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单胎、足月妊娠、母婴健康,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Ⅰ组在注入试验量5min测试麻醉平面确实后经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0.5mg/kg,Ⅱ组在切皮前1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Ⅲ组不给氯胺酮。术中常规监测SBP、DBP、HR、SpO2、ECG。每组于切皮时(T1)、分离腹直肌时(T2)、胎儿娩出时(T3),分别对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行Apgar评分。结果:三组患者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期间SBP、DBP、HR、SpO2差异均无显著意义。Ⅰ组和Ⅱ组在T1、T2、T3时VAS、镇静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VAS均比Ⅲ组明显降低(P〈0.05),镇静评分均比Ⅲ组明显升高(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Apga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Ⅰ组有2例出现兴奋多语,Ⅱ组有5例出现兴奋多语;但症状均较轻能自行缓解。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或硬膜外给药复合硬膜外麻醉,均能安全有效地增强剖宫产术中镇静、镇痛效果,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为剖宫产术中硬膜外麻醉比较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氯胺酮应用剖宫产手术中对新生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应用剖宫产手术中对新生儿影响。方法本文将足月妊娠且无妊高征的剖宫产产妇100例分为两组.A组:硬膜外阻滞不全而辅用氯胺酮组;B组: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对新生儿的1,5,10min的Apgar评分和出生1周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产妇均进入全麻状态,手术过程平稳。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后情况良好。结论 采用小剂量的氯胺酮静脉注射辅助麻醉,经临床观察.麻醉效果满意,新生儿不受抑制。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在不同给药时间的超前镇痛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在不同给药时间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60例行剖宫产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在切皮前(A组)、手术后(B组)硬膜外注入氯胺酮30mg,切皮前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1ml(C组),术后均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观察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SpO2、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感觉疼痛时间、镇痛药用量、术后VAS评分和副作用。结果3组病人术中BP、HR、SpO2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疼痛开始时间,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均明显延长(P<0.01),A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EA术后用药量依次为C组>B组>A组,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PCEA的VAS评分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副作用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A组和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能降低术后病人PCEA时镇痛药的需要量,尤其切皮前用药更能有效地发挥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Ⅰ组(实验组):选择有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剖宫产病人30例,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麻醉:咪达唑仑0.04mg/kg,氯胺酮0.5mg/kg静脉注射,胎儿娩出后,酌情追加氯胺酮、异丙酚维持麻醉。Ⅱ组(对照组)30例:Ⅰ组每例后第1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组成。观察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BP、HR、SpO2、新生儿脐带血气分析度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麻醉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Ⅰ组病人均不能回忆手术经过,无呕吐发生,两组脐带血气分析度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外麻醉组血流动力学改变显著(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静脉麻醉能满足剖宫产手术要求,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给药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单胎、足月妊娠、母婴健康,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二组,各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氯胺酮组在注入试验量5min测试麻醉平面确实后经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0.5mg/kg(以苄索氯铵为防腐剂),对照组不给氯胺酮。术中常规监测SBP、DBP、HR、SpO2。每组于切皮时(T1)、分离腹直肌时(T2)、胎儿娩出时(T3),分别对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行Apgar评分。结果二组患者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期间SBP、DBP、HR、SpO2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氯胺酮组在T1、T2、T3时镇静评分明显升高,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氯胺酮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二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氯胺酮组有2例出现兴奋多语,但症状较轻能自行缓解。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给药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安全有效地增强剖宫产术中镇痛效果,为剖宫产术中硬膜外麻醉比较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哌替啶硬膜外注射在剖宫产术麻醉中对内脏牵拉反射的抑制效果和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 取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n=50),0.5%罗哌卡因20 ml(R组);0.5%罗哌卡因20 ml含哌替啶50 mg(M组).选择L2~3间隙穿刺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内脏牵拉反应进行评分,记录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抑制内脏牵拉反应M组优于R组,Apgar评分两组无差异.不良反应M组多于R组.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哌替啶可有效抑制剖宫产术中内脏牵拉反应,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利明 《吉林医学》2013,34(7):1263-1264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的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于L2~3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后于鞘内注入局部麻醉药,其中A组为0.75%布比卡因1 ml加0.005%芬太尼0.4 ml加脑脊液0.2 ml共计1.6 ml;B组为0.75%布比卡因2 ml加脑脊液1 ml混合后注入2 ml;置入硬膜外导管备用,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5分钟、10分钟、30分钟的Bp,Hp,SpO2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牵拉反应及寒战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P<0.05),A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牵拉反应及寒战反应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安全快捷,效果确切,呼吸循环稳定,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0.4~0.5mg/kg)辅助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用于单胎、头位、足月、无其他脏器合并症的产妇,行剖宫产手术时硬膜外麻醉平面不明显的手术29例,在手术开始前1~2min静脉缓慢滴入氯胺酮(0.4~0.5mg/kg)。结果:产妇镇痛作用完善,新生儿无呼吸抑制,Apgar评分均≥8分。结论:行剖宫产手术的硬膜外麻醉效果欠佳时,于切皮前给予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可以达到良好的镇痛作用,对胎儿及产妇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迅速、镇痛确切且对新生儿无抑制的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0例急诊剖宫产术,按数字随机法分成A、B两组,选L1~3为硬膜外穿刺点,先注入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L液)5ml,观察5min无脊麻征后,A组(治疗组):根据麻醉平面注入含有氯胺酮的混合液(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0.5%氯胺酮)5~10ml;B组(对照组):根据麻醉平面硬外再注入L液5~10ml,新生儿娩出后静滴度非合剂2ml。结果:A组镇痛效果优良率达100%,B组为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从注药至切皮平均时间(6.2±2.4)min,B组(14.0±2.1)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差异。结论:氯胺酮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完善、对母婴无不良影响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35例,为全麻组;同期硬膜外麻醉剖宫产35例,为对照组。观察:麻醉效果、麻醉剂用量、生命体征及新生儿出生即刻、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结果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硬膜外组血压下降显著(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麻醉对剖宫产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两种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急症剖宫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急症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腹膜剪开前分别经静脉注射0.25、0.50mg/kg氯胺酮,记录2组产妇麻醉前后、手术开始时、静注氯胺酮10min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同时观察其意识、内脏牵拉反应、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2组间各时点SBP、DBP、HR、SpO2和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组内比较,麻醉后、手术开始时SBP和DBP比麻醉前有不同程度下降,HR较麻醉前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静注氯胺酮10min后与其它各时点比较SBP、DBP、HR、RR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0.01)。2组间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min、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作为硬膜外麻醉的辅助用药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不仅有镇痛、镇静、催眠作用,且能有效减轻内脏牵拉反应,可改善麻醉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对循环、呼吸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七氟醚吸入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探讨七氟醚用于产科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吸入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实验组,n=40);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对照组,n=40).两组均于L2~3或L3~4行硬膜外穿刺,予2%利多卡因15~20 ml维持麻醉,实验组于切皮前面罩吸入七氟醚6%~8%至产妇意识完全消失,再以1.5%~2.5%的浓度维持至胎儿娩出;对照组不加任何辅助药物,记录两组产妇的ECG、BP、SpO2等生命体征、产妇吸入七氟醚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以及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10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吸入七氟醚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两组均在5~10 min,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3例新生儿Apgar评分≤7分(7.5%);对照组有2例(5.0%),经吸氧简单处理后5 min的Apgar评分均为10分.结论 七氟醚吸入辅助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福亮 《中外医疗》2011,30(30):105-105
目的了解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应用于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探讨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应用于剖宫产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30例硬膜外阻滞不完全的剖宫产妇作为1组,同时将30例硬膜外阻滞完全的剖宫产妇作为2组,1组于切皮前使用氯胺酮与咪达唑仑,而2组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射,然后观察2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2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血气值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2组胎儿分娩时胎头刚出时的HR及MAP却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经过研究可以证明,在硬膜外阻滞不完全的情况下,对剖宫产妇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与咪达唑仑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阈下剂量氯胺酮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中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74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 ,A组为硬膜外麻醉辅以阈下剂量氯胺酮 0 .2 5mg/kg ;B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于硬膜外麻醉 2 0分钟开始手术 ,观察氯胺酮对产妇呼吸、循环、镇痛效果和新生儿 1、5分钟Apgar评分 ,以及氯胺酮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 :阈下剂量氯胺酮仍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 ,对产妇呼吸功能几无影响 ,能部分缓解由硬膜外麻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无临床剂量常见的苏醒期不良反应 ,对新生儿 1、5分钟Apgar评分无影响。结论 :硬膜外麻醉辅以阈下剂量氯胺酮是剖宫产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急诊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方法:ASA Ⅰ-Ⅱ级急诊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两组,每组100例,CSEA组采用布比卡因联合麻醉,EA组采用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混合液麻醉.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新生儿娩出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和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SEA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和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EA组(P<0.05,P<0.01),CSEA组产妇的Bromage评分明显高于EA组(P<0.01).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显示,无明显差别(P>0.05).CSEA组产妇心率减慢的例数明显高于EA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急诊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硬膜外阻滞不全辅用氯胺酮和咪唑安定 (A组 )及阻滞完善未用辅助药 (B组 )的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妊娠产妇各 50例。B组正常施行手术 ;A组则再给予 0 5 %氯胺酮 (0 5mg/kg)与 0 0 5 %咪唑安定(0 0 2~ 0 0 3mg/kg)缓慢静注 (>1min)后实施手术。两组新生儿均行 1、5和 1 0minApgar评分及出生后 5天评估。 结果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后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小剂量氨胺酮和咪唑安定可以用于硬膜外阻滞不全时的剖宫产产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胎儿宫内窘迫剖立产新生儿的Apgar评分、SPO2和脐血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足月妊娠、单胎、胎儿宫内窘迫,拟行剖它产的产妇.随机分三组(备10例).A组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用氯胺酮麻醉,C组局部逐层浸润麻醉.结果:B组1min、5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低于A、C组(P<0.05,<0.01).新生儿5min的SpO2低于A、C组(P<0.05).B组脐动脉血SaO2和静脉血PH值、BE值低于A、C组(P<0.05).A、C两组间结果相似.结论:胎儿立内窘迫剖宫产时,不宜使用氯胺酮麻醉,应首选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将4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N 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20例。两组分别在切皮前1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或氯胺酮0.3 mg/k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观察两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意识、内脏牵拉反应等指标的变化,并且通过应用硬膜外止痛泵观察两组产妇术后6,12,18,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泵首次触发时间、吗啡消耗量、镇痛泵有效触发次数等。 结果 胎儿娩出时,N组孕妇HR明显快于基础值(P<0.05),K组产妇的HR较N 组慢(P<0.05),K组产妇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率较N 组低(P<0.05);K组产妇术后12 h的VAS评分较N 组低(P<0.05)。结论 剖宫产手术术前静脉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具有超前镇痛的作用,该药能减少术中不良刺激、抑制术中的牵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