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E—Tracking技术 E—Tracking技术即回声跟踪技术,是通过对动脉血管超声检测,在B/M模式下,采集收缩期、舒张期的血管壁运动所产生的相位偏移信号进行分析,实时跟踪、描记管壁运动轨迹并以曲线显示,然后将其存入e—DMS系统,进行在线或脱机分析。其成像原理是通过采集同时含有管壁运动振幅和相位的原始信息,因血管内径随着血流的改变而变化即收缩期时管径增大、舒张期管径变小,  相似文献   

2.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儿童颈动脉血管壁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正常健康儿童及高脂血症儿童颈总动脉血管壁弹性的价值。方法选择3~18岁的正常健康儿童68例及高脂血症儿童25例,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其颈动脉血管壁弹性功能,测定颈动脉弹性系数(Eρ)、硬化值(β)及顺应性(AC)。结果在正常健康儿童三个年龄组间,Eρ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7~13岁年龄段及14~18岁年龄段儿童的血管Eρ、β值和AC在正常健康儿童与高脂血症儿童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是定量评价儿童颈动脉血管壁弹性功能的准确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3.
付毅  徐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98-1099
目的:研究中年大鼠主动脉血管形态结构的变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服药组、运动组和运动+服药组,每组10只。后二组进行游泳训练8周(5d/周,1.5h/d)。结果:①光镜观察:对照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有轻度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现象;服药组和运动组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现象明显抑制;服药+运动组血管壁菲薄,管腔较大,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无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2)主动脉血管图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服药组、运动组和运动+服药组大鼠血管动脉外径和血管总面积分别增加15.0%,10.1%,19.9%和32.8%.29.0%,38.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1.4,3.1.9.9,8.3,12.9,P&;lt;0.05);血管管壁厚度则分别减少31.3%,24.9%,3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1.3,1.7,P&;lt;0.05)。结论:中药紫丹蓝和运动训练在维持血管壁内皮细胞完整性、增强血管壁舒张功能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定性、定量评价血管壁运动及弹性功能的超声技术,能直观、准确地评价管壁运动力学特征,灵敏地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壁弹性及运动特征的改变;观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壁运动时受力及旋转情况,为研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提供新的方法.VVI在研究机体其他部位血管的运动力学特征亦有报道.本文对VVI技术在血管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新版血管壁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评价高血压颈动脉血管病变。方法:分别对高血压患者56例(平均年龄55.5岁)和正常健康者52例(平均年龄54.7岁)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应用新版血管壁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弹性系数(Eρ)、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和增大指数(AI),并对高血压患者组上述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较正常对照组Eρ,β,PWVβ及IMT增高,AC降低,且均有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的PWVβ与β,Eρ和IMT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高血压组的AI与Eρ,β,AC和IMT无明显相关。结论:新版E-Tracking技术客观准确的反映了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改变,是评价血管壁弹性简便实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年大鼠主动脉血管形态结构的变化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服药组、运动组和运动+服药组,每组10只。后二组进行游泳训练8周(5d/周,1.5h/d)。结果:①光镜观察:对照组大鼠主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并有轻度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破坏现象;服药组和运动组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现象明显抑制;服药+运动组血管壁菲薄,管腔较大,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无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⑵主动脉血管图像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服药组、运动组和运动+服药组大鼠血管动脉外径和血管总面积分别增加15.0%,10.1%,19.9%和32.8%,29.0%,38.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1.4,3.1,9.9,8.3,12.9,P<0.05);血管管壁厚度则分别减少31.3%,24.9%,3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1.3,1.7,P<0.05)。结论:中药紫丹蓝和运动训练在维持血管壁内皮细胞完整性、增强血管壁舒张功能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制成功一套由CCD摄像机,红外发光二极管标志点,视频信号像束分析接口板,以及微机构成的计算机辅助视频运动检测系统,实现了对两点交叉运动轨迹的实时检测。其工作原理是:运用像素提取方法确定被测光点在视频图像中的位置,用场内模式识别算法和场间轨迹跟踪方法实现交叉轨迹的分离,本系统已用于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运动失常的评定。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ICAD)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为全世界范围内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病因。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HR VW-MRI)可覆盖全脑,对运动伪影较不敏感,能高度显示细节颅内血管壁成像,可作为血管造影管腔成像的补充,用于可视化成像观察神经血管、动静脉疾病。本文就HR VW-MRI技术及其评估ICA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MSCT血管造影表现与临床相关性,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的MSCT血管造影资料,将其分为血脂正常(10例)和血脂异常(20例)两组,观察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MSCT血管造影表现,测量其狭窄程度,比较两组病例的血管狭窄程度、钙化情况及其与血脂的关系。结果脑动脉粥样硬化的MSCT血管造影表现包括血管壁增厚、钙化,局部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甚至闭塞。血脂异常组颅内脑动脉狭窄情况较血脂正常组严重(Z=-2.833,P=0.005);两组颅内脑动脉血管壁钙化无显著性差异(Z=-1.044,P=0.296)。结论MSCT血管造影不仅能够清晰显示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有无狭窄及其程度,同时也能很好地显示血管壁病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检查方法。患者血脂水平与脑动脉狭窄和血管壁钙化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青年性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临床表现相似,但病因更为复杂,血管性病变为其重要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夹层、烟雾病、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和脑小血管病变。高分辨率MRI可弥补传统影像学检查对检测血管性病变的不足,能清晰显示血管壁病变,对诊断青年性脑梗死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高分辨率MRI研究青年性脑梗死血管壁病变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相位对比法(Phase-contrast,PC)MR是MR成像方法之一,可以无创的评价流体动力学信息,提供血管解剖信息[1],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流速数据,可以得到血管管壁切应力等血液动力学参数[2].PC MR在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仅对PC MR测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原理 PC序列是利用流动质子产生相位变化的原理获得图像.首先,沿层面、相位或频率编码梯度施加两个大小和持续时间完全相同、方向相反的梯度场.先施加一个梯度场,静止和运动的质子都开始相位聚集,随即应用第二个梯度场,质子进动速度减慢,此时静止组织质子开始失相位并回到原位,相位变化为零.而运动组织质子因位置发生变化,相位变化不为零,从而产生了相位差.两次采集后进行减影,只留下了运动质子的相位位移,PC序列就是利用这个相位差来成像.PC序列图像采集后经计算机软件处理得到两种图像:  相似文献   

12.
P型迭代学习控制法在上肢FNS反馈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闭环控制在功能性电刺激中的应用,根据反馈信号来实时调节控制刺激的输出强度、方法:利用P型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对正常人和偏瘫患者上肢肘关节运动角度分别进行了运动反馈控制研究。结果及结论: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简单,参数易调整,控制量变化平缓,轨迹跟踪精度高,在对正常人和瘫痪患者上肢肘关节的运动控制中,基本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于血管病变的诊断,传统的方法是血管造影。但该法对血管腔内情况了解不足,可能低估甚至忽略了血管壁的病变。血管镜虽然能够鉴定血管内膜病变和血栓,但是不能观察血管壁的结构。近年研究发展而成的血管内超声弥补了它们的不足。血管内超声能够清楚显示血管壁的三层结构,确定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测量血管横切面的有关数值。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证实该技术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观察单位剂量紫外线对兔进行血管内循环血照射时,紫外线是否对血管壁产生照射损害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在单位治疗剂量情况下,对血管壁不产生特殊伤害。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为紫外线血管内循环血照射疗法的安全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观察单位剂量紫外线对兔进行血管内循环血照射时,紫外线是否对血管壁产生照射损害问题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在单位治疗剂量情况下,对血管壁不产生特殊伤害。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为紫外线血管内循环血照射疗法的安全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血管内超声显像和组织学方法对75段人离体冠状动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血管内超声测定血管腔直径、血管壁厚度、血管腔和血管壁横断面积值与组织学测值近似,两种方法测定的数值相关良好(r=0.90、0.91、0.68、0.87)。血管内超声发现钙化性斑块21处,组织学证实18处;纤维性斑块56处,组织学发现58处;符合率分别为85.7%和96.6%。提示血管内超声对测量血管横断面数值和判断斑块性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常规超声通过评价血管壁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反映血管损伤不同,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是评价组织器官运动形变功能的新技术。目的:从血管壁运动形变角度出发,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挫伤股动脉血管壁短轴方向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诊断血管损伤方面的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4/2008-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动脉挫伤组15只。动脉挫伤组以导丝损伤法制成股浅动脉挫伤模型,对照组只行双侧股浅动脉穿刺,不损伤血管。方法:动脉挫伤组损伤段及对照组对应节段建模后即刻、1,3,6,9及12h应用西门子Acuson 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超声监测。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股浅动脉不同时间点应变、应变率,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血液峰值流速及血管腔内径变化。结果:动脉挫伤组15只兔30支股浅动脉中有25支成功建立挫伤模型。速度向量成像结果显示动脉挫伤组损伤段股浅动脉各时间点最大应变均低于对照组(P〈0.01),组内比较,随时间延长最大应变出现递增趋势。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显示动脉挫伤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内径值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通过定量分析血管壁应变值,能较准确地反映血管壁运动能力异常改变,可反映股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18.
1血压产生的原理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无论在心脏的收缩或舒张时,都对血管壁产生一定压力,当血管破裂时,血液就会往外流,特别是当动脉破裂时,血液会形成喷射状,这些都是血液对血管施有压力的证明,这种压力就是血压,人们对血压这个名字都很熟悉,但究竟为什么叫血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的,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大动脉重构及功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岳恒  刘海涛 《临床荟萃》2005,20(15):900-900,F003
1989年,Bauebach等在研究高血压时发现,高血压的脑动脉内径及外径均减小,血管壁的厚度与腔径的比值增加,而血管壁的横截面积却不变,他们首次对其称为“血管重构”。1996年一些心脏病专家对血管重构做了更精确的描述,根据重构过程中血管腔内径的改变分为管腔内径缩小的内向性重构和管腔增大的外向性重构;根据重构是否引起血管壁成分变化分为:①伴有血管壁成分增厚称为肥厚性增厚;②血管壁成分无改变时称为营养性佳良性重构;③血管壁成分减少时称为萎缩性重构。近年来,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证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与血管重构紧密相关,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高血压血管重构及临床价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穿越血管壁,向血管外浸润的过程;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与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内皮细胞选择性地结合,然后穿出血管壁,进入淋巴管、淋巴结和胸导管,进行再循环的过程;以及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壁上的粘附、伸展和聚集的过程,事实上都是血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粘附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