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贾兵  张善通 《上海医学》1995,18(2):78-80
对4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病例血清胆红素作前瞻性研究,术后总胆红素增高9例(22.5%),直接胆红素增高6例(15%),室间隔缺损(VSD)及房间隔缺损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2.6%和22.2%(P〉0.05),24例单纯VSD发生2例,7例VSD伴肺动脉高压(PH)发生5例(P〈0.01)。9例均在术后24小时内出现,7例第二天恢复正常,2例VSD+PH持续4和14天。结果提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伴有肺动脉高压(PH)是婴幼儿期常见的并发症,尽早手术纠正心内畸形,阻断分流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方法:自1986 年8 月至1998 年5 月,共收治6 周岁以下患儿57 例,男34 例,女23 例,年龄2~6 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6 例,房间隔缺损(ASD)14 例,室间隔缺损(VSD)31 例,VSD合并PDA 1例,VSD合并ASD 5例。患儿肺动脉平均压6.67~9.3kPa(1kPa= 7.5 m m Hg),安静状态下血氧饱和度(SaO2)大于95% ,5 例患儿活动后SaO2 降至88% ~95% 。57例患儿中51 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修补术。结果:手术死亡5 例,死亡率8.8% 。结论:为阻止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H 的发生和病情的恶化,必须对幼儿期先天性心脏病行早期手术治疗,才可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心肺功能衰竭。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和适应证,保护心肺功能,预防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其诱因多和缺氧有关,致肺血管痉挛,使患儿病情突然恶化  相似文献   

3.
影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简称VSD)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肺动脉高压(简称PH)。我院自1987年5月 ̄1993年5月手术治疗VSD307例,病死率2.9%,其中合并重度PH(Pp/Ps≥80%)24例,病死率20.8%。本文通过对心导管材料、心脏杂音、胸片、心电图等的材料分析,对照手术结果,结合文献,对VSD合并重度PH的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的处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术后PaO2 变化。方法:测定术前、术后第1、3 和20h PaO2 值。结果:PH 组术后20h 的PaO2 低于术前(P< 0.05),低于无PH组(P< 0.05),且重度PH组低于轻、中度组(P< 0.05)。结论:影响因素为术前肺间质改变和术后呼吸功能暂时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VSD+PH)患儿围术期呼吸力学及呼吸指数变化,探讨其肺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NavigatorGM250旁气流型肺功能仪测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h肺动态顺应性(Cdyn),在同一时点检测吸入氧浓度(FiO2)并查血气得PaO2、PaCO2值,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术前VSD+PH组Cdyn明显低于VSD组(P<0.01),RI明显高于VSD组(P<0.01),术后两组患儿Cdyn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RI明显增高(P<0.01),VSD+PH组增高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伴有肺高压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肺功能较差。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其肺功能下降尤为明显,且在术后短期内不能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113例室间隔缺损(VSD)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在全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VSD修补术,同时纠正合并畸形。结果 治愈112例,治愈率99.1%,死亡1例,病死率0.9%。随访2-4年,心功能一级109例,二极3例。结论 VSD手术肯定,但要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肺动脉高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室缺)的外科治疗。方法全组1200例,平均年龄(4.5±2.6)岁。平均体重(15.5±5.7)kg。膜部缺损859例,干下型缺损339例,肌部及左室右房间隔缺损各1例。室缺伴肺高压225例,干下型伴主动脉脱垂或关闭不全108例,室间隔膜部瘤31例。缺损直径0.3~3.0cm。手术切口:右房728例,右室141例,肺动脉331例。缺损直接缝合508例,补片修复692例。结果手术死亡13例(1.08%),其中伴肺高压12例。死亡原因:低心排综合征5例,呼吸衰竭5例,心律失常、脑部并发症及感染各1例。结论正确诊断、适应证的掌握、手术技术改进、室缺肺高压围术期的处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右侧开胸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2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右侧开胸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方法:20例先正确性心脏病患者,房间隔缺损(ASD)17例(继发孔缺损15例,原发孔缺损并发二尖瓣裂2例),室间隔缺损(VSD)3例。右腋征小切口13例,右前外小切口7例,经第4肋间开胸。全部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缺损修补术。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中无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右侧开胸心脏不停跳下  相似文献   

9.
对心脏二维超声(2SE)基础上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所诊断的89例室间缺损(VSD)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2DE或/和CDFI对VSD的定性诊断;共主要畸形符合率100%,完全符合率84.3%,CDFI的敏感性95.5%,假阴性4.5%,对VSD缺损部分分型的诊断符合率93.3%,对缺损孔径的判断误差≤0.5cm者占87.1%,因此认为CDFI诊断VSD准确可靠,并可指导确定手术方  相似文献   

10.
刘胜利  马杰 《甘肃医药》1995,14(5):244-245
报道手术治疗13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室暗隔缺损(VSD)患儿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3岁,平均7.5岁,除2例死亡外,余均获满意疗效。术后并发症有:低心排综合征(4例),ARDS(3例)肺部感染(4例)气胸肺不张(2例),心律失学(3例),喉头水肿(1例),切口感染(1例)。对影手术疗效的因素、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手术注意要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成功率,回顾分析腹出1973-1987年和1988-1995年,共2426例患儿手术死亡率各为5.7%5 0.73;伴PH者736例,手术死亡率由16.8%降至1.69%;危重型急诊手术死亡率9%;62例VSC/PH肺活检光镜电镜显示各年龄组都有不同程度肺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2.
室缺术后再通的原因及其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72年6月~1997年7月期间,我科共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782例,发生术后再通者13例,其中9例经再次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修补获成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VSD术后再通再次手术病人9例,男5例,女4例。初次手术年龄2~1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干下型室间隔缺损(SI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全部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补片修补。2例合产芳动脉右冠窦瘤及1例并动脉导管未闭同期手术,2例伴主动部垂及2例合并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仅作室缺修补。结果 全组无死亡。复查无残余分流。15例胸骨左缘2~3肋间线留1~2/6SM,3~6月后杂音减弱或消失。结论 适时手术,采用补片修补,正确判断和处理主动脉瓣病变是提高本病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小儿室间隔缺损1200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室缺)的外科治疗。方法 全组1200例,平均年龄(4.5±2.6)岁。平均体重(15.5±5.7)kg。膜部缺损859例,干下型缺损339例,肌部及左室右房间隔缺损各1例。室缺伴肺高压225例,干下型伴主动脉脱垂或关闭不全108例,室间隔膜部瘤31例。缺损直径0.3 ̄3.0cm。手术切口:右房728例,右室141例,肺动脉331例。缺损直接缝合508例,补片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1年~1994年间,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19例,室缺均用涤纶补片修补.术后应用血管扩张剂,呼吸机充分供氧.适当过度通气。结果本组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经处理后治愈。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为5.26%.余病人恢复顺利,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后应用血管扩张剂,呼吸机充分供氧适当过度通气.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6.
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74年5月~1998年8月共施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1160例,其中合并主动脉瓣脱垂(AP)和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58例,占5%。现对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加以分析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2~21岁,平均7.4±2.5岁.体重8~58公斤,平均23.2±10.1公斤。VSD直径0.6cm~2.5cm,平均1.3cm±0.6cm.同时合并AI23例,其中轻度14例,中~重度9例。1.2VSD分类在合并AP和/或AI的VSD…  相似文献   

17.
鲁清仁  王利锋 《吉林医学》1995,16(5):292-293
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重症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51例分析鲁清仁,王利锋,李复生(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136001)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重症肺动脉高压(PH)是临床治疗很困难较为复杂的心脏病。我院自1992年5月至...  相似文献   

18.
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二维伪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检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IVSD)1000例,其中膜周部缺损854例,漏斗部缺损131例,肌部缺损15例。经手术证实,CDE诊断IVSD的敏感性达100%;对缺损的定位准确率为98%;对缺损大小的估侧与手术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893,P<0.001)。与心导管测值比较,用连续波式多普勒技术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与之具有良好相关性(r=0.838,P<0.001);结合M型超声测量右心室腔内径、肺动脉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MPA/Ao),发现MPA/Ao>1.27和右心室增大常提示肺动脉高压。随访表明:IVSD自然闭合率26.3%,自然闭合情况与缺损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超声探讨与小儿室间隔缺损(VSD)自然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超声诊断并随访212例VSD自然愈合小儿,观察年龄、VSD大小、VSD部位、心脏大小及肺动脉流速与VSD自然愈合的关系。结果:212例VSD自然愈合小儿中6岁以内175例。VSD直径≤0.5cm172例,~0.9cm33例,≥1.0cm7例。膜部155例,隔瓣后54例,肌部3例。203例VSD自然愈合小儿中心脏大小正常151例,左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SPVS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94例SPVSD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补片修补182例,直接缝合12例。对8例合并中至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采用主动脉瓣成形术和主动脉瓣折叠悬吊术。结果 死亡4例,病死率2.1%。存活190例效果满意,142例随访3月至16年,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无残余漏和新的AI发生。结论 对SPVSD应补片修为主,采用主动脉瓣折叠悬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