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中,眼震或核间性眼肌麻痹(INO)是常见的眼运动障碍。然而,在脑干局灶性损伤患者中,可观察到其他罕见的表现,如单纯眼运动神经麻痹或复杂眼运动障碍。报道5例有罕见眼运动障碍的MS患者,包括双侧第3对脑神经麻痹(n=2)、斜视眼阵挛、Homer综合征以及一个半综合征。对临床症状与MRI异常结果之间的潜在相关性进行讨论,患者来自于2个MS治疗中心。患者均被确诊为MS,并且进行了头部MRI和全面的神经一眼科检查。在1例患者(斜视眼阵挛)中,眼运动障碍是MS的首发症状,在其他4例患者中,眼运动障碍分别出现于MS发病后3个月(Homer综合征)、6~12年(双侧第3对脑神经麻痹)和2年(一个半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多为中青年发病,致残率较高,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较大,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4.
多发性硬化的眼部症征朱梅芳,林永祥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眼;症征多发性硬化(MS)患者常出现各种眼部症征,且种类繁多,机制各异,熟悉这些症征,对MS的诊断及进一步探讨其产生机制将有所帮助。现将我院神经科近20年来135例MS住院患者的眼部症状分析讨论如...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我院38例多发性硬化病人的临床和CT扫描的资料,分析这些病人的CT表现特点以及与临床的关系。38例符合McDonald的诊断标准。 1 CT表现 38例病人颅脑的CT片上均可见主要分布在顶叶侧脑室体部周围白质内的多发低密度病灶,病灶的CT值为5~21H。病灶形态多样。38例的病灶根据平扫时其边界和密度分为3种:(1)C型病灶,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较低(19/38)(见图1);(2)A型病灶,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CT值略高  相似文献   

6.
分析7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表现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对其病理与病灶表现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分析7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表现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对其病理与病灶表现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多发性硬化(MS)的特征性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8例M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常规扫描T1WI,T2WI,FLAIR序列,其中10例进行了Gd-DTPA增强扫描。结果:28例MS患者脑部MRI均有阳性发现,均为多发病灶,共发现病灶193个,病灶主要位于侧脑室旁(30.57%),半卵圆中心(23.32%),皮质或皮质下(20.21%),胼胝体(16.06%)。病灶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形态多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典型病灶垂直于侧脑室。12个病灶出现强化,结节状强化5个,环状强化3个,弧形或开环状强化4个。15个病灶中心见到扩张小静脉。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脑内的MS病灶,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神经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病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MS的病因尚不清楚,同时病情反复、病程较长,因此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MS的病变位置不同(脑或脊髓)、首发症状多样(如急性视神经炎、头晕听力下降及顽固性呃逆等),大大增加早期诊断的难度.影像学检查手段促进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此外还应用于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预测等.不同检查手段的侧重点不同,应用范围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表现和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多发性硬化(multiple zclerosis,MS)患者有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的脑部CT成像征象。方法 分析14例临床确诊MS患者的常规CT表现,内容包括病灶数目、分布、大小、形态密度及增强表现等。结果 脑部的MS灶可以单发和多发,斑块分布以两侧脑室旁最多见,其次为半卵圆中心、脑干和小脑;病变在急性期或活动期有强化。结论 CT可以显示脑内多发性硬化斑块,但MS的诊断需要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多发性硬化(MS)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MS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结果 在大脑半球白质区、脑室周围白质区、胼胝体多发长T1长T2信号11例,病灶有不同程度强化.脑干、小脑病灶各1例,颈髓病灶3例,其中胸髓受累1例,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 磁共振(MR)检查对MS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是MS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对临床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脑脊液及血清碱性髓鞘蛋白(MBP)抗体水平,及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白细胞介素(IL)-2、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mRNA表达,探讨多发性硬化(MS)免疫机理以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病人组为临床确诊的MS42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OND)组25例,对照组为健康成人或腰麻手术病人20名。对上述对象皆收集其血清标本。对MS组中的31例、OND组中的25例及对照组中的14名采取脑脊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MBP抗体的水平。分别以对照组脑脊液和血清MBP抗体水平的x-+2s为阳性标准,计算其余两组的阳性与阴性数目。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24例MS病人及15名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2、TGF-β的mRNA表达。其中MS组病人活动期15例,稳定期9例。结果MS组脑脊液和血清的MBP抗体水平均比对照组增高,统计学处理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MS组的脑脊液和血清MBP抗体水平较OND组为高,二者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MS组中,脑脊液标本MBP抗体的阳性率虽高于血清(分别为80.7%和6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OND组,脑脊液和  相似文献   

13.
报告32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CT检查结果,对多发性硬化的CT表现作了系统的分析和描述,发现有多数性低密度斑影,多分布在脑室周围区域,脑室系统扩大及脑皮层萎缩。个别患者在活动期出现增强现象,多数患者可发现静止性病灶。CT扫描可协助确定多发性硬化空间多灶性病变的特点,是一项客观的、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脑部临床及MRI表现,讨论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1年3月MS患者15例,均行头部MRI检查与复查,7例行脊髓MRI检查.结果:15例患者中,颅脑MRI 8例,脊髓MRI 7例.病灶T1WI为低信号或略低信号,边界不清;T2WI为高信号或略高信号,边界显示较T1WI清晰;FLAIR序列为高信号,并能显示T1WI、T2WI未显示的病变.病灶大小各不一样,直径为1mm~2cm,悬殊较大,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可以融合,边缘清楚,部分病灶融合成片状或条带状.增强扫描,形态呈环形、团状或斑片状.结论:MS脑部病依据MRI表现就可以对MS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还可以对预后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建  李晋荣 《当代医学》2009,15(19):9-10
目的阐述多发性硬化的脑部MRI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及在判断病程方面的作用。方法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多发性硬化患者116例,男性39例,女性77例,年龄18~56岁,其中30~40岁患者85例。116例患者均行头部MRI检查与复查,其中59例行脊髓MRI检查。结果脑部病变多发102例,多数呈对称性分布,并具有反复性及病变分布的多变性,病变主要累及脑白质,98例分布在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其中11例合并脑萎缩,脑皮质及灰质核团受累4例,脑内不规则分布5例。病变均呈长T1长T2信号,大小不等,多为团状或斑片状,其中47例可见“垂直征”。脑内单发14例,其中5例单发于脑干.1例单发于小脑,4例单发于胼胝体,4例单发于半卵圆中心。7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后共可见249个强化灶,其中形态呈环形132个,团状或斑片状87个。结论多发性硬化脑部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多时相病程,即可作出诊断并可判断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可以出现视觉障碍、肢体瘫痪和共济失调等症状,病程为反复恶化与缓解,总趋势为进行性加重[1].MS以脊髓损害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称为脊髓型MS[2].作者分析了24例脊髓型MS患者的MRI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眼科表现1例报告韩玫(江阴市人民医院眼科,江阴214400)[病例介绍]女性,11岁,因左眼突然视力下降、伴眼痛和眼球转动疼痛5天入院。3年前患“病毒性脑炎”,其后1个月又以右眼视神经炎住院治疗、视力由黑提高到0.3。体查:神经系统无阳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28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脑电图(EEG)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例MS患者进行常规EEG描记。结果:本组EEG正常9例(32.4%),异常19例(67.6%)。异常者呈非特异性表现,主要为弥漫性或局灶性慢活动。结论:EEG变化与病情呈平行关系。病情愈重EEG异常程度愈明显,经治疗病情缓解,EEG改变相应好转或正常。说明EEG的检查对MS的辅助诊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早期研究认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眼球运动功能相对豁免。近年研究发现,ALS可选择性累及部分眼球运动功能,但对其眼球运动异常的情况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就ALS眼球运动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