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喉鳞状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 6 4例喉鳞状细胞癌和 6例喉正常黏膜组织中的EGFR表达。结果 EGFR在上述两种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6 4 %和 0 % ,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EGFR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分级及患者 5年生存期相关 (P <0 .0 5 ) ;多因素分析亦表明 ,TNM分期及EGFR状态与患者 5年生存期相关。结论 EGFR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喉鳞状细胞癌分化及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yclinE和p27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染色法检测160例LSCC和30例正常喉黏膜组织(normal laryngeal tissues,NLT)中CyclinE和p2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yclinE和p27表达水平与LS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CyclinE和p27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LSCC中CyclinE和p27阳性率分别为64.37%和40.0%,NLT中CyclinE和p27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SCC中CyclinE和p27的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肿瘤直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E和p27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yclinE和p27在LSCC和NLT的差异表达可能是LSCC发生和侵袭转移的分子基础,联合检测CyclinE和p27对判断LSCC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探讨c—Met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方法喉鳞状细胞癌及喉乳头状瘤患者进行调查,并且设立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c—Met水平;应用半定量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组织中c—MetmRNA及c—Met蛋白的表达。结果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浆中的c—Met水平明显高于喉乳头状瘤患者和正常人群(均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c—Met水平明显高于喉乳头状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均P〈0.05)。结论c—Met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血浆中呈高表达,可能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Brg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30例LSCC及10例癌旁正常黏膜中Brg1的表达情况。 结果:Brg1在癌旁正常黏膜中阳性表达(灰度值为124.60±4.51),LSCC组织中表达降低(灰度值为159.20±7.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rg1在高、中、低分化LSCC组织中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32.80±1.92、165.20±2.59和179.60±1.52,高分化LSCC与中分化、低分化LSC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rg1在Ⅰ-Ⅱ期、Ⅲ 期、Ⅳ期LSCC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145.30±2.36、165.20±4.31和179.40±3.03,Ⅲ期、Ⅳ期分别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rg1在有脉管侵润组和无脉管侵润组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76.80±3.48和143.50±8.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rg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灰度值为155.60±4.02和161.70±3.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rg1在LSCC中表达低,并与其发展及病理因素有关,可能是LSCC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及其受体c-Met 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正常喉黏膜,46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GF及c-Met蛋白的表达.结果 (1)正常喉黏膜HGF及c-Met低表达或阴性.(2)喉鳞状细胞癌c-Met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Ⅰ、Ⅱ期低于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低于有淋巴结转移(P<0.05).半定量分析:HGF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Ⅲ Ⅳ期有关(P<0.05).结论 HGF/c-Met系统在喉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进展中起重要作用,c-Met可能成为判断喉鳞状细胞癌预后的良好参考指标.HGF及c-Met联合检测对于判断喉鳞状细胞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在喉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旨在初步明确其在喉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喉鳞状细胞癌标本中Cath—D的表达情况,以其癌旁正常黏膜作为对照,并分析比较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Cath—D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8.79%,在癌旁正常黏膜中是9.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Cath—D阳性表达率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临床分型以及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理分级方面则没有差异(P〉0.05)。结论Cath-D可能是喉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机制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它对于喉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喉鳞癌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CD34和LN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方法对54例喉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LN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1)喉鳞癌组织中MVD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组的MVD高于非转移组(P<0.05);MVD与喉鳞癌临床分期(TNM)和病理分级无关(P>0.05)。(2)LN表达与喉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LN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LN表达与肿瘤组织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TNM)无关(P>0.05)。(3)喉鳞癌组织中MVD与LN表达无关(P>0.05)。结论 喉鳞癌中MVD和LN表达可作为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AGE(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与amphoterin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RAGE及amphotein在27例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以声带息肉作为对照组,结合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RAGE与amphoterin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表达强度按阳性细胞数计算。结果:RAGE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明显高于在声带息肉中的表达,转移性喉鳞状细胞癌表达高于非转移性喉鳞状细胞癌。Amphoterin在几乎所有的喉鳞癌中表达,且高于声带息肉中的表达。结论:RAGE与amphoterin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喉鳞状细胞癌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MDM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探讨 MDM2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 .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1 2例声带息肉 ,1 5例喉癌旁组织 ,1 1例喉不典型性增生及 41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MDM2蛋白的表达 ,并研究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临床分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MDM2蛋白阳性表达为核着色 .结果 MDM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各个组分别为声带息肉 0 .0 % ,喉癌旁组织40 .0 % ,喉不典型性增生 72 .7%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 39.0 % .MDM2蛋白表达在声带息肉组与癌旁组织组、声带息肉组与喉不典型性增生组、声带息肉组与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组、喉不典型性增生组与喉鳞状细胞癌组织组 (P<0 .0 5)均有显著性差异 .喉鳞状细胞癌组 MDM2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 ,与病理分级、临床分型、淋巴结转移无关 .结论 MDM2基因在喉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其异常表达是喉癌发生中早期分子事件 ,检测 MDM2蛋白有助于喉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上颌窦癌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标记链霉菌素—生物素技术检测了42例上颌窦癌和20例正常上颌窦粘膜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正常上颌窦粘膜组织全部为阴性,42例上颌窦癌组织中28例出现EGFR阳性表达(阳性率66.7%)。EGFR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患者生存率之间显著相关。低分化上颌窦癌EGFR的表达较中、高度分化上颌窦癌明显增高(P<0.05);具有EGFR阳性表达的上颌窦癌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EGFR的表达在上颌窦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可作为判断上颌窦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检测58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5例正常喉黏膜标本中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 EGFR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和正常口腔黏膜标本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41%和6.67%(P〈0.01)。EGFR蛋白与年龄、性别、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GFR可能参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并且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分化有关,但是与浸润及转移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蛋白在人脑瘤中的表达 ,探讨EGFR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6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EGFR表达 ,分析其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年龄、肿瘤大小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低分化胶质瘤 (WHOⅢ +Ⅳ级 )EGFR表达 69.57% (1 6/ 2 3) ,高分化胶质瘤 (WHOⅠ +Ⅱ级 )EGFR表达 30 .43 % (7/ 2 3) ,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1 ) ;EGFR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r =0 .6882 ,P <0 .0 0 1 )EGFR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EGFR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与肿瘤分化程度、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中耳胆脂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10例正常外耳道上皮及36例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例正常外耳道上皮全部为阴性,36例胆脂瘤上皮中23例出现EGFR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3.9%)EGFR阳性表达与中耳胆脂瘤骨质破坏程度呈正相关。结论:EGFR过度表达与胆脂瘤上皮细胞增生及胆脂瘤周围骨质破坏有关,它在胆脂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激素 (P)和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子宫肌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 ,定量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及子宫肌组织内孕激素受体 (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增殖相关抗原 (Ki- 6 7)的含量。结果 :(1)PR、EGFR和Ki- 6 7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组织。 (2 )PR、EGFR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泌期显著高于增生期 ,但在子宫肌组织中无变化 ;Ki- 6 7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分泌期明显高于增生期。 (3)子宫肌瘤组织中PR、EGFR与Ki - 6 7呈正相关。结论 :P和EGF在子宫肌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EGF可能作为P介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9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R-3的表达及定位特征,并应用图像分析方法测定VEGFR-3表达的淋巴管数量,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R-3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癌组织和癌周组织VEGFR-3阳性淋巴管密度和积分光密度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VEGFR-3与淋巴结转移、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有相关性,为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EGFR、PTEN在常见恶性脑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抑癌基因——人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类似物(PTEN)在常见恶性脑肿瘤中的表达及与脑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显像法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四种脑肿瘤,共计100例标本的EGFR和PTEN表达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EGFR的阳性率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中分别是76%(19/25),36%(9/25),28%(7/25)和24%(6/25)。PTEN的阴性率在上述四种肿瘤中为40%(10/25),8%(2/25),8%(2/25),4%(1/25)。PTEN阴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个月,PTEN阳性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的过表达和PTEN的缺失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常见,并和预后关系密切。但是,在髓母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中EGFR的过表达和PTEN的缺失不常见。因此针对EGFR和PTEN的靶向治疗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有意义,而在其他三种肿瘤中不实用。 相似文献
18.
RNA干扰(RNAi)是利用同源性双链RNA诱发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过度表达,且EGFR信号通路的启动后可促进细胞增殖、转移、血管生成及阻断细胞凋亡,因此被作为开发肿瘤治疗方法的新靶点。现将对RNA干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治疗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