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病人胸腺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武系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了32例重症肌无力病人血液及25例MG病人胸腺组织中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①病人胸腺WuDR+.WuB+细胞增多,尤以增生性和正常胸腺明显;胸腺WuT6+细胞减少。②病人血液中WuDR+.WuB+细胞数升高;WuT8+细胞数降低;两者变化以具有萎缩性胸腺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黄芪复方,对照组服用泼尼松片,疗程1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D4^+及CD4^+/CD8^+比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CD8^+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等免疫功能的变化可能是中药黄芪复方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检测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CD28-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收集46例MG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HC)外周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8-和CD8+CD28-T细胞亚群。结果显示,MG患者和HC比较,前者CD28表达下调,CD4、CD8表达无差异;MG患者CD4+CD28-T细胞亚群(13.53%±6.31%)较HC(9.24%±4.62%)异常升高(P=0.001),而CD8+CD28-T细胞亚群(39.22%±11.91%)较HC(48.41%±13.63%)显著下降(P=0.002);全身型MG(GMG)和并发胸腺异常的MG患者中,CD4+CD28-T细胞亚群比例分别较眼肌型MG(OMG)和正常胸腺MG患者升高,而CD8+CD28-T细胞亚群百分比明显下降;QMGS评分与CD4+CD28-T细胞亚群呈正相关(r=0.4113,P=0.0045),而与CD8+CD28-T细胞亚群呈负相关(r=-0.3989,P=0.0060);激素治疗后伴随CD4+CD28-T细胞比例下降(P=0.018)和CD8+CD28-T细胞比例升高(P=0.018)。本研究发现,MG患者外周血CD4+CD28-T细胞亚群比例升高和CD8+CD28-T细胞亚群比例下降与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密切相关,且在不同临床分型的MG患者中存在差异性变化。上述提示CD28-T细胞亚群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MG的免疫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因而研究肺癌患者手术前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有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与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恶性肿瘤患者常存在机体免疫平衡失调,且以细胞免疫功能为主,表现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细胞异常分化与重症肌无力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对多种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及其受体mRNA表达进行分析,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胸腺细胞CD45RA、 CD45RO的表达率, 采用免疫组化对胸腺组织切片CD45RA、 CD45RO表达及分布进行检测.结果:MG患者IL-1R、 IL-4R、 IFNγR1、 IFNγR2、 IL-6、 IL-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IL-10R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IL-1、 IL-2、 IL-4、 IL-10、 IL-7、 IFN-α、 IFN-β、 IFN-γ表达水平在MG和对照组均很低, 无显著差异; MG患者CD56 胸腺细胞百分率(0.56±0.33)显著低于对照组(1.78±0.69), MG患者CD45RO 、 CD1a 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和RT-PCR也有相同结果.结论:MG患者胸腺细胞发育过程中CD45RO 细胞向CD45RA T细胞转变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6.
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细胞免疫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方法之一.75%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伴有胸腺异常,增生胸腺存在AChR特异反应性T、B细胞,胸腺瘤中存在着T细胞的分化,有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滴度升高.Tx可能去除了胸腺中导致B细胞活化的TH细胞,其相关的细胞因子也逐步下调,AChRAb逐步减少,最终MG的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患者NK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不同年龄、不同病期、伴随症状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先进的流式细胞仪(FCM)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47例PD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健康人组进行对照与相关分析。结果:PD组CD3+、CD4+、CD8+、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CD16+56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高龄、病情重及伴痴呆和抑郁的PD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PD发病过程中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NK细胞免疫平衡失调,高龄、病情重及伴痴呆和抑郁的患者NK、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降低更明显,此为PD病理生理基础赋予新的内涵,亦为PD的免疫干预性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9.
杜英  张清勇 《现代免疫学》1999,19(3):174-175
采用ELISA法检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摘除术前后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突触前膜受体抗体(PsmRab)及sIL 2R的水平。结果表明:术前三项指标显著增高的比例分别为642%、275%和795%;胸腺摘除后,前述三项指标转阴率分别为48%、45%、32%。说明胸腺摘除对部分MG患者外周血中上三项指标均有明显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MG)近期疗效及危象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36例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对年龄、性别、病程、临床分型、胸腺病理类型、胸腺瘤病理分期、胸腺瘤病理类型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型患者术后近期症状稳定的比例较高[62.63%(186/297)],而ⅡA型以上患者术后近期改善及恶化的比例均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胸腺瘤分期、胸腺瘤病理类型亚组间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胸腺瘤(回归系数0.251)及肌无力分型(回归系数1.300)两个因素与术后危象发生有关(均为P<0.05);伴有胸腺瘤的患者、ⅡA型以上患者术后发生危象概率明显偏高.结论 临床分型在ⅡA型以上MG患者术后近期症状易出现波动;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胸腺瘤分期、胸腺瘤病理类型与近期疗效无关;伴有胸腺瘤的MG患者、ⅡA型以上患者是术后危象发生的高危人群,术前要充分估计风险,围术期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1.
火把花根片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4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溴吡斯的明作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火把花根片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一月抽血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前治疗组CD4^ 、CDl9^ 细胞百分率、CD4^ /CD6^ 比值和CD6^ 、CDl6^ ,56^ 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CD4^ 细胞百分率、CD4^ /CD8^ 比值和CDl9^ 细胞百分率下降,CD8^ 细胞百分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而CDl6^ ,56^ 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结论:火把花根片可以通过调节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方法来治疗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胸腺组织中microRNA-29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MG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22例经手术治疗的MG患者胸腺组织作为实验组,22例经手术治疗的非MG伴胸腺异常患者胸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的方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胸腺组织中microRNA-29表达水平,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中microRNA-29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实验组胸腺中microRNA-29表达水平与定量重症肌无力(quantitative myasthenia gravis score,QM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G患者胸腺组织中microRNA-29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32);依据MG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特点、胸腺病理结果将实验组分成不同临床亚组,microRNA-29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14、0.471、0.267、0.329);microRNA-29表达水平与QMG呈显著正相关性(r=0.689,P=0.000a).结论 microRNA-29在MG患者胸腺组织中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与肌无力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类型、胸腺病理结果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异常合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外周血血清IL—17、IL-18、IL-27等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6例未经免疫抑制治疗的MG患者行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术前及术后第7El外周血血清IL-17、IL.18、IL.27水平,以15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清IL-17、IL-18、IL-27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胸腺切除术后MG患者外周血IL-17、IL-18、IL-27水平普遍降低,外周血IL-17、IL-18、IL-27水平在胸腺瘤和胸腺增生两种病理类型中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切除胸腺可降低MG患者外周血IL-17、IL-18、IL-27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肌无力患者视、听、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及其与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2例临床及重复神经电刺激(RNS)确诊的MG患者行VEP、BAEP检测,其中的18例还进行了SEP检测。结果:22例MG患者中VEP异常15例(68.2%)、BAEP异常8例(36.4%)。SEP检查18例均异常,其中上肢SEP异常8例(44.4%),下肢SEP异常10例(55.6%)。结论:MG患者的VEP、BAEP、SEP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表明MG患者可伴有CNS损害,而VEP、BAEP、SEP可作为早期发现MG患者CNS改变的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10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36例未经免疫抑制治疗和 30例已使用糖皮质激素 (GC)系统治疗的MG患者及 2 0例健康献血者的血清IL 10水平。结果 :血清IL 10水平在MG患者高于健康者 (P <0 0 1) ,经GC治疗后 ,其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仍高于健康者 (P <0 0 5 ) ;在AchRab阳性患者高于AchRab阴性患者 (P <0 0 5 )和正常对照者 (P <0 0 1) ,且与AchRab滴度呈正相关 (P <0 0 1)。IL 10分别在MG未治组和GC治疗组中 ,全身型均高于眼肌型 (P <0 0 5 ) ;病情重者均高于病情轻者 (P <0 0 1) ;急性期均高于慢性期 (P <0 0 5 ) ;伴胸腺异常者均高于胸腺正常者 (P <0 0 5 )。结论 :MG患者血清IL 10水平显著增高 ;IL 10与MG临床特点和AchRab的产生有关 ,在MG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微小RNA(miRNA)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小RNA分子,长度约为19 ~24个核苷酸,通过靶基因特异性结合从而导致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多种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探究miRNA在MG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有助于阐明MG的致病机制,为MG的分子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对miRNA与MG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细胞基因突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胸腺细胞异常增生的原因,揭示其发生机制。方法 利用患者手术摘除的胸腺组织,分离胸腺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用植物血凝素(PHA)或地塞米松、雌激素诱导48h,培养前后均从胸腺细胞提取RNA,反转录后,用三对引物分段扩增Fas cDNA,用银染法进行单链多态构象性分析(SSCP)。结果 正常人胸腺细胞诱导后均可见Fas mRNA表达,大约有25%的MG患者胸腺细胞体外诱导未见Fas mRNA表达,部分Fas mRNA表达与未诱导时电泳条带存在差异。结论 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细胞Fas基因存在突变,这种突变可能是胸腺细胞异常增生的原因之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进一步探讨重症肌无力(MG)的发病机理。方法:用ELISA法对285例MG病人进行AchRab和PsMab的检测。同时还检测202例MG病人的TNF-α、RBC-C3bRR和RBC-ICR及104例MG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MG患者AchRab和PsMab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chRab阴性组的PsMab阳性率明显高于AchRab阳性组;202例MG患者的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RBC-C3bRR明显低于对照组,而RBC-ICR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04例MG病人的T8+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T4/T8比值则高于对照组。结论:MG是一种以AchRab损害突触后膜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AchRab和PsMab均阳性的病人可能同时有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损害;而AchRab阴性PsMab阳性的病人可能以突触前膜的损害为主,两抗体均阴性的病人可能是细胞免疫或/和TNF-α等其他体液免疫所致。  相似文献   

19.
《Autoimmunity》2013,46(5-6):380-400
Myasthenia Gravis (MG) is an antibody-mediated autoimmune disorder affecting the postsynaptic membrane of the neuromuscular junction (NMJ). MG is characterized by an impaired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motor neuron and the skeletal muscle cell, caused by auto-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NMJ proteins. The auto-antibodies target the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nAChR) in about 90% of MG patients. In approximately 5% of MG patients, the muscle specific kinase (MuSK) is the auto-antigen. In the remaining 5% of MG patients, however, antibodies against the nAChR or MuSK are not detectable (idiopathic MG, iMG). Although only the anti-nAChR and anti-MuSK auto-antibodie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pathogenic, several other antibodies recognizing self-antigens can also be found in MG patients. Various auto-antibodies associated with thymic abnormalities have been reported, as well as many non-MG-specific auto-antibodies. However,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cause, pathology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Here, we comprehensively review the reported auto-antibodies in MG patients and discuss their role in the pathology of this autoimmune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