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非脑血管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13例均无冠心病史),心绞痛组(20例),心肌梗死组(27例)。冠心病诊断依据心电图,运动-静息^99mTc-MIBI心肌显像(SPEC)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结果 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未见狭窄及粥样斑块,其颈动脉内膜厚度/腔内径〈0.1。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组80%(38/47)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颈动脉内膜厚度/腔内径〉0.1,收缩期颈内动脉血流速(IC)/颈总动脉血流速(CC)〉0.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但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上述指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能是诊断冠心病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相关性,了解IMT在预测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116名经CAG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超声观察颈动脉IMT及有无斑块形成并与CAG结果比较。结果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比较患者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 0.634,P<0.01)。颈动脉IMT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颈动脉超声可能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不稳定性斑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MDA-LDL)与妊娠相关蛋白酶-A(PAPP-A)水平,从临床角度探讨斑块破裂的原因及辛伐他汀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收集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85例,根据斑块形态,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即Ⅰ型病变(表面光滑)组(n=31),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n=35)及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n=19),另有冠脉造影正常的25例为对照组纳入研究。检测各组血浆MDA-LDL、PAPP-A、LDL-C、HDL-C水平。对Ⅱ型病变组进行为期4周的辛伐他汀(40mg/d)干预,再次检测各组血浆MDA-LDL、PAPP-A、LDL-C、HDL-C。结果Ⅱ型病变组血浆MDA-LDL、PAPP-A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型病变组、Ⅲ型病变组(P均<0.01),MDA-LDL、PAPP-A增高与LDL-C、HDL-C无明显相关(P均>0.05)。4周的辛伐他汀干预后,Ⅱ型病变组血浆MDA-LDL、PAPP-A、LDL-C均明显下降(P均<0.01),但MDA-LDL、PAPP-A下降与LDL-C下降无关。而Ⅱ型病变组血浆MDA-LDL在辛伐他汀干预前后与PAPP-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辛伐他汀干预前r=0.630,P<0.01;辛伐他汀干预后r=0.678,P<0.01)。结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加强均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原因,且氧化应激通过诱导、加剧炎症反应或与炎症因子交互作用发挥其致斑块破裂作用。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血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不稳定性斑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中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MDA-LDL)与妊娠相关蛋白酶-A(PAPP-A)水平,从临床角度探讨斑块破裂的原因及辛伐他汀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 收集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85例,根据斑块形态,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即I型病变(表面光滑)组(n=31),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n=35)及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n=19),另有冠脉造影正常的25例为对照组纳入研究.检测各组血浆MDA-LDL、PAPP-A、LDL-C、HDL-C水平.对Ⅱ型病变组进行为期4周的辛伐他汀(40 mg/d)干预,再次检测各组血浆MDA-LDL、PAPP-A、LDL-C、HDL-C.结果 Ⅱ型病变组血浆MDA-LDL、PAPP-A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型病变组、Ⅲ型病变组(P均<0.01),MDA-LDL、PAPP-A增高与LDL-C、HDL-C无明显相关(P均>0.05).4周的辛伐他汀干预后,Ⅱ型病变组血浆MDA-LDL、PAPP-A、LDL-C均明显下降(P均<0.01),但MDA-LDL、PAPP-A下降与LDL-C下降无关.而Ⅱ型病变组血浆MDA-LDL在辛伐他汀干预前后与PAPP-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辛伐他汀干预前r=0.630,P<0.01;辛伐他汀干预后r=0.678,P<0.01).结论 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加强均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原因,且氧化应激通过诱导、加剧炎症反应或与炎症因子交互作用发挥其致斑块破裂作用.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降血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同时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颈动脉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者与正常者冠脉造影阳性率分别为74%和25%(P<0.01),双侧和单侧颈动脉斑块形成者冠脉造影阳性率分别为92%和20%(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价值分别为81%、67%和74%。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较单测者预测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3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胆固醇检测,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是否可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诊断依据.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我院对133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同时检测胆固醇和作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男性109例,平均年龄62.7±6.6岁;女性24例、平均年龄65.56±7.2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及主动脉弓钙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病人121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据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冠状动脉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又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及3支病变组,分别予体表超声及X胸片检查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及主动脉弓钙化.结果 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及主动脉弓钙化是预测冠心病的有效指标,随斑块及主动脉弓钙化的发生,病变血管数增加.三者相比,颈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最高,股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最高,而主动脉弓钙化往往与多支病变有关.当三者共存时,冠心病的发生率高达94.8%.结论 颈、股动脉斑块及主动脉弓钙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粥样斑块和脂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和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98例老年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和98例正常老年人血浆中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水平结果病例组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均高于对照组(P<005),载脂蛋白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等参与老年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其自身抗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其自身抗体(ox-LDLAb)与冠心病(CHD)的相关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提取血浆和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浆ox-LDL及血清ox-LDLAb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ox-LDL、ox-LDLA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急性心梗组(AMI)、不稳定心绞痛组(UAP)高于稳定心绞痛组(SAP)(P<0.05)。ox-LDL与ox-LDLAb)负相关。ROC曲线下面积ox-LDL为(0.805±0.039),0x-LD-LAb为(0.747±0.041),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有一定的鉴别力。结论血ox-LDL、ox-LDLAb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预测ACS和识别斑块不稳定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及斑块检出,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对149例疑似冠心病者测定IMT及对斑块分级,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为冠心病组99例和非冠心病组50例,比较两组间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IMT(t=2.578)、斑块指数(t=3.182)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增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及早预测冠心病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AS)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和P<0.001),冠脉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亦有明显差异(<0.001和P<0.0001);冠脉造影积分和冠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颈动脉超声的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64.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8%。结论: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病理分型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4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冠心病组(n=79)与对照组(n=61),超声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AP),对冠心病患者进行Gensini评分。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进行颈动脉IMT、AP对冠心病的诊断性试验;并与冠脉Gensin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较对照组IMT明显增厚(1.08±0.28vs0.84±0.28,P0.05),AP发生率明显增高(69.62%vs27.87%,P0.05);颈动脉IMT、AP对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序列试验特异度为83.61%,平行试验敏感度为83.54%;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线性相关(r=0.41,P0.05),且A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等级相关(rs=0.60,P0.05)。结论颈动脉IMT及AP分级可用于无创辅助诊断冠心病及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3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按照SYNTAX积分,分为0~22分组、23~32分组和≥33分组。超声检测入选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叉处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AS积分),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2、0.75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7、0.655);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3、0.597)。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与中度及重度狭窄组比较,单支病变组与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冠状动脉SYNTAX积分0~22分组与23~32分组及≥33分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冠状动脉中度与重度狭窄组比较,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SYNTAX积分23~32分组比较与≥33分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查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适合临床冠心病的普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丙二醛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MDA-LDL)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以及与其他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糖尿病无冠心病组9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110例、73例无糖尿病无冠心病的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DA-LDL含量;同时对受检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 T2DM患者血清MDA-LDL水平为(121.63±43.24)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3.28±23.24)U/L(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MDA-LDL水平(135.63±53.24)U/L与糖尿病无冠心病组(100.81±26.14)U/L、正常对照组(83.28±23.24)U/L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MDA-LDL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比值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为(53.21±2.69)mmol/L,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冠心病组(40.38±2.59)mmol/L和正常对照组(33.74±1.58) mmol/L差异显著(P均<0.05);血清甘油三酯(TG)、LDL-C与MDA-LD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6,0.44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MDA-LDL水平呈负相关(r=-0.409).结论 MDA-LDL与T2DM有冠心病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T2DM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以及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筛选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 ,对 11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测量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结果 :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为 0 6 7± 0 10mm及 0 85±0 2 6mm ,斑块发生率为 10 % (4 /4 0 )及 6 3.5 % (4 7/74) ,组间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以IMT≥ 0 85mm及 /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 ,特异性 85 % ,敏感性 71.6 % ,阳性预测率 89.8%。结论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诊冠心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5年就诊于该院心内科16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中男101例,女59例,平均年龄(58±19)岁。颈动脉IMT增厚超过1.0 mm和(或)出现斑块定义为阳性,冠状动脉狭窄≥50%定义为阳性,将颈动脉超声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者122例(76.3%),冠脉阳性93例(58.1%)。颈动脉阳性组冠脉阳性89例(73%),通过颈动脉阳性结果推测冠脉阳性,敏感性95.7%,特异性50.7%。颈动脉阳性组与冠脉阳性组分别行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冠脉造影阳性组年龄、血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阳性组年龄、血压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到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可为冠状动脉病变提供证据,此方法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且颈动脉IMT增厚及斑块形成与年龄、血压高度相关,冠脉病变与年龄、血压、血糖、BMI值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D40配体、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和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Ⅱ型斑块的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与相关性。方法收集冠状动脉造影为冠心病患者85例,根据斑块形态,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即Ⅰ型病变(表面光滑)组(n=31),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n=35)及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n=19),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5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CD40配体、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结果Ⅱ型病变组血浆CD40配体、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和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Ⅰ型病变组和Ⅲ型病变组(P均<0.01)。Ⅱ型病变组血浆CD40配体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呈正相关(r=0.446,P<0.01);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但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呈正相关(r=0.630,P<0.0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斑块破裂的冠心病患者血浆CD40配体、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和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CD40配体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呈显著正相关,提示CD40配体可能通过上调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表达促进斑块破裂;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呈正相关,提示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加强均是导致斑块破裂的原因,且氧化应激可能通过诱导、加剧炎症反应或与炎症因子交互作用发挥其致斑块破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病变程度与血糖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1月268例疑似CHD且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170例)和非CHD组(98例);另根据Gensini评分将CHD分为轻度病变组(53例)、中度病变组(72例)和重度病变组(45例);分析CHD病变程度与其空腹血糖(FPG)及颈动脉斑块的关系。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HD发病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与血糖及颈动脉斑块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CHD组FBG水平[(6.41±2.46)mmol/L]、斑块数目[(1.86±1.12)个]、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2.16±1.32)分]、Crouse积分[(1.92±1.63)分]均高于非CHD组[(5.06±1.21)mmol/L,(0.53±0.61)个,(0.38±0.55)分,(0.66±0.57)分;P0.05];重度病变组FPG[(6.82±1.67)mmol/L]水平、斑块数目[(2.93±1.24)个]、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3.57±1.46)分]、Crouse积分[(3.87±2.24)分]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6.15±1.58)mmol/L,(1.64±1.72)个,(1.82±0.64)分,(2.13±0.85)分]与轻度病变组[(5.67±1.34)mmol/L,(0.67±0.69)个,(0.73±0.51)分,(0.96±0.62)分],且中度病变组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G水平、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是CHD发生的危险因素,且FPG水平、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CHD患者FPG水平、斑块数目、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均高于非CHD患者;FPG水平、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积分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在CHD病变的预测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不同类型的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为早期诊断冠心病及评价冠心病病情提供一种无创而简便的方法。方法 以 16 8例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者为研究对象 ,用PHILIPSSD 80 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评价颈总动脉分叉部和颈内动脉起始段 2 .0cm范围内粥样硬化情况。将颈动脉内壁分为六种类型 :①内膜无增厚 ,内膜厚度 <1.0mm ;②内膜增厚 ,但厚度 <1.2mm ;③内膜下出现脂质条纹和脂质斑块即称为扁平斑 ;④内膜下大量脂质沉积并可见斑内出血即为软斑 ;⑤斑块钙化或纤维化即为硬斑 ;⑥复合斑。用Jud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管腔狭窄≥ 5 0 %为阳性标准。根据临床病情 ,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分为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两组 ,根据病情再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和其他病情两组。用SPSS/PC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χ2 检验比较各组结果 ,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 <0 .0 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单支病变组有 5 4例 ,多支病变组有 72例 ,阴性者 4 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发现 ,与阴性者相比 ,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内膜增厚、扁平斑、软斑、硬斑及复合斑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表 1) ,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单支病变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LDL-C/LYM)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336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42例)、稳定斑块组(63例)和易损斑块组(231例);根据狭窄度将患者分为无狭窄组(42例)、轻度狭窄组(177例)、中度狭窄组(67例)和重度狭窄组(50例),比较各组之间一般资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LDL-C/LYM等差异。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DL-C/LYM值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年龄、高血压病与糖尿病史、D-二聚体和LDL-C/LYM值均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易损斑块组糖尿病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LDL-C/LYM值的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而淋巴细胞水平降低 (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与LDL-C/LYM值是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48,95%CI 1.01~3.77,P=0.048;OR=4.543,95%CI 1.10~18.69,P=0.036)。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LDL-C/LYM值对诊断斑块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6(95%CI 0.605~0.748;P<0.001),最佳临界值为1.54,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69.8%。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DL-C/LYM值与斑块的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54;P<0.001)。结论 LDL-C/LYM值增高是AIS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