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1岁。主因间断性面色苍白伴出冷汗,食欲减退三个月而入院。查体:心界不大,心率210次/分,律整,无杂音。心电图表现:P波规律出现,心室率250次/分,P-R间期0.08秒,QRS波群呈室上性,时限为0.06秒,Q-T间期0.18秒,T波在Ⅰ、Ⅱ、aVF导联低平。心电图诊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给予地高辛0.07mgl次/日治疗,15天后复查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规律出现,心室率97次/分,P-R间期0.16秒,QRS波群呈室上性,时限为0.08秒,Q-T间期0.40秒,在V_3导联P-R间隔相差>0.12秒,在V_5导联P-R间期缩短为0.08秒,R波起始部粗钝,似“δ”波,并继发ST-T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伴阵发性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岁。因入托前健康体检而来我院。体检:HR 105次/分.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示:P波时限O.08 s,P-R间期0.12 s,QRS时限0.09 s,Q-r间期0.32 s,R-R间距不等。相差>O.12 s.HR平均心率110次/分。1、aVF导联的P-QRS-T波群向下.aVF导联的P~QRS-T波群直立,Ⅱ、Ⅲ、aVF导联呈rs型,电轴左偏达-41度。V3~V5导联QRS波  相似文献   

3.
1心电图报告 患者,男,50岁。以阵发性心悸为主诉求诊。门诊心电图如图1。各导联未见明显P波,于AVF导联似见R波切迹,R-R间期560ms,于Ⅰ、Ⅲ、Ⅴ1、Ⅴ6导联见提前出现宽畸QRS波群,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判为室性早搏。仔细辨认,I导联室早的R波后见与其前一个QRS波(拟为负向波,振幅0.1mv,时限0.08ms)前切迹频率相同。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9岁,自觉胸闷、气短5天,于1985年4月12日来院门诊,因发现心律不齐而查ECG。ECG 特征:心率50次,P-R 间期0.16秒,Q-T间期0.35秒,电轴~+56°,P 波各导联顺序出现,Ⅰ、ⅡavF,V■、V■直立,aVR 倒置,P-R 间隔不等<0.12秒。QRS 波群时间0.09秒,ST、T、无明显异常.各导联均有提前出现的QRS 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间为0.11秒,其前无P 波,多数为插入型,期前收缩的配对时间为0.45秒~0.62秒,其后窦性P-R 间期为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3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1示:P—R间期有短,长两种,时间为0.14秒-0.24秒,互差等于40ms(小于60ms),P-R间期大多数基本固定为0.14秒,只有P_3P-R间期延长等于0.24秒,并且伴长的P—R间期的R—R频率明显快于伴短的P—R间期的R—R频率,然而它们的P—P间距又相等,窦性P—P间距与提早出现的P—P间距为1.04—1.08秒,相差0.04秒,P—R间期延长又是从早搏开始,显然可以排除3相4相阻滞。此图中提早出现QRS_3前无P波,时限≥0.12秒,且R—R间距为0.48秒,后继正常传导的R—R间距为0.96秒,二  相似文献   

6.
食蟹猴心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卫红  李伟  李欣  王书元 《中国药事》2012,26(5):449-452
目的 研究食蟹猴在清醒状态下的心电图特点,为食蟹猴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实验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72只2~3岁食蟹猴,体重2.5~3.5 kg,雌雄各36只.在环境安静、动物清醒状态下,测定Ⅰ、Ⅱ、Ⅲ、aVR、aVL、aVF 6个导联的心电图变化,并计算平均心率,P波、QRS波群和T波的振幅,PR间期、QT间期等指标.结果 72只食蟹猴均为窦性心律,并发现在肢体Ⅱ导联中,P波均为向上直立波,Ⅱ、Ⅲ、aVF导联中大部分食蟹猴没有S波,aVR导联中大部分食蟹猴没有Q波.食蟹猴P波较尖,振幅较小,QRS波群多样化,QT间期的K值范围是0.302±0.040,ST段位于等电位线,T波以圆滑为主,Ⅱ导联中绝大部分为直立.结论 此研究建立了食蟹猴心电图基础数据,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8岁。头晕、胸闷年余,血压:24/15kPa(180/112mmHg)。临床诊断:高心病。图1为第1次描记,窦性心律,P-R 间期0.08s,各导联 QRS 波起始可见预激波,QRS 波宽大畸形,时限0.15s,P-j 间期0.24s,V_1导联 QRS 波呈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怀孕与未怀孕乳牛心电图的差异。 选黑白花乳牛20头,其中未孕牛5头(对照用)孕牛15头,分别对它们作了三个标准肢导联和三个加压单极肢导联共六个导联心电图的波形、振幅及时限的测定。 所得结果:1.在 Ⅰ、Ⅱ、Ⅲ和aVF四个导联中,孕牛与未孕牛的P波均为正波,而aVR导联全为负波;2.在Ⅰ导联中QS波出现率,孕牛为未孕牛的3.2倍;因此,孕牛的心电轴右偏比未孕牛也多;3.Ⅱ导联的T波,孕牛多为负波,出现率为78%;而未孕牛全为正波;4.在各导联中,孕牛的P波、T波、QRS复合波的时限,多比未孕牛者短,孕牛的P—R间期、Q—T间期、S—T段也比未孕牛的短;5.孕牛的平均心率为90.8次/分,未孕牛为86.3次/分。孕牛心率比未孕牛略高。  相似文献   

9.
周影 《中国医药指南》2005,3(3):284-284
1临床资料 病员,男性,82岁.因发现高血压10 年,心悸,胸闷3 天就诊.患者平时血压150-190/90-110mmHg曾先后服用"复方降压片",等药物控制血压,无其它不适.半月前改服拉西地平4mg/日/次,3天前感心悸、胸闷.无晕厥,黑朦、肢瘫.查体:血压15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47次/分,心律不齐,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不大,N.S<->.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电解质正常.心电图:心房、心室率均为38-56次/分;窦性P波,P-P间期不匀齐1.06-1.60秒不等,P-R间期0.18秒;Q-T间期0.40秒;QRS波时相、振幅正常,R-R间期不等;avl、V5导联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avR、V1、V5导联T波倒置.结论:①窦性心动过缓,②Ⅱ度Ⅲ型窦房传导阻滞,③心肌供血不足.疑拉西地平所致,改用卡托普利、双克降压及抗凝、改善心肌供血等综合治疗7天后复查,上述症状消失,心率67次/分,血压150/80mmHg、复查心电图为正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10.
正相逆行P波罕见,极易误诊为窦性P波,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 女,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心电图(附图)提供Ⅰ、aVF及aVL导联,aVF系连续描记。aVF下行及aVL导联绘制梯形图解。长达(1.94±0.14)s联律间期的R波前无P波,说明窦房结或结周功能不全,因而发生交界性逸搏。其后可见一直立P波(RP间期约0.20s),约0.60s又出现一倒置P波,0.08~0.10s后再出现一与交界性逸搏形态相同的QRS波,推测发生了反复心搏。其后情况类同,但有时交界性逸搏后的直立P波未发生反复心搏,既无逆行P波,也无QRS波。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胸痛患者连续心电图监测,以便早期确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方法在30例患者中,根据胸痛开始5h内连续描记常规12个导联心电图,测定各导联R波、S波振幅及ST段变化,与心肌梗死前正常心电图作比较。结果所记录的心电图改变中,Ⅱ、Ⅲ、aVF导联QRS波群的S波消失,出现高尖R波,下壁心肌梗死aVL导联S波的改变也有重要诊断意义。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最显著的改变,表现在Ⅲ、aVF、aVL导联QRS综合波终末电压的增高。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男,51岁,高血压病。常规12导联记录,附图V_1导联:窦性P—P0.70~0.76秒,基本匀齐,P—R间期0.18秒,QRS波V_1呈R型,顶端伴切迹,时限0.16秒,当R—R为0.70~0.76秒,QRS(R_(5—7))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提前出现的早搏有二种不同形态的QRS波,一种QRS波似呈qR,时限0.10秒,其前有P′波(R_8),见P′波与  相似文献   

13.
<正>例1,男,23岁,健康体检。既往健康,无心动过速发作及晕厥病史。常规内科、外科、五官科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胸部X线、腹部B超、心脏彩超检查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P波,P-R(P-δ)间期160 ms,QRS波时限110 ms,Ⅰ,Ⅱ,VL,VF,V2V6导联可见直立的δ波(预激波),Ⅲ,aVR,V1导联可见倒置的δ波;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5岁。冠心病2年,因脑梗塞3天入院。BP16/11kPa。神清,双肺遍布湿罗音,心界双侧扩大,心率79次/分,频繁早博,心音低钝,无心杂音。双下肢无浮肿,左侧肢体肌力Ⅲ~Ⅳ级,余正常。心电图特征:P波规律产生,时间0.14秒。心率79次/分,P-R间期0.22S,Q-T间期0.40S,QRS时间0.20S,Ⅱ、Ⅲ、aVF呈QS型,SⅡ>SⅢ,aVR V_1为R型呈兔耳征V_3呈QR型,Q波时间0.04S,V_5Q波时间0.06S,Ⅱ导第3个QRS提前出现,呈rS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23岁。因反复心悸、气促4月,加重5天入院。入院查体:T37.3℃,P102次/分,R25次/分,BP12/8kPa,心律齐,心音正常。描记心电图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6次/分,P-R问期0.14秒,P-P间期规整。入院诊断:心肌炎。入院后作心肌酶学,抗“O”、粘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沉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排除心肌炎诊断。发现平静心率在70次/分左右时十二导联心电图示胸导联(以V_3导联较明显)存在短P-R间期(0.10秒),  相似文献   

16.
心电图ST—T波改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j点下移<20mv没有价值,>20mv有参考价值,而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0.05mv以内,有参考意义,>0.05mv有病理意义。单纯T波改变更不能肯定为病理性的,尤其Ⅱ、Ⅲ、aVF导联的T波改变或伴有ST段的改变,甚至在胸导联出现上述异常,不能轻易诊断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高血压冠心病5年。近年米进行性乏力、发作性心前区疼痛伴晕厥2次,于1984年2月25日入院。检查:血压150/100,神志清楚。无紫绀。颈静脉不怒张。心率平均70次/分,不齐。无器质性杂音。肺无罗音。下肢无浮肿。神经系检查无异常。1983年9月5日心电图(见插页附图上条)示窦性心律,频率88次/分,规则。P-R 间期0.28秒。QRS波属室上型,V_1 导联呈rSr′,V_5 呈qRS 型,各导联QRS波终末部增宽,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984年2月25日心电图(见插页附图下三条)示窦性P 波顺序出现,100次/分,规则。P 波与QRS 波无平均关系,房牢>室率。QRS 波宽达0.14秒。畸形。固定70次/分。R-R 间期呈长-短-更短-长或长-短-长的规律性变化。V_1 导联呈rsR′,V_5 呈qRS 型。各导联QRS 波终末部尖锐,酷似逆行P 波。T 波与QRS 波终末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1岁。无自觉症状,1975年12月11日体检时发现心率较快,心电图示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右心室肥大。图1系同一次描记的V_1、V_3、V_5及Ⅱ导联心电图。导联Ⅱ下面梯形图解自上而下分别代表心房、房室交界组织、束支和心室,数字表示P—P及R—R间隔时间,均以1/100秒计。V_1的QRS综合波呈rsR′型,R′高达2.2毫伏;V_5呈qR_S型,S波宽大; QRS时限0.12秒;为典型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伴右心室肥大。V_3 QRS综合波呈RS型,时限0.08秒,系正常的心室内传导。在导联Ⅱ中第1、2、3、7、8、9、10、10心搏呈完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因运动或劳累后发生晕厥的2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发现其中1例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且P波增宽、P-R间期延长,右胸导联ST抬高程度明显,发病程度亦较重,另1例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P波及P-R间期正常者发病程度亦较轻.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8岁.患冠心病10余年,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但无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住院期间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75次/分,偶发房早,房早联律间期为0.58秒,房性P波后继以室上性QRS波群,P—R间期0.16秒,说明异位P波经正路下传至心室形成QRS波群.附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3次/分,图中所示为V_1导联连续描记,自左向右第2、6、10个P波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不同,代偿不全,故为频发房早,异位P波后继以室上性QRS波群,P—R间期0.08秒.由于P—R间期短,有以下几个可能:(1)QRS波群与P波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