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血浆肌钙蛋白 (c Tn)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性分层的最有价值的预测因子。经过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入院时 c Tn水平升高与再灌注率低及复杂的临床过程相关 ,c Tn水平是否同样能够预测冠脉成形术效果较差 ,还不为人所知 ,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对 1997年 6月 1日到 1998年 12月 31日一年半中连续入选的 110例伴有 ST段抬高或有左束枝传导阻滞的 AMI患者进行研究 ,于入院时及入院 12小时两次用免疫法测定血浆肌钙蛋白 I的水平 (c Tn I)。根据入院时 c Tn I的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 ,即 c Tn I水平升高组 (≥ 0 .4ng/ ml,5 4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对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140例AMI患者根据入院时cTnⅠ水平分为cTnⅠ升高组和cTnⅠ正常组,比较两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STR%)、梗塞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级别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结果 cTnⅠ升高组STR%〈30者较cTnⅠ正常组多(25.4%比12.3%,P〈0.05),TIMI〈3级者亦多(31.3%比13.7%,P〈0.05),CTFC≥30祯者亦较多(42.9%比21.7%,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MI患者入院时cTnⅠ升高者,无复流发生率高,心肌灌注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肌钙蛋白I(cTnI)水平对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0例AMI患者根据入院时cTnI水平分为cTnI升高组和cTnI正常组,比较两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STR%)、梗塞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级别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结果cTnI升高组STR%<30者较cTnI正常组多(25.4%比12.3%,P<0.05),TIMI<3级者亦多(31.3%比13.7%,P<0.05),CTFC≥30祯者亦较多(42.9%比21.7%,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MI患者入院时cTnI升高者,无复流发生率高,心肌灌注不良。  相似文献   

6.
报道2例非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肌钙蛋白I(cTnI)升高的DKA患者.DKA是内分泌科常见急危重症,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高.DKA与非AMI引起心肌损伤导致相关cTnI升高的研究较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长期预后不佳.应对其鉴别以避免误诊并加强后续心脏评估.  相似文献   

7.
武晓东 《心脏杂志》2003,15(5):480-480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血清标志物为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 ,但因其缺乏严格特异性 ,并且升高持续时间短 ,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1 ] ,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特异性 ,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血清标志物 [2 ]。作者探讨 c Tn 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中的临床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心内科按 WHO诊断标准确诊为 AMI的住院患者 2 8(男 17,女 11)例 ,平均年龄 6 5 .4 (38~ 80 )岁。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住院患者 30 (男 18,女 12 )例 ,平均年龄6 7.6 (42~ 84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成形术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连续行血管成形术的 10 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入院时肌钙蛋白Ⅰ水平将患者分为肌钙蛋白Ⅰ升高组和肌钙蛋白Ⅰ正常组 ,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并随访 (平均 9.5± 7.5月 )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与正常肌钙蛋白Ⅰ组患者比较 ,肌钙蛋白Ⅰ升高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 (P <0 .0 5 ) ;住院期间 ,肌钙蛋白Ⅰ升高组总主要心血管事件 (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及死亡 )显著增高 (32 .8%比 18.4 % ,P <0 .0 5 ) ;追踪观察期间 ,肌钙蛋白Ⅰ升高组总主要心血管事件 (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及靶血管血运重建 )显著增高 (2 9.7%比 15 .8% ,P <0 .0 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入院时血心脏肌钙蛋白水平与血管成形术后的近期和远期不良预后相关 ,并且是总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Neufeld心脏研究所Barsheshet等的一项大规模前瞻性定群研究显示,非糖尿病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糖水平可预测其近期死亡危险[Arch Intern Med 2006,166(15):161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入院时肌钙蛋白I(TnI)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患者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行直接PCI的 15 6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TnI水平分成TnI阳性组 (89例 )和TnI阴性组 (6 7例 ) ,观察患者临床特征 ,并随访 (平均 7 3± 3 2个月 )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结果 与TnI阴性组比较 ,TnI阳性组高龄患者较多 ,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延长 ,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明显下降 (P均 <0 0 5 ) ;其直接PCI后 2h仍有持续性ST段抬高者较多 (P <0 0 5 ) ,直接PCI成功率降低 (P <0 0 5 )。两组间总心脏性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TnI阳性组总MACE事件 (包括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心脏性病死率之和 )发生率显著增加 (2 2 9%比 9 7% ,P均 <0 0 5 )。结论 入院时血TnI水平与总MACE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 (OR值 :8 6 ,95 %可信区间 :2 1~ 38 4 ,P <0 0 5 ) ,且它是除年龄大于 70岁与LVEF值变量外另一个预测STEMI患者直接PCI后总MACE发生率增高、无MACE存活率降低危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判断血清肌钙蛋白Ⅰ(cTnl)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Access化学发光法测定cTnl,共测定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结果 3组被检者的cTnl的含量均数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cTnl可预测ACS的发生,对ACS的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以检验心肌缺血/再灌注与促凝血活性的关系,并调查TF水平与AMI发作形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以探讨其诊断AMI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对21例AMI患,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OMI)和21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cTnI,CK-MB测定,并对AMI患胸痛发生3-6小时,2天,3-6天,7-10天,11-14天共五个时段了测定。结果:AMI患发病早期cTnI,CK-MB阳性率均为90.5%,特异性分别为100%,78.4%,二比较有显差异(P<0.01)。AMI患中各项指标的动态测定显示:在AMI发生早期,cTnI和CK-MB都有显升高,AMI 2天内cTnI和CK-MB阳性率分别为95.2%,90.5%。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3-6天,cTnI阳性率仍达90.5%,而后已按近正常,11-14天时血清中仍有cTnI的持续存在。结论:cTnI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且诊断窗口时间较长,血清cTnI检测优于CK-MB。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住院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12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517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HbA1c值将患者分为3组:≤5.6%组(286例)、5.7%~6.4%组(114例)和≥6.5%组(117例)。比较各组患者基线资料、住院期间治疗及住院死亡率的差异。对影响ACS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517例患者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30例(63.8%),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19.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7例(16.8%)。与入院时HbA1c正常的患者相比,HbA1c升高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伴心力衰竭和卒中病史及Killip分级Ⅰ级的比例较高(P均0.05)。入院时肌钙蛋白水平较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HbA1c正常患者低(P均0.05)。但入院后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比例较低(P0.05)。住院期间3组死亡率分别是5.6%、7.9%和14.5%(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ACS类型和住院期间主要治疗措施后,入院时HbA1c≥6.5%仍是影响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47,95%CI 1.462~4.287,P=0.012),但入院时HbA1c5.7%~6.4%未显著增加住院死亡风险(HR=1.105,95%CI0.832~1.436,P=0.125)。结论:ACS患者入院时HbA1c水平和住院死亡有关,入院时HbA1c≥6.5%显著增加住院死亡风险,而HbA1c5.7%~6.4%对住院死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并发症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固相免疫层析技术检测AMI患者发病第1、3、5和7天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根据结果将106例AMI患者分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强阳性组、阳性组和弱阳性组,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缺血性胸痛、心源性休克和心脏性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强阳性组和阳性组的心力衰竭、缺血性胸痛和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弱阳性组(P<0.01),但前两组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变化情况可做为估计AMI近期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过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Killip分级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 4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 Killip分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Killip 级组和 Killip 级以上组性别及既往史无差异。但 Killip 级以上组较 级组年龄大 (6 7± 12 vs 6 0± 10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K)峰值高(34 6 9± 175 7vs 196 6± 1795 ,P<0 .0 1)、左室舒张未期容积大 (185± 16 vs 12 5± 47,P<0 .0 1) ,住院病死率高(4 7.9% vs 11.2 % ,P<0 .0 1)。多元 L 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Killip分级与住院病死率 (回归系数为 2 .34 ,OR值 5 .43,P<0 .0 1)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回归系数为 0 .6 75 ,OR值 4.5 1,P<0 .0 5 )相关 ,但与年龄、CK峰值相关不明显。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时 Killip分级为住院病死率及左室扩张的独立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升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28例ACS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A组(血尿酸〈260.0μmol/L)、B组(血尿酸260.0~305.5μmol/L)、C组(血尿酸305.5~376.5μmol/L)、D组(血尿酸〉376.5μmol/L)组,观察各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BF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升高的主要因素。结果四组间性别、吸烟史、BUN、Cr、TG和LVEF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N、Cr、TG、吸烟史是ACS患者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BUN、Cr、TG水平升高和吸烟可能为ACS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正>曾有报道指出,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患者,连续监测其发作后24 h内每隔6 h的高敏肌钙蛋白T(hs Tn T)浓度及峰值,可以很好预测患者梗死面积和远期预后。无论是峰浓度还是固定时间点的hs Tn T浓度都与发作后48 h内总肌酸激酶(CK)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比应用心肌酶峰浓度作为预测心肌梗死面积大小的指标,单次测定hs Tn T成本更低,临床依从性也更好,如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在溶栓和冠脉介入治疗 (PCI)时 ,入院前时间和其他危险因素的改变对出院转归的影响。方法 :整理近些年来我院收治典型 AMI患者 14 5例。将院前时间、心肌梗死范围等作自变量 ,出院转归作为因变量 ,采用逐步回归法检验两者关系。结果 :发病到急诊室时间 11.1± 4 .5 h,急诊室抢救时间 4 .7±1.6 h,两者对出院转归有显著影响 (回归系数分别为 0 .0 0 4 X3- 0 .0 10 X4 ,复相关系数 R=0 .4 730 ,剩余标准差 =0 .2 6 0 8,F=5 .2 2 0 ,P<0 .0 1) ,并分别占全部自变量因素第 6和第 9位。发病到急诊室时间越短及急诊室抢救时间越长 ,出院转归越好。从发病到住院时间越长对出院转归也不利。心肌梗死范围 ,对转归影响占第 1位。心律失常与并发症对出院转归作用与文献 [1]排位相同。其他相关危险因素也对出院转归有较大影响。结论 :10年来对 AMI溶栓和 PCI等 ,患者从发病到急诊室 ,急诊室抢救时间与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等大多均有不等程度变化 ,也影响或改变了患者短期出院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随机血糖与住院期间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检测187例AMI患者的入院随机血糖及超声心动图参数。依据入院第一次随机血糖将患者分为3组,G1组(81例)〈7.8mmol/L,G2组(55例)7.8~11.0mmol/L,G3组(51例)〉11.0mmol/L。G1组为血糖正常组,G2组、G3组为血糖升高组。入院血糖与心功能指标之间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血糖正常组(G1组)相比,G2组、G3组Killip分级≥Ⅱ级的发生率增加[7.4%(G1组)比20.0%(G2组)、37.3%(G3组),P〈0.05,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59.04±10.02)ml/m^2(G1组)比(64.31±12.36)ml/m^2(G2组)、(67.82±14.29)ml/m^2(G3组),P〈0.05,P〈0.01]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25.09±9.55)ml/m^2(G1组)比(29.65±10.18)ml/m^2(G2组)、(35.20±12.39)ml/m^2(G3组),P〈0.05,P〈0.01]增大,左室射血分数[EF:0.55±0.06(G1组)比0.51±0.08(G2组)、0.46±0.09(G3组),P〈0.01]降低,二尖瓣E波减速时间[EDT:(197.05±36.59)ms(G1组)比(176.98±46.31)ms(G2组)、(146.35±48.35)ms(G3组),P〈0.05,P〈0.01]缩短。入院血糖与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峰值、EDVI、ESV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1、0.158、0.186,P〈0.05,P〈0.01);与EDT、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06、-0.155,P〈0.05,P〈0.01)。人院血糖水平是心衰发生的预测因素(相对危险度为1.255,P〈0.01)。结论应激性高糖血症是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