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治疗骨伤疾病属于保守治疗方法,依照辨病和辨证的方法运用经方进行治疗,在临床上治疗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进行应用,其一是围绕患者主证进行处方,观察骨伤患者发病后出现的主要症状进行处方用药,其二是根据骨伤部位与脏腑经络之间的相关性选择用药,其三是遵循骨伤疾病的循经规律进行处方用药,其四是循病机进行用药。中医骨伤科疾病在运用经方治疗时需要依照经方理论和骨伤科疾病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拓展经方的治疗应用范围,提升临床疗效。本文分析了经方在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运用方面进行阐述,为中医骨伤科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树椿主任医师为国内著名骨伤科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对中医骨伤手法钻研尤深,擅长治疗各种骨伤科疑难杂症,尤其是筋伤疾病.  相似文献   

3.
《山东中医杂志》2020,(3):218-222
基于骨伤疾病瘀血内阻的重要病机和现代医家"治血重治水"的学术观点,探索概括了活血利水法在骨伤疾病中的应用现状,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全方位分析了活血利水法的优势和缺点。活血利水法可应用于骨折、筋伤等骨伤科大部分疾病及骨伤科疾病的围手术期,能改善肢体肿胀,促进伤口愈合,便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但目前的临床应用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且处方不良反应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4.
劳氏伤科是享誉浙东的中医骨伤流派之一,其第十一代传人劳建民深得家传,更以针灸治疗骨伤疾病为特色.笔者将劳建民针灸治疗骨伤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循经选穴法 《灵枢·经脉》记载:"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经络在临床诊治中的重要地位.劳建民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将循经取穴法运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中.如某经脉所过部位的病证,可由该经脉所属的经穴治疗.  相似文献   

5.
身痛逐瘀汤治疗骨伤科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身痛逐瘀汤是五逐瘀汤之一,是典型的为痹证兼有瘀者而设的主要方剂。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身痛逐瘀汤的文献检索,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发现此方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以身痛逐瘀汤为主加减在治疗关节炎、腰椎管狭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伤科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临床使用频率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颈1横突综合征属于骨伤科及脊柱相关疾病,以往骨伤教材及骨伤疾病治疗学中,尚未明确提及本病.我院应用水针刀微创针法配合整脊治疗颈1横突综合征26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诊断疾病辨证论治为根本法则,辩证是通过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实现患者各种疾病资料、症状和体征的收集,用以掌握疾病发展的特点和变化,全面分析病情,再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治疗方法,是论治的主要思想。中医骨伤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将辨证论治思想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医骨伤类疾病的诊治用系统的辨证论治方法来指导,可以提高诊治骨伤科疾病的水平。文章就辨证论治思想在中医骨伤科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玉柱先生从事骨伤疾病的临床和研究50年,将张氏骨伤科疾病诊治经验与现代正骨理论相结合,在骨伤疾病诊伤断证、损伤用药、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本文就张玉柱先生在骨伤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作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辩证与辨病相结合,一方面受大内科辨证体系的影响缺乏特异性,另一方面中医骨伤病名量少而大量采用西医的病名和疾病分型或病理分型替代中医证候分型,有悖于中医理论,既不利于发挥中医辨证特色施法与用药,又不能满足骨伤科快速发展的要求,急需建构一套系统的、适应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辨证论治模式来指导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骨伤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恒古骨伤愈合剂由三七、红花、人参、黄芪、杜仲、鳖甲、钻地风、洋金花、陈皮组成,是现代中医临床“异病同治”的一种代表性药物。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骨折、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均取得了较好疗效。虽然现代医学认为这4种骨伤疾病的发病机制不同,但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均为瘀血、风湿痹阻、肝肾气血亏虚、经脉筋骨失养所致。恒古骨伤愈合剂针对这4种骨伤疾病“瘀血阻络、筋骨失养”的共同病机遣方用药,具有活血化瘀、散结生新、滋补肝肾、荣筋养骨的功效,充分体现了中医“圆机活法”“异病同治”“辨证用药”的理法特色。同时恒古骨伤愈合剂的现代药理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也为其“一药多用”和“异病同治”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本文从中医对4种骨伤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恒古骨伤愈合剂的方解及其治疗4种骨伤疾病的药理机制和临床运用4个方面,探讨并揭示了恒古骨伤愈合剂能“一药多用”和“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骨伤是常见、多发病。中成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疗效确切,使用方便,药源丰富,价格便宜,市场及药品商店中均易购得。现介绍几种,供患者选用。1.川芎茶调片治疗颈椎病:本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椎体和附件等退变增生,压迫脊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用于治疗骨伤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320例经针灸治疗的骨伤科患者的治疗资料,按照患者的骨伤的位置及内容不同,统计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总结针灸用于治疗骨伤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主要适应症.结果:采用针灸对320例骨伤科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0%,治愈率为:79.69%.其中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的治愈率较高,分别为:97.82%、95.91%、91.33%.结论:针灸对骨伤科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尤其是采用局部针刺多针疗法对急慢性软组织伤及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经方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辨证和辨病着手,只要经方应用得当是可以治疗许多骨伤科疾病的。临床上,可按以下方法用方:一,围绕主证用方,即根据骨伤科患者在骨伤后出现的主要证候选方用药;二,根据部位用方,即根据骨伤部位与脏腑经络存在的相关性选方用药;三,循其经脉用方,即根据一些骨伤科疾病循经发病的规律选方用药。遵循经方的理论,结合骨伤科疾病的特点,拓展了经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王胜利主任医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湖北省中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骨伤学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工作,有深厚的学术渊源、文化底蕴与临床经验。对于骨伤科各类疾病的诊治造诣深厚,特别是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及关节炎等疾病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手法  相似文献   

15.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在骨伤科临床工作中颇为常见,中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确切.本文就近年来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体会总结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李勇强主任医师业医近20载,现为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骨科主任,医学硕士.李师骨伤科学验丰富,武医皆通,学贯中西,博览群书,功底扎实,从事骨伤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善于运用中医手法治疗骨伤科筋伤疾病,中西医微创治疗骨伤疾病,为弘扬和发展中医学及中西医汇通作出了贡献.笔者有幸在李师门下短暂学习,对李师的学术思想有一些肤浅的认识,今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正>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承办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将于2015年9月11—13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多位国内著名的骨伤科专家就骨伤疾病中西医结合特色诊治的最新国内外进展进行专家论坛、专题讲座和疑难、典型病例讨论。征文内容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骨伤科疾病诊疗与防治,包括创伤、关节、脊柱、手足外科(含显微外科)、小儿骨科等骨伤疾病、软组织与运动医学损伤疾病、老年退行性骨伤疾病、骨与软组织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藏医药治疗骨伤科常见疾病的用药规律和特色。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收集关于藏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药物。运用SPSS 21.0将药物及复方进行疾病治疗类型、性味的频次汇总、聚类分析和藏医药学骨伤科药物治疗特点分析。结果:收集藏族骨伤科药物192味,药效以治风湿关节痛、关节痉挛为主,药性以凉药居多,五味中苦、甘类药物最为常用,"藏药三果""三味黄水病药"等复方药物常聚类使用。结论:藏族治疗骨伤疾病以消黄水为其治疗核心,用药以苦味及凉药居多,这是藏医药独特的医药理论的体现。藏医药有许多值得发扬和认真分析研究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电子计算机,对中医骨伤文献数据库所收录的1980~1987年连续8年10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医药期刊上的中医骨伤文献,共计2000篇,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文献量的统计结果显示:10种中医药期刊中,《浙江中医杂志》的文献量最多;8年中,文献量的增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从1985年开始,趋于平稳,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平。骨伤文献高产作者的统计,发现了钱忠权、吴谞诏等10多位中医骨伤科界的活跃分子。主题词词频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医骨伤科最为常见的疾病是各类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复方(中药);常用的治则是活血祛淤,常用的成方是阳和丸,使用针灸疗法时,多用阿是穴。标志词的统计结果提示:中医骨伤科学研究和报导的重点在于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中医师人名统计结果表明:共总结、介绍了93位中医师的中医骨伤科诊疗经验或生平事迹。中医骨伤文献的计量学分析,使我们对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概况、防治重点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了一个较为客观、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是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学生转入专业学习的第一门课程。大纲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辨证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和掌握骨伤专业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因此,作为连接中医基础与骨伤临床专业课的桥梁,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学习临床专业课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们对《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