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从1992年7月~2002年9月用地尔硫联合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UA)38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以及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选择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 ,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36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3例 ,自发型心绞痛20例 ,梗死后心绞痛7例。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38例 ,男27例 ,女11例 ,年龄45~70岁 ,平均58岁 ;对照组38例 ,男22例 ,女16例 ,年龄42~71岁 ,平均59岁。1 2治疗方法 :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用前列腺素E;(PGEI)治疗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作对照,结果前列腺素E;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伊l选择依据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44例病人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即初发劳力性、恶化劳力性及自发性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2~64岁,平均50.5岁,病程2周~5a,心电图改变:ST段下移(MO.05mV)17例,ST段抬高5例。对照组22例,男14例,…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体会(附5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状态 ,约 15 % U A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约 5 0 %以上的心肌梗塞是由 U A发展而来 [1 ] ,我们应用 PGE1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很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7月住院患者。根据 1979年 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 [2 ] ,本组 5 2例临床症状、心电图和酶学检查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 5 2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2 6例 ,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 45~ 75岁 (平均 5 4.7岁 )。其中初发劳力性 13例 ,恶…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观察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小板功能状态,旨在为血小板干预治疗中提供临床依据。临床资料对家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病68例,Ⅰ期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60~68岁,平均64.6岁),Ⅱ或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60~71岁,平均65.2岁);合并冠心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61~70岁,平均65.8岁,其中稳定劳累型心绞痛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健康对照为门诊查作者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0~70岁,平均64.8岁)。以…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与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综合征,我院1999-01~1999-12应用克塞灵治疗60例uAP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联合考题组诊断标准入选120例心绞痛,其中劳力型心绞痛34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0例;自发性心绞痛56例。1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45~72岁,平均60岁;对照组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46~70岁,平均59岁。1.2 给药方法观察组用克塞灵10u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隔日一次静点,30min内点完…  相似文献   

6.
1998年10月~2000年9月使用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WH0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无急性心肌梗死的酶学及心电图改变;排除非冠心病性心绞痛;无出血倾向;年龄<75岁,且无高血压.分为治疗组22例,男19例,女3例,平均年龄60.9岁,其中恶化型心绞痛15例,初发型心绞痛5例,变异型心绞痛2例;对照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61.1岁,其中恶化型心绞痛14例,自发型心绞痛2例.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97年2月开始用低分子肝素(Fra)对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6~74岁,平均56.8岁。均为住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者,除有临床典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均有近来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1mm改变,或T波明显改变,口服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97的3月至2000年12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别应用倍他乐克与消心痛为治疗组,消心痛为对照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将6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38~72岁(平均64.3岁)。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9~74岁(平均62.5岁)。所有病例均为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入选患者均符合1979年全国冠心病防治诊断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rapeetoris,UAP)是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2000年8月~2003年8月 ,我们应用前列腺素E1 治疗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病例选择 :我院收治的UAP患者55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无严重的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出血性疾病等抗凝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27例 ,男18例 ,女9例 ,年龄52~82岁 ,其中初发劳力型14例 ,恶化劳力型5例 ,按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4级标准 ,3级12例 ,4级5例 ,自发性心绞痛10例…  相似文献   

10.
1999年~2001年,我们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合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WHO关于SAP诊断标准,至少有4个月以上典型劳力型心绞痛病史,每周发作≥5次,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的门诊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80例SAP患者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52±16)岁。除外无痛性心肌缺血、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高血压心脏病、并发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分为A、B两组。A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51±12)岁;B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50±14)岁。  相似文献   

11.
袁晓玲 《齐鲁药事》2003,22(5):50-52
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新型的复方丹参制剂 ,该药有显著降低血脂 ,改善血液粘度及缓解心绞痛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疗效 ,我们对 5 0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顺序入选我院门诊与内科住院 90例劳力型心绞痛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复方丹参滴丸组 5 0例 ,男 35例 ,女 15例 ,年龄 5 0~ 74 (5 8± 10 2 )岁 ,平均病程 8 1± 5 8年 ;消心痛组 4 0例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5 5~ 81(6 0± 9 5 )岁 ,平均病程 7 5±6 4年。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学会“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 ,两组在年…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于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应用血塞通注射液(ginsenosideinjection)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及住院治疗UA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UA诊断标准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肌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治疗组37例,男性23例,女性14例,年龄41~82岁,平均56岁。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9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0例,自发型心绞痛8例。对照组34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8~78岁,平均54.3岁。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  相似文献   

13.
丹奥(注射用奥扎格雷钠,辽宁丹东制药厂生产)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上市的强力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以往主要用于治疗梗塞性脑血管病。还未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报道。根据丹奥的药理作用及基础研究结果,我们将其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们将1997年2月~2000年5月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UAP(采用1979年WHO报告的各型AP的诊断标准)住院的5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丹奥组28例,年龄45岁~70岁,平均年龄56岁,男19例,女9例。其中初发性劳累型心绞痛12例,恶化性劳累型心绞痛8例,自发性心绞痛5例,梗塞后心绞痛3例。对照组26例,年龄42岁~74岁,平均年龄54岁,男16例,女10例。其中初发性劳累型心绞痛9  相似文献   

14.
近 2a我们用山东沂水制药厂生产的双丹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60例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按WHO的诊断标准选择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 1 1 6例 ,均有明显心绞痛症状和静息心电图改变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0例 ,男 4 2例 ,女 1 8例 ,平均年龄 54.6岁 ( 46~ 72岁 ) ,平均病程 4 .2a( 6个月~ 1 3a) ;劳力型心绞痛 4 9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1 1例 ,合并高血压 2 8例 ,高脂血症 1 2例 ,糖尿病 5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4例。对照组 56例 ,男 3 9例 ,女 1 7例 ,平均年龄 53 .0岁 ( 42~ 76岁 ) ,平均病…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组急性心脏缺血综合征 ,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低分子量肝素 (LMWHS)的抗凝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本文就我院治疗的 6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8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者。按照WHO冠心病分类标准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 38例 ,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13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4例 ,卧位型 (静息 )心绞痛 8例 ,变异型心绞痛 4例 ,梗死后心绞痛 9例 ;男2 3例 ,女 15例 ;年龄 5 8± 14岁。对…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1996年1月以来,运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按1976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选择30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为治疗组,测例服用消心痛治疗作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5~80岁,病程1~10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例,合并高血压7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男23例,女7冽,年龄52~78岁,病程1年~9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例,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2例。2.现某方法:治疗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次10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消…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 ,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自 1997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我们用硝酸异山梨酯 (异舒吉 )与低分子肝素 (速避凝 )、阿司匹林配伍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36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6例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31例 ,女 5例 ;年龄 5 8~ 86岁 ;病程 2~ 2 0年 ,平均 10 3年。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9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16例 ,自发性心绞痛 6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5例。合并高血压病 6例 ,糖尿病 3例 ,高脂血症 8例 ,心律失常 7例 ,缺血性…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的中间状态,其病情变化快,临床治疗除常规的心绞痛治疗外应加用抗凝药物治疗。从2000-01~2001-10我科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男30例,女6例。年龄40~83岁,平均62.3岁。初发劳累型心绞痛16例,恶化型心绞痛7例,自发型心绞痛13例。所有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均有常规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的缺血性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低平或正负双…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征候群 ,易发展为AMI或猝死。我们结合基层医院的特点自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7月应用小剂量普通肝素治疗UAP 4 3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用肝素治疗UAP共 4 3例 (简称观察组 ) ,男 2 8例 ,女 15例 ;年龄 4 5~ 6 7岁 ,平均 6 1 6岁。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 18例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16例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3例 ,自发性心绞痛 6例。未用肝素治疗的UAP(对照组 ) 2 4例 ,男 14例 ,女…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缺血性心脏病症候群。它常是急性心肌梗塞或严重心律失常以至猝死的先兆,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很有必要。现将我院自1970年至1980年收治的21例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16例,女5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42岁,平均54岁。既往有心绞痛史10例,心肌梗塞史3例。其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19例,糖尿病2例,高脂血症8例,肥胖12例。发病前有过劳、饱餐者6例,有精神紧张因素者10例。二、本组病例系入院前4周内新发生心绞痛,或以往有心绞痛最近增剧,或卧位(包括睡眠)发生心绞痛者。其发作频度,每日1次1例,每日3~6次12例,不规则者6例,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