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窦炎的关系,对我院1992年1月-1994年4月临床送检的966例胃窦粘膜活检进行回顾性观察,应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结果,炎症程度随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逐渐下降;萎缩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浅表性炎症。提示HP感染是慢性萎缩胃窦炎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消化病理学的发展,幽门螺旋杆菌(HP)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对其流行病学特点文献报道不一。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胃镜活检组织HP感染1598例进行分析,以期探讨HP在场区居民的感染特点,为防治HP感染提供一定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全部病例均系我院1987年1月~1997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2854例,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3.
4.
戴前梅  刘仁霞 《安徽医学》2015,36(7):822-824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CU)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尿素14C呼气试验对88例CU患者和43例健康体检者进行HP检测。 HP(+)的C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啶联合抗HP药物口服,对照组单独口服枸地氯雷他啶。结果88例慢性荨麻疹 CU 患者中62例(70.45%) HP (+),43例健康体检者中15例(34.88%)HP(+),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46.67%,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建议对CU患者常规进行HP检测,对于伴发HP感染的CU患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和抗HP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6.
7.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Cram阳性螺旋形细菌.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首先从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活性组织中分离成功,提出这种弯曲细菌可能是人类慢性胃炎的病原菌而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员现正在开发光动力学疗法并把它作为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一种新方法。瑞士的研究人员报道了在对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一种药物致敏后,采用激光治疗的初步数据资料。瑞士伯尔尼的Clive Wilder-Smith说,光根除感染疗法作为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一种无毒性方法是有可能的。在他们的初步研究中,Wilder-Smith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在7名健康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志愿者中检验了这种光根除感染疗法。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B)是引发多种胃部疾患的致病性病原体。目前研究认为,HB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愈合及复发密切相关,也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始发因素,常有家族聚积现象,儿童也可被感染。口臭、酒渣鼻、鼻窦炎的发病也多与HB感染有关。最新调查研究表明,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HB的感染率高达60%以上,儿童、中青年的感染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外许多专家认为,杀灭HB、根除感染,是治愈胃炎、消化性溃疡、顽固性口臭以及防治胃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12.
慢性胃病是常见病,对于慢性胃病的发病原因始终不十分清楚。我院近几年来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慢性胃病的肇事者。早在1960年前有位学者报道,在人的胃内发现螺旋状的细菌,以后有一些学者也观察到了这种细菌。由于当时未能将该菌培养出来,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采用培养幽门螺旋杆菌的特殊技术,从人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成功地培养出了这种细菌,定名为幽门螺旋杆菌,并发现此菌与慢性胃病及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密切的关系。马歇尔的研究成果给慢性胃病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曙光,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41例经口服得乐冲剂4周,治愈38例,好转3例;Hp转阴38例,转阴率92.7%,其中3例延长疗程2~4周后转阴;未转阴的3例,年龄均在45岁以上发病超过10年,或合并疣状胃炎并食管炎,特殊类型的溃疡。提示对于高龄患者,特别是特殊类型溃疡又有上述合并病者应延长疗程。本组病例中7例疣状糜烂性胃炎经治疗4周,6例痊愈,1例明显好转;说明得乐冲剂对疣状胃炎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诸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各种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诱因且在感染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白介素-17在感染的病理生理学以及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较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者胃黏膜中IL-17增加,从而通过MAPK/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IL-8的分泌表达.IL-8可趋化中性粒细胞而促进炎症反应,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该炎症反应.目前,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的炎症反应的机制尚未被完全清楚,宿主和病原菌均可促进炎症反应,如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空泡毒素A.白细胞介素-1β (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IL-17、IL-18、IL-21以及IL-22均与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的胃黏膜炎症反应有关,但具体细节与炎症反的不同模式仍然不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IL-17在急性及慢性炎症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本文就IL-17在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相关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14C尿素呼气实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研究组,52例)及健康对照者(对照组,52例)的HP阳性率,比较两组Hp阳性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无论用14C尿素呼气实验或者ELISA法检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Hp检测结果都表明,研究组感染Hp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HP感染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血液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一种胃内持续性慢性感染,它作为胃、十二指肠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的最主要病因,已得到医学界的公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感染与其他多种胃外疾病有关,特别是与血液系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较多,并且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证实。本文就Hp感染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尽管已进行了近16年的研究,但对如何获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仍然知之甚微。对该病的治疗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专家主张根治每一例感染病人;而另一些专家则主张只对已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近日在赫尔辛基召开的欧洲幽门螺旋杆菌研究组会议上集中讨论了2种控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预防感染或接种抗感染疫苗。  相似文献   

18.
H.pylori作为一种致病微生物,应属中医学"邪气"范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无以抗邪,或邪气过盛,则人易感邪而发病,脾胃虛弱是H.pylori感染并引起疾病的前提之一,H.pylori感染,导致机体发生气滞、痰湿、郁热、血瘀等病理变化,相应的表现出各种证型,为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提供临床依据。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精髓,具有随证组方、用药灵活的优势,应发挥其特色。本次研究对H.pylori从其治病致病机理、中医的治疗理念及中医的观察手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幽门螺杆菌(Hp)感染形势严峻,且Hp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从而使治疗成本以及患者精神负担加重。该文拟从发生学的角度结合中医病因理论探讨Hp感染与中医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如湿热、痰饮、瘀、毒、饮食等与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提炼相关临床研究中心思想,全面地挖掘其中医病因的具体体现,可能对于Hp的防治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研究体质、Hp、治未病之间的关系打好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认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