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儿肺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将纳入病例根据证候表现分为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阴虚肺热证和肺脾气虚证.跟踪观察患儿在入院当天(基线点)、用药后3、5、7、10天的临床表现,确定各观察点中医证型.应用证候演变概率法对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在不同观察点、不同地域的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小儿肺炎初期以风热闭肺证、痰热壅肺证为主;中期是由实证向虚证转移的关键时期;后期应注意固护阴液.小儿肺炎初期,南北方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后期南北方虚证分布差异明显,北方阴虚肺热证多见,南方肺脾气虚证居多.结论: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在不同观察点、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临床资料,探讨其中医临床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电子病例620例,调查项目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发病季节、病史;临床症状,中医诊断及证型。结果:(1)临床诊断以咳嗽为主,辨证多为外感风热;(2)年龄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16~40岁以实证热证(风热、痰热)为主,而41~60岁患者以虚证、寒证和痰湿证多见;(3)在南方冬春季节发病多见,且风热犯肺和风热闭肺两型共占56.9%,支持季节性与中医证型有着密切的关联性;(4)发热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风热犯肺、风热闭肺和风寒犯肺3个证型发热较多见,提示本病发热为外感发热,病邪多在卫表,(5)肺部啰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风热闭肺和痰热阻肺两证型多见肺部啰音,其它证型少有或无肺部啰音,认为肺部啰音为痰阻气道,气道痉挛,气过痰鸣所致,可考虑为风热闭肺或痰热阻肺的有意义性指征。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临床有一定规律可循,南方冬春季节多见,诊断以咳嗽为主,临床上虽可见多种证型,但以风热犯肺、风热闭肺和痰热阻肺为主,中老年人痰湿阻肺和脾肺气虚居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喘嗽患者的中医临床特征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研的方法,采集80例小儿肺炎喘嗽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专家意见探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小儿肺炎喘嗽患者以发热、咳嗽、痰壅、恶寒、鼻塞、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证候分为风热闭肺证(48.75%)、痰热闭肺证(25.00%)和风热犯肺证(17.50%),病程在5~7 d以风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较为多见,病程7 d以风热犯肺证为主。小儿肺炎喘嗽患者以风热闭肺证最为常见。结论小儿肺炎喘嗽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风热闭肺证最为常见,证候分布与病程长短和感染病菌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的中医证型及证候学特点,丰富中医药治疗煤工尘肺的理论,为辨证论治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收集的208例煤工尘肺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煤工尘肺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气虚、热(火)、风(外)、痰、血瘀、寒(外)、阴虚、湿(内)。病位主要集中在肺、脾、肾。临床辨证有10种证候:肺气虚证、风热犯肺证、血瘀证、痰热蕴肺证、脾气虚证、风寒犯肺证、痰湿阻肺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表寒肺热证。对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7类:肺气虚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风热犯肺证、血瘀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辨证以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血瘀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为主;合并急性感染时,常合并痰热蕴肺证、风热犯肺证的兼证。结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肺气虚为主。患者常因本虚,易感受风热、风寒之外邪。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煤工尘肺中医证候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中医证型特点。方法以81例RMPP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表现,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各证型实验室指标特点。结果 81例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咳嗽及肺部影像学异常,合并胸腔积液33例,肺不张12例,坏死性肺炎2例;63例患儿出现肺外合并症。中医证型分布:痰热壅肺证46例,肺脾气虚证15例,风热犯肺证12例,风寒袭肺证6例,阴虚肺热证2例。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WBC)在正常范围,血沉(ESR)增快,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imer)显著升高。风寒袭肺组病程最短,年龄最大;肺脾气虚组病程最长;肺脾气虚组CRP、LDH均低于风热犯肺及痰热壅肺组。结论儿童RMPP肺内外并发症常见,中医证型以痰热壅肺证为主,其次为肺脾气虚证;瘀血是贯穿儿童RMPP的重要病理因素;部分证型间病程、发病年龄、实验室指标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中医证型、虚实辨证及相关因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确诊为小儿肺炎的358例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中医证型、虚实辨证和WBC、hs-CRP及MP-IgM的分布规律。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规律:358例患儿中,风寒闭肺证7例(2.0%),风热闭肺证100例(27.9%),寒热错杂证66例(18.4%),痰热闭肺证183例(51.1%),毒热闭肺证0例(0%),阴虚肺热证0例(0%),肺脾气虚证2例(0.6%),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虚实辨证分布规律:358例患儿中,实证356例(99.4%),虚证2例(0.6%),虚实夹杂证0例(0%),各虚实辨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因素分布规律:小儿肺炎不同中医证型和虚实辨证的WBC、hs-CRP及MP-Ig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以痰热闭肺证和风热闭肺证为主,以实证为主;不同分型、不同中医证型的肺炎患儿的WBC、hs-CRP及MP-IgM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基于小儿肺炎文献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1994-2006年(13年)国内有关治疗小儿肺炎的文献4861篇,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2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分析。将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相同但称谓不同的证名加以归类,按文献报道病例频数排序。结果:前10位的证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风寒闭肺、热邪闭肺、肺脾气虚、痰湿壅肺、肺胃壅热、阴虚肺热、毒热闭肺。结论: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是小儿肺炎实证阶段的常见证,约占总体的74.62%;肺脾气虚证、阴虚肺热证是小儿肺炎虚证阶段的常见证,约为总体的4.77%,占虚证总体的64.99%;变证发生的几率较小,占总体的0.47%。另外,小儿肺炎的中医临床证型命名繁多,证型不规范,不利于指导临床工作,亟需进一步规范中医辨证命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甘肃地区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基本信息、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中医证型,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COVID-19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演变规律。结果 60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频数高低依次为咳嗽、发热、咳痰、乏力、肌肉酸痛、气短、胸闷憋气、咽痛、咽干、口渴、头痛。舌质主要见淡红舌、红舌和黯红舌;舌苔主要见黄腻苔、白腻苔、薄白苔;脉象主要见滑脉、濡脉、浮脉。中医证型频数高低依次为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温邪犯肺证、湿毒血瘀证。男性患者以湿热郁肺证、寒湿犯肺证为主,女性患者以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常见。20~29岁患者以寒湿犯肺证为主,30~49岁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多,50~59岁以肺脾气虚证为主。发病时间3 d者,以寒湿犯肺证多见,3~7 d者以湿热郁肺证、湿热并重证较为多见,7 d者以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为主。结论甘肃地区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60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中,湿热郁肺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寒湿犯肺证、湿热并重证、热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等。不同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的患者中医证候存在差异性,其病机演变为寒湿向热郁夹湿、热毒进展,后期出现肺脾气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急性期中医证候、病原体分布特征及病原体与中医证候之问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62例肺炎患儿进行辨证分型,检测病原体,分析小儿肺炎急性期的中医证候分布,病原体特征及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小儿肺炎急性期以风热闭肺证为主(87.65%),年龄与小儿肺炎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具有相关性(P〈0.01);以病毒感染(33.95%)及混合感染(45.68%)为多,病毒感染以EB病毒为主(89.47%),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占65.79%;中医证候与病原体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小儿肺炎急性期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痰热闭肺重证;小儿肺炎急性期风热闭肺证中以病毒及病毒混合细菌感染多见,痰热闭肺证中以病毒感染多见;病毒感染中以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常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讨小儿咳嗽变异哮喘的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了本院2008年2月~2012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122例小儿咳嗽变异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肺系症状及体征分布情况、患者的证型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年龄分布上,大部分患儿集中在3~4岁之间,其比例超过了50%;在发病季节上,以春季发病和秋季发病患儿居多,总比例为68.85%;在肺系症状分布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咽红、喷嚏、扁桃体肿大、鼻痒等;在证型分布上主要分成了风寒束肺证、风热挟痰证、肝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等4种,其中以肺脾气虚证为最多。结论:小儿咳嗽变异哮喘与年龄和季节等相关因素有关,同时可分为4个基本证候:风寒束肺证、风热挟痰证、肝火犯肺证、肺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肺炎辨证分型临床报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中医病机及常见证型。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61篇文献共2256例放射性肺炎的中医辩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病机。结果:61篇文献中单证型者占27.0%,二证型者占53.3%,三证型者占19.7%。单证中多见的证型为气阴(津)两虚型占38.4%,热毒阴虚型占20.6%,肺燥津(阴)亏型占16.7%,热毒内蕴型占14.3%,肺络血瘀型及肺肾阴虚型较少见,均占0.05%。二证型中多见的证型依次为热毒血瘀、气阴两虚型占29.1%,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占28.5%,热毒伤阴(津)、肺络瘀阻型占25.3%,少见的证型为肺脾气虚、湿阻血瘀型占0.09%,火热伤肺,脾肾亏虚型0.06%,气阴两虚,余毒未尽型0.02%。三证型以热(火)毒犯肺、气阴(津)两亏、痰瘀互结型为主。结论:热(火)毒犯肺、气阴(津)两亏、痰瘀互结为放射性肺炎的常见中医证型,其公认的病机为热毒(火)、肺燥、阴虚、气虚、津亏、血瘀、痰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喘嗽症状、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为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关键词为"肺炎喘嗽""哮喘""中医证型",制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小儿肺炎喘嗽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分析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22个证素中,频率依次为痰(93.07%)、热(火)(89.23)、阴虚(83.07%)、虚(74.61%)、风(68.46%)、湿(63.07%)、实(35.38%)、阳虚(11.53%)等;病位证素依次为肺(92.30%)、脾(83.07%)、胃(80.76%)、卫分(79.23%)、气分(70.76%)、心(66.92%)、肝(45.38%)、营分(39.23%)、肾(33.07%)、大肠(22.30%)、下焦(17.69%)等。单一证素主要包括阳虚、阴虚、实。单一病位包括大肠、胃、下焦和其他,累积频率为22.30%。两病性证素证候以痰热证、毒邪证、湿热证和阴虚证较为多见,其他尚有风痰证、风热证、风湿证等,累积频率为39.23%。两病位证素证候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多见,尚有卫气同病、营卫失和证等。三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主要为风痰热证和风湿热证,其累计频率为30.00%。四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以邪犯营卫和肺卫痰热证较多为主,累积频率为6.15%;其他组合较少。结论:小儿肺炎喘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热、痰、风、阴虚等为主,其间相互兼夹,基本病机为外邪侵袭,痰热内阻,肺气郁闭。小儿肺炎喘嗽发病初期,中医证型易虚易实,中期虚实夹杂,后期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居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期与证候学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4例肺间质纤维化住院病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胸部HRCT特点、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分为早期、慢性迁延期和晚期,总结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期与证候学分布规律。结果:肺纤维化不同分期其证候学分布各有特点,早期(10例)以风寒袭肺和风热犯肺为常见诱因,以痰热郁肺与痰瘀阻络为常见证型,以络脉痹阻,气血不通为基本病机特点;慢性迁延期(64例)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肺痹与肺痿并存,以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血瘀痰阻之证最为常见。肺纤维化晚期(130例)本虚至极,由肺及肾至心,以肺肾两虚、痰瘀阻络为常见证型,以气血不充、络虚不荣为其病机实质特征。结论:肺间质纤维化证候学分布特征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特征及老年患者的特征.方法 收集4所三级甲等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资料,使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常见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 1 059例临床数据中,共出现了23个中医证候,其中频率最高的证候是痰热壅肺证;与非老年人肺炎比较,老年人肺炎肺气虚证、痰湿阻肺证、痰瘀阻肺证、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阴虚证、肾阴虚证、肺肾阴虚证出现的频率高(P<0.05).肺炎常见证候有风热袭肺证、外寒内热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结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证候有6种,其中痰热壅肺证是最常见的一种,而老年人肺炎常兼有气虚或气阴两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治疗肺小结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85例肺小结节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肺小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肺小结节患者中医症状以虚为主,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红、咳嗽、口渴、口干咽燥、面萎黄、气短、脉细弱、食少纳呆等居多。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最多,占52.2%,其余依次为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肺脾气虚证主症为喘息、大便稀溏、腹胀、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红、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弱,次症为夜寐不安、面萎黄;肺阴亏虚证主症为口干咽燥、口渴、咳嗽、痰少难咳、盗汗、痰中血丝、裂纹舌、苔少、脉细,次症为烦躁易怒、面红润、舌红;气虚血瘀证主症为头晕、胸痛、气短、面晦黯、舌黯红,次症为心悸;肝肾不足证主症为胸胁隐痛、喜太息、脉细弦、苔白、腰膝酸软、胸闷、耳鸣、便秘,次症为浮肿。结论肺小结节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为主,正气亏虚是肺小结节变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6.
介绍汪亚群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经验。汪亚群教授认为,卒中相关性肺炎作为脑卒中最常见并发症,是由新旧邪气互结,损伤肺脏所致,风痰热瘀为病理因素;临床常见证型为痰湿阻肺、痰热蕴肺、外寒内热、风热袭肺、肺脾两虚及气阴不足;治疗上亦相应选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清金化痰汤、苇茎汤、麻杏石甘汤、小承气汤、银翘散、桑杏汤、六君子汤、补肺汤、六味地黄丸、沙参清肺汤等等。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病理参数、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病理改变最轻,病理分级最低,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病理改变最重,病理分级最高,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名家辨治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辨治IgAN经验的文献,提取有价值资料,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对数据进行处理,揭示中医药名家对IgAN的辨证(病因、病机、主症、证候)和治疗(治法、用药、组方)特点。采用Cytoscape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IgAN的中医诊疗规律。结果:IgAN临床常见病机为迫血妄行、伤阴、瘀阻等,常见症状有血尿、蛋白尿、腰痛等,常见证候有气阴两虚证、气虚证、风热证等,常见治法为凉血活血止血、益气滋阴等,常用中药有黄芪、地黄、茯苓等,常用方剂有知柏地黄丸、小蓟饮子、银翘散等。结论:IgAN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气虚、气阴两虚为主,标实以风、热、湿、瘀为主,治疗以补虚泻实为总则。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出的中医名家辨治IgAN规律,可为IgAN的临床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临床调查阐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危险窗证候分布规律并探讨病机转化。方法:收集8 所医院AECOPD 患者急性加重缓解后进入危险窗的中医证候学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5 个基础证候中以肺气虚证频率最高,其次是肾气虚证和痰湿证;14 个复合证候中以肺肾气虚证和痰湿阻肺证出现频率最高;AECOPD 危险窗临床常见证候有肺肾气虚兼痰湿阻肺、肺肾气虚、肺脾气虚兼痰湿阻肺、肺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兼痰湿阻肺、肺肾气阴两虚、肺肾气虚兼痰瘀阻肺和肺肾气阴两虚兼痰瘀阻肺。结论:AECOPD 危险窗常见证候以虚实夹杂为主,单纯虚证及单纯实证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