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实验研究的文献特征及研究现状.方法 纳入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特征(论文发表年份、发表期刊、作者单位、基金资助)及实验特征(实验动物、造模方法、动物取材、观察指标、刺灸方法与选用穴位)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76篇中文期刊文献.发表年份以2011年为最多,共17篇;发表期刊中医类59篇(78%),针灸类17篇(22%);第一作者主要分布于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71篇,93%);文献有市级基金资助5篇(7%),省部级基金资助30篇(39%),国家级基金资助21篇(28%).高脂血症的实验动物以大鼠为主,共55篇,占72%;造模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为主,共62篇,占82%,其次为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7篇(9%);实验动物取材为血液64篇(84%),肝组织11篇(14%);血液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总胆固醇51篇、甘油三酯51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篇,肝组织的主要观察指标为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5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3篇);穴位使用频次最高为丰隆穴23次,占总频次30%,其次为足三里(后三里)穴20次(26%),再次为神阙穴14次(18%);实验所用刺灸方法以针刺为主,共计52篇,占68%,其次艾灸21篇(28%)、针药结合3篇(4%)、穴位注射1篇(1%). 结论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实验研究近年呈现一定的增长及相对集中趋势;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穴位选择应全面考虑高脂血症虚、痰、湿、瘀的病机特点,关注针灸调脂效应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实验研究的文献特征、研究情况等,并加以分析,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和科学研究.方法: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1991 ~ 2011年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实验研究的全部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基金资助研究情况、发表文献的单位分布、文献中所观察的神经类型、造模方法、实验动物使用情况、取穴方法、刺灸方案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拟定的检索策略,共纳入符合本文要求的文献96篇,其中2000年以后的文献数量约为1991 ~2000年的2倍,研究单位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居首,动物模型以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最多,穴位按“循经取穴”原则以局部为主,研究最多的针灸方法是电针.结论:近20年国内学者围绕“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进行了一定数量的实验研究,重点在于寻求最佳的刺灸方案,为针灸临床规范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实验依据,但研究尚有不足之处需要规范,以提高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近10年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总结规律,指导科研及临床。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以及检索策略,对文献进行发表时间、常用治疗手段、常用主穴、疗效评价等相关内容的计量学分析。结果:10年内国内正式发表了1821篇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文献;毫针针刺是最常用的干预手段;肩周炎的针灸治疗以局部穴位结合远端穴位为主;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以单独使用有效率评定为主,有效率评定标准以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主。结论: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现已形成发表时间、常用治疗手段、常用主穴、疗效评价等特征,可为规范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医学针刺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运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国内中文医学数据库中有关中医针刺治疗失眠的文献,统计文献里的穴位使用的频次。共检索出中医针刺治疗失眠的文献247篇,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保留符合统计要求的文献198篇,共使用穴位91个,总频次为1 747穴次。中医针刺治疗失眠,多选用特定穴,其中以膀胱经穴位选用最多。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相关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0年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现代文献特征进行分析,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及科研。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检索工具、检索时间,以获得符合标准的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文献特征、治疗方法、选穴、文献质量评价等多方面的计量学分析。结果:近30年间国内、外正式发表了121篇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相关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防治措施研究、病例报告等方面;RCT文献仅有9篇,其中1篇被评为4分高质量文献;研究手段则主要集中于针刺及耳穴压丸等疗法,所选穴位以气海、三阴交、关元等应用居多。结论: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文献质量不高,治疗方法多样化,难以得出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今后应设计规范的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为临床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综合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选穴与刺灸方法应用的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制定文献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全面系统检索中国四大数据库,以手工翻检的方式作为辅助,筛选出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设计文献计量信息采集表,整理并分析其发表年份、发表刊物、研究领域、选取穴位、刺灸方法、对照模式等文献信息。结果:纳入的48篇合格文献中,发表年份主要集中在2009和2013年;《上海针灸杂志》收录最多(10,24.4%);黑龙江省文章发表最多(6,12.5%);选取穴位和经脉频次最高的分别为廉泉穴(45,93.8%)、足少阳胆经(7,17.1%);刺灸方法选用频次最高的是毫针配合三棱针;对照模式设计多为针刺联合西医常规vs西医常规。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水平不均衡,标准不统一,需进一步深入规范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针刺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用穴规律。方法:电子检索2005年~2015年近10年万方、维普、CNKI三大中文数据库中针刺、穴位埋线为主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比较分析两者的临床用穴规律。结果:共纳入149篇相关文献,其中针刺为主(针刺加穴位埋线除外)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86篇,穴位埋线为主(针刺加穴位埋线除外)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文献63篇。其中天枢、中脘、足三里、大横、关元、气海、丰隆、三阴交等为针刺治疗肥胖病使用频次较高的主穴,天枢、中脘、丰隆、大横、足三里、关元、气海、带脉等为埋线治疗肥胖病使用频次较高的主穴。结论:针刺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选穴基本相同,临床上均多采用辨病加辨证的方式选穴,主穴多选取脾经、胃经、任脉上的穴位,腹部、下肢部选穴较多,募穴、合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配穴常需辨证分型,考虑选取相应受损脏腑所在经脉的五输穴、背俞穴及其相表里经脉的五输穴、下合穴,且无论主穴还是配穴,埋线背俞穴选取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28-113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RA选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60—2015年5月1日CNKI、VIP、万方、Pub Med、Medline、Cochrane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RA临床研究的文献120篇,总结选穴规律。结果:针刺治疗RA(1)选穴以手足三阳经、督脉及经外奇穴、足太阴脾经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选穴频次、穴位总数在所有经脉中最多;(2)选穴根据RA病变部位不同选择的穴位不同,一般情况下以近部(局部)阳经取穴为主,同时配以远部取穴;(3)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尤以交会穴、合穴、井穴、输穴的数目较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远端取穴、近端取穴、远近端相结合取穴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遵循循证医学(EBM)要求,对国内外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近20年来有关针刺远近取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2篇,共计患者2829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远近配穴方法疗效要优于单纯的远端或近端取穴治疗,且单纯的远、近取穴治疗并无明显的疗效差别。对其中纳入的18篇文献综合分析,近端选穴与远端选穴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针刺近端选穴与远端选穴的疗效相当[OR=0.83,95%CI(0.83,1.18),Z=1.04,P0.01]。对其中纳入的20篇文献综合分析,近端选穴与远近选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结果显示针刺远近选穴疗效优于近端选穴[OR=0.32,95%CI(0.23,0.44),Z=6.90,P0.01]。对其中纳入的8篇文献综合分析,远端选穴与远近选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结果显示针刺远近选穴疗效优于远端选穴[OR=0.20,95%CI(0.10,0.40),Z=4.50,P0.01]。另外,本研究的发表偏倚分析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结论:在针刺治疗中,远近配穴作用要优于单纯的远端或近端取穴治疗,而单纯的远端取穴与单纯近端取穴相比,并无明显的疗效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针刺治疗黄褐斑的选穴规律和特点,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方法:检索了近15年针刺治疗黄褐斑的文献70余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治疗黄褐斑全身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主要穴位有23个,全身取穴以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血海为基本主穴;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针刺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报道极少。结论:应以临床取穴规律为依据,开展动物实验,探究针刺抑制黑色素合成的作用机制,为该法有效应用于黄褐斑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选穴规律,以期为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提供选穴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英文数据库中自建库以来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临床研究的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分析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的选穴规律。结果在纳入的62篇文献中,共使用腧穴34个,其中最常用的腧穴包括足三里、天枢、上巨虚等;选穴分布于11条经脉,腧穴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147次),占总频次的52.13%;涉及特定穴10种,最常用的2类特定穴是下合穴和募穴。结论针刺治疗术后肠麻痹临床选穴以循经取穴为主,腧穴类型以下合穴、募穴等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既往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分析针刺有效治疗冠心病病例的临床选穴特点。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公开发表的针刺有效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腧穴选择、腧穴分布、经脉归属、选穴配伍、针刺方法等进行总结。结果:纳入文献45篇,涉及病例3 866例,治疗冠心病多选择心包经、膀胱经和任脉,选穴以内关、膻中、心俞、足三里、神门等最常用,部位以四肢部为主,特定穴以五腧穴和络穴为主,针刺方法以平补平泻法居多。结论:对基于文献对针刺有效治疗冠心病的选穴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临床选穴辨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国内针刺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文献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198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有关针刺治疗ADHD临床研究文献,从发表时间、诊断标准、针刺选穴规律及特点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剔除重复文献,检出相关文献94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符合标准文献42篇。美国第4版《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是纳入文献中使用最多的诊断标准;针刺本病穴位取自督脉和手厥阴心包经最多,频次较高的穴位有百会、四神聪、内关。结论针刺治疗方法以近端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为主,辨证取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MGH)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和Pub Med 4个中英文数据库中针刺治疗MGH的临床文献,通过筛选,最终从纳入的153篇文章中建立针刺治疗MGH选穴频次及频次居前5位的选穴分析数据库,对选穴归经、分布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针刺治疗MGH的针刺组方共有85条,涉及穴位105个,频次居前5位的穴位为:膻中、乳根、屋翳、足三里、三阴交,其中频次最高的是膻中;针刺治疗MGH涉及十四条经脉及经外奇穴,使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肾经等;选穴主要分布在躯干部,以近部选穴为主。结论针刺治疗MGH最常选用腧穴为膻中、乳根、屋翳、足三里、三阴交等;多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肾经取穴;主要以近部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动物实验的研究现状,寻求公认的造模方法。方法: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简称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近10年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动物实验的文献,按照发表时间、发文类型、文献来源、模型动物种类、造模方法、造模时间、涉及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 709篇文献,1)涉及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文献有2 173篇;2)发文趋势整体较平稳;3)模型动物以ApoE-/-小鼠、SD大鼠、新西兰兔为主,其主要造模方法分别为单纯高脂饮食喂养、高脂饮食+腹腔注射维生素D3、高脂饮食+球囊损伤;4)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实验已广泛开展。结论:目前涉及最多的动物模型是ApoE-/-小鼠,以单纯高脂饮食喂养为造模方法,造模时间集中在12周左右,且中医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已深入开展,为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收集CNKI、PubMed数据库在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发表于正式期刊的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动物实验研究文献,参考ARRIV指南及STRICTA标准对所有研究要素(动物模型、针刺干预、效应指标等)进行总结与分析.最终纳入的21篇文献中,多数研究设计关注到了模型、品种、性别、体质量等动物模型要素,以及选穴、针刺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近10年内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近10年国内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合格文献85篇,涉及54个经穴,使用频次共为495次。研究发现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选取经络以任脉、膀胱经、脾经为主;局部选穴主要以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为主;选穴以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肾俞、百会、次髎、膀胱俞为最多;特定穴以交会穴使用最多,其次为募穴及俞穴。结论:现代针灸临床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仍以循经辨证取穴、局部取穴、取用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对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的临床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针灸治疗GA的择经特点与选穴规律,为GA的针灸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1981年1月到2017年7月之间国内中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GA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搜集和遴选,对纳入文献中的腧穴种类、归经、使用频次和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78篇。从择经频次分析,经脉频次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脾经(67次)、肝经(59次)、胃经(53次)、肾经(49次)和大肠经(44次)。从选穴频次分析,穴位频次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太冲(79次)、太白(68次)、三阴交(61次)、太溪(57次)和阴陵泉(55次)。从主穴、配穴配伍处方分析,主穴频次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太冲(79次)、太白(68次)、三阴交(61次)、阴陵泉(37次)和太溪(32次);配穴频次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阳陵泉(31次)、丰隆(30次)、血海(29次)、太溪(25次)和曲池(21次)。从治疗方法分析,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单独针灸治疗的文献15篇,针刺加药物的文献11篇,针灸加药物的文献10篇,单独针刺文献7篇,电针加放血的文献5篇。结论:针灸治疗GA主要选择脾经、肝经、胃经、肾经和大肠经,遵循补益脾肾、清热利湿的辨证论治原则。取穴以足部及下肢穴为主,主要是局部取穴,体现了穴位的近治作用。针灸治疗GA择经取穴具有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特点和规律,可为针灸治疗G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并总结脑卒中后抑郁针刺临床选穴规律和特点。方法全面检索并梳理1996年-2016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符合针刺或以针刺为主要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文献,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34篇,最终纳入分析文献58篇,高频腧穴为百会穴、内关穴、神门穴、四神聪、印堂穴、神庭穴、水沟穴等;所选经脉以督脉和膀胱经为主,选穴部位集中在头颈部。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选穴具有局部选穴、辨证选穴、循经选穴规律,运用治神、调神法指导脑卒中后抑郁的针刺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穴敏化特征及其与临床诊疗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中检索及筛选出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合穴敏化所涉及的疾病、敏化类型、敏化现象、检测指标、治疗措施。结果:纳入的89篇文献中,足三里的文献量最多,涉及疾病以脾系病为主;在疾病方面,胃痛的敏化现象为足三里的红外辐射值改变,胃炎的敏化现象为足三里的电学指标及痛阈的改变;治疗措施方面,热敏以艾灸为主。结论:合穴敏化具有其自身特征;同一合穴的不同敏化现象可反映不同的疾病;合穴的敏化类型不同,其治疗措施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