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医外治法治疗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虚寒型FD重叠D-IBS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隔药饼灸、穴位贴敷及温针灸综合中医外治法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胃肠激素[包括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5-H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S、VI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联合传统西药治疗虚寒型FD重叠DIBS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 重叠功能性消化不
良(FD) 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6 例D-IBS 重叠FD 肝郁脾虚证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
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症状、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
焦虑自评量表(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评估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餐后饱胀不
适、上腹痛、早饱、嗳气、纳差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早饱、嗳
气、纳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6.74% (P<0.05)。治疗后,
2 组烦躁不安、挑食、躯体意念、社会功能、行为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烦躁不安、挑
食、躯体意念、社会功能、行为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SAS、SDS 评分均较治疗前
降低(P<0.05),治疗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
D-IBS 重叠FD 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探讨IBS-D重叠FD的中医证候特征。 【方法】通过临床调查收集IBS-D、FD和IBS-D重叠FD (简称重叠组) 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证素辨证学方法分析其中医证素,并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归纳其中医证候和证素特征。 【结果】(1) 频数分析结果显示:重叠组以情志异常为主要诱发或加重因素,其次为饮食不节。主要证候是腹泻、腹胀、胃脘痞满、腹痛和食后痞胀。舌色多为舌淡、舌淡红、舌暗或舌红,舌体大多胖大或有齿痕,舌苔以薄白或白为主;最常见的脉象是脉滑、脉弦、脉沉和脉细。病位证素主要是脾、胃、小肠和肝,病性证素主要是气滞、湿、气虚和阳虚。 (2)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证候方面,腹胀和腹泻的支持度最高,为70.00%;病位证素方面,脾和胃的支持度最高,为80.00%;病性证素方面,湿和气滞、气虚和气滞两组的支持度最高,均为36.00%。 (3)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证候方面,共聚为4类,分别为脾虚湿滞证、脾虚气滞证、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的主要表现;证候和证素组合方面,共聚为5类,分别为肝郁脾虚证和肠道湿滞证表现、食滞胃脘证表现、脾虚气滞证表现、苔腻以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表现。 【结论】IBS-D重叠FD的主要病位在脾,与胃、肝和小肠密切相关,主要证候是脾虚湿滞证和肝郁脾虚证、肠道湿滞证。气滞与湿阻是重叠病机的关键,病性表现为虚实夹杂,疾病后期可出现痰湿、食积、血瘀等病理产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病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发生率及焦虑、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对60例FGIDS患者在性别、年龄、FD症状、IBS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发病年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高峰为青年、中年.②重叠症状,FD组与IBS组、IBS组与重叠组的FD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IBS组、FD组与重叠组的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③三组之间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IBS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j意义(P> 0.05);IBS组与重叠组、FD组与重叠组的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FD、IBS患者容易发生症状重叠,重叠症状越多,焦虑、抑郁状态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激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FD重叠C-IB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肠激宁治疗,对照组用莫沙必利治疗,疗程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均能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1%,对照组为88.75%;2组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同时,治疗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肠激宁治疗FD重叠C-IBS,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而无特异的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归脾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100例D-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用常规的IBS腹泻临床治疗模式,B组在A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比较2 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血清胃肠激素及肠道菌群水平,并评估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CQOLI-74 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QOLI-74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TL、CCK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GRP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肠杆菌、肠球菌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和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ease,FBD),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及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以腹泻型最为常见.河北省中医院刘启泉教授临证30余载,学验颇丰,治疗腹泻型IB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李天望教授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李教授认为该病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心有关,常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感受外邪而诱发,且临床以情志因素最为重要.故其着重从肝脾论治本病,采用抑木扶土、调运中焦之法,治以疏肝扶脾为主,兼顾温胃、养心、化瘀,辨证施治,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18.
1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往往与焦虑、抑郁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董筠认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是本病的基本病机,重视疏肝郁,强脾胃,明辨虚实寒热。临床上常以四君子汤、痛泻要方、香连丸、理中汤等加减化裁,博采众长,自拟肠复安汤一方,同时辅以中医特色外治,配合饮食、心理调摄,屡获佳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