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当归芍药散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寻找、筛选、预测当归芍药散中5味中药的化学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与RSA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对当归芍药散药物靶点、RSA疾病靶点取交集、绘制韦恩图,从而预测当归芍药散-RSA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当归芍药散—成分—RSA—靶点"网络;分别借助String平台、R软件对RSA药物-疾病潜在作用靶点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GO生物过程、分析KEGG通路。结果:当归芍药散主要通过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泽泻醇、儿茶素、川芎内酯A等30个活性成分作用于IL6、AKT1、JUN、TNF、PTGS2等84个与疾病相关的靶点。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脂多糖反应等生物过程和代谢通路,调节MAPK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以达到平衡机体TNF、IL等炎性因子含量,避免了过度自身免疫的发生,从而改善妊娠结局。结论:本研究反应了当归芍药散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当归芍药散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挖掘大黄、黄连的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校正靶点的官方基因名称。通过OMIM、TTD、Pharmgkb及Disgenet-Gene数据库得到高血压病的相关靶点,并与大黄-黄连药对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其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靶点。将上述靶点输入到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预测,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揭示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共筛选出大黄-黄连药对21个药物活性成分以及67个治疗高血压病的靶点。通过PPI网络分析,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可能与IL6、VEGFA、JUN、TNF、TP53、PTGS2、IL1β、EGF、EGFR、NOS3等蛋白有关。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的靶点显著富集于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等通路。结论大黄-黄连药对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的特点,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是其降压作用的主要通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得到半夏泻心汤成分的口服利用率和药物相似性等参数,并筛选药物的有效成分组,收集有效成分的靶点。通过Dis Ge NET数据库得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疾病靶点,在与半夏泻心汤靶点取得交集后得到了药效靶点。将上述靶点输入到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富集分析,阐明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潜在信号通路。结果:我们筛选出了半夏泻心汤194个活性成分和154个作用靶点。通过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BCL-2,PTGS2,TNF,GSTP1,GSTM1等靶点有关。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与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与TNF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GEO差异基因分析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下载溃疡性结肠炎相关GSE、GPL文件,以R软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得到潜在疾病靶点;利用TCMSP数据库分别检索四逆散中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的化合物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有效成分,并查找其对应靶点;将药物靶点基因与疾病差异基因取交集,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调控网络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及拓扑分析,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共得到差异基因910个,四逆散中有效成分144种,对应的靶基因239个;PPI核心网络共40个蛋白,关键蛋白涉及核仁磷酸蛋白(NPM1)、热休克蛋白8(HSPA8)、酪氨酸3/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YWHAZ)、泛素C(UBC)、含缬酪肽蛋白(VCP)等;GO富集分析主要富集于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源分子的反应、白细胞迁移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等。结论:四逆散治疗UC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能通过作用于NPM1、HSPA8、YWHAZ、UBC、VCP等靶点,调控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桃红四物汤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搜集并筛选桃红四物汤中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熟地黄、白芍的主要成分及靶点信息,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和TTD数据库搜集OA的相关靶点信息;借助Genomics平台分析共有靶点并绘制韦恩图;通过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P0.05)。结果共筛选获得桃红四物汤64个主要成分、219个靶点,OA相关靶点1 465个,共同靶点112个,潜在治疗靶点有AKT1、TP53、IL6、TNF等;获得GO生物过程592条、KEGG信号富集通路106条,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分析了桃红四物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OA,为临床药物使用及开发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模型组(MCAO组)大鼠与假手术组(Sham组)大鼠脑组织的差异基因,分析差异基因影响的功能通路,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可行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作用靶点。方法在GEO数据库下载MCAO组大鼠与Sham组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谱芯片,并通过R软件得到差异基因;利用DAVID 6.8分析差异基因的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结果通过分析得到148个差异表达基因,123条GO富集通路,主要涉及药物反应、脂多糖反应、炎症反应、有机环状化合物反应及细胞外基质等生物过程,并与蛋白结合、受体结合、蛋白质同源化活性、整合素结合、蛋白酶结合及趋化因子的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显著性富集通路23条,涉及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 TNF信号通路与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治疗脑梗死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苦参-地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数据库检索苦参-地榆药对的化学成分和靶基因,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条件筛选药对的潜在有效成分,并通过TCMSP预测药对的潜在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寻找到潜在靶点相对应的人类基因名称,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靶点,与药对的潜在靶点相映射,绘制韦恩图,将映射找到的有效成分的靶基因导入Cytoscape3.7.2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选出核心靶标,最后将苦参-地榆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苦参-地榆药对27个有效成分和74个有效靶点。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90个生物过程,主要与DNA结合和蛋白质或辅助因子结合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115条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结论:苦参-地榆药对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协同发挥治疗UC。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白芍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白芍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使用DisGeNET、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抑郁症潜在靶点,得到活性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R语言中CludterProfiler程序包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对核心配体小分子和受体大分子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白芍相关活性化合物8个,相关靶点77个,白芍与抑郁症的共同靶点67个,β-谷甾醇、山柰酚和蛋白激酶B1 (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和孕激素受体(PGR)可能是白芍治疗抑郁症的有效化合物和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得到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分别为2825、189、358条;KEGG富集筛选得到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及其受体(RAGE)、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TN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PGR与成分丁子香萜、β-谷甾醇、谷甾醇、芍药二酮和山柰酚均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白芍治疗抑郁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数据库收集过敏性紫癜作用靶点,使用Venny 2.1将小儿紫癜疹消颗粒作用靶点与过敏性紫癜作用靶点取交集。通过Cytoscape 3.2.1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研究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可能作用机制。结果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9个单味药、206个活性化合物以及40个治病靶点。PPI网络包含39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IN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得到条目14个,涉及脂多糖的反应、低氧反应、药物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涉及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过敏性紫癜,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为其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主要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骨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药理学机制。方法通过Disgenet数据库搜集KOA靶点;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搜集骨痹方各成分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分析骨痹方的重要成分。借助Genomics平台分析骨痹方和KOA共有靶点,并利用STRING平台构建共有靶点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 network)预测KOA潜在治疗靶点。在Systems Dock WebSite在线平台对重要成分和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评估其结合活性。最后,利用Cytoscape软件"ClueGo插件"分析共有靶点KEGG信号通路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2个KOA靶点;骨痹方共有66种成分,263个靶点。骨痹方重要成分包含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和刺芒柄花素等。其中,共有靶点17个,潜在治疗靶点可能有IL-6、TNF、PTGS2。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山柰酚和β-谷甾醇与潜在治疗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共有靶点参与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等22条通路。结论骨痹方中槲皮素、山奈酚和β-谷甾醇等成分很可能通过IL-6、TNF、PTGS2等靶点作用于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发挥治疗KOA的作用。故骨痹方治疗KOA的药理学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实现,但需进一步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黄连-黄柏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建立"药对-活性成分-疾病-作用靶点"网络,探讨黄连-黄柏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连-黄柏药对的化学成分,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获取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参地补肾胶囊抗肾间质纤维化(RIF)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等数据库检索参地补肾胶囊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OMIN生物数据库筛选出RIF的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关系,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参地补肾胶囊286个有效化学成分和抗RIF潜在作用靶点121个,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参地补肾胶囊主要通过STAT3、TP53、JUN、AKT1、TNF、SRC、MAPK1、MAPK8、IL-6、MAPK14、RELA、VEGFA、EGFR、FOS、ESR1等关键靶点,以及调控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抗RIF的作用;尤其HIF-1信号通路、TNF通路、JAK/STAT通路和ErbB信号通路的蛋白和下游蛋白表达常常是其他通路参与RIF的启动因子或其他通路中的关键因子。结论:参地补肾胶囊通过多条通路、多个靶点的综合调控达到抗RIF,治疗CRF的作用;其中HIF-1信号通路、TNF通路、JAK/STAT通路和ErbB信号通路是关键通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桂枝—白芍”药对治疗骨关节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而探讨桂芍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测网络数据库平台(TTD、Drug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构建骨关节炎疾病靶点;通过检测TCMSP、HIT数据库筛选桂枝—白芍药对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并对靶点进行KEGG及GO富集分析。结果从“桂枝—白芍”药对中共筛选出17个有效成分,与骨关节炎相关作用靶点40个,KEGG与GO富集分析显示“桂枝—白芍”药对主要与癌症、免疫、炎症以及细胞衰老、凋亡等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揭示了“桂枝—白芍”药对对于骨关节炎的主要活性成分、治疗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黄芩汤的潜在活性成分(OB≥30%,DL≥0.18),采用Swiss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与Disgenet数据库获得的UC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黄芩汤治疗UC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黄芩汤-活性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使用David数据库对黄芩汤的作用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得到黄芩汤治疗UC关键靶点58个;甘草苷(Liquiritin)、甘草吡喃香豆酮(Licopyranocoumarin)、黄芩黄素(Baicalein)、黄连碱(Coptisine)、汉黄芩素(Wogonin)、鲨烯(Supraene)等可能是黄芩汤治疗UC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作用于ESR1、PTGS1、PTGS2、PTPN2、ABCG2等靶点,参与转录调控、低氧反应以及药物反应等生物过程,通过Ras-PI3K-Akt通路、Ras-PI3K-Akt-HIF-1α通路、NF-κB通路及MAPK-PI3K/AKT通路等发挥治疗UC的作用。结论黄酮类化合物在黄芩汤抗UC的作用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调节炎症通路及干预炎症的发生发展可能是黄芩汤抗UC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经方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核心作用靶标基因以及潜在通路机制,旨在指导临床用药同时为更深入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真武汤所含药物的有效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与糖尿病肾病有关的疾病靶点,借助Cytoscape3.7.2绘制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交互网络。利用STRING平台绘制关键靶点PPI网络,在David数据库里针对关键靶点蛋白开展GO基因功能、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检索查筛出真武汤中有效活性成分59个、潜在靶点108个,其中涉及DKD的关键靶点47个,从蛋白互作网络中分析发现TNF、ATK1、JUN、RELA、IL6、MAPK8、CASP8、NOS2可能是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180个条目,主要涉及细胞增殖、代谢、凋亡及脂肪细胞因子、葡萄糖稳态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得到94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信号通路,给予真武汤的临床应用及更深层次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以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与干燥综合征的关联关系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分析,筛选出雷公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GE O数据库筛选干燥综合征的预测靶点,并将有效化合物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雷公藤化合物-干燥综合征靶点相互作用网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淫羊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RA相关疾病靶点。取淫羊藿活性成分靶点与RA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共同靶点),作为淫羊藿对RA作用的潜在关键靶点基因。将交集基因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淫羊藿活性成分与RA疾病的共同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并根据其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DAVID分析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淫羊藿活性成分23个,共同靶蛋白即关键靶标72个。重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山萘酚(Kaempferol)等;核心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等;KEGG主要通路富集在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促乳素(Prolactin)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淫羊藿可能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从调节炎症、免疫等多方面发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钩藤-全蝎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P数据库搜集钩藤、全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成分-靶点网。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搜集支气管哮喘的疾病靶点,整合钩藤-全蝎药对与支气管哮喘的共有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对共有靶点互作PPI网络,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最后通过Autodock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经过筛选发现钩藤-全蝎药对37个活性化合物和234个药物靶点,与哮喘6010个靶点取交集得到35个共有靶点。钩藤-全蝎包含槲皮素、山奈酚、育亨宾碱、β-谷甾醇等重要活性成分;根据PPI网络分析,核心网络连接度高的潜在治疗靶点有IL6、CASP3、ECFR、ESR1、MAPK8等;根据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钩藤-全蝎药对主要通过PI3 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 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来治疗哮喘;钩藤-全蝎药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均显示出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钩藤-全蝎药对治疗哮喘呈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其核心成分槲皮素、山奈酚、育亨宾碱、β-谷甾醇等可能通过CASP3、MAPK8、ESR1、IL6、ECFR等靶点调节多条通路发挥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应激、改善气道重塑等作用,从而对哮喘达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小陷胸汤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药理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网站检索小陷胸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及靶标基因,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获得T2DM的相关靶标基因,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T2DM靶点相映射,获得交集靶点即为小陷胸汤作用于T2DM的预测靶点。利用Cytoscape 3. 7. 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模型,选出关键活性成分。利用STRING网站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利用DAVID 6. 8在线工具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小陷胸汤作用于T2DM的活性成分有30个,相关靶点156个,关键有效成分14个,关键靶点基因18个。GO分析显示,小陷胸汤治疗T2DM潜在基因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转录调控、氧化应激、蛋白结合和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显示小陷胸汤治疗T2DM影响的通路主要有缺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氧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乙肝,丙肝,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 B)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和核转录因子-κB(NF-кB)信号通路等。结论:小陷胸汤治疗T2DM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参与抗炎反应,降低氧化应激,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断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激活PI3K/Akt通路等来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