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SB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线粒体自噬及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DR组)、麝香保心丸低剂量组(SBP-L组)、麝香保心丸高剂量组(SBP-H组)、麝香保心丸高剂量+雷帕霉素组(SBP-H+RAP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DR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细胞线粒体形态;免疫组化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sequestosome-1(SQSTM1/P6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PINK1、Parkin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DR组视网膜结构破坏严重,细胞排列紊乱,水肿明显,细胞间隙变宽,线粒体损伤、肿胀明显,形态异常,FPG、TC、TG、LDL-C、VEGF、HMGB1、LC3-Ⅱ、PINK1、Park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QSTM1/P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DR组比较,SBP-L组、SBP-H组视网膜细胞结构改善,细胞排列逐渐整齐,细胞水肿减轻,细胞、线粒体形态均趋于正常,线粒体肿胀减轻,FPG、TC、TG、LDL-C、VEGF、HMGB1、LC3-Ⅱ、PINK1、Park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QSTM1/P6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BP-H组相比,SBP-H+RAP组视网膜细胞结构破坏加重,细胞排列紊乱,水肿明显,线粒体肿胀加重,形态异常,FPG、TC、TG、LDL-C、VEGF、HMGB1、LC3-Ⅱ、PINK1、Park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QSTM1/P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通过抑制PINK1/Parkin信号通路抑制DR大鼠线粒体自噬。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沉默调节蛋白1(SIRT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信号通路探究西黄丸抗乳腺癌作用及机制。[方法]将MDA-MB-231细胞分为对照组、西黄丸低剂量组(5 g/L)、西黄丸中剂量组(7.5 g/L)、西黄丸高剂量组(15 g/L)、SIRT1激活剂(SRT 1720)组(6μmol/L)、西黄丸高剂量+SRT 1720组(15 g/L+6μmol/L);CCK-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SIRT1、SOX2蛋白表达;体内移植瘤实验检测各组裸鼠肿瘤体积、质量及PCNA、MMP-2、MMP-9、SIRT1、SOX2蛋白表达。[结果]西黄丸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且呈剂量依赖性;SIRT1激活剂SRT 1720促进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高剂量西黄丸加SIRT1激活剂组可以减弱高剂量西黄丸对MDA-MB-...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损伤中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50μmol/L H2O2诱导SH-SY5Y细胞24 h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实验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JC-1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LC3Ⅱ和p6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下降,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PINK1、LC3Ⅱ和p62蛋白表达升高,Parkin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上调,细胞凋亡率下降,PINK1、LC3Ⅱ和p62蛋白表达降低,Parkin蛋白表达升高。结论芍药苷可显著降低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对帕金森病(PD)小鼠中脑黑质沉默调节蛋白3(SIRT3及其下游PTEN诱导的假定激酶1(PINK1)、PARK2基因编码蛋白(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可能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复制PD小鼠模型。电针组小鼠给予针刺“风府”“太冲”“足三里”,每天1次,每次20 min,连续12 d。以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运动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α-突触核蛋白(α-syn)阳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黑质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黑质自噬轻链蛋白3(LC3)的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黑质TH、α-syn、SIRT3、PINK1、Parkin和线粒体自噬受体蛋白P62、Beclin-1、LC3Ⅱ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黑质TH、α-syn、SIRT3、PINK1、Parkin、P62、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隐丹参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内、外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采用溴脱氧尿苷(BrdU)掺入免疫荧光实验考察隐丹参酮(0.5~8μmol·L-1)作用24 h对MDA-MB-231细胞(密度5×105/孔)增殖的影响;应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隐丹参酮(0.5~8μmol·L-1)作用24 h对肿瘤细胞(密度1×105/孔)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考察隐丹参酮(0.5~8μmol·L-1)作用24 h对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钙黏素和N-钙黏素表达的影响;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观察隐丹参酮(0.5~8μmol·L-1)作用6 h对MDA-MB-231细胞(密度为1×105/孔)核因子-κB(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体内再应用斑马鱼肿瘤转移模型研究隐丹参酮(0.125~2μmol·L-1)作用6天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转移数目及转移距离的作用来考察其对体内肿瘤转移的影响。结果:在体外,隐丹参酮在0.5~8μmol·L-1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DA-MB-231BrdU阳性细胞的比例,抑制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中迁移细胞的数目,增加E-钙黏素的表达,同时降低N-钙黏素的表达,并抑制NF-κB的相对启动子活性。在体内,隐丹参酮在0.125~2μmol·L-1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少MDA-MB-231乳腺癌细胞远端转移的数目,降低转移的最远距离。结论:隐丹参酮在体内外均有显著的抗乳腺癌转移作用,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还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转录活性从而逆转MDA-MB-231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芪连益髓清毒颗粒(QLYS)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olm-13细胞线粒体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Molm-13细胞株,大鼠灌胃QLYS后制备含药血清。采用空白血清和不同浓度的QLYS含药血清分别干预Molm-13细胞,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ATP水平、ROS水平,PINK1、Parkin、P62和LC3的变化水平。此外,采用MDC法检测自噬荧光强度,并用自噬抑制剂3-MA进行反向验证。结果:QLYS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Molm-13细胞增殖(P<0.05,P<0.01),提高ROS水平和MDC荧光强度(P<0.01,P<0.05),降低ATP水平(P<0.05,P<0.01),增强PINK1、Parkin和LC3表达(P<0.05,P<0.01),降低P62表达(P<0.01),3-MA可降低QLYS含药血清诱导的自噬水平(P<0.05)。结论:QLYS可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Molm-13细胞线粒体自噬。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20,(10)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衰老损伤后自噬和相关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人参多糖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含20 mg/mL D-Gal的培养基损伤24 h;人参多糖组加入终浓度分别为65、75μg/mL人参多糖作用24 h。CCK-8法检测人参多糖对细胞活力的影响;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活性氧(ROS)及线粒体膜电位(MMP);Seahorse代谢分析系统结合ATP生成量评估线粒体功能;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Ⅱ)、泛素结合蛋白P62(P62)]和自噬相关信号通路Parkin、PINK 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Gal可引起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活力降低,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率增加,细胞周期G_1阻滞;与模型组比较,人参多糖75μg/mL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活性氧降低,ATP及最大呼吸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人参多糖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表达水平上升,P62表达下降(P0.001),Parkin、PINK1蛋白的表达趋势与LC3Ⅱ/Ⅰ的结果一致(P0.05~P0.001)。结论:人参多糖可能通过影响PINK1/Parkin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维系线粒体稳态改善D-Gal引起的PC12细胞衰老,保护受损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大鼠MIRI模型,通过PINK 1/Parkin通路,以乌腺金丝桃、薤白、瓜蒌配伍(白金方),观察其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以探讨白金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3月龄SD大鼠,通过开胸手术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从而造成心肌缺血模型,然后解开结扎丝线,构建大鼠MIRI模型。白金方不同比例组,灌胃14天,进行预处理;构建模型成功以后,采用ELISA法,通过观察心肌组织中CK、LDH含量来探讨白金方不同配伍组的心肌保护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法,通过观察对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PINK 1mRNA、Parkin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各配伍组对MIRI模型是否通过适度调节线粒体自噬来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结果白金方1∶1∶3组、2∶1∶3组、3∶1∶3组均可以降低心肌组织中心肌酶CK、LDH含量。2∶1∶3组、3∶1∶3组,通过上调PINK 1mRNA、Parkin mRNA表达来适度上调线粒体自噬水平,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其中3∶1∶3组效果最佳。结论白金方通过PINK 1/Parkin通路,适度上调线粒体自噬水平来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基于雷公藤内酯醇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致瘤基因(c-MYC)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与HIF-1α抑制剂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处理人乳腺癌细胞MCF-7不同时间,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将MCF-7细胞分为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内酯醇0.05μmol/L组、HIF-1α抑制剂20μmol/L组和雷公藤内酯醇0.05μmol/L+抑制剂20μmol/L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试验评估细胞迁移能力;qRT-PCR法检测细胞Cmyc、Hif1a和Ve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兔抗基质金属蛋白酶-2抗体(MMP-2)、MMP-9、c-MYC、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随着雷公藤内酯醇处理浓度的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活力逐渐降低,雷公藤内酯醇最佳浓度为5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48 h。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雷公藤内酯醇组与HIF-1α抑制剂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温肾壮阳方含药血清对髓核细胞凋亡、增殖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2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生理盐水、依托考昔溶液及低、中、高浓度温肾壮阳方进行灌胃7 d制备相应含药血清。取人髓核细胞,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用正常大鼠血清培养,缺氧造模组用300μmol/L氯化钴(CoCl2)溶液干预24 h诱导缺氧状态,依托考昔组用300μmol/L CoCl2+依托考昔含药血清同时干预24 h,低、中、高浓度温肾壮阳方组分别用300μmol/L CoCl2+相应浓度肾壮阳方含药血清同时干预24 h。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生存率,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PCR法检测细胞中HIF-1α、VEGF、半胱天冬酶-1(Caspase-1)、p53蛋白与mRNA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SCs)增殖情况。结果 缺氧诱导各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中浓度温肾壮阳方组、高浓度温肾壮阳方组的细胞存活率均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miR-15b介导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通道在心力衰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寻找防治心衰的新靶点。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心衰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体内表达差异micro RNA;体外实验培养HL-1心肌细胞,通过Ang II诱导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细胞转染技术过表达和抑制miR-15b水平,利用q RT-PCR检测miR-15b转染效能及在各组的表达水平;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5b与PINK1靶标关系;运用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Beclin-1、LC3B及线粒体自噬通道蛋白PINK1、Parkin等表达水平;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细胞PINK1、Park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心衰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micro RNA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心衰患者外周血清miR-15b水平上调明显[log2(Fold_change)>1; P<0.01],通过对miR-15b靶基因进行预测,发现PINK1是其靶标,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一步确定miR-15b与PINK1之间的靶向关系。细胞实验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miR-15b...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姜黄素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对MMP9体内外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姜黄素联合紫杉醇对MDA-MB-231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DA-MB-231细胞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9 mRNA的表达。结果: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姜黄素10μmol/L组、紫杉醇0.001μmol/L组可分别降低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并可降低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10μmol/L姜黄素和0.0005μmol/L紫杉醇联合药物组可协同减弱细胞的迁移能力并降低MMP9的表达。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中,姜黄素100mg/kg组、紫杉醇10mg/kg组,可分别降低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姜黄素100 mg/kg与紫杉醇5mg/kg联合组可协同降低其表达。结论:姜黄素联合紫杉醇在体内外可协同降低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自噬中PINK1/Parkin通路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小续命汤组、小续命汤+线粒体自噬抑制剂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模型,栓塞1h后恢复灌注24 h,再灌注24h后各组均选取20只.各组大鼠均于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组织中PTEN诱导假定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和E3泛素连接酶(E3ubinquitin ligases, Parkin)表达的影响及对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TNBS)复合造模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0.5 g/kg)和黄芩汤(HQT)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连续给药7 d,眼眶取血后处死,取结肠组织。HE染色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的病变程度,透射电镜观察结肠黏膜组织线粒体形态结构及线粒体自噬现象,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中PINK1、Parkin的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精神倦怠,体质量与进食量明显下降,DAI评分和组织病理评分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线粒体结构被破坏,组织中Park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大鼠给药后DAI评分与组织病理评分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电镜观察到线粒体自噬现象,组织中PINK1和Parkin的表达量升高,其中,阳性药组与黄芩汤高剂量组最为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黄芩汤能够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行为体征与病理评分,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INK1与Parkin蛋白的表达,激活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protein 1,PINK1)-Parkin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探讨脾气虚胃黏膜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脾气虚证模型组(模型组),每组8只;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细胞线粒体形态,JC-1法测量其膜电位(ΔΨm);比色法测定其ATP含量和呼吸链复合物(respiratory chain complex,RCC)I-IV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其RCCV、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I和II及p62等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细胞的线粒体嵴减少,ΔΨm和ATP水平下降,RCCI和IV活性降低,RCCV、PINK1、Parkin和LC3-II表达下降,但LC3-I和p62表达上升。结论 脾气虚胃黏膜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与PINK1-Parkin通路抑制所导致的线粒体自噬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天麻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肝细胞HL770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叔丁基过氧化氢损伤人肝细胞HL7702建立氧化损伤模型,以不同浓度天麻素(520μmol/L)进行干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罗丹明123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SIRT1和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天麻素(520μmol/L)进行干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罗丹明123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SIRT1和PGC-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天麻素(520μmol/L)能够提高叔丁基过氧化氢作用的细胞存活率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确定其最佳作用时间为24 h,最佳作用浓度为10μmol/L。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氧化应激作用明显增强,而天麻素10μmol/L作用24 h后,能够显著降低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抑制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并显著增加SIRT1和PGC-1α蛋白的表达。结论 :天麻素能够抑制活性氧对HL7702细胞的氧化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线粒体功能损伤并上调SIRT1/PGC-1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活血荣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PINK1/Parkin信号通路的影响,从线粒体自噬角度探讨其干预CIRI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荣络方(HXRLF)组和自噬激活剂(RA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CIRI大鼠模型。HXRLF组于造模前36 h开始灌胃活血通络方药液11.7 g/kg,每24 h灌胃1次,共3次;RAP组于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5 mg/kg。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尼氏染色检测大鼠皮质区完整神经元数目,JC-1荧光探针检测皮质区线粒体膜电位(MMP),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皮质区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皮质区p62、LC3B、TOMM20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皮质区PTEN诱导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蛋白和m 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皮质区完整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自噬小体数目增多,MMP降低;皮质区p62、LC3B蛋白表达升高,TOMM20蛋白表达降低,PINK1、Parkin蛋白和m RNA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HXRLF组和RAP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皮质区完整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自噬小体数目增多,MMP升高;皮质区p62、TOMM20蛋白表达降低,LC3B蛋白表达升高,PINK1、Parkin蛋白和m RNA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活血荣络方可能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上调线粒体自噬,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害,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阳振衰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关键蛋白(PINK1/Parkin/LC3/Prohibitin2)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90只,随机抽取15只为正常对照组,将余下75只予注射阿霉素6周,造模6周后行心脏彩超检查,再从造模成功的实验大鼠中先分层后分组,按随机区组设计分组:模型对照组、缬沙坦对照组、温阳低剂量组、温阳中剂量组、温阳高剂量组。灌胃6周后,分别检测各组(PINK1、Parkin、LC3、Prohibitin2)表达水平。结果造模6周后,模型组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经药物干预6周后,自噬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有下降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温阳中剂量组心肌PINK1/Parkin/LC3/Prohibitin2水平下降最为明显(P0.05),温阳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两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阳振衰颗粒能下调心衰细胞线粒体自噬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调控心室重构和心肌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 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0μmol·L-1大黄酸组)、低剂量大黄酸组(100μmol·L-1大黄酸组)、高剂量大黄酸组(200μmol·L-1大黄酸组),不同浓度大黄酸处理24 h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2,Mfn2)和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波形蛋白(Vimentin)、E钙粘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大黄酸可减低Drp1、Vimentin蛋白表达(P<0.05),增高Mfn2、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细胞线粒体数目和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情况,从而减低乳腺癌细胞MDA-MB-231转移(P<0.05)。大黄酸高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狼毒大戟根部提取物12-去氧佛波醇-13-棕榈酸酯(12-deoxyphorbol 13-palmitate,DP)对MCF-7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是否通过Von Hippel-Lindau蛋白(VHL)/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信号通路进行调节。方法:实验分为常氧空白组、常氧实验组(10,20,40μmol·L-1DP)、乏氧空白组和乏氧实验组(10,20,40μmol·L-1DP),其中乏氧空白组和乏氧实验组用150μmol·L-1Co Cl2预处理细胞。当细胞密度达70%~80%时进行药物处理;MTT法检测DP对MCF-7细胞在6,12,24 h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DP对MCF-7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 PCR)检测DP对VEGF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DP对MCF-7细胞中VEGF,HIF-1α和VHL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IF)检测DP对HIF-1α表达及其在细胞中分布的影响。结果:MTT法结果显示,乏氧状态下细胞存活率在12,24 h且DP浓度为20,40μmol·L-1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乏氧条件下,VEGF和HIF-1α的表达较常氧条件下升高,与乏氧组相比,DP能降低VEGF(P0.05)和HIF-1α(P0.05)的表达;乏氧条件下VHL表达较常氧条件下降低,当药物处理后,相较于乏氧组,VHL浓度明显上升(P0.05)。结论:DP可能通过调节VHL/HIF-1α信号通路从而下调MCF-7细胞VEGF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