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减压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方式)与研究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方式)。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征、ODI评分、VA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ODI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方式比椎间孔入路方式的作用更佳,对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经肋横突关节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采用该手术入路方法治疗的单节段上胸椎结核患者共32例,术前均行四联抗结核治疗,根据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12例,E级10例。分析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Cobb’s角、VAS评分、ESR、CRP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估融合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18.6±32.6)min,出血量(653.6±158.2)m L。术前上胸椎Cobb’s角平均(32.4±7.6)°,术后矫正至(15.1±5.7)°,末次随访为(16.2±2.2)°,术后矫正的上胸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SR平均(68.4±17.6)mm/h,术后3个月下降至(15.4±6.7)mm/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全部恢复正常(9.6±3.4)mm/h,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rankel分级:B级2例,改善至C级1例,1例无改善;C级8例,改善至D级6例、2例无改善;D级12例,全部改善至E级。末次随访椎间植骨全部融合。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1例伤口愈合差、2例术后出现血气胸,2例出现脑脊液漏,均经治疗后恢复。结论:经肋横突关节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上胸椎结核,临床效果良好,是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7例腰椎结核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A组)和单纯侧前方入路手术(B组).统计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局部前凸角(Cobb角)、ODI评分、Frankel评分及手术情况.结果 A组较B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P<0.05),但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20.30±3.7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ESR、CRP、ODI评分、Frankel分级及Cobb角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A组患者植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 后路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具有创伤小、脊柱稳定性良好、骨性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8例胸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前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后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Cobb′角矫正平均值及脊髓损伤分级(Frankel分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bb′角矫正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手术治疗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均得到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结核患者采取后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矫正后凸畸形,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胸膜外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27例胸椎结核患者,术前四联抗结核治疗3周后,采取侧前方入路行1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椎间植骨及钉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观察切口1期愈合率,结核复发率,椎间植骨融合率,脊髓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后凸成角均矫正及畸形矫正丢失角度。结果:随访1~6年,患者切口均1期,植骨全部融合,结核治愈无复发。神经功能明显恢复,Fankel分级在D级的2例,E级17例。Cobb角由术前23~50°矫正至术后5~20°。末次随访平均丢失2.5°。结论:经胸膜外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是有效方法。能够1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脊椎骨折患者,使用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6例。参照组行跨伤椎弓根固定手术,研究组行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手术,对比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较参照组更低;研究组Frankel分级情况较参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手术能够有效改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与神经功能情况,手术方案可行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经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Cobb角矫正率和治疗优良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小于对照组,Cobb角矫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效果优于经前入路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提高Cobb角矫正率,促进早日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行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患者23例,对手术前后ESR、CRP、神经功能ASIA分级、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1个月、1年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年矢状位脊柱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神经受损情况ASIA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侧前方胸膜外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椎结核的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骨折行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300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行微创小切口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组行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小切口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情况(术后下床时间、治疗费用、总住院时间)、Frankel分级、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Cobb角度及椎体前缘高度比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治疗费用、总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Frankel分级中,E级占45.3%,较对照组的24.7%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压疮、皮肤破损、椎弓根螺钉松动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4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术前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obb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比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脊柱骨折行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技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治疗费用、总住院时间,改善Frankel分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Cobb角度,提高椎体前缘高度比率,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8):75-78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改良椎旁肌入路手术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 例。观察组使用改良椎旁肌入路开展手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开展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bb 角、Frankel 分级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周及6 个月时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即刻及术后6 个月时Cobb 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个月Frankel 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手术部位血肿、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经改良椎旁肌入路手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相似,但经改良椎旁肌入路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疼痛感更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确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给予前路脊柱手术治疗;观察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采用后路脊柱手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cervical myelopathy,JOA)评分、Cobb’s角、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及JOA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后凸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凸Cobb’s角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后凸Cobb’s角矫正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5.24%,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以有效改善伤椎高度丢失、矫正脊椎后凸畸形,缩短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更确切、安全,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行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1日~2017年11月20日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患者64例,行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后路组,行前入路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前路组。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行前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均低于手术前(P0.05),伤椎前缘平均高度高于手术前(P0.05),且前路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低于后路组术后水平(P0.05),伤椎前缘平均高度高于后路组术后水平(P0.05)。结论前路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较轻,Cobb角和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较好,是一种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展筋活血方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Frankel分级(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法)、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展筋活血方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rankel分级、椎管侵占率、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以及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治疗后实验组Frankel E级的患者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即实验组Frankel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经治疗后伤椎前高压缩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展筋活血方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Frankel分级,降低患者的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该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建光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887-3889
目的研究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研究组行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Cobb角(头侧上端锥上缘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交角)畸形矫正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高于对照组,Cobb畸形矫正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矫正Cobb角畸形,减轻腰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39-1641
目的:探讨经后路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支撑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椎结核患者15例,采取后方正中切口经肋横突间隙胸膜外入路显露病灶,同时行椎管侧壁切除(包括肋骨、横突、椎弓根和小关节突、椎板外侧1/2)、椎管侧前方病灶清除减压、椎间支撑植骨(自体肋骨、或钛笼)、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全部治愈。1例于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发生1枚螺钉拔出,植骨块稍有下沉,其他病例均无内固定弯曲、折断,无植骨吸收、移位,无病灶复发、深部感染等,脊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8°。结论:经后路侧前方减压术减压充分,病灶清除彻底,结合后方椎弓螺钉固定,能满足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行一期前路支撑植骨、后方固定,达到恢复脊柱序列、矫正后凸畸形的手术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差异。方法将我院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30例,经后方腰椎板间入路;干预组30例,经侧后方椎间孔入路,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经后方腰椎间板间入路相比,经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操作简便、损伤小,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优势鲜明,可以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2种不同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或传统后正中入路)在治疗无神经症状( Frankel分级E级)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40例Frankel E级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20例选择传统的后正中入路,20例选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前及术后72小时的腰背痛疼痛视觉模拟(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脊柱后凸Cobb角的改善情况以及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72小时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后正中入路组(P<0.05);2组患者在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的纠正率以及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在Frankel E级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是切实可行的手术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在保证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角纠正的前提下,同时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一期前路、后路、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8年1月本科手术治疗的13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前路组62例,后路组48例,前后路联合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矫正率、并发症的发生率、骨融合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前后路联合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前路组及后路组(P0.05);前路组的出血量多于后路组,后路组及前后路联合组在后凸Cobb角矫正率方面优于前路,前路及前后路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后路组(P0.05);融合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及后路手术均能有效治疗脊柱结核,但后路手术相对于前路手术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后凸畸形矫正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陈天健  贺文  乔俊  朴杰 《四川医学》2009,30(9):1424-1425
目的探讨上胸椎骨折脱位经胸入路手术治疗的显露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经胸入路椎体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侧前方内固定,术中次全切除病椎,椎间取髂骨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分别用后凸角度和Frankel分级评价脊柱畸形矫正效果和脊髓恢复。结果12例患者中2例失访,10例随访时间3~20个月,术后随访无内固定折断,螺钉拔出或内固定棒折弯等并发症。在最后一次随访按Frankel分级评估,术前A级4例,恢复到B级1例,3例无明显改善;B级1例恢复到C级;C级2例恢复到D级1例,E级1例。胸椎后凸畸形分别矫正0~23°,平均18.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胸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损伤可以获得较好的显露,同时达到减压、矫形和脊柱稳定性重建,提高椎间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行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行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C臂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1年时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C臂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但经椎板间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放射线暴露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