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安肠汤对对正虚邪恋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miRNA-146a/IRAK-1/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安肠汤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SPF级SD大鼠15只作为空白组,另取45只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丽珠肠乐组、安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TWPT)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微小RNA(mi R-146a、mi R-146b)及TLR4/My D88依赖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TNBS/乙醇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WPT低、中、高剂量(30、60、120 mg/kg)组,硫唑嘌呤(AZA,60 mg/kg)组,每组15只。各组分别ig给予相应药物连续14 d。进行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评分。采用q RT-PCR法检测mi R-146a和mi R-146b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LR4/My D88依赖信号通路相关分子(TLR4、My D88、TRAF-6、NF-κB、TNF-α、IL-1β)在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DAI评分,大体及镜下表现和评分均提示TNBS/乙醇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TWPT对UC大鼠临床症状的改善及黏膜愈合具有一定作用,该作用与AZA相比相当或强于AZA。q RT-PCR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mi R-146a和mi R-146b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TWPT及AZA均可显著抑制mi R-146a和mi R-146b的表达(P0.01),其中TWPT中剂量组对2者的抑制作用最强。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均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TLR4/My D88依赖信号通路相关的分子无论在m RNA还是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TWPT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该信号通路上各节点分子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其中TWPT高剂量组中各节点分子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与AZA组比较,TWPT高剂量组对该信号通路上游因子(TLR4、My D88、TRAF-6、NF-κB)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略好于AZA组,而对末端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m RNA及蛋白水平的抑制作用却略逊于AZA组,但上述2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NBS/乙醇UC大鼠模型中,TWPT能通过抑制mi R-146a和mi R-146b的表达,并能抑制TLR4/My D88依赖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IL-1β及TNF-α释放,对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的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和miRNA-146a表达的影响。方法:加味四逆散治疗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后,通过HE染色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变化,并通过RT-PCR技术检测miRNA-146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治疗组大鼠肝组织汇管区可见轻度炎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较治疗前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大鼠肝组织中miRNA-146a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加味四逆散科通过调节miRNA-146a的表达实现对肝纤维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安肠汤低、中、高剂量对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通过研究不同给药剂量对miRNA-146a/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OCS-3)信号通路及其下游蛋白的影响探讨安肠汤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血竭对溃疡性结肠炎(UC)实验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细胞因子(CK)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复方血竭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动物分别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给予相应治疗,镜下观察其结肠黏膜病理学变化,并测定结肠组织IL-1β,IL-4,IL-6,IL-10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糜烂、炎细胞浸润与溃疡形成情况严重,其它各组分别有不同程度的炎症修复、溃疡愈合,其中尤其以复方血竭组最为明显。复方血竭组的IL-1β,IL-6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IL-4,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复方血竭抑制了UC大鼠IL-1β,IL-6,上调了IL-4和IL-10,纠正异常的免疫功能,从而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及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6)
目的研究复方芩柏颗粒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RORγt、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合法(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5%)及复方芩柏颗粒剂高、中、低剂量组(6%、12%、24%),灌肠给药3周。然后,评估大鼠饮食量、体质量、结肠组织损伤程度,ELISA法测定血清中TGF-β1、IL-17水平,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RORγt、Foxp3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芩柏颗粒剂组大鼠饮食量、体质量、TGF-β1及IL-17水平、结肠组织损伤程度显著改善(P0.05,P0.01),同时可调节RORγt/Foxp3失衡,并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复方芩柏颗粒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RORγt/Foxp3失衡,从而下调IL-17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从肺论治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VIP含量的影响,探讨肠病治肺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复合法复制U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于治疗4周、8周后杀检取材,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VIP的含量。结果:4周末模型组VI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3个治疗组VIP含量较模型组均有降低(P<0.05);8周末西药组VI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并高于从肺论治组(P<0.05)。结论:从肺论治法可能通过下调VIP水平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且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风药对兔结肠黏膜蛋白与乙酸诱发大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对兔结肠黏膜蛋白和乙酸法复制的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痛泻要方去风药组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纽给予生理盐水,4周后,对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肠黏膜NO含量、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a水平,肠黏膜N0含量、NOS活性显著升高(P〈0.01);经药物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痛泻要方加风药、痛泻要方和痛泻要方去风药组血清TNF—a水平、肠黏膜NO含量及NOS活性下降,其中痛泻要方加风药和痛泻要方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风药对兔结肠黏膜蛋白与乙酸法建立的大鼠UC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调节免疫、降低NO生成酶系统白白活.挫有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黏膜异型增生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采用2种方法制备模型。二甲肼(DMH)刺激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经直肠制备结肠炎模型后采用皮下注射DMH刺激造模;TNBS持续刺激法:TNBS经直肠诱导结肠炎2周后,采用尾静脉注射TNBS刺激,造模周期10周。结果模型组动物前期均出现腹泻、脓血黏液便,造模10周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可见瘢痕、粘连,结肠长度缩短;血清中TNF-α、IL-6浓度较正常组动物显著增高;病理观察可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表现:上皮细胞结构改变,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充血;肌层增厚;杯状细胞消失,腺体排列紊乱,异型增生出现。结论该模型可模拟结肠慢性炎症到异型增生这一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UC大鼠结肠损伤与黏蛋白分泌情况,探讨不同灸法对UC大鼠结肠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6组。采用免疫学方法,并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取天枢穴(双)、气海穴,分别施以相应的治疗,连续治疗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各组动物的体重、大便、结肠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肠黏膜黏蛋白分泌情况。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出现腹泻症状;病理学观察可见溃疡形成;结肠黏膜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分泌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温和灸组经相应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腹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肠肠壁各层结构明显改善。除温和灸组溃疡面尚未愈合外,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溃疡面已经基本愈合。结肠黏膜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分泌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隔药灸、隔姜灸、隔蒜灸、温和灸可以通过调节黏蛋白表达,起到修复UC大鼠结肠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溃结宁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液流变学和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2,4-二硝基氯苯合醋酸复合法UC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及溃结宁高、中、低剂量组,取血测血流变指标,取结肠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 溃结宁各治疗组及SASP组对UC大鼠血流变和组织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 溃结宁可通过改善血液粘滞性而减轻UC大鼠结肠黏膜的损伤,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复方肝素口服结肠靶向胶囊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辅料对照组,复方肝素高、低剂量组共6组。其中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造模。连续灌胃给药12 d后,从组织损伤评分、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ioxidase, MPO)活性、肠道微生态的变化3方面对复方制剂的药效进行考察。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复方肝素高剂量组结肠部位炎性损伤明显好转(P<0.01),MPO水平明显降低(P<0.01),肠道有益菌显著增加,有害菌明显降低。结论 复方肝素口服结肠靶向制剂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抗炎及改善肠道微生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久泻灵冲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种异体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和乙酸局部灌肠相结合的方法制造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久泻灵冲剂大、中、小剂量组。连续给药14d,末次给药后24h处死大鼠,制备结肠组织匀浆,生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Z-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水平。结果久泻灵冲剂可明显降低结肠组织中NO、tNOS、iNOS和MDA的活性或水平,提高GSH—Px、SOD的活性。结论久泻灵冲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抑制NO、tNOS和iNOS生成,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清肠栓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修复结肠溃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4000(FITC-dextran4000,FD-4)作为标记物,在体实验与离体实验相结合测定大鼠结肠通透性,观察中药清肠栓对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1)在体动物实验:发现模型组大鼠结肠对FD-4的通透性较正常组显著增加,在30min内增加为对照组的6倍。清肠栓高剂量及中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抑制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升高(P0.05)。(2)离体实验:通过测定FD-4的通透性系数(Papp)反映发现,大鼠升结肠黏膜通透性120min内,模型组FD-4的Papp为(5.001±1.316)×10-8cm/s,Papp增加为正常组的2.5倍,清肠栓高剂量及中剂量组能有效降低升结肠黏膜对FD-4的Papp(P0.05)。结论清肠栓能有效抑制UC大鼠结肠通透性的升高,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溃结宁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和醋酸复合法制备模型。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11只,正常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西药对照组用柳氮磺吡啶、中药高剂量组及中药低剂量组分别用高、低剂量溃结宁合剂灌胃。以各组大鼠结肠湿重、肠重指数、结肠溃疡点、结肠充血点、Bcl-2和Bax表达等为检测指标。结果:溃结宁合剂可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显著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结论:溃结宁合剂可抑制UC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对大鼠UC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Bcl-2及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二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待复制模型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3 g·kg~(-1))以及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组(204,136,68 g·kg~(-1)),每组10只;灌胃相应药物21 d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和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HSP70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1),HSP70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结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各给药组均可增加结肠组织HSP70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P0.01),其中以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健脾益肠散可能通过促进HSP70的表达而达到对UC大鼠结肠黏膜的免疫保护,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五味子甲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乙醇混合液灌肠复制结肠炎SD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五味子甲素低剂量(20 mg·kg^-1)、中剂量(40 mg·kg^-1)、高剂量组(80 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同期分别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150 mg·kg^-1美沙拉嗪(5-ASA),连续治疗7 d后取大鼠结肠并评测其结肠重量、结肠长度、肠重指数、病理切片以及选择最佳剂量组的结肠组织检测SOD,GSH-PX,NO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甲素中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佳,肠重减轻、长度增加、肠重指数明显下降,炎症因子明显减少,GSH-PX,SOD,eNOS,iNOS和T-AOC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 or P<0.05),而NO及MPO水平显著降低(P<0.01 or P<0.05)。结论五味子甲素可能通过降低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数量和NO含量以及升高SOD和GSH-PX的表达量缓解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治疗实验性大鼠结肠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对噁唑酮(oxazolone,OXZ)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康复新低、中、高剂量组,后5组以OXZ溶液灌肠诱导UC模型。造模后第1天开始各组灌肠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每天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造模后第8天处死大鼠,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mucosa damage index,CMDI)评分和病理组织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和结肠黏膜中IL-13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DAI评分,结肠指数,CMDI评分,HS和结肠黏膜中IL-13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0.01),而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4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康复新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HS和结肠黏膜中IL-13含量(P0.05,P0.01),而血清中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康复新液能够有效地缓解噁唑酮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体内白头翁皂苷B4的UPLC-ESI-MS/MS,比较白头翁皂苷B4在正常大鼠和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肝、脾、肾、心、肺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研究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过程和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雄性SD大鼠等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均按5 g·kg~(-1)灌胃给药白头翁汤冻干粉,分别于15,45,120,360 min用5%水合氯醛麻醉正常大鼠和模型大鼠,取肝、脾、肾、心、肺组织,采用UPLC-ESI-MS/MS分析,以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ACQUITY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柱温35℃,流速0.4 m L·min~(-1)。结果:白头翁皂苷B4在大鼠体内存在广泛分布与代谢。在正常大鼠的肝、脾、肾、心、肺组织中,白头翁皂苷B4均在120 min时达到最大质量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在模型组大鼠肝、心组织中白头翁皂苷B4质量浓度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在脾和肾组织中,分别于45 min和120 min时明显升高(P0.05);在肺组织中,于120 min时显著增加(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对白头翁皂苷B4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均优于正常组,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状态可导致白头翁汤中白头翁皂苷B4的吸收增强。  相似文献   

20.
清肠化湿方对TNBS诱导大鼠UC模型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黏膜occludin、claudin-1蛋白的变化特点及清肠化湿方对occludin、claudin-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TNB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肠化湿方组、SASP组,治疗10天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标本,观察黏膜大体形态及组织学改变,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occludin、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occludin、claudin-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清肠化湿方组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高于模型对照组,同时,清肠化湿方组大鼠结肠形态及组织学损伤评分均有降低。结论:清肠化湿方对UC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增强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恢复正常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