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42例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接受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22例(PTED组),接受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0例(F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PTED组切口长度0.8±0.5cm、术中出血量(22.1±7.4)mL、下床时间(48.3±11.7)h、住院天数(8.0±1.5)d,分别少于FD组的(4.9±0.7)cm、(193±16.6)mL、(48.3±11.7)h和(15.5±2.5)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ED组手术时间(2.4±0.4)h,长于FD组的(1.5±0.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PTED组和FD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0.9%、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90例L5~S1 LDH患者(2017年6月~2020年9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PTED组(n=45)、FD组(n=45)。FD组接受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PTED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术前、术后3d、7d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创伤应激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结果 PTED组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长较FD组短,术中失血量较FD组少(P<0.05);PTED组术后1个月、3个月ODI评分较FD组低(P<0.05);PTED组术后3d、7d VAS评分较FD组低(P<0.05);PTED组术后12h血清ACTH、Cor水平较FD组低(P<0.05)。结论 与FD治疗L5~S1 LDH患者相比,应用PTED治疗于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术后疼痛感及创伤应激、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RAS理念下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ERAS组)和B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对两组病人给予围手术期ERAS理念指导下的干预和常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突出节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ERAS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少于B组(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ERAS组)出院时满意度高于B组(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前、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即刻、术后3天、出院时、术后1月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干预有助于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椎髓摘除术患者快速康复,改善了病人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9-22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治疗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诊断为伴有严重脊柱畸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B组(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两组患者均进行VAS评分、JOA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次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1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提高腰椎功能JOA评分,降低术中出血量、ODI评分、VAS评分,缩短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者开展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JOA、ODI评分评估其疗效,不同年龄段者及不同严重程度者的疗效。结果: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3.33%(85/102),再突出者15例,平均(15.25±1.47)个月,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的ODI、JOA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不同年龄组JOA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ODI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Ⅲ级组ODI、JOA各项评分与Ⅰ、Ⅱ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者行切除病变椎板摘除髓核术的远期疗效满意,复发率小,安全性强。实施该项手术的青年患者易出现腰背痛,但持续性腿痛概率低,且重度患者的手术效果较中低度患者稍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其中40例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小切口组),46例行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MED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MED组,但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M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两种术式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相对而言,显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创伤较小、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和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在四川省科学城医院疼痛科住院的68例单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髓核溶解术组和PTED组,各34例。髓核溶解术组采用胶原酶髓核溶解术,PTED组采用椎间孔镜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术前、术后3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疗效评价;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1个月PTED组优良率显著高于髓核溶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PTED在短期内快速缓解腰腿痛方面明显优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108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各54例。A组采用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A、B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 h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术后6个月的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与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差异不大。两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该把握好适应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月1日—2018年5月31日我院骨科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借助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腰椎功能障碍状况。结果: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明显提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ODI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组52例和PTED组50例,传统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PTED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Macnab疗效、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及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疗效相似,但经皮椎间孔镜术术中对患者损伤小,利于患者快速恢复,但学习曲线较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硬膜外麻醉与局部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拟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患者40例,分为两组:硬膜外组(E组)和局麻组(L组),每组20例。E组选L_2-L_3间隙以0.25%罗哌卡因行连续硬膜外麻醉。L组直接侧卧位定位以0.5%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术中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效果,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及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刺激脊神经根钳取髓核时,E组镇痛效果良好,VAS评分更低(P0.05);两组术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但两组间术前及术后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神经根损伤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硬膜外麻醉不影响临床疗效,镇痛效果优于局部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得宝松局部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得宝松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记录两组术前以及术后1 d、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采用MacNab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1 d观察组腰腿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术后1 d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MacNab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联合得宝松局部用药后,患者早期疼痛缓解更彻底、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就诊的89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n=43)和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n=46)。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catalogue score, VAS)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3天、2个月和6个月的腰痛或下肢痛进行评分,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经皮椎间孔镜组均低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且术后3天、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组末次随访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0.70%与84.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胶原酶髓核溶解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胶原酶髓核溶解术的早期疗效差于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髓核摘除术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和ODI评分及术后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VAS评分改善率、ODI评分改善率及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术联合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疗效显著,加快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技术(MED)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TED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2例,接受MED治疗48例(MED组),接受PTED 64例(PTED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临床疗效。结果:MED组的住院天数与PTE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比PTED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7%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VAS组内评分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MED组与PTED组分别为91.67%和8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D与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良好地手术效果,PTED技术优于MED技术。但在开展PTED手术早期,需要选择合适病例,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努力提高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王向前  夏红涛  李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15-391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周口协和骨科医院收治的63例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常规组(31例)和椎间孔镜组(3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孔镜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前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椎间孔镜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椎间孔镜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3.13%(1/32)]与常规组[6.45%(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进一步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经髂骨钻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后入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髂嵴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由X线测量符合高髂嵴特征并经手术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髂骨钻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参数,包括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并发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经髂骨钻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可以较好地实现椎间盘减压及神经根松解,短期内的临床疗效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当,其术中出血量更少,是一种理想的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19.
陈帅  金杰  潘科  蔡平  李志伟 《重庆医学》2023,(1):66-71+76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TED)与大通道内镜减压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5例接受PTED治疗,21例接受大通道内镜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大通道内镜组的手术时间(108.67±7.41)min短于PTED组(117.91±11.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通道内镜组术中出血量(17.43±2.99)mL多于PTED组(15.49±1.8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通道内镜组术后1周腰部VAS评分和术后1月ODI评分较PTED组降低(P<0.05),其他随访时间点的VAS、JOA、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通道内镜减压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快等多方面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术后1d、1、3个月VAS评分,术前、术后1、3个月ODI、JOA评分,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d 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 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优良率为9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