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肖永娟 《河南中医》2022,(10):1479-1482
目的:观察桂枝汤合酸枣仁汤口服联合择时顺势足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桂枝汤合酸枣仁汤口服,并分别在卯时、酉时给予中药足浴,对照组避开上述时间段进行中药足浴,同时口服桂枝汤合酸枣仁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g scale, ESS)、中医证候积分及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和E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失眠多梦、眩晕耳鸣、精神倦怠及肢体麻木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比例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合酸枣仁汤口服联合择时顺势足浴治疗失眠,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缓...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现有的治疗方法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而针对非药物疗法健身气功改善失眠的研究目前较少。健身气功与中医有着密切关系,《黄帝内经》已经从营卫理论较为详细的论述了失眠的病机,立足于脏腑与营卫的关系,探讨健身气功失眠治疗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从《黄帝内经》理论探讨分时调营卫治疗非器质性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中以营卫循行论人体之寤、寐,在此理论指导下,针对非器质性失眠患者采用独特的分时治疗方案,在半夏秫米汤的基础上.加入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在日间(尤以早上)以益卫补气为主,桂枝汤方中桂枝和白芍比例为2:1,以推动卫气的运行,加强能量代谢;晚间进服滋阴养营药,以桂枝汤中桂枝和白芍比例为1:2,在夜间以延长卫气在阴分运行而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4.
论《黄帝内经》的营卫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孟英 《河南中医》2006,26(4):60-60
失眠症属中医“不寐”范畴。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合酸枣仁汤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酸枣仁汤治疗失眠3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酸枣仁汤和地西泮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在治疗失眠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酸枣仁汤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浅析《内经》营卫运行理论与失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内经》营卫运行理论,系统梳理了营卫的生理功能、运行规律及与睡眠的关系,分析了卫气偏盛、卫气不足、运行不畅等引起营卫失和而致失眠的各种原因,阐述了针灸和方药治疗失眠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探讨了营卫运行理论与失眠发生机制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五苓散合酸枣仁汤治疗失眠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2):1008-1008
笔者随导师史欣德、黄煌教授学习多年 ,见导师每用本方均获良效 ,现详记诊治疗过程 ,以飨读者。周某 ,男 ,70岁。 2 0 0 3年 4月 2 2日初诊。因失眠数年而就诊 ,长期服用氯硝安定、百草安神片等药 ,效果均不明显 ,容易烦躁 ,血小板减低 (具体数值不清楚 ,化验单没带来 ) ,左眼疼痛 ,检查 :视网膜脱落。视其形体 ,身材不高 ,约1 6 8米 ,形体比较胖 ,头发稀疏 ,面目虚浮 ,双下肢浮肿。既往胆石症胆囊切除史 ,血吸虫病史。拟方 :茯苓 30g ,猪苓、泽泻各 2 0 g ,白术 12g ,肉桂 6 g ,酸枣仁 2 0g ,川芎 10 g ,知母6g ,生甘草 3g ,生姜 3片 ,大枣…  相似文献   

9.
姜玉宝 《光明中医》2011,26(4):648-650
本文对《内经》营卫不和致痹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结合《内经》的论述,参考其他医家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气血的功用即是营卫,营卫之体即是气血,《内经》强调风寒湿侵犯人体后,同营卫相搏,阻滞气血运行,才能引起痹病的发生;病因病机方面,在对《内经》相关理论继承的基础上,张仲景认为"身体痹不仁"的机理是营卫不和,气血不利,《圣济总录》论述痹病的发生重视营卫气血,朱丹溪论痛风重视气血瘀滞,明清以来的众多医家更是沿袭了由《内经》奠定、汉唐完善、宋金元进一步发挥而形成的学术思想,论痹病之因外邪强调风寒湿三气,内因重视营卫气血失调;治疗方面,古今医家在《内经》影响下,无不重视调和营卫气血。  相似文献   

10.
酸枣仁汤治疗冠心病失眠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冠心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可怕疾病之一。患者除了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躯体痛苦之外,有时还要承受因冠心病引发的失眠带来的痛苦。而源于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的酸枣仁汤是治疗失眠的代表方剂之一,对治疗失眠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用于治疗冠心病失眠也确有疗效。从冠心病失眠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经验谈用酸枣仁汤治疗冠心病失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要求医者在针刺时"守神",要有极高的专注力,做好针刺前的解释安抚工作,诊察患者精神状态以及详细问诊病史对于疾病性质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针对经络气血虚实的情况,通过不同针刺的手法调理,从而达到"神气乃平"的状态。《黄帝内经》中针刺用神的理论贯穿于针灸医生诊治患者的整个过程,这就要求针灸科医生做到安患者之神以求患者配合,察患者之神以便明晰病情,守医者之神以至神情专注,并通过调患者之气以达调神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因人制宜的思想,落实到养生就是"因体施保"、"因人施养"。因此养生与预防也应根据不同的体质状态,实施个性化保健。《黄帝内经》中蕴含了大量的中医体质内容,文章从体质养生的依据、目的、核心理论等几个方面挖掘了《黄帝内经》中因人制宜养生思想的内涵,为体质养生和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心理情绪疗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情绪疗法是指根据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通过改变诱发事件(刺激)、转换信念系统(认知方式)、纠正情绪体验等手段,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黄帝内经》中涉及的心理情绪疗法有喜胜忧、怒胜思、恐胜喜、悲胜怒、思胜恐等,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成书融合了当时先进的哲学内容,试从哲学渊源、天人、人本身和阴阳平衡几方面初步探讨书中所体现的“和谐”思想,以期用于指导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中约出现了493次“死”字,不能一概理解为“生命终止”之义,结合《黄帝内经》文意与后世医家探究,笔者认为约414处“死”字应灵活解释为病情紧急、危重难愈或预后较差。同时还有部分字词,如“亡、尽、终、不治、不可治”等也通此义。通过分析《黄帝内经》相关论述,将“死”症的机理归纳为阴阳离决、邪盛正衰、脏气竭绝、脾胃气绝、神气衰亡、经气败绝6个方面,发现以上病机既可单一致“死”,亦可复合相加致“死”,其中脾胃之气的衰微在多种病机中均有体现,故而认为“脾胃气绝”是“死”症的核心病机,因此在临床对于危重病人的救治中要慎察脾胃之气的盛衰变化,时时固守,谨防败坏。明“死”之机理,方能在辨病治病、判断预后、养生康复等过程中把握关键、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成书融合了当时先进的哲学内容,试从哲学渊源、天人、人本身和阴阳平衡几方面初步探讨书中所体现的"和谐"思想,以期用于指导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7.
以“脉”为例,选取《黄帝内经》与“脉”相关的8个双音节新词,包括脉道、脉口、脉度、脉色、脉痹、脉痿、脉风和脉胀,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分为两类,探讨其词语构成的形式,并对其医学名义进行辨析。通过考辨我们发现,第一,“脉道”“脉度”等词的出现体现了《黄帝内经》时期医家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已深入微观层面,人体经脉理论初步形成;“脉痹”“脉痿”等词将疾病医疗事实表义具体化,丰富了中医疾病学理论;第二,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中医药专科辞典和大型语文辞书的书证补益,“脉色”等词条似应补增义项并提前书证;第三,上述新词在后世的医学文献中被广泛应用,但大部分仍属于专业术语,保留在中医学专业词汇中,并未进入普通词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构建《黄帝内经·素问》脾藏象理论相关咳类疾病知识本体,探索中医经典古籍知识传承新方法.方法:提取《素问》中涵盖脾藏象理论的相关语段并抽提与咳疾病相关部分,在语段中获取元知识,简化并归纳形成领域概念,结合本体构建及扎根理论方法,构建领域概念间语义关系.结果:获取脾藏象理论咳类相关疾病术语49个,建立术语关系63...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8):688-690
药熨法来源于古代先民用火烤热石块来治疗关节疼痛等疾病,后经历代医家传承与发挥,药熨法已形成多种类别且各自具有鲜明特色。就《黄帝内经》一书来看,关于药熨法的记载颇多且有专篇论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黄帝内经》药熨法的原文记载、药方组成、制作使用方法、适应病证与人群等方面做出汇总论述,以助了解药熨法的操作步骤与治疗特点,更好地为现代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之"火"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中具有诸多与“火”有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是在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仅从《黄帝内经》来看,全文中“火”出现约240余次,所述之火包括阴阳之火、五行之火、六气之火、君火相火、少火壮火等,为中医学“火”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但《黄帝内经》中极少直接将“火”比附于人体,因而无今人广泛讨论之心火、肝火、胃火等人体之火的概念,这些概念均为后世所创。今人称为人体两种生理之火的“君火”、“相火”,在《黄帝内经》中实为运气之术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