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认为络脉瘀阻会化生火毒,损伤脑络从而造成中风等脑血管疾病康复困难,解毒通络则是中风病治疗的核心环节。黄连解毒汤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以抗脑缺血等作用,近年来,在"毒损脑髓、脑络"的中医理论观点指导下,黄连解毒汤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本文主要从黄连解毒汤用于抗脑缺血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黄连解毒汤抗脑缺血主要与抗炎、抗氧化以及改善血流和能量代谢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
清代医家叶天士于《临证指南医案》首次提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心肾不交的遗精。该治法突出了后天之本,中焦脾胃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焦脾胃运化失常,可导致脑髓失养或毒损脑络,从而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调密切相关。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理论特点,进一步探究中焦脾胃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通过查阅文献、参考古籍医案、阿尔茨海默病用药规律分析、相关实验研究,为此法在临床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论据支持,为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药防治复杂病因病机的脑系疾病提供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气虚血瘀是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发病基础,毒损脑络是其关键病机,气虚血瘀、毒损脑络是其主要病因病机。基于"气虚血瘀-瘀热生毒-毒损脑络"的病机渲变过程,确立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法,并自拟益消复瘫汤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归属于中医"痴呆"范畴,脾肾两虚为病机之本,痰湿、瘀血为病理产物,迁延日久,入络酿毒,郁蒸化热,损伤脑络,神机失灵而成痴呆.故泻火解毒为本病常用治法之一,黄连解毒汤能泻火解毒、清热开窍,本文从血管性痴呆"毒损脑络"角度论述了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现代药理学角度阐述了黄连解毒汤功效的药性理论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Pubmed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就近年来黄连解毒汤功效及药理相关文献的分析,对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的功效展开药理作用进展汇总。结果与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的功效相关的药效主要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脑缺血、保护心肌以及胃肠黏膜等。结论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功效涵盖多种现代药理学作用,可为完善黄连解毒汤的中药药性理论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毒损脑络"理论来探究脑血管疾病中西医发病机制的共同点以指导临床。分别从"毒损脑络"的机理和脑血管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来阐释卒中发生及演变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西医从各种原因导致的内皮损伤、微血管障碍、血液流变异常等来说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与中医"毒损脑络"理论具有内在一致性,为临床上脑血管疾病的中医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永炎院士提出"毒损脑络"理论,认为"毒损脑络"是阿尔兹海默病重要病机。"毒损脑络"理论中的"脑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脑屏障及其载体功能";而Aβ属于中医的"毒"。阿尔茨海默病中西医病机可表述为:Aβ聚集(毒)可损害血脑屏障及其功能(脑络),而血脑屏障功能破坏(脑络)也会促进Aβ(毒)的脑内聚集。在临床应用"毒损脑络"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过程中,除解毒、化瘀、化痰之外,补肾益气保护脑络功能也为常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复杂,目前其发病病因、病机尚未得到完全阐明,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西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衰老等因素导致的脑内微环境异常有关,是其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脑内物质淋巴引流是改善脑内微环境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手段。随着传统中医“毒损脑络”病机及西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脑内微环境、淋巴引流等组织形态学以及功能学认识的不断深化,系统阐明中医药调整脑内微环境改善阿尔兹海默病引发认知损伤作用效果及生物学机制已成为可能,并且对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黄改善认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知功能减退作为临床症状,主要属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和阿尔兹海默病(AD)范畴。中医对痴呆的病机认识,认为“脑消髓减”为疾病基础,“痰瘀阻络”为标,近年更发展痴呆的“毒损脑络”的病机。大黄具有“以通为补”的作用,并能通腑降浊、活血祛瘀、清热解毒,能针对痴呆“脑消髓减、痰瘀阻络、毒损脑络”的病机,可以很好的运用于认知功能的改善。近年对大黄成分的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抗氧化作用较为突出,具有抗衰老作用,能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同时,对大黄“荡涤肠胃”的作用研究显示,确有“推陈致新”的作用,减少体内肠源性内毒素的集聚,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医家已经认识到了肾精亏虚、痰浊瘀血在痴呆发病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以及"毒损脑络"理论的提出,笔者进一步提出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病理产物β-淀粉样蛋白具有损伤脑髓的特点,属于内生浊毒范畴,浊毒损伤脑髓也是该病发病的重要机制。肾精亏虚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的前提,脑髓失养与内生浊毒败坏脑髓两方面共同作用下,导致脑消髓减,神机失用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病机假说是对中风发病理论的新思考,"火毒"是其主要切入点。本研究团队在毒损脑络学说指导下,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急性脑梗死的具体表现形式进行数据挖掘,证实了急性脑梗死存在火毒证类,且火毒证的转化存在明确的时间窗,即发病后的3~5天;大量临床实践也发现,清热解毒通络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两个方面对火毒与急性脑梗死关系作一阐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络脉是经脉系统的分支,具有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的作用,在支持气血运行方面呈现双向流动的特性,具有物质交换和新陈代谢的功能。脑为诸阳之会,脑络纵横交错,脑络渗灌气血以充实脑髓并敷布阳气以温煦脑神,为"脑主神明"提供物质基础和源动力。病理情况下脑络不通,毒邪内生,而致"毒损脑络"。"毒损脑络"病机学说不仅应用于中风病机研究中,而且拓展到痴呆等其他脑病中,推动了中医脑病病机理论的发展。新近发现脑内存在"胶质淋巴系统",是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脑脊液-脑间质液的交换流动系统。胶质淋巴系统把脑脊液中的葡萄糖、脂质、电解质和载脂蛋白E等营养物质和神经活性物质运送到脑组织,也能清除脑内代谢产物(如乳酸)、可溶性蛋白(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和异物,这是维持脑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液体流动系统。胶质淋巴系统的发现为神经系统疾病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可能成为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干预的新靶点。作为脑内广泛分布的代谢废物排出途径和物质运送系统的胶质淋巴系统可能是"脑络"病变的生物学基础,是中西医对"毒损脑络"认识的交叉点,从胶质淋巴系统探析"毒损脑络",有可能为揭示"毒损脑络"的现代内涵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摘要: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疗效显著,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改变也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有关。中医认为脑病与“痰阻脑络”及脾胃运化密切相关,与现代医学十分契合。因此,本文从针刺、肠道菌群及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症状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肠道菌群的病理改变可从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途径影响AD的精神症状,针刺对肠道菌群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旨在阐释肠道菌群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以及针刺理论对其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针刺的干预肠道菌群机制作初步探讨,推测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症状或许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继而改善中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黄连解毒汤是清热解毒方中的代表方,在临床各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文章从现代药理作用出发简述黄连解毒汤在不同肛肠疾病中的应用,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抗菌消炎、抗肿瘤机制等实验研究的相关进展,以期为黄连解毒汤在不同肛肠疾病的临床治疗上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黄连解毒汤治疗脑病的药理与临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连解毒汤原载于《外台秘要》(引崔氏方),由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组成,被视为清热解毒的代表方,具有泻火解毒之功效,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临床用于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热病吐衄,外科痈疽疔毒等。近年来对其研究不断有新的拓展,对黄连解毒汤的研究和应用,没有囿于清热解毒的框框,药理研究发现黄连解毒汤及其组成生药对脑病有较好的作用,近期用该方及其加味方治疗脑病的临床报道较多,具有较好疗效,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黄连解毒汤治疗老年性痴呆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黄连解毒汤出自《肘后方》,系清热解毒代表方剂,由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组成,主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证[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解毒汤对肿瘤、脑缺血、糖尿病等疾病具有良好作用,尤其在老年性痴呆(AD)方面的报道更多。笔者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类整理,总结了黄连解毒汤在AD的药理研究进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关于糖尿病之毒,众说纷纭,"糖毒"、"热毒"、"湿毒"、"瘀毒"等,笔者结合以毒攻毒的思想,简单阐述用含"毒"的方剂治疗糖尿病之毒,并以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及甘露消毒丹为例谈谈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性脑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中医学对糖尿病性脑病的认识,以阴虚燥热、痰瘀阻滞立论,认为该病以阴虚为本,痰瘀为变。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糖尿病性脑病病机不止为阴虚燥热、痰瘀阻滞。王永炎院士在总结历代中医药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系统深入的观察研究,根据糖尿病性脑病的证候特点,提出"毒损脑络"是糖尿病性脑病的关键病机,并在此学说的基础上,确立解毒通络法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性脑病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亏髓减、脑浊内生、毒损脑络,证属本虚标实。结合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基础研究,拟初步探讨血浊-脑浊-脑毒理论体系对AD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义。血浊是AD发病前的病理状态,脑浊-脑毒的具体表现之一是Aβ过量沉积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脑细胞和脑功能的损害即是毒损脑络的体现之一。脑络与西医中神经血管单元(NVU)的功能相似,脑络受损,亦能增加脑浊-脑毒的生产,临床治疗当以益肾祛毒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中风从毒论治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立新 《中医杂志》2002,43(9):715-716
中风从毒论治是在中医学传统的中风病因病机学说及毒邪理论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现代医学对卒中病理生理学的认识而提出的一种学说。认为中风发病是由于毒邪损伤脑络,络脉破损或络脉拘挛瘀闭,气血渗灌失常,致脑神失养,神机失守,形成神昏闭厥、半身不遂的病理状态。以解毒通络法作为中风治疗新方法,尤其以黄连解毒汤为代表治疗缺血中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然而任何一种学说的提出,都有待进一步的充实完善,毒损脑络学说仍有许多问题需深入探讨,本人不揣浅陋,试就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1 中风从毒论治存在的问题中风发病中“毒邪”的泛化:众所周知,“毒”是中医学中一个含义多样、应用广泛的概念。或言病因,或言治法,或言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