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是一类致残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据统计, aS A H患者入院前的病死率为12%,入院1个月以内病死率可达40%[1]。而患者的护理质量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相关性。细节化护理管理是从护士到患者、从生理到心理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和细致的工作,加强细节管理,重视细节护理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2]。本研究通过对aS A H 患者实施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观察其对aS A H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剧烈而持续的头痛,及对手术效果、预后的担忧,患者常表现为烦燥不安、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而这对于治疗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早期地对患者的头痛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提高舒适度,有效缓解患者的烦燥焦虑心理从而促进疗效.为此,针对2010年至2011年收治的58例aSAH患者,分别实施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以观察对患者疼痛指数和睡眠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宁红霞 《吉林医学》2013,(26):5484-548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头痛影响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评估Ⅰ级患者77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8例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与39例实施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进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干预措施后的疼痛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的头痛明显轻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SAH患者的头痛有明显的作用,使患者舒适度提高,心情愉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将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2周,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分级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对患者的头痛程度进行有效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春香 《华夏医学》2014,27(2):110-11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存活率不断提高,但出血后的认知功能损害却常影响患者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适应,出现生活和社会适应性障碍,这些损害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影响躯体、行为和情绪等诸多方面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8.
手术时机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鹏  王伟  沈冰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6):518-519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248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按术前Hunt-Hess分级分为高级别动脉瘤组和低级别动脉瘤组,每组再按照患者的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SAH〈72h),间期手术组(SAH4d-14d)和延期手术组(SAH〉14d),预后用格拉斯哥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手术时机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动脉瘤患者行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较间期手术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P〈0.05);高级别动脉瘤患者不同手术时机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机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无影响;低级别动脉瘤患者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研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脑病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研组,每组患者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研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再施以精细化护理干预。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研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孙平 《中外医疗》2014,(31):164-16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4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循证护理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确定护理问题,寻找循证护理支持,将循证护理组的12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与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护理的对照组120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循证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临床效果良好,明显减少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与分析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和护理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方案,护理组采用精心护理干预,比较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16.80,P0.01)。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1)。护理组满意率为96.0%,对照组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P0.01)。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周到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患者头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39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9例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头痛程度、疾病恢复效果、负面心理评分。结果:实验组头痛程度及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低,疾病恢复效果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不仅可改善头痛、提高病情恢复效果,又能缓解不良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效果。方法:将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8例,对2组患者均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避免诱因、舒适体位、指导减轻头痛的方法、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评估2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头痛的频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2±3.13)天,平均头痛(10±4.45)次;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49±5.3)天,平均头痛(18±5.45)次;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免诱因、舒适体位、指导减轻头痛的方法、大小便及饮食、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患者头痛次数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蛛网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蛛网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环境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头痛次数、疼痛分级程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第3天、第14天疼痛程度、平均头痛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症状,有利于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患者1周内脑体积(brian volume,BV)的变化规律,以及脑体积变化差值(change of brain volume,COBV)与脑体积变化率(change rate of brain volume,CRBV)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8月我科收治的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3D-Slicer测量患者出血后第1、5、7天的脑体积、脑体积变化差值(COBV=出血后1周内最大脑体积值BVmax-最小脑体积值BVmin)以及脑体积变化率(CRBV=COBV/颅腔体积×100%).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恢复情况,将aSAH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1~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5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ROC曲线评估COBV以及CRBV对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患者89例.在aSAH早期,出血后第5天的脑体积为(1 193.9±108.7)mL,其数值明显高于另外两个时间点(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BV及CRBV为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OBV及CRBV的曲线下面积(AUG)分别为0.878和0.882,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72.1 mL和5.6%,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79.4%和79.4%,特异度分别为87.3%和89.1%.结论 aSAH早期,出血后第5天的脑体积明显大于出血后第1、7天的脑体积;COBV及CRBV是aSAH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探索在进一步治疗前判断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预后的方法.方法 对5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预后与Hunt-Hess分级、年龄、动脉瘤直径、血压、性别的相关性.结果 动脉瘤性SAH患者Hunt-Hess分级越高、动脉瘤直径越大,预后越差,而性别、年龄、血压与动脉瘤性SAH患者的预后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动脉瘤性SAH患者的Hunt-Hess分级、动脉瘤直径等可能用于判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对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资料回顾,30例行护理干预治疗,另外30例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结果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较未干预者恢复良好。结论对sICAM-1进行动态监测,可以较好地指导医护人员对脑血管痉挛进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或自发性SAH,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诊疾病之一[1]。此病发病突然,病情重,短时间内可发生急骤变化,死亡率高。而头痛是SAH患者的主要症状,由脑水肿、颅内高压、血液刺激脑膜或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循证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aSAH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问题,实施具体护理措施.结果:治愈18例,治疗好转13例,死亡5例,其它4例.结论:运用循证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aSAH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