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采血前筛查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血液报废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血液报废的意义。方法统计2009年及2010—2012年所有采血样本277724份ALT及HbsAg、抗HCV、HIV、梅毒的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采血前筛查ALT对血液阳性不合格率的影响。结果血液各种检测结果的阳性报废率:2009年分别与2010、2011、2012年相比不仅ALT阳性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采血前筛查ALT不仅能显著降低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而且能降低血液其他检测项目阳性的报废率,对血液安全和提高采供血效率、保护血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探索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年均6.87%,高于国内有关报道2.72%。经字2检验,各年不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58,P〈0.01)。ALT为主要不合格项,HbsAg次之。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建立一支低危险性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全面开展献血前ALT、HbsAg快速筛查,有效降低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杨桂芳 《医学综述》2008,14(6):958-959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的原因。方法对2003~2004年扬州市区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扬州市区共采血23258例,报废血液804例,占3.46%。街头动员献血15519例,血液报废421例,报废率2.71%;街头自愿献血7739例,血液报废383例,报废率4.9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7、P<0.01。丙氨酸转氨酶(ALT)阳性399例,报废率1.72%;脂肪血152例,报废率0.65%;过期血89例,报废率0.38%;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73例,占0.31%。结论需加强献血前宣传教育、强化血液管理以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的结果影响因素,并为无偿献血的宣传提供有效数据。方法本次所选的研究对象均选取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所有的献血者,统计和分析献血患者血液附件情况以及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情况。结果献血者中,血液检查合格率为97.66%,不同性别的血液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献血者除抗-HIV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事项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的知识宣教以及经输血学传播疾病检测,可以降低ALT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目前无偿献血多在街头献血点或流动采血车上进行,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常常会因献血者血液的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不合格造成血液资源的巨大浪费。规范采血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统计2007年—2008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情况,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脂血、过期、溶血、破袋各项原因报废的血液中,目前ALT不合格血液所占的比例最高。结论 ALT不合格是目前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能够有效地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统计2007~2008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情况,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转氨酶(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脂血、过期、溶血、破袋各项原因报废的血液中,目前ALT不合格血液所占的比例最高。结论 ALT不合格是目前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能够有效地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如何减少由谷丙转氨酶(ALT)变高而导致的血液报废问题,从而有效利用血液节约资源。方法采用赖氏法和速率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98454名无偿采血者的血液ALT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原因。结果固定点和街头采血车采集的血液ALT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年龄、性别对AL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互助捐血和互助捐血者ALT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该加大关于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的宣传,让献血者进行自我排查;血站建立一整套操作性强并具有科学性的指引作为献血前的问询资料,这样可以尽量排除不适合献血的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3年肇庆市1149份不合格血液检测人群分布特点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为进一步提高献血人群检测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149份检测不合格血液来源于肇庆市中心血站2013年1-12月无偿献血采血记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合格血液的献血者性别、献血方式、献血类型和献血者职业特征及血液学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和ALT 5项检测指标不合格情况。结果:男性献血者23 494人,检测不合格985人(4.19%);女性献血者10 842人,检测不合格164人(1.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4.73,P=0.0000)。非互助献血33 553人,检测不合格1107人(3.30%);互助献血783人,检测不合格42人(5.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09,P=0.001)。个人献血7319人,检测不合格298人(4.07%);单位献血27 017人,检测不合格851人(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13,P=0.0001)。不同职业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36,P=0.0000)。血液学检测指标HBsAg+190人,Anti-HCV+46人,Anti-HIV+可疑11人,Anti-TP+151人,ALT+751人。结论: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与献血者性别、献血方式、献血类型和献血者职业有关,ALT+、HBsAg+和Anti-TP+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高海拨地区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相关因素,探讨降低ALT不合格血液报废对策,有效节约血源。方法:对2008年—2011年西宁地区献血者ALT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2011年无偿献血样本72 574例,不合格血液1 217例,其中ALT阳性889例,其中ALT阳性占70%左右;ALT不合格与其它四项感染性指标有单项及多项合并感染,但例数不多;不同年龄组成部分26岁至45岁献血者ALT不合格相对较多,其它相对较少;男ALT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结论:ALT阳性中非病理因素占主导地位,造成大量血液不合理报废。应重视采血前宣传及初筛ALT等工作,从源头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大力开展,各地区的无偿献血模式已逐步由计划献血向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转变,献血工作流程也转变为先对献血者进行问诊、体检,然后做初筛(HBsAg、Hb)合格后就采集血液。为缩短街头无偿献血者等候的时间,无法在现场进行ALT、抗HCV、抗HIV、梅毒等项目的检测,因此在对采集后的血液进行初、复检时,出现了一定量的检验不合格血液,造成了大量的血液报废,其结果是加大了血液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献血者的健康。因此,如何降低街头血液采集的报废率已成为各血站面临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就如何减少街头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在街头采血点进行ALT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街头1295名献血者的ALT进行检测,结果用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用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对街头1295名献血者的ALT进行检测,其中ALT>40U/L(我站将献血者ALT正常值定为40U/L)为115人.回到站内对ALT检测合格的1180袋血液应用707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ALT复检,其中3人ALT>40U/L,复检不合格率为0.25%,比未应用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前,复检不合格率有显著性下降(x2=20.62,P<0.01).结论 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对于街头采血点ALT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进一步保障了街头采血的血液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由于ALT复检不合格而引起的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回顾分析近年来我站血液从采集到检查、储放过程中报废原因,以提高采血用血的效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5年我站血液各种检测检查项目的初、复检并进行物理外观检查,对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各年度血液报废率分别为9.93%、7.38%、6.95%、4.07%、2.80%。总报废率逐年降低,每年降幅有统计学差异(χ~2=5.106,P值=0.021)。实验室检查项目中,ALT、梅毒、HBs Ag不合格是造成报废的主要原因,梅毒、抗HCV两项目报废率逐年增高,增幅有统计学意义(P值=0.035,P0.05)。非实验室检查项目中,乳糜血、过期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做好采血计划,在体检征询、初筛、采血、成分制备、贮存、运输和发放等环节严格控制,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清远市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对清远市2012-2016年在本血站献血的77 67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双试剂检测,对抗-HCV检测结果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清远市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4%(266/77 677),不同年份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阳性率0.36%(209/57 847)稍高于女性献血者0.29%(57/19 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献血次数无偿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6例抗-HCV阳性献血者中86.84%为单一抗-HCV项不合格,献血者合并其他阳性的情况少。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力度,做好献血者筛选,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献血者队伍,减少输血感染HCV风险,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在无偿献血血液检测项目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是献血者健康检查的必检项目之一,其检测正常值为赖氏法≤25U(卡门单位),连续检测法≤40 U/L~([1]),近年来我中心ALT检测不合格报废率一直居高不下,是中心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降低初筛ALT不合格报废率和有效避免血液报废也是我中心持续改进的一个方向。研究显示,ALT不合格报废率最高达总报废率70%,为了降低ALT不合格,避免不必要的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2年度呼和浩特市区无偿献血状况,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减少血液浪费、提高血液质量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区2012年度无偿献血者初检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以及初检合格后而采集的血液经过复检检测后不合格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中ALT(谷丙转氨酶活性)高于正常值40u(单位)者最高;其次是脂肪血.结论合理选择无偿献血对象,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扩大固定无偿献血队伍,在献血前进行必要的体检征询和ALT及脂肪血的快速筛查可有效降低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街头无偿献血工作的广泛开展,无偿献血人数呈快速增长,因献血者初筛已增加了快速HBSAg的检查,由ALT不合格的血液报废已成为当前各大血站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原因.为了减低血液的浪费,目前很多采供血机构使用了干式生化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LT的初筛.然而,干式生化仪检测ALT存在一定的漏检[1,2],其检测尚无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献血模式由计划无偿完全转变为自愿无偿,街头无偿献血已成为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为满足和方便街头献血者的需要,采血模式也从以前初检合格后采血转变为快速初筛(包括ABO血型正定型、HBsAg金标法检测)合格后采血,致使血液报废情况比例呈上升趋势。我们对扬州市中心血站2004年1—12月44132例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部分报废血浆进行标准抗血清及室内质控物自制并在实际中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完善低危血源招募的标准,从而预防和控制经输血感染梅毒的风险,并减少因梅毒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对2008-2013年东莞市436 685人次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梅毒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分析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2013年期间,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分别为0.67%、0.55%、0.62%、0.58%、0.67%、0.69%,总感染率为0.63%,不同年度间梅毒感染率有波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献血者中36~岁组梅毒感染率最高,为1.05%,18~岁组感染率最低,为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献血者梅毒感染率为0.69%,高于男性献血者梅毒感染率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越低的献血者梅毒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在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的流行状态,不同年龄、性别和学历的献血者梅毒感染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李新建 《当代医学》2013,(18):153-154
目的了解安阳市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相关性,探讨提高血液合格率的方法。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56352份开展ALT检测,对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与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检测不合格率为2.09%,是安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主要不合格项目;ALT不合格率男性献血者组为2.71%,女性献血者组为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723,P<0.01);男性献血者26~30岁、31~35岁两个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530,P<0.01);女性献血者50~55岁年龄组与其他年龄组ALT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39,P<0.05)。结论在安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人群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做好献血前宣传、征询、初筛和检测工作,对特定目标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提高血液检测合格率,提升为临床提供充足和安全血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