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越鞠丸为元代医家朱丹溪创立的名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组成,主治气、血、火、痰、湿、食六郁。《丹溪心法·六郁》中谓:“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故拟越鞠丸行气解郁,气行则血行,气畅则诸郁自解。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马云枝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善用越鞠丸加减治疗因郁而致失眠、头痛、眩晕、梅核气等内科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举病案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震 《山东中医杂志》2022,(4):424-427+437
总结全国名老中医马骏教授从脏腑论治郁病的经验及特色。马老认为郁病与肝、脾胃、心、肾的功能密切相关,郁病的病机多为脾胃失和、心脾两虚、肝脾同病、心肾不交,其中脾胃为郁病之本,故治以调脾、疏肝、养心、护肾,兼以对药“七情相合”,根据临床辨证以柴胡疏肝散、越鞠丸、四逆散、芩连温胆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二仙汤等为主方加减用药,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3.
郭锦晨  段雷  戴瑶瑶 《河南中医》2014,(6):1184-1185
越鞠丸行气解郁,主治诸郁,现代越鞠丸不仅广泛应用于因郁所致内科疾病中,而且还能治疗因郁而成的痤疮、黄褐斑、扁平疣、黑变病、斑秃等皮肤科病症。  相似文献   

4.
靳天怡  刘汶 《环球中医药》2020,13(7):1230-1232
朱丹溪提出“六郁”理论,越鞠丸为其治疗“六郁”的主方。通过习读原著及相关著述,笔者认为,丹溪“六郁”实际包括标、本两端,其主要内涵为“气郁为先是标,郁在中焦为本”,与此对应,越鞠丸立方以“调气机升降以治本,祛诸郁实邪以治标”,意在示以组方之大法,可名为“越鞠法”。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以肝脾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司为基本病机,常出现气滞、湿停、痰阻、血瘀、郁热、食积等病理改变,其病机标本变化可概括为“病在肝脾为本,气郁为先是标”,与丹溪所论“六郁”甚为吻合,临床可以“越鞠法”为指导进行论治。本文试阐述“六郁”及“越鞠法”的内涵,然后结合FD的病机特点,论述基于越鞠方法,通过“调肝脾气机,祛诸郁实邪”治疗FD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5.
介绍王树槐教授运用越鞠丸治疗心系疾病之经验。越鞠丸为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之常用方,王教授认为心系疾病的产生与情志失宜密切相关,情志致病心先受之,继损肝脾,影响脏腑气机。故临证注重情志在心系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善用越鞠丸加减治疗胸痹、心悸等心系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同中有异。根据肝、脾生理病理特性,治脾明辨虚实,厘清轻重,活用运脾、健脾、温脾、醒脾、补脾等法;调肝体用并重,精准辨证,活用疏肝、缓肝、散肝、柔肝等法。临床上,治脾与调肝相辅相成,治调并举,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病位在食管,属胃所主,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密切相关。齐元富教授临床上注重辨证论治,痰湿郁阻证,治以开郁化痰,润燥降气;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肾助阳,健脾益气;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止痛,破血行瘀;津亏热结证,治以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本文结合齐教授临诊验案,介绍齐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方药运用经验。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情志及饮食因素有关.肝脾二脏密切相关,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上以疏肝理脾为重点.本文以"肝脾相关"为切入点,探讨"肝脾相关"的理论渊源,并从"肝脾相关"理...  相似文献   

9.
越鞠丸源自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具有行气解郁、疏肝理脾之功。因女子发病多与郁相关,故其多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对于产后抑郁症、月经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围绝经期综合征、盆腔炎、乳腺增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以郁为特点的疾病,常以越鞠丸加减治疗并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朱丹溪提出"人生诸病,多生于郁",越鞠丸成为统治六郁的主方,但临床中对于本方的主药、主治认识多不统一,笔者从原文出发,结合古籍文献,力图对本方进行更贴近丹溪原书的解读。笔者认为本方是以苍术、川芎为君,主在示人以立方之法,从不同的辨证方法给人以关于治郁的启迪,方名主要依据其功效而来,对于现代肝胆、脾胃疾病,皆可选用本方进行适当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方药规律。方法:应用"同病异治"观的方法学,筛选安神剂、和解剂、理气剂和祛痰剂中的经典方甘麦大枣汤、四逆散、越鞠丸和温胆汤,进行方证分析。结果:传统中医认为导致情志不畅是抑郁发病的外在原因,肝、心、脾等功能失调是内在的发病因素,各复方的配伍都有调理五脏方药。结论:揭示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复方的方药规律,可因方求症,为寻找治疗抑郁症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验越鞠丸的抗抑郁作用以及起效时间的快速性,研究越鞠丸对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候改善的特点。方法 本试验收集精神科门诊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将其分为2组,越鞠丸组患者使用中药越鞠丸及艾司西酞普兰安慰剂治疗,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及越鞠丸安慰剂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8天。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在治疗前及服药后第7、14、28天进行抗抑郁疗效评定。使用《郁证中医辨证分型量表》将患者的证候要素进行分类统计,得出5种证候因子分。结果 HAMD-24评分显示,越鞠丸组与艾司西酞普兰组服药后第7天起,与服药前相比显著下降(P < 0.05),且持续至第28天。服药28天后,越鞠丸组,肝气郁结因子分、气结痰阻因子分、气郁化火因子分显著下降(P < 0.05);艾司西酞普兰组,肝气郁结因子分、脾肾阳虚因子分、气郁化火因子分显著下降(P < 0.05)。结论 越鞠丸具有与艾司西酞普兰相当的抗抑郁的疗效。一方面,越鞠丸显著改善患者肝气郁结证、气结痰阻证、气郁化火证作用,符合中医理论预期。另一方面,越鞠丸对虚证特征明显患者的抑郁症治疗也有效,提示其具有广泛的治疗抑郁症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抑郁中药复方的组方特点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冰清  邵欣欣  付晓凡  周梦婕  陈聪 《中草药》2021,52(11):3344-3352
目的解析中药复方中抗抑郁中药的宏观属性(四气、五味、归经等)分布规律及中药与现代药理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中药复方抗抑郁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1018篇文献,整理出163首复方,涉及262味中药,8种现代药理作用机制;通过频数统计、关联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发现起到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多为苦、辛,温、寒,归肝、脾、心经的中药,且不同时代的用药规律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明代以前以"肺脾二经"为主,明代后期至现代以"肝脾二经"为主的用药规律。结论具备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属性及作用机制具备一定的分布规律,抑郁症可从肝脾论治,且与脑肠轴相关机制关系密切。这为新的抗抑郁药物及其成分的活性筛选以及抗抑郁药物的实验研究提供数据以及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是严重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显示,中成药越鞠丸具有独特的快速持久抗抑郁作用。最近,在越鞠丸快速改善帕金森症伴随抑郁上有若干新的发现。从配伍角度,研究揭示栀子-川芎组合为越鞠丸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关键药对。关于越鞠丸常规剂量下的抗抑郁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仍然受到关注。临床研究结果支持其单独或联合使用西药改善抑郁症及相关中医证候的药效。新的研究发现特定剂量条件下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有效性,对气郁体质的抑郁症患者改善作用也首次得到临床研究证据支持。进一步深入探讨越鞠丸治疗抑郁症的科学基础与临床特点将有助于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辨治对于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医案数据进行解构,从中研究中药运用与组方规律。方法: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的挖掘方法,对目标医案数据库进行药物、方剂2个维度的挖掘分析与临床解构。结果:本研究涉及医案58人次,109诊次,临床症状68种,药物176种。K-means聚类运算挖掘后,药物K-means聚类24类,方剂K-means聚类20类。结论:名老中医辨治人工流产术后状态及并发症用药主要脏腑为肝、肾,配伍注重多脏合治,临床对血虚、血瘀、血溢复合辨证,兼顾补肾、养肝、养血、止血的扶正药物与化瘀、利湿、降气、散结祛邪之品组合运用,方剂结构多为复法小方,以四物汤为核心基础加减化裁,常复合偏于补肾的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右归丸、二仙汤等方剂。  相似文献   

16.
蒙中医药对抑郁症认识有别,蒙医药认为抑郁症是由赫依偏盛所致,治疗重在调节赫依、平衡三根、宁心安神、促进白脉传导;中医药认为肝郁气滞、情志不遂为抑郁症的核心病机,治疗以疏肝解郁,兼顾心脾为主。槟榔十三味丸为蒙医调节赫依的经典名方,具有调节赫依,安神止痛之功,通过调节赫依,平衡三根,促进了白脉的传导,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蒙医认为脑为白脉之海,故槟榔十三味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实则为心脑同治。进而从中医药角度分析槟榔十三味丸,发现其多用辛味药,能行气温中,因而调理中焦脾胃气机可能是其治疗抑郁症的重要途径,温补肾阳的功效也提示其通过心脑肾同调治疗抑郁症。因此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中医可以学习蒙医辛味药的用药经验,重视调理脾胃气机和温补肾阳;中医治疗抑郁症多从肝论治,所以蒙医也可以借鉴中医疏肝解郁药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7.
甘麦大枣汤源自《金匮要略》,是古今治疗精神科疾病的名方,药味数量精简,但是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安神除烦,养心解郁,补脾和中,柔肝缓解等功效。由于中医无抑郁症病名,而抑郁症的症状与失眠、脏躁等类似,临床常用治疗脏躁证的方剂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及其他多种心身疾病。现整理了近年来关于甘麦大枣汤的临床研究及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资料,发现该汤剂治疗多种抑郁症有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国医大师诊治肝郁证候的医案,发掘肝郁证候的诊治规律。方法:检索199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录于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的国医大师肝郁证候医案,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分析40位国医大师共258则医案,肝郁证候主要表现为失眠、烦躁、食少、疲乏、月经异常等,常兼夹脾虚、血瘀、湿热、痰湿等证候,遣方用药多以柴胡疏肝散、四逆散、逍遥丸、温胆汤等为基础方,根据兼夹证候具体化裁。结论:国医大师针对肝郁证候治疗的用药平实,重在辨治与精准用药,其理论与诊治经验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PO)是发生于女性绝经期的代谢性骨病,又称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疼痛无力、脊柱驼背变形、易于跌倒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骨痿""骨枯"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分析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失调相关,病理机制有:肾虚为本,先天亏虚;脾虚失用,后天乏源;肝郁血虚,枢机不利;血瘀为标,瘀虚互生。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在于肝脾肾精气亏虚、骨失濡养;标实责之肝郁血瘀、骨络失和。治疗大法应当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燮理肝脾肾;经验方补肾活血健骨方从"补肾填髓、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立法,契合PMOP病机,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属中医"郁证"范畴,临床有诸多分型,肝郁脾虚证为主要的分型之一。逍遥散作为疏肝健脾经典方剂,其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具有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依从性好,与西药联合使用能降低西药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尽管已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围绕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明确。此外,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动物模型种类较多,鲜有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较为系统的报道。因此,本文借助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CUMS)和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CIS)两个经典的模型,从调节神经递质浓度、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功能表达、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失衡、改善肠道微生态与胃肠道功能、以及调控内源性代谢物水平、调节免疫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突触结构及其可塑性等方面对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