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疾病知识宣教及门诊随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出院后每隔1个月随访一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前和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和S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疾病知识宣教和门诊随访,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降低复发率的效果优于常规健康宣教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高复发、高致残的重性精神疾病,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仅有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且改善患者生活及社会功能的效果甚微,故早期、综合、全程管理患者,对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及社会功能、早日回归社会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石河子绿洲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65),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对照组患者入组后给予常规诊疗模式干预,研究组患者入组后在常规诊疗模式干预基础上接受全病程管理模式干预,所有患者入组后持续观察12个月。于干预前及入组3、6、12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及用药依从性评估(仅限已出院患者),出院后评估复发率。疗效评估: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精神症状、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复发率(仅限已出院患者)评估临床疗效;以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评估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以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及PANSS、ADL、SDSS、MMAS-8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后研究组6、12个月的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评分、PANSS总分、SD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12个月的阴性症状量表评分、ADL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入组且出院后持续观察3、6、12个月时的患者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入组且出院后持续观察12个月时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病程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同时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9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干预组接受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干预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利培酮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出院后随访1年.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复发率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随访评估.结果 治疗随访结束时,干预组PANSS和ITAQ评分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其依从性更高,复发率更低.结论 综合干预不仅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而且能显著改善患者自知力、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认知水平与患者康复效果的相互关系,为家属实施认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个体化认知干预,跟踪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病情复发情况,在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第12个月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损量表(SDSS)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APGAR分值逐步升高,SDSS分值逐步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个体化的认知干预,能改变他们对患者治疗的消极态度,使他们积极支持患者维持治疗,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职业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社区康复,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社区康复基础上开展相关职业治疗,并以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服药态度量表(DAI)、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作为评价工具,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GI疾病严重程度减分率和总体进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DAI得分高于治疗前,而ADL得分低于治疗前,两者均具备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DAI及ADL得分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职业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4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维思通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分析。结果入院和出院时BPRS评分两组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时服药依从性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出院时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自我效能干预可提高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焦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2月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内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的病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门诊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为期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复发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际完成研究组57例,对照组54例。干预24个月后,研究组PANSS、PSP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显示,患者PANSS、PSP量表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服药依从性的主动式干预模式,对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控制病情,提高服药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减少复发具有积极作用,对疾病的远期疗效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简易问卷判断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病情。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ANSS总分,包括阴性、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性症状、BPRS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够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36例首次发作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经系统治疗出院后患者及家属进行为期半年的家庭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日常社会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待人接物,克服困难能力有一定提高,服药依从性有效地提高,社会功能基本接近正常,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比出院时明显下降,由16.88±3.57降低至14.66±2.03(P《0.05).结论家庭治疗能有效巩固首发分裂症患者疗效,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社会生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单纯接受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在入院和出院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两组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显效率、有效率、服药依从性、复发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家庭干预措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并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55-158
目的探讨实施家属微信随访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服药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出院后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属微信随访,时间为12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服药依从性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SSMI-C、MRSS评定和服药依从性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组SSMI-C、MRS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12个月后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家属微信随访能够降低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依从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疗程24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PANSS 总分与CGI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利培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氮平组.结论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氯氮平相当,且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enmota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术后患者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异体HSCT术后出院的9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同时,在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出院6个月后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免疫抑制剂的用药依从性。结果:将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用于上述92例HSCT患者,干预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不仅可促使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还可提高患者免疫抑制剂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补偿训练(CCT)与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MSST)联合分阶段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5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采取MSST+CCT联合分阶段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认知策略练习依从性较差者7例(24.1%),药物管理依从性较差者7例(24.1%)。病人住院时间与服药总天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93,P < 0.01),服药总时间与CCT练习测量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379,P < 0.05),CCT练习策略总次数与练习测量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450,P < 0.05)。干预前2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认知功能测定(MMSE)总分、服药依从性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学习结束后, 观察组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 < 0.05),PANSS各分量表得分、MMSE总分、服药依从性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在PANSS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MMSE总分、服药依从性总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在干预前后各时间点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观察组在课程结束后、干预3个月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得分上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5~P < 0.01),对照组在干预3个月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得分上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有所降低(P < 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在阴性症状上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降低(P < 0.01),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在阴性症状上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1);2组干预后3个月一般精神症状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降低(P < 0.05~P < 0.01),MMSE总分均较干预前和课程结束后增加(P < 0.01);2组在课程结束后、干预3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 < 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得分较课程结束后仍降低(P < 0.01)。且观察组降低和增加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CCT与MSST联合干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精神病症状和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出院后两组均给予精神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采用电话、上门随访、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在出院时及第6个月和12个月两组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定,并统计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MRSS及SDSS在6个月和12个月评分分值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活动、社会能力提高,精神症状、退缩及自卑下降.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12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全程护理管理模式(CM)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系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设计,将125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研究组患者以CM模式督促服药治疗,对照组未予特殊干预措施,观察期12个月。首要观察指标为以停药率、停药前持续用药时间和再住院率,次要指标为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RS)和生活质量量表(QOL)的评分。结果:经过12个月随访,生存分析显示研究组患者总体停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Log-rank x2=10.10,P=0.02),停药前持续用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2周和32周,研究组患者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6.878,P=0.009)。研究组患者的NORS评分呈显著下降趋势,明显低于对照组(F组间=128.74,P=0.000),其QOL各领域评分均呈明显提高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F组间=112.33353.27,P<0.01)。结论:CM模式可显著提高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经传统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治愈后的结局有何差异。方法:将两组药物治愈的精神分裂症出院后定期运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大体评定量表(GAS)进行评定,同时进行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进行调查,再将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调查结果分析无明显差异,而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应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的BPRS和GAS的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持续服药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病情复发低于对照组。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持续稳定,其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受损轻微。其持续服药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出院后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显进以上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将102例男性达显进以上标准出院的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加护理干预)和对照组(仪给予常规治疗)各51例,对两组患者出院满6个月后进行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及病情演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出院满6个月后研究组患肯的服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及病情反复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荠异(P<0.01;P<0.05;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出院后的分裂症患者定期复诊、坚持服药、巩固治疗、减少病情复发、提高疗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依从性.方法:对我院门诊和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100例患者用维思通治疗3月时,有68例依从性较好,后继续治疗12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3月、9月、12月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结果: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12月随访治愈25例,显著好转37例,有效6例,无效18例.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维思通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免费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精神科免费门诊,干预组患者由全病程干预团队对其实施定期的门诊、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辅导等。所有研究对象在入组时、入组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康复状态量表(MR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自制药物依从性量表评估,每6个月进行一次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的PANSS、MRSS、ITAQ指标在6个月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依从性两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全病程管理,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康复水平、改善认知,从而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