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恩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28-3630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孕晚期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较高的孕妇中对阻断HBV围生期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资料,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从第28孕周起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或替比夫定600 mg/d至产后4周。主要观察指标为新生儿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共收集孕妇资料87例,拉米夫定组32例,替比夫定组28例,对照组27例。共分娩新生儿87例,拉米夫定组32例,替比夫定组28例,对照组27例。治疗至临产时,血清log10HBV DNA水平拉米夫定组〔(3.92±1.21)copies/ml〕和替比夫定组〔(3.18±1.43)copies/ml〕低于对照组〔(8.53±1.74)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后1年,拉米夫定组(3.1%,1/32)和替比夫定组(无感染患儿)孕妇所生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18.5%,5/27)。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孕妇及新生儿存在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在孕晚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中,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均能够降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两者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以下简称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和对孕妇、婴儿的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1×106copies/ml的孕妇118例,分为替比夫定组58例,对照组60例.替比夫定组自孕28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600mg,1次/天,产后维持治疗6个月以上;对照组不服用替比夫定.比较两组受试者在孕28周、分娩时和产后6个月时血清HBV DNA水平;两组婴儿在出生后即刻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在出生即刻、1月龄和6月龄时肌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各10μg.检测出生时、1月龄、7月龄时血清HBsAg及HBV DNA阳性率,以及7月龄时抗-HBs的水平.观察替比夫定组孕妇服药后的不良反应,新生儿的发育指标.结果 血清HBV DNA水平孕28周时,替比夫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即刻替比夫定组(5.63±9.5)×103 copies/ml较对照组(2.60±3.50)×107 copies/m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时替比夫定组(0.56±1.94)×106copies/ml与对照组(2.28±2.26)×107copies/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所生婴儿7月龄时母婴传播率分别为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孕妇服药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新生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出现发育不良.结论 替比夫定片可以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且安全性高,不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运用替比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的孕妇180例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90例,常规组采用替比夫定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替比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孕妇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感染通过替比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能够阻断母婴的垂直传播,进而预防婴儿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值得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HBV携带孕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孕28周开始口服替夫定600mg/次,每天一次,至分娩后1个月停药,并在产前、产时和产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不给予替比夫定阻断治疗;两组孕妇所生婴儿于出生后即刻、1月龄是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200IU/次,出生即刻、1个月、6个月时按程序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bd) 10 μg/次,进行联合阻断.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分娩后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变化,并于婴儿出生后及6、12月龄取血测HBsAg,对比两组阳性率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HBcAb、HBeAg、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前血清HBeAg、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前血清HBc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24 h内、6个月及12个月HB-sAg和HBV-DN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HBIG、Hepd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减少婴儿HBsAg、HBV-DNA阳性率,同时配合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了母婴HBV阻断率,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阻断胎儿宫内感染乙肝病毒(HB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3例诊断为中晚期妊娠(妊娠22~30周)合并乙肝孕妇,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治疗组(35例,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和对照组(18例,只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两组均在分娩后采取脐带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24 h内给新生儿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U及乙肝疫苗10 μg,并分别于1?6个月时再次注射乙肝疫苗10 μg?结果:在分娩时检测,显示治疗组母亲HBV DNA定量减少,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恢复正常,1年后复查幼儿血清中HBsAg,治疗组幼儿HBV阳性为0,对照组幼儿HBV阳性者3例?结论:替比夫定联合乙肝疫苗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乙肝孕妇是有效?安全的,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对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将产前检查有慢性HBV感染孕妇50例及所生新生儿54名(4例双胞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孕晚期及产后4周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两组婴儿出生后均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并随访至出生后1年。结果:HBV感染孕妇在分娩前,治疗组HBV-DNA载量Lo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7.7±4.6∶2.7±1.2,P〈0.05)。婴儿出生后1年,治疗组孕妇所产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及HBV-DNA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36%,P〈0.05;4%∶20%,P〈0.05)。结论:对于HBV感染的孕妇,在孕晚期口服替比夫定能够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风险,有效预防婴儿HBV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对HBV感染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 将慢性HBV感染孕妇68例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孕妇自28周起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疗程4个月,婴儿出生后6 h之内和1月时注射HBIG200 IU,并分别于0、1、6月龄注射乙肝疫苗20 μg;对照组孕妇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其婴儿出生后接受与观察组同样的防疫。结果 怀孕28周和产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浓度差异不明显;而分娩即刻,观察组血清HBV-DNA为(0.38±0.44)×106 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24 h、6个月和12个月后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分别为97.06%和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高载量孕妇妊娠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HBeAg阳性产妇应用替比夫定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本文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治疗的乙肝HBeAg阳性产妇110例作对比研究,以治疗阻断方案为依据,应用抛硬币的方式,将110例分为对照组(n=52例)和观察组(n=58例),观察组应用替比夫定,而对照组则不应用替比夫定,两组均于胎儿出生后,给予相同阻断方案,统计两组结果,探讨替比夫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HBV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前LogHBV DNA、HBcAb、HBeAg、ALT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乙肝HBe Ag阳性产妇,应用替比夫定,可取得显著阻断效果,可使HBV传播风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对慢性乙肝妊娠患者的疗效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台州市立医院诊治的80例HBeAg阳性、HBV DNA>106 IU/ml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2组。妊娠中晚期对照组使用替比夫定治疗,研究组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2组孕妇产后3个月停药。2组婴儿出生后均采取阻断治疗,在治疗前、分娩前检测孕妇血清ALT、HBV DNA等水平。在婴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出生1年观察血清HBeAg、HBsAg阳性及HBV DNA ≥ 100 IU/ml例数。观察比较2组肝功能、病毒学应答、婴儿生长发育、乙肝母婴传播、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 分娩前研究组HBV DNA、ALT低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95%)、ALT复常率(9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分娩婴儿阿式评分、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出生时,研究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72.5%),出生1年后研究组婴儿血清HBeAg、HBsAg阳性率和HBV DNA ≥ 100 IU/ml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母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妊娠期口服替诺福韦可降低乙肝感染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降低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学创新》2020,(3):166-172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系统地评价HBsAg阳性母亲服用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Pubmed、CBM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3篇文献研究,替比夫定组孕妇共1 003例,对照组孕妇共1 0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比夫定组出生不同时间的婴儿HBsAg阳性率及HBV DNA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可以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HBV高病毒载量孕妇服用替诺福韦(TDF)与产后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乙肝疫苗联合免疫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慢性HBV感染(HBsAg阳性)孕妇100例,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高病毒载量组(≥5.30 lg IU/mL)21例,低病毒载量组(<5.30 lg IU/mL,但高于检测下限)28例和低于检测下限组(<1.70 lg IU/mL)51例。高病毒载量组孕妇在妊娠28周至分娩结束前予以TDF抗HBV治疗;所有婴儿在出生12小时内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其后按计划接种乙肝疫苗。比较3组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观察TDF用药的安全性。结果:高病毒载量组分娩前HBV DNA 4.61(3.96,5.86)lg IU/mL明显低于用药前7.98(7.75,8.12)lg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病毒载量组有1例婴儿在7月龄发生HBV感染,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率4.7%,...  相似文献   

13.
盘兰姣 《微创医学》2003,22(3):390-392
我国为乙肝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尽管乙肝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乙肝病毒肝炎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传播途径,导致部分婴儿的预防措施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孕妇及其新生儿行被动免疫对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 选取HBsAg( )孕妇分成A、B两组,A组60例,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B组58例,仅作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A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10μg和HBIC 100U,B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 10μg.分别检测母体、新生儿及6月龄婴儿血清中HBsAg、HBV-DNA、HBsAb.结果 A组较B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清中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A组较B组的6月龄婴儿HBsAb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HBsAg阳性孕妇应用HBIG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6月龄的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兰姣 《医学文选》2003,22(3):390-392
我国为乙肝病毒性肝炎高发地区 ,尽管乙肝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由于乙肝病毒肝炎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传播途径 ,导致部分婴儿的预防措施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乙肝病毒感染仍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性问题。我国的乙肝病毒( HBV)携带者多数是儿童期感染 ,而婴幼儿的乙型肝炎传播主要发生在母婴传播[1] ,占慢性感染者的30 %~ 5 0 % [2 ]。而慢性 HBV感染以后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 ,还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相关。因此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对控制 HBV流行具有重要意义。1 乙肝的母婴传播途径1 .1 产时传播 分娩期感染 HBV是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前半年和孕晚期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阻断母婴乙型肝炎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育龄期慢性乙型肝炎妇女90例,按照个人意愿分为三组,A组孕前半年内开始口服替比夫定35例,600 mg/次,1次/d,长期服用。B组于孕晚期28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用法同上,长期服用,共30例。C组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只静点复方甘草酸苷120 mg降酶治疗,共25例。观察三组孕妇乙肝病毒定量(HBV-DN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等变化情况,观察婴儿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及HBV-DNA等阳性率及母婴阻断率,比较不同时期服用替比夫定进行母婴阻断的优劣。结果:A组母亲分娩前HBV-DNA平均水平1000 copies/m L,B组母亲在分娩时病毒载量明显降低,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母婴阻断率100%,B组母婴阻断率96.6%,C组64.0%,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妇女较为安全,观察至产后6个月对母亲及婴儿均无严重不良影响。通过抗病毒治疗,可较为有效地降低母婴传播概率,孕前控制病毒可使母婴阻断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18.
19.
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据统计,全球已有20多亿人经历了乙肝病毒(HBV)感染,其中有3.5亿为慢性HBV携带者(我国占1.2亿)。每年全世界有100万~500万的病人死于急性或慢性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肝功能衰谒和肝癌。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为血液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而母婴垂直传播约占感染人数的一半以上。所谓母婴垂直传播,是指HBsAg阳性母亲在子女的生命早期即胎儿期、分娩过程中和产后新生儿期将自身的HBV传染给子女。受其感染的子女,约85%以上都会成为慢性HBV携带者,进入成年期一直带着病毒而不发病或步入乙肝“三步曲”——肝炎、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大约30%的世界人口约20亿人感染了乙肝[1].其中约有3.5亿人感染了慢性乙肝,每年约有100万慢性乙肝患者死亡[2].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亦高达10%~15%.研究表明,在围产期母婴垂直传播发生慢性乙肝的感染率为70%[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