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掌握合肥市2012-2013年71例麻疹病例麻疹病毒流行特征及其基因分型。方法 应用病原分子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麻疹病例咽拭子样本。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COOH末端的634个核苷酸片段,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基因分析采用 MEGA 5.03软件。结果 2012、2013年麻疹病例麻疹病毒基因分析分别为8、63例,合计71例,RT-PCR扩增阳性麻疹毒株分别为2、23株,合计25株,研究分析均为H1a基因亚型。基因序列分析显示25株麻疹毒株分为2条传播主链,核苷酸平均变异为0%~2.4%(核苷酸差异0~11 bp)。25株麻疹毒株与Chin9322/H1a参考株核苷酸变异0.4%~1.6%(核苷酸差异2~6 bp),与S191疫苗株核苷酸变异7.6%~8.7%(核苷酸差异34~39 bp)。结论 H1a基因亚型是合肥市近年来麻疹传播流行优势毒株,毒株之间遗传变异程度小同源性高。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麻疹病毒流行株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1999~2005年麻疹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野病毒基因型别的分布和变异趋势。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分离的麻疹野病毒(36株)的核蛋白N基因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扩增后进行序列分析,与中国H1基因型代表株、疫苗株(S191株)及世界卫生组织其它基因型代表株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测定野病毒的血凝及血吸附特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捕获法检测IgM抗体。结果36株麻疹野病毒均为H1基因型,其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100.0%、96.0%~100.0%,在基因关系树上有两个大的分支,分为H1a、H1b两个基因亚型;与S191株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0%~91.4%、88.7%~89.4%。以H1a亚型为主,在基因关系树上有多个分支;H1b亚型相对弱势,但有两个大的分支(2000年、2005年)。所有野病毒对敏感猴血球均无血凝及血吸附特性。结论山东省1999~2005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有H1a、H1b两个基因亚型。H1a是1999~2005年麻疹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曾在山东省分离到的A基因型、H1c基因亚型已被阻断。在流行过程中病毒未发现有较大变异,但野病毒间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呈现多个传播链的流行。病毒的多个传播链被阻断,同一病毒持续流行的情况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5年黔东南地区麻疹病毒基因型别和特征。方法 采集疑似麻疹病例临床咽拭子标本,经Real - time RT - PCR初筛为麻疹病毒核酸阳性,使用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阳性分离物提取病毒RNA,采用RT - 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编码的634个核苷酸片段,并进行测序与分析。结果 35例疑似麻疹病例中检测到4例麻疹病毒阳性核酸,经分离得到2株麻疹病毒。基因亲缘关系显示2株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2株麻疹病毒株与H1基因型参考株MVi/Hunan.CHN/0.93/7(AF045212)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和98.0%;与H1a基因亚型参考株Chin9322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和99.3%;2株H1a基因亚型与往年及本省流行的麻疹病毒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2%~100%和98.0%~100%。结论 黔东南地区2015年分离到的麻疹病毒为H1a基因亚型,与贵州省本土麻疹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一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四川省1麻疹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病毒分离和核苷酸测序后,与麻疹病毒基因型参考株编码核蛋白羧基末端的456个核苷酸序列做进化树分析。结果该病毒分离株(MVi/Sichuan.CHN/7.09/1)与D9基因型参考株聚集在同一进化分枝上,bootstrap值为91%。与D9基因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9%和96.6%;与其他22个基因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9%~96.2%和90.7%~98.0%。结论现有的麻疹实验室网络数据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为我国大陆首次分离到的D9基因型麻疹病毒,证实为输入性病毒。 相似文献
6.
麻疹病毒H基因的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直接从麻疹疫苗沪191株、Edmonston株以及临床麻疹患者的含漱液和咽拭子中检测出635bp的特异性H基因目的条带;而对风疹病毒和流行性感冒甲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流行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方法2004年5月,青铜峡市某小学发生麻疹爆发,收集了3份病人急性期咽拭子标本和11份血标本,分离咽拭子中的麻疹病毒,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对扩增后的N基因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分析鉴定基因型。结果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次分离到2株麻疹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捕捉法检测病人血清的IgM抗体,阳性率为10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2株麻疹病毒均属于H1基因型。结论2004年引起青铜峡市麻疹流行的病毒为H1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5年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特性.方法对暴发疫情中分离的4株麻疹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血凝素蛋白(H)和核蛋白(N)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浙江省2005年分离到的4株麻疹病毒流行株均为麻疹H1基因型,属于中国麻疹病毒优势基因型.各分离株之间H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2%~99.7%,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8%;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的H基因和N基因比较,其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5.2%~95.5%和95.5%.结论浙江省2005年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流行株属于同一性状毒株,均为H1基因型;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相比较,两者在基因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分析江西省麻疹病毒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掌握该省目前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特性。方法 采用Vero/SLAM细胞对2008-2012年疑似麻疹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分离到的毒株通过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并对扩增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与GenBank中麻疹病毒各基因型参考株比较并分析毒株变异情况。结果 2008-2012年江西省麻疹病毒分离株均为麻疹H1基因型,属于我国麻疹病毒的优势株。13株分离株之间N基因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8.1%~100%;与H1基因代表型China93-7的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7.5%~98.7%;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的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5.0%~96.2%。结论 2008-2012年江西省麻疹病毒流行株为H1基因型,说明江西省近年来麻疹的流行株仍然是H1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分析中山市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的病原学特征。 方法 采集中山市2014-2015年6例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咽拭子样本并提取核酸,采用巢式PCR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并测序,分析其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参考株、麻疹病毒中国疫苗株沪191(Shanghai191,S191)基因的亲缘关系、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 结果 6份样本中,2份未检出核酸,4份检出核酸,序列比对结果示3株病毒核苷酸、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均为100%,与S191株相比,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也为100%,属于A基因型;1株病毒与Chin9322-H1a株相比,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为97.7%,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6.6%,为H1a基因型。 结论 3例病例为疫苗株感染,1例为野毒株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山市2005-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估麻疹疫苗(MeaslesVaccine,MV)强化免疫(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对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V SIA前、后中山市麻疹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9.6/10万和4.6/10万,SIA后较SIA前下降了90.7%;SIA前、后病例季节分布无变化,主要集中于4~9月;SIA前、后8月龄~14岁病例各占病例总数的59.8%和35.0%。SIA前、后散居儿童构成比由58.6%上升为65.0%;幼托儿童构成比由12.7%下降为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6.4%。结论 MV SIA能迅速降低麻疹发病率,免疫空白人群是发病的重点人群。建议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每隔3年开展一轮MV SIA,使我市麻疹发病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最终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和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对2010-2014年合肥市麻疹病例的流行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合肥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69例,年均发病率为1.36/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3-6月份,小于8月龄和大于18岁病例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0.54,P=0.032),报告病例中有免疫史的构成比逐年下降(P<0.001),发病前7~21天有医疗机构就诊史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χ2=33.02,P<0.001)。结论 适龄儿童开展查漏补种工作,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强化免疫工作,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控制院内感染,是消除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山市东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中山市东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麻疹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中山市东区共报告麻疹病例78例,发病率为62.5/10万。其中本区户籍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病例分别为19和59例,发病率分别为27.90/10万和103.7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7月发病38例,占总数的48.7%。病例年龄以≤4岁人群为主,共62例。本地人口中≤4岁儿童发病占本地人口发病数的94.7%(18/19),其中未及麻疹初免年龄(8月龄)而发病者占26.32%(5/19),其余68.42%(13/19)的儿童均有麻腮二联疫苗的免疫史;外地人口中麻疹病例以≤10岁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且多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2005年中山市东区麻疹发病以外来儿童和外来务工青壮年为多,且该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率低且有免疫空白。提高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是今后预防控制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比较2005-2014年广州市萝岗区麻疹高发、低发、反弹三个流行阶段疫情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查阅2005-2014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档案资料的麻疹个案信息,分析麻疹发病水平并比较三个阶段流行特征。 结果 2005-2014年广州市萝岗区麻疹累计发病269人,年平均发病率为8.26/10万。2005-2008、2009-2012、2013-2014年分别为高发期、低发期、反弹期,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5.39/10万、1.26/10万、8.02/10万;3-6月是高发期和反弹期的发病高峰,此外12月-次年1月是反弹期另一个发病高峰,低发期发病季节性不明显,但4月均有病例;发病年龄由高发期以8月~14岁免疫目标人群为主逐渐转变为反弹期以<8月、>14岁为主的非免疫目标人群,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3,P=0.006);散居儿童在三个流行阶段职业分布排序中均为第1位,学生、托幼儿童在高发期为2、3位,而工人在低发和反弹期均为2位;三个流行阶段流动人口均超过50.00%,反弹期户籍人口比例升高(χ2=11.295,P=0.004);三个流行阶段患者性别比、免疫史、发病前7~21 d医疗机构暴露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05-2014年萝岗区麻疹发病经历了高发、低发、反弹三个流行阶段,发病高峰、年龄、职业、流动人口构成在三个阶段分布有差异,应根据不同阶段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麻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2)
目的通过对某院门诊及住院儿童麻疹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某院就诊的疑似感染麻疹病毒的儿童268例,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并对疑似麻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采集,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麻疹病毒IgM。结果268例疑似麻疹患儿检出MV IgM抗体阳性120例,阳性率为44.8%;两年MV 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季度不同发现,麻疹病毒感染各季度均有发生,第二季度MV感染患儿较多,为发病高峰期,MV阳性检出率可达49.3%,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MV阳性检出率较低;按照月份不同,发现发病高峰期集中于4~6月份,与季节分布一致;按照年龄分布,疑似麻疹病毒感染患儿集中于1~3岁,7~14岁年龄较少,但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年龄段集中在0~1岁,高达60.0%,根据年龄的增长MV阳性检出率逐渐降低;按照民族分布,汉族所占人数最多,阳性检出率为49.3%,少数民族阳性检出率低,为28.8%。结论患儿麻疹病毒感染在临床上应注重婴幼儿麻疹病毒感染的预防,继续做好适龄儿童的基础免疫工作,通过合理预防接种来有效预防麻疹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7-2018年合肥地区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型别特征,为麻疹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7-2018年间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抽提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的羧基端450个核苷酸,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比较并作系统发生树分析,确定其病毒亚型.结果 共收集20份咽拭子标本,其中20份(2017年15份,2018年5份)标本成功扩增N基因羧基端序列,序列分析及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17株(2017年12份,2018年5份)为H1a基因型,1株为H1型,1株为D8基因型,1株与疫苗株Shanghai191(U03663)高度同源(同源性>99%).结论 H1a型仍然是合肥市麻疹流行的优势株,偶尔的输入性病例尚未引起新基因型的流行.合肥市需对疑似麻疹病例加强病原学鉴定,及时发现输入性麻疹病例,避免新基因型引起的暴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