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老年胃癌患者全麻手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行全麻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胃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体外助温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体腔内直接保温护理。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术中平均体温、拔管时间、麻醉复苏时间)与不良反应(术中低体温、躁动、寒战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体温较对照组高,拔管时间与麻醉复苏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麻醉苏醒期躁动、寒战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胃癌全麻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复合保温护理可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促进术后麻醉苏醒,减少寒战及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留置导尿患者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2月全麻下行胸腰椎内固定、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人)和实验组(50人),比较两组患者全麻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手术结束,患者具有拔管指征,对照组患者躁动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人员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可减少留置导尿患者全麻术后躁动,摒弃护理过程中的“哑巴操作”,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将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运用到优质护理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全麻胸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胸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啶,比较两组麻醉前、拔管时、拔管后2 min、拔管后5 min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及患者躁动发生率、清醒及拔管时间。结果麻醉前两组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时、拔管后2 min、拔管后5 min时血压和心率比较稳定;对照组拔管时、拔管后2 min、拔管后5 min时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术后清醒期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胸科手术患者静脉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啶,能有效抑制患者拔管前后应激反应,减少危重事件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拔管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d接受常规麻醉医生访视和手术室护士心理护理,实验组则增设音乐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围拔管期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发生躁动的概率。记录两组拔管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苏醒并顺利拔管。实验组拔管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拔管期心率、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更为平稳(P〈0.05);两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音乐疗法护理干预较常规心理护理更能减轻患者拔管期躁动等应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全麻苏醒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综合性护理在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淇县人民医院手术室进行全麻下关节置换手术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手术室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生命体征、躁动情况、麻醉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躁动发生率[47.6%(20/42)]高于观察组[14.3%(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苏醒评分达4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5%(4/42)]低于对照组[33.3%(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室综合性护理应用于关节置换手术中,可稳定患者麻醉后血压和心率,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苏醒,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身麻醉,依据随机自愿原则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并测量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压与心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舒张压(135.26±7.26)mm Hg、收缩压(85.52±6.29)mm Hg、心率值(76.29±4.21)次/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使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有效减少,避免术后出现血压与心率波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干预对全麻插管术后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和躁动程度的作用.[方法]观察100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传统护理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苏醒期血压指标、心率及躁动率.[结果]气管导管拔徐后: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采取优质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8月30例医院收治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入选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苏醒期时血压及心率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期的血压、心率以及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全麻复苏期的躁动发生率,有助于减少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行全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在全麻术后苏醒期的应用,可有效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情况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麻醉复苏室舒适护理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8月在本院接受全麻手术的12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在麻醉复苏室予以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舒适护理。比较两组自主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护理前后焦虑评分(SAS)及抑郁评分(SDS),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疼痛程度(VAS),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8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及各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复苏室舒适护理不仅可有效缓解老年全麻患者消极情绪,预防患者苏醒延迟,而且能降低患者痛感及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躁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情况优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有助于缓解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维持良好的血压及心率水平,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中体温及术后复苏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术中予以传统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术中予以复合保温护理。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肛温(入手术室时、麻醉用药停止时、麻醉后30、60、90、120 min及手术结束时肛温)、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和寒战发生率。结果2组入手术室时肛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用药停止时、麻醉后30、60、90、120 min、手术结束时肛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麻醉用药停止时、麻醉后各时间点及手术结束时肛温均显著高于入手术室时,对照组麻醉后60 min之后及手术结束时肛温均显著低于入手术室和麻醉用药停止时(P < 0.05~P < 0.01)。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复苏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观察组躁动、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结论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予以复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促进麻醉复苏,减少躁动、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抑制胸科术后患者围拔管期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胸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2组分别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和生理盐水,在围拔管期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躁动呛咳发生率及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围拔管期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躁动和呛咳发生率低,清醒度、镇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减轻胸科患者术后围拔管期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并维持满意的镇静度。  相似文献   

14.
张恩瑜   《中国医学工程》2013,(1):61+63-61,63
目的对胸段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预防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5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成人腹部手术患者病例82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全麻方式和胸段硬膜外麻醉复合麻醉方式,对这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胸段硬膜外麻醉复合麻醉能够有效降低全麻后躁动的发生率,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且在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100例患者(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随机划分为50例/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总满意率分别为96%(观察组)、82%(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舒适护理用于手术室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其睡眠障碍,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盛良 《中外医疗》2016,(18):132-134
目的:分析探讨喷他佐辛对全麻术后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60例患者均为该院收治,收治时间在2015年9—12月,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流分析结果及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及躁动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全麻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与收缩压乘积、动脉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麻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率与收缩压乘积、动脉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躁动发生率为3.33%,对照组的躁动发生率为2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他佐辛可以有效减少全麻手术后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麻苏醒期手术室护理对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5例/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将两组全麻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躁动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全麻手术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苏醒期心率、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手术室综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还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手术室麻醉苏醒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50例腹部手术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苏醒模式,观察组采取手术室麻醉苏醒,对比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及苏醒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躁动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麻醉苏醒,能够降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情况,且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神经外科全麻术患者对术后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手术结束前10 min,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记录两组患者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对两组患者拔管后躁动发生情况、躁动程度、镇痛和镇静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术后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麻醉拔管期躁动程度(0级、1级)和躁动发生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5 min、30 min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拔管后5、30、60和120 min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少神经外科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改善术后疼痛镇静效果,且不延长唤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20.
毛卫亮  潘学文 《浙江医学》2021,43(14):1568-1571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减轻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案,并予以常规监护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BIS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血皮质醇、血管紧张素II、围术期血褪黑素水平、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皮质醇、血管紧张素I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毕两组患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II水平均升高(均P<0.05),拔管后较术毕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术毕、拔管后3h皮质醇、血管紧张素II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h两组患者褪黑素水平较术毕时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拔管后1h褪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SAS评分较睁眼时均升高(均P<0.05),拔管后30minSAS评分较拔管时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拔管时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BIS监测能有效减轻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可能与减少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