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脑与五脏生理、病理及经络相关理论,探讨针刺五脏俞治疗中风病的机理和方法。认为中风病的病位在脑,病性为五脏亏虚。五脏俞为五脏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针刺五脏俞可调节气血阴阳平衡,脑病与脏腑病可相互论治。针刺五脏俞为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的五脏相关论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五脏相关学说是邓铁涛教授在五行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医生理、病理观,是中医整体观念在脏象学说中的具体体现。人体以五脏为核心,以五脏相互间的生理病理联系为疾病发生发展及表现的内在基础,每一种疾病都是五脏相关的局部体现。冠心病的病位在心,病机为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心脉,与其它四脏生理病理及病证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肥胖症内因脾胃虚弱,气机失调;外因嗜食肥甘厚味,外源性脂质摄入过多。二者互为因果,导致运化失司,影响水谷精微的布散与代谢,痰湿瘀滞,脂质沉积,形成肥胖。[1]病位在脾与肌肉,与肾虚关系密切,亦与心肺的功能失调及肝失疏泄有关。[2]本文将从五脏与肥胖形成的关系分析来论述如何从五脏入手来治疗肥胖。  相似文献   

4.
从五脏相关探析内伤咳嗽的病机,认为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为痰、瘀与火,与心、肝、脾、肺、肾各个脏腑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从五脏相关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内伤咳嗽的病机,体现了中医治疗内伤咳嗽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5.
论痰瘀与五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痰饮与瘀血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其形成、转化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然历代医家论痰饮水湿,多责于肺脾肾,而对心肝重视不够;论瘀血,多责于心肝脾,而对肺肾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以五脏为纲,就痰瘀与脏腑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病理情况下,五脏可生痰,五脏能生瘀,痰瘀同病与五脏密切相关。因而,论治痰瘀相关病证应重视调节脏腑机能;换言之,论治脏腑病时,痰瘀同病,须痰瘀同治,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6.
三焦为六腑之一,具有独立的解剖结构,在生理与五脏紧密联系,助其转运气液,病理亦与五脏相关。《内经》言“三焦”与“腠理”相关,通过分析三焦的分布、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阐释三焦郁滞为痤疮的核心发病机制。结合五脏生理特点进一步提出上焦郁热、中焦湿热、下焦虚热的病机、治法及具体方药。  相似文献   

7.
五脏与失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脏的生理病理阐述五脏与失眠的关系,并从五脏的虚实辨证失眠症,全面细致地考虑引起失眠症的病机,为治疗失眠症找到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的必要性,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五脏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脑与五脏的关系浅论失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失眠的病机总属阴阳失调,但对其病位以及各脏腑在失眠形成中的作用尚未达成统一认识。认为失眠与脑、五脏密切相关,而脑主宰五脏,五脏亦反作用于脑。在脑神衰弱基础上,五脏神乱,上逆犯脑,脑神失调,从而导致失眠。长期失眠脑神愈衰,五脏神愈乱,形成恶性循环。故提出脑神衰弱是失眠的病理基础,五脏神紊乱是失眠的病因,脑神失调是失眠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从五脏调治慢性功能性便秘。方法:参阅历代相关资料,结合临床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慢性功能性便秘与五脏密切相关,五脏功能失调为基本病机,治疗上从五脏相关及脏腑相关角度着手,调治五脏为法,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从五脏各自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论述了五脏的功能失常皆可导致脏躁的发生,且从五脏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提出了脏躁病在五脏,而非仅在于心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从气血津液角度探讨肺结节的中医防治手段,指出肺结节属中医"肺积"范畴,其形成与气血津液紊乱,病理产物积聚密切相关,病理机制按照"气-湿-痰-瘀-岩(癌)"的过程发展、演变;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又依赖于五脏的协调运作,五脏功能的紊乱是气血津液失司的根本原因;因此当防治并重,未病者先防,既病则中药调理以防变;治则以恢复五脏功能为"固本"之策,以祛除病理产物为"攻邪"之举。  相似文献   

13.
脏躁从五脏论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云 《中医药学刊》2006,24(6):1078-1079
从五脏各自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论述了五脏的功能失常皆可导致脏躁的发生,且从五脏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提出了脏躁病在五脏,而非仅在于心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倪伟  过灵香  祁芳  张泓  艾坤 《河南中医》2016,(11):1921-1924
脑中风病因为风、火、痰、瘀、虚,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肺密切相关。五脏之间不仅五行制化,互生互克,互藏互用,更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治疗脑中风应以中医天人整体观为指导,从五脏论治。经脉通五脏,遂以经治脏,五经配伍,以调五脏。以五脏一体观为指导的五经配伍,调理五脏治法,是针灸治疗中风的一大特色,为临床所常用。  相似文献   

15.
肝病涉及范围广、病理变化复杂,其病理变化的特点可概括为易郁、易虚、易亢、多变,与五脏病机密切相关。本文拟对肝病的病理特点及其与五脏病机的关系作一规律性探讨。1 肝郁可致四脏郁 肝于五行属木,具有疏泄之生理功能及喜条达的生理特性,肝气失其条达舒畅之性,则气机阻滞而形成肝郁证。五脏之郁,皆以肝郁为病理基础。肝失疏泄,可累及他脏而使之功能失调,发生各种郁证,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治膝关节滑膜炎,应当把五脏辨证作为核心,探求本虚之根源,标实之性质,从而标本兼治,从根源上进行治疗。笔者认为膝关节之病证根源更来自五脏功能的失调。在辨析病邪性质上,笔者分别从阳气不足,阴湿内蕴,跌打损伤瘀血留滞,素体肥胖痰浊内阻,年老体衰大气下陷,久病入络微小癥瘕形成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从五脏相关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益业  吴焕林 《四川中医》1999,17(11):12-13
人体以五脏为核心,以五脏相互间的生理病理联系为疾病发生发展及表现的内在基础,每一种疾病是五脏相关的局部体现。同样,冠心病的病位在心,病变为心脏、血脉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而与其他四脏生理病理及病证的密切相关是从五脏相关学说论治冠心病的基础t”!从昨论治肝与心在经络上密切联系,肝为风木之脏.为心之母。二胜存在着相巨资生、相互协同、促进助长的作用。心与肝之间的功能协调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肝具有贮存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心脏具有主管和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功能。肝脏合血与心脏…  相似文献   

18.
五脏相关学说认为,人体以五脏为核心,以五脏为中心连属各个器官组成五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以五脏系统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为内在基础。吴焕林教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运用五脏相关学说辨证论治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此简述吴焕林教授从五脏相关治疗冠心病的诊疗思路及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9.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2011,28(3):177-179
从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运主病和风、寒、暑、湿、燥、火六元;精、气、津、液、血、脉六气,形成邪气脏腑病形,病理生理病机链的角度,探讨五运主病和六气为病的病机,见病知源,辨证论治,为推进微观辨证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肥胖及其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历代和现代文献中相关肥胖的论述,结合临床实际,从脏腑、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出发,系统探讨了肥胖的病因病机。认为肥胖的主要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以及先天不足,导致脾胃肝胆肾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水液膏脂代谢紊乱,水湿痰湿膏脂积聚而发为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