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情绪不稳、冲动任性或伴有学习困难和心理异常,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国内调查发现患病率为1.5%~10%,男孩多于女孩,比例为4~6:1。本病因妨碍儿童健康成长,日益受到儿科、神经科、精神科、遗传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关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现就有关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药辅助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 4 0例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 2 0例 ,对照组服西药利他林 ,治疗组则加服中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 ,对照组为 6 0 %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并缺乏可靠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原则治疗本病,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为进一步确定疗效的可靠性、科学性,提高临床应用性、实际可操作性,诸多医药工作者对相应的中药及方剂进行了多方面的现代药理研究.现将近10年的相关药理研究按中医治法归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已确诊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120例和药物组80例,针刺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药物组给予口服利他林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作《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ADHD 18项症状、多动指数评定,治疗后作DSM-Ⅳ中ADHD 18项症状、多动指数及Conners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针刺组和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和78.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和药物组治疗前后多动指数评分改善显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疗效显著,且优于口服利他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并总结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临床试验。方法:检索词采用“针灸治疗”or“推拿治疗”or“中药治疗”or“多动症”or“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and“ADHD”,依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检索,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缺乏高质量的临床治疗文献,尤其是推拿部分。诊断标准仍不统一,疗效评定标准不一,取穴原则不一,辨证分型各异,所选方剂各异,无统一标准,统计学方法符合文献占比低。结论:应在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的指导下,进行更为准确严谨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确定统一的诊断标准、统一的选穴原则、统一的疗效判断标准,以及涉及证型与方药中成药的选择,以期进行更为严谨细致的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多动症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对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影响。方法:纳入36例患儿,治疗前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根据体质调查结果,将患儿分组进行针刺干预,并于治疗前、治疗12星期和治疗24星期后进行心率变异测定及注意力检测。结果:ADHD患儿多为阳盛和热盛体质。患儿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评分与注意力不集中(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有中度相关性。治疗24星期后,患儿的ADHD评分由治疗前的(10.94±1.98)分降至(8.56±2.48)分,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LF/HF及标准化低频功率(Normalized LowF requency,nLF)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HD患儿以阳盛和热盛体质为主。合理控制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治疗ADHD有帮助。针刺治疗可成为改善ADHD症状的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抽动障碍(ID)共患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确诊为ADHD伴ID共患儿童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针刺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哌甲酯加氟哌啶醇药物治疗.治疗前填写ADHD评分量表及YGTSS量表进行初始评价,连续治疗6周,每周评价1次,取初始评价与治疗6周后的末次评价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ADHD症状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后运动抽动及发声抽动的数量、频度、强度和复杂性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1);两组治疗前后在改善ADHD各分量评分差值及YGTSS量表分量评分差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共患抽动障碍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注意缺陷、运动及发声抽动均有明显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对患病学生的学业、成年后的就业和家庭社会生活等方面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中医认为病机关键为"脏腑阴阳失调",病机特点是阴静不足、阳动有余。目前本病的中医分型较多,我们根据《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中医理论,从气血津液出发,将病因归结为气阴两方面。对气阴两虚型ADHD患儿采用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法,并强调行为干预,临床采用中药联合外治法干预治疗小儿多动症,治疗过程中可增加家长和患儿交流时间,减轻多动症状,临床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9.
临床常将患有过敏性疾病的患儿称为过敏体质儿,而此种特殊体质亦被称为特应性体质.在临床跟诊过程中发现,就诊于儿科抽动障碍专病门诊的患儿常常合并多动症,在这类患儿中,部分罹患过敏性疾病者,或因该病诱发抽动障碍,或因该病诱使抽动障碍反复,在抽动障碍症状明显时,患儿的过敏性疾病亦有明显发作.张喜莲基于辨病、辨证结合辨体质的思路,提出在特应性体质患儿罹患抽动障碍合并多动症的治疗中应分清缓急与主次,即三者中明显影响患儿生活的方面应为治疗的主要侧重点.张喜莲在针对特应性体质抽动障碍合并多动症的儿童诊疗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故列举验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缓肝理脾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缓肝理脾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氟哌啶醇片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YGTS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YGTSS总分和中医证候总分组内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1;治疗组、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1.1%、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缓肝理脾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抽动症状,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1.
总结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经验.认为风痰为儿童抽动障碍的标证,而脾虚既是痰液生成之本,也是肝木化风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提出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病机为风痰上扰,流窜经络,外风和内风应同样重视,有形和无形之痰需要兼顾.主张从肝脾论治、采用扶土抑木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强调健脾与运脾相结合;脾胃之气阴兼顾,润燥相兼;注重脾胃... 相似文献
12.
王素梅教授从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阳亢有余,阴静不足”的特点出发,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生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病机关键是脾虚肝旺,风痰扰动,提出本病的辨治思路是确定病因,理清病位,分清标本虚实,做到方证症药相应.并以扶土抑木为基本原则,常用治法有疏肝解郁法、平肝潜阳法、清热平肝法、重镇平肝法、益气健脾法、健脾化痰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静灵口服液联合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门诊儿童多动症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者分为单用利他林的对照组(44例)和静灵口服液联合利他林的治疗组(50例),经4月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判比较,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静灵口服液联合利他林对于多动症的症状改善显效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抽动障碍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灵口服液联合利他林在治疗儿童多动症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者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正>注意力缺陷与多动症(ADHD)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能力差、情绪冲动为主要特征,常伴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近年来,笔者用甘麦大枣汤为主方治疗(ADHD)17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行为异常疾病,学龄期儿童发病率为5%~10%.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就有关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合并抽动障碍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西医治疗有诸多不足。而中医认为本病病变累及五脏,阴虚阳亢,风动痰扰是主要病机特点,治疗重在调理脏腑阴阳,熄风化痰兼以开窍安神,中医辨治本病有独到之处,既能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又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条治疗本病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辅治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效果。方法: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均予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中西结合组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结果: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治疗后中西结合组行为量表评分、视听整合连续整合测试(IVA-CPT)评分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治疗后中西结合组θ波低于西医治疗组,β波、SMR波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治疗后中西结合组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QL)评分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ADHD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钱乙“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五脏辨证体系以及重视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论治小儿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研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及相关文献,结合临床,总结TD共患ADHD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结果 TD共患ADH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阶段西医临床尚未有统一的治疗标准,药物干预疗程长,不良反应大,整体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大量医学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TD共患ADHD方面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结论 TD共患ADHD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非一脏之病,而是“五脏同病”,病机同样关乎五脏,其中与“肝主风”“脾主困”关系最为密切。通过总结钱乙学术思想在TD共患ADHD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儿童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脾虚肝旺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4例,脱落3例、剔除1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穴取百会及双侧合谷、太冲、脾俞、肝俞、曲池、足三里等,每4周治疗1次;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治疗,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血清NSE水平,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除对照组YGTSS发声抽动评分外,两组患儿YGTSS各项评分及总分、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YGTSS各项评分及总分、血清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9%(29/33),高于对照组的76.7%(23/30,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脾虚肝旺型T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患儿YGTSS评分及血清NSE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