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孕期睡眠时长与早产风险的关系,为预防早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Psyc INFO、CNKI、万方和维普共7个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3月。纳入有关孕期睡眠时长与早产关系的观察性研究。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后,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纳入研究的相对危险度(RR)或归因危险度(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5篇为队列研究,1篇为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孕妇4 494名。文献纳入结果显示,孕早期和孕中期的睡眠时间与早产没有关联,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晚期睡眠时间少于7 h可能增加早产的发生风险[OR=4. 28,95%CI (1. 53,11. 93),I2=0,P=0. 84]。结论孕早、中期睡眠时长与早产的发生未见明显关联,孕晚期睡眠时间少于7 h可能会增加早产风险,未来需要更多的基础医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来深入探讨孕期睡眠时长和早产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农药暴露与阿尔茨海默症(AD)有关的文献,探讨农药暴露是否为A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根据PICOs原则提出关键词,在CBM、万方、维普、CNKI、PubMed、EMBASE、CENTRAL数据库中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Endnote X7文献管理软件管理文献,运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NOS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设计表格提取相关信息。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阿尔茨海默病例及其农药暴露或血清中农药的含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效应值为暴露的比值比(OR)以及95%可信区间(95%CI),队列研究的效应值为相对危险度(RR值)及95%CI,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的合并模型。结果最终纳入4篇文章,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各2篇。纳入的2篇病例对照研究的异质性为无,I2为27%(P=0.24),合并结果为OR=2.41,95%CI(1.47~3.94,P=0.008)。纳入的2篇队列研究的异质性为中度,I2为58%(P=0.12),合并结果为RR为1.75,95%CI(1.22~2.50,P=0.002)。结论目前证据支持农药暴露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饮茶与帕金森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出中国人群中饮茶与帕金森病有关的文献,用Newcastle-Ottawa(NOS)量表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相关文献86篇,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帕金森病例1 373例,非病例3 118人。饮茶者发病风险是不饮茶者的0.5倍(OR=0.50,95%CI:0.41~0.56)。结论饮茶可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红肉摄入和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间的关联。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和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有关红肉摄入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关联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采用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 95%CI)作为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步共检索文献3 374篇,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其中队列研究5篇,包括暴露组6 000例,非暴露组403 837例;病例对照研究7篇,包括病例组3 762例,对照组6 856例。二分类meta分析结果显示人群红肉摄入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联存在高度异质性(I2=90.3%),且在饮食文化上存在层间异质性(P=0.017)。进一步通过高剂量红肉摄入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病风险的meta分析,发现高剂量红肉摄入可增加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OR=1.19,95%CI:1.00~1.42)。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红肉摄入剂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呈...  相似文献   

5.
谭梅娟  李靖  张艳芳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2):1470-1472
目的探讨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及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发病风险。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孕产妇的一般情况,既往生育史、孕期异常状况及精神分裂症患病等资料,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使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嵌入回顾性队列研究,将孕产妇以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比较两组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共收集到686名孕产妇的资料,其中不良妊娠结局者102例,发生率为14. 87%。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OR=0. 747,95%CI:0. 558~0. 998),早孕反应(OR=1. 381,95%CI:1. 136~1. 678),流产史(OR=1. 617,95%CI:1. 009~2. 591),合并精神分裂症(OR=6. 655,95%CI:3. 155~14. 036)。队列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47. 22%,明显高于非暴露组13. 08%(P<0. 001,RR=3. 611,AR=34. 14%)。结论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尽早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患有精神分裂症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孕前及孕期,咨询精神科及妇产科专科医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否会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包括早产、胎膜早破、子痫前期、流产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受限),为指导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Medline数据库中最早可用的查找至2017年12月19日前关于高危型HPV感染与妊娠结局关系的英文文献,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11篇队列研究,1篇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的结果:以流产为结局指标合并效应量结果为1.65[95%CI(1.14,2.39)],以胎膜早破为结局指标的研究合并RR为1.80[95%CI(1.24,2.61)],早产为结局指标的效应量结果是1.61[95%CI(1.36,1.9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子痫前期结局,检测部位为宫颈组织的亚组的合并RR为1.74[95%CI(1.31,2.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部位为胎盘组织的亚组的合并RR为1.73[95%CI(0.83,3.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受限的合并RR为1.34[95%CI(1.06,1.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有效的预防高危型HPV感染对于减少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估计PM2.5暴露浓度,探索妊娠期PM2.5暴露对早产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北京市某城区妇幼保健院的病例采集系统,由档案室工作人员、妇幼保健科室医生经过统一培训后,对384例孕产妇和新生儿信息进行收集,完成自设问卷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孕产妇社会人口学信息、婚育史、产前检查情况以及新生儿分娩情况等。其中,病例组有166例,对照组有218例。此外,通过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孕妇妊娠期PM2.5暴露进行估计。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OR=7.11,95%CI:4.12~12.25)、子痫或子痫前期(OR=10.23,95%CI:3.39~30.88)、孕期增重不足(OR=2.88,95%CI:1.55~5.36)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孕晚期PM2.5暴露每增加1μg/m~3,早产发生风险增加2%(OR=1.02,95%CI:1.01~1.04)。而产前检查(OR=0.15,95%CI:0.04~0.58)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妊娠期PM2.5暴露与早产发生有关,特别是孕晚期PM2.5暴露会增加早产发生的风险,孕妇妊娠期应更重视自我防护,避免增加早产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咖啡摄入与东亚人群恶性肿瘤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Pub Med,收集建库至2018年12月10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亚洲人群咖啡摄入与恶性肿瘤死亡风险关联研究的文献;采用Stata 15.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类Meta分析和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35篇,最终纳入分析5篇,其中4篇研究日本人群,1篇研究新加坡华人人群,总样本量为361 802人,恶性肿瘤死亡17 664例。咖啡摄入降低东亚人群的恶性肿瘤死亡风险(RR=0.93,95%CI:0.87~0.99);其中咖啡摄入与东亚男性恶性肿瘤死亡风险未见统计学关联(RR=0.94,95%CI:0.77~1.15),但可使东亚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风险下降12%(RR=0.88,95%CI:0.81~0.95)。恶性肿瘤死亡风险总体随咖啡摄入量增加呈降低趋势,每天饮1.5杯咖啡,恶性肿瘤死亡风险最低(RR=0.92,95%CI:0.86~0.98)。结论咖啡摄入可以降低东亚人群恶性肿瘤死亡风险,这种保护作用对女性更为明显;每天饮1.5杯咖啡,恶性肿瘤的死亡风险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妊娠期梅毒治疗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时机。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妊娠期梅毒不同治疗时机母儿结局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4月1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对孕早期与孕中晚期干预的母儿结局进行Meta分析,计算纳入研究的相对危险度(艘)及95%CI。结果共纳入20个研究(早孕期组660例,中晚孕期组2 2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干预时机不良妊娠结局及胎传梅毒的发生风险有差异。孕妇结局评价:①孕早期干预流产的发生风险低于孕中晚期[RR=0.28,95%CI:0.17~0.45,P0.001];②孕早期干预早产的发生风险低于孕中晚期[RR=0.25,95%CI:0.10~0.56,P0.001];③孕早期干预死胎/产的发生风险低于孕中晚期[RR=0.31,95%CI:0.15~0.64,P=0.002]。胎儿结局评价:①孕早期干预先天梅毒儿发生风险低于孕中晚期[RR=0.23,95%CI:0.17~0.31,P0.001];②孕早期干预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与孕中晚期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RR=0.54,95%CI:0.28~1.03,P=0.06]。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在孕早期进行规范化治疗,能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阻断梅毒的垂直传播,预防先天梅毒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双胎孕妇中孕期使用子宫颈托预防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数据库中,关于双胎孕妇中孕期使用子宫颈托预防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相关文献。其中,英文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CRT)、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Ovid-Medline及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ACP)等;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此外,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资料、论文集及学位论文汇编等。检索时间设定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月,检索内容为双胎孕妇中孕期使用子宫颈托预防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对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参照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PRISMA)报告规范进行报告。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I2检验,若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若I2>5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采用Mantel-Haenszel法评估RR值及其95%CI。 结果①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共计5篇RCT文献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涉及2 465例双胎妊娠孕妇,其中宫颈长度(CL)缩短双胎妊娠孕妇为827例。②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文献质量为中等质量文献。③对纳入的双胎孕妇中孕期使用子宫颈托的双胎妊娠预防早产主要/次要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示,中孕期使用子宫颈托,可明显降低中孕期双胎妊娠者分娩新生儿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率(RR=0.73,95%CI:0.53~1.00,P=0.05),但是增加了双胎孕妇的阴道排液发生率(RR=3.07,95%CI:1.29~7.30,P=0.01)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RR=3.85,95%CI:1.19~12.45,P=0.02)。对中孕期双胎妊娠合并CL缩短孕妇的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孕期CL<38 mm双胎妊娠孕妇使用子宫颈托,可显著降低孕龄<37孕周前早产发生率(RR=0.81,95%CI:0.69~0.94,P=0.007),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RR=0.50,95%CI:0.30~0.86,P=0.01)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CE)发生率(RR=0.43,95%CI:0.20~0.95,P=0.04);中孕期CL≤25 mm双胎妊娠孕妇使用子宫颈托,不能显著改善双胎妊娠的胎儿/新生儿围生期结局。 结论双胎妊娠孕妇中孕期预防性使用子宫颈托,并不能有效预防早产发生,但是可明显降低CL<38 mm双胎妊娠孕妇孕龄≤37孕周前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原发性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及Medline数据库,检索1989年1月到2010年2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糖尿病与肝癌关系的队列研究文献,共收集到28篇文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检索文献的合并RR值及其95%CI值,并根据入选文献的研究人群来源、性别、地域差别,以及入选文献质量评分的高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14篇,随访队列总人数为3 672 248例(名),累计肝癌患者3800例.经Meta分析,与未患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肝癌发病的RR值为3.33(95%CI值:1.82~6.10),提示糖尿病与肝癌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亚组资料分析显示,研究对象为一般人群和已患某种疾病的患者的各个研究合并RR值(95%CI值)分别为3.76(1.69~8.38)和2.41(1.34~4.32);男性经Meta分析综合后糖尿病的RR值(95%CI值)为2.32(1.70~3.17),女性为1.63(1.08~2.47).结论 糖尿病与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辅助生殖技术双胎受孕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Google学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重庆维普数据库。检索日期截至2015年6月。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检索、筛选、纳入和分析文献。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对各个研究报告的结果进行合并,计算合并相对危险度(RR)及相应95%的可信区间(CI)。通过亚组分析识别异质性调节因子。采用漏斗图和Egger检验分析潜在的发表偏倚。结果最初共检索到3 432篇文献,最终纳入32篇文献,涉及33 465例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和99 089例自然受孕双胎。Meta分析结果提示辅助生殖技术双胎受孕与自然双胎受孕比较早产(RR=1.08,95%CI:1.02~1.15)、低出生体重(RR=1.05,95%CI:1.01~1.08)、极低出生体重(RR=1.12,95%CI:1.00~1.26)和先天畸形(RR=1.12,95%CI:1.02~1.24)的风险分别增加8%、5%、12%和12%。尚未发现极早产(RR=1.13,95%CI:0.99~1.29)、胎儿子宫内生长受限(RR=1.21,95%CI:0.94~1.57)、小于胎龄儿(RR=0.87,95%CI:0.70~1.09)、围产期死亡(RR=1.00,95%CI:0.82~1.21)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R=0.99,95%CI:0.64~1.54)的风险在两组间存在差异。漏斗图和Egger检验(P≥0.124)提示无发表偏倚。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双胎受孕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高于自然双胎受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亲孕期不同途径苯暴露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系。方法通过国内外主要数据库检索到符合分析要求的14篇文献,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母亲孕期有机溶剂、石油制品、居室装修暴露均能显著增加儿童患ALL的风险(OR=1.21,95%CI:1.03~1.42;OR=1.66,95%CI:1.24~2.23;OR=1.16,95%CI:1.01~1.33);孕期吸烟与儿童ALL的关系尚不明确。结论母亲孕期有机溶剂、石油制品、居室装修接触是儿童ALL的高危因素,吸烟与儿童ALL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睡眠时间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之间的关联。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VIP)、PubMed和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0年2月27日公开发表的关于睡眠时间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关联的文献。采用比值比(OR)或相对危险度(RR)作为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5篇符合要求的文献,共计样本量150481例,其中病例数为44070例。分类Meta分析结果显示,短睡眠时间可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风险(OR/RR=1.12,95%CI:1.02~1.23),且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方法上存在层间异质性(P=0.040)。长睡眠时间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OR/RR=1.08,95%CI:0.93~1.26)。剂量-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间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风险呈U型关联(P=0.0015)。Begg检验和Egger检验均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 短睡眠时间可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风险,长睡眠时间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未见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探究孕期暴露于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与儿童发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关联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 Fang Data和VIP数据库,纳入孕期PFAS暴露与ADHD风险关联的观察性研究,并利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 4.2.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了10项合格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孕期暴露于PFHxS与儿童发展ADHD有关,高暴露相比于低暴露水平的OR(95%CI)=0.72(0.52, 1.00),其他暴露未发现关联性:PFOA、PFOS、PFNA和PFDA每升高1个ln单位,OR(95%CI)分别为1.23(0.98, 1.53)、1.23(0.93, 1.62)、1.36(0.83, 2.25)和1.10(0.71, 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牙周病与冠心病的关联程度,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符合本研究分析条件的牙周病与冠心病相关性文献,采用Meta分析法,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运用Rev Man 4.2分析软件和SPSS 13.0统计软件计算相关危险因素OR或RR值及95%CI,并绘制森林图.结果 共筛选出相关文献13篇,其中10篇为病例-对照研究,合并OR值为2.21,95%CI为1.91~2.56,3篇为队列研究,合并RR值=1.40,95%CI为1.28~1.54.对所有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各研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9.08,P=0.7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表明有无牙周病对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RR=1.43,95%CI为1.35~1.52).结论 牙周病与冠心病呈显著相关性,且可能互为致病和加重病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老年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后预防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5月15日的关于中国老年人接种PPV23的文献,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95%CI)为效应指标进行Meta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结局指标的稳定性,采用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结果初期共检索文献1 406篇,最终纳入文献9篇,研究类型均为队列研究。共纳入14 604人,其中暴露组7 656人,对照组6 948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暴露组与对照组肺炎发病率(RR=0.28,95%CI:0.14~0.54,P0.001)和呼吸道感染率(RR=0.71,95%CI:0.60~0.8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管炎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6,95%CI:0.18~1.18,P=0.106)。漏斗图显示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显示研究结果稳定。结论中国老年人接种PPV23能降低肺炎发病率和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饮酒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各研究进行数据合并与分析。结果纳入合并分析的文章共21篇,其中队列研究6篇,随访人数累计122288例,病例3053例;病例对照研究15篇,累计病例8838例,对照21591例。Meta分析饮酒与肺癌合并OR值为1.17(95%CI:0.96~1.42);男、女饮酒合并OR值分别为1.67(95%CI:0.61~4.59)和0.93(95%CI:0.51~1.68);男性饮啤酒合并OR值为1.46(95%CI:1.28~1.67);饮烈酒合并OR值为1.34(95%CI:1.02~1.74);饮酒≥7次/周与肺癌呈正相关(P<0.05)。结论饮用啤酒、烈酒和经常饮酒与肺癌有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心血管系统急性有害效应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CBM、CNKI 等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和参考文献,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截至2008年8月,共纳入21 篇文献,其中11 篇文献是时间序列研究,10 篇文献是病例交叉研究.meta 分析提示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心血管疾病发作有关(OR=1.008,95%CI=1.006~1.011,P=0.000),同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OR=1.006,95%CI=1.004~1.009,P=0.000).结论 PM10 短期暴露与人群心血管疾病发作、死亡风险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孕期保健工作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低出生体质量儿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共检索到218篇文献。所纳入的研究文献采用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合并OR(95%CI)值。结果最终共纳入文献20篇,元分析结果如下:影响我国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被动吸烟,合并OR值及95%CI为2.22(1.65,2.9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OR值及95%CI为2.87(2.14,3.85);孕期贫血,合并OR值及95%CI为2.21(1.69,2.89);孕期不良情绪,合并OR值及95%CI为2.89(2.02,4.13);多胎妊娠,合并OR值及95%C为4.07(1.86,8.89);孕期检查次数少(5次),合并OR值及95%CI为2.24(1.19,4.22);孕期体重增加偏少,合并OR值95%CI为2.71(1.95,3.78);早产,合并OR值及95%CI为10.52(3.05,36.29)。结论被动吸烟、孕期体重增加偏少、孕期检查次数少(5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孕期不良情绪、多胎妊娠、早产均是我国低出生体质量儿临床常见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