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证,病因多样,病机复杂,病势缠绵,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徐浩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在心悸的临证诊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灵活运用方证辨证、证素辨证、病因辨证、病时辨证、病证结合辨证等辨证方法,善于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和非药物调护措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悸辨证论治思路,临证诊疗每获良效。主要对徐浩教授辨治心悸的临证经验和学术特色进行探析,以期为心悸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
“胃实脾虚”一证的名称,首见于唐宗海《血证论》,在该书《脏腑病机论》一篇中,唐氏提出了“胃实脾虚,则能食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吴良村教授辨治肝细胞癌用药规律。方法:纳入吴良村教授门诊肝细胞癌87例286诊次,采集临床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对药物频数、类别、性味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频数最高的48种药物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结果:共涉及用药189种,累计用药频数5033次,频数最高者为枸杞子,其次为北沙参、白芍、甘草等;类别频数最高者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等;性味以甘、寒、苦、平为主;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13类,涉及方剂一贯煎、茵陈蒿汤等,药对知母与生地黄,金钱草与三叶青,龙葵与车前子等,以及相关性分析的药对青蒿与黄芩,黄连与地榆炭。结论:吴良村教授辨治肝细胞癌以益气养阴清热治法为主,辅以解毒散结、健脾渗湿、疏肝和胃、理气化痰等治法,用药善于甘、寒、苦、平配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名中医王昌俊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门诊处方,探讨王昌俊教授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医院处方系统收集王昌俊教授经辨治为原发性肝癌的门诊处方,提取方药信息,用EXCEL建立处方用药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并结合专家体会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69例,有效门诊方处共295首,使用中药共142味,142味中药按功效可分为17类,用药频次排前5类中药分别为的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药性前3位依次为寒、温、平;药味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聚类分析显示可归为5类中药:补气行气类、健脾益胃类、清热散结类、活血通络类和理气和胃类。结论:王昌俊教授辨治肝癌用药规律以调理气机的中药为主,注重健脾益胃类中药的运用,辨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相结合,辅以活血化瘀类中药。  相似文献   

6.
<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以肝细胞脂肪过度储存、变性为特征[1],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损伤[2]。目前M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3]。MAFLD强调综合干预,其基础用药主要为降血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等,长期使用均有潜在肝毒性[4]。中医药在治疗MAFLD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等优势[5]。常占杰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陕西省名中医,悬壶40余年,造诣颇丰,其在MAFLD的治疗上,提出“清源澄流”的辨治思想,研发临床验方消木丹等,疗效确切。笔者有幸从师侍诊,受益匪浅。本文对常占杰教授治疗MAFLD的学术经验掇菁撷华,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病例数据挖掘及分析卢秉久教授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征与用药经验。方法:采集并记录电子病历以建立医案数据库;使用频次频率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彩超及合并病情况)、中医证候要素(主诉症状、舌象及脉象)、中药药味及作用功效;采用Apriori算法对统计得出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并绘制网络图;运用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以树状图将数据结果可视化展示;基于数据挖掘结果探索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点,挖掘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名家诊治经验。结果:共纳入329例病例,发病以中年人居多,93.01%的患者BMI超过正常水平。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高尿酸血症为高频合并病。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脉要素分别为淡红舌、白腻苔及沉脉。纳入处方329首,涉及中药164种,高频药物共12味,以补虚药占比最高。关联分析得出18个核心药组,系统聚类得出6类新处方。结论:卢秉久教授认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位在肝脾,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浊瘀”是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治疗应以“祛湿化浊、活血通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卢秉久教授针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辨治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临床病例采集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卢秉久教授治疗PBC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纳入100例病例,共筛选出有效方剂100条,使用132种药物,累计频次为1 169次。使用频次高于30的中药有22味。药性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温性、凉性、平性、寒性、热性;药味依次为甘味、辛味、咸味、酸味、苦味、涩味;归经主要入脾、肝、胆经,其次为胃、肺、肾、膀胱经。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核心药组共15组,18组可以用于新处方聚类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9首。结论:卢秉久教授治疗PBC主要以祛湿为主,围绕祛湿,可采取健脾渗湿、活血祛湿、温阳化湿、解表散湿、行气祛湿、清热燥湿、淡渗利湿等方法。为进一步总结卢秉久教授对于PBC治疗经验及探寻新药处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挖掘卢秉久教授针对酒精性肝病的辨治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临床病例采集,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析聚类分析等高级别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卢秉久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方剂100条,使用89种药品,累计使用频次为1231次。使用频次≥20的中药有15味,药性主要为凉性,药味主要为苦味,多归于脾、肝二经。使用频次在25次以上的核心药组共11组,20组可以用于新处方聚类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10首。结论:卢秉久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以健脾祛湿为主,对于兼证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治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总结了郭维琴教授在“痰瘀同源”理论的基础上浅析老年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中医治法和用药特点,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思路。郭维琴教授在长期的治疗经验中总结出痰和瘀是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病理因素,基于“痰瘀同源”理论治疗老年高血压收效甚好。老年病人肝肾逐渐亏损,气血运行无力,津血同源,则易生痰生瘀,痰瘀进一步阻滞气机,或上蒙清窍,或郁而化火,或困遏阳气等,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郭维琴教授认为,治疗老年高血压当以整体观念为基础,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以补益肝肾为基础,以化痰祛瘀为主要治法,联合降压通脉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随症加减,寒温同调,散收并用,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1.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处自然界中,昼夜、节气、季节、年份等时间因素对生命和疾病会产生影响,“辨时施治”是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体现。“辨时”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古籍中论述颇多,涉及预防、诊疗、养生、指导用药诸多方面,为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基础[1]。人的生命过程、疾病的加重或缓解有其在时间上的规律,通过“辨时施治”发现疾病在时间上的规律,常能另辟蹊径、柳暗花明,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时振声教授辨治肾病“对药”浅析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463400)傅文录时振声教授是我国当今著名的中医肾脏病专家,置身于肾病研究30余年,融汇中西,学验俱丰,对多种肾脏病的中医治疗研究颇有建树。特别是善用“对药”,不仅临证运用得心应手,且临床往往有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的中医证候特征,并与射血分数减少心力衰竭(HFREF)、无心力衰竭(NHF)中医证候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4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符合入选标准的HFNEF、HFREF、NHF住院病例各30例,采集人口学资料、合并疾病、中医证候等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FNEF组女性比例、年龄及合并高血压病、房颤比例均高于HFREF组、NHF组(P0.05或P0.01);有吸烟史、饮酒史、陈旧心肌梗死病史比例均低于HFREF组(P0.01)。HFNEF组内分布特征:不同证候要素的出现频次依次为气虚血瘀水停阴虚、痰浊热蕴气滞阳亢寒凝血虚、津亏、气陷。组间分布特征:在3组间的出现频次依次为气虚HFREF组HFNEF组NHF组;阴虚为NHF组HFNEF组HFREF组;血瘀为HFREF组HFNEF组NHF组;水停为HFNEF组HFREF组NHF组;痰浊为HFREF组HFNEF组NHF组;热蕴为HFNEF组NHF组HFREF组;阳亢为NHF组HFNEF组HFREF组。结论 HFNEF人群特征、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HFREF、NHF存在一定差异,从NHF→HFNEF→HFREF,阴虚、阳亢比例逐渐减少,气虚、血瘀、痰浊比例逐渐增多,且水停、热蕴在HFNEF组相对多见。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诊疗中最常见的2种上消化道疾病.研究表明,FD和GERD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同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1-3].虽然FD和GERD...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炎(慢肝)属中医“胁痛”、“黄疸”、“臌胀”等范畴,为感染温热邪毒所致,其病伤在肝,常累及于胆、脾胃及气血,且病情易于反复。临床常见有湿热内蕴、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脾(胃)不和及气滞血瘀等,治疗每以疏肝利胆、清化湿热、调肝和胃及活血化瘀为大法。叶天士久病入络理论也符合慢肝演变规律。即初病感染湿热邪毒,肝失疏泄,为在经在气;久则肝郁气滞络瘀,邪入血分,为在络在血。据此,对慢性肝炎的治疗,当将络脉瘀滞作为辨证的一环,投以活血通络之品为佐,才能使血络瘀滞得通,气机调畅,邪祛正安。  相似文献   

16.
正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胃病包括慢性浅表性和糜烂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以及胃癌,几乎涵盖了胃黏膜从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癌变之良恶性病理演变的全过程。从"炎癌链"角度理解,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非可控性炎症是癌变发生前的第一步[1-3]。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不同证候胃黏膜Hp感染与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病理改变的倾向性明显不同,"湿  相似文献   

17.
精神心理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日益被重视,而“心胃相关”理论强调心神对胃肠的调摄作用,可以指导UC辨治。本文从“心胃相关”理论出发,认为UC的发病除涉及肝脾肾等脏之外,还与心密切相关,心用失调,心神不宁,肠失君命为重要病机之一;临证宁心、清心、养心因证而施,辅以温通心阳、疏肝解郁、活血通脉、清利湿热诸法;顾护脾胃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8.
危北海教授是全国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届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北京市中医局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危北海教授认为“虚”、“气”、“火”、“瘀”病因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与病机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从“虚”、“气”、“火”、“瘀”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危北海教授从“虚”、“气”、“火”、“瘀”病因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黏膜异型增生属于胃癌前病变的典型病理改变。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劳绍贤教授认为胃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以脾胃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热毒内蕴为标;在健脾养阴基础上,提出以“清热以防变,祛瘀以通络”核心治法,强调针对具体病理改变施以专药的重要性,并结合多年的研究及临证经验拟定“抗增生方”治疗胃黏膜异型增生疗效较好,同时列举典型病例加以佐证;充分体现了劳绍贤教授提出的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的现代中医临证思维,可为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持续或反复发作、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同时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1].本病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难以治愈,容易复发,且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是公认的消化科疑难病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