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注意与汉语阅读的关系。方法:依据识字量测试和瑞文智力测试得分筛选出阅读障碍(DD)儿童55例,并按年龄、智力匹配同年龄正常对照组(CA)儿童66例。采用数字划消测试测查两组儿童视觉空间注意能力。对所有被试进行阅读流畅性、阅读准确性、语音意识、语素意识等测试。结果:汉语DD儿童的注意划消得分低于CA儿童[(29.6±6.8) vs.(32.3±6.3),P0.05]。相关分析表明视觉空间注意与阅读流畅性(r=0.31,P0.01)和阅读准确性(r=0.31,P0.001)呈中度正相关。多重回归的结果表明语素意识和快速命名可以预测儿童的阅读准确性(β=0.4,P0.01;β=-0.39,P0.01)与流畅性(β=031,P0.01;β=-0.50,P0.01)。结论:视觉空间注意缺陷可能是引起汉语阅读障碍的原因之一,并且这种缺陷与阅读能力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查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快速命名和正字法加工的特点。方法:运用小学生识字量评价量表和标准瑞文智力测试,从171名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中选出20名发展性阅读障碍(DD)儿童、22名同年龄对照组(CA)儿童、18名同阅读水平对照组(RL)儿童。三组儿童进行数字、图片快速命名,和正字法加工技能测试,即真字、假字、非字判断任务,记录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DD组在数字、图片快速命名上的反应时均长于CA组(均P0.01),图片命名的反应时与R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数字命名反应时短于RL组(P0.05)。DD组和RL组均表现出拒绝假字的时间长于拒绝非字(均P0.05),而CA组儿童此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存在数字快速命名缺陷,其图片快速命名速度落后,与其阅读水平表现一致。本样本中的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表现出明显的正字法效应,即能很好地判断假字和非字。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图形和汉字的视觉辨识能力,探索其视觉加工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根据ICD-10诊断标准筛选出53名阅读障碍儿童,按照年龄、性别、家庭一般状况等匹配条件,按1:1的比例选择同班级53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根据汉字特点,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比较两组儿童完成图形视觉加工任务和汉字视觉加工任务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结果:图形视觉辨别任务显示:阅读障碍儿童正确率为(0.78±0.10),正常儿童正确率为(0.81±0.08);阅读障碍儿童平均反应时为(2494.42±488.23)ms,正常儿童为(2358.59 ± 593.48)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字视觉辨别任务显示:阅读障碍儿童正确率为(0.96±0.04),正常儿童为(0.96±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阅读障碍儿童平均反应时[(1715.21±343.76) ms]有长于正常儿童[(1598.72±318.03)ms]的趋势(P=0.073).结论:视觉加工能力对汉语儿童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够显著,视觉加工能力可能只是汉字识别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听、视时距加工缺陷。方法:比较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组(DD组)、生理年龄匹配组(CA组)、阅读年龄匹配组(RA组)分别在视、听觉时距二分任务中的表现。结果:DD组在视觉和听觉时距二分任务中的差别阈限值均较CA组及RA组大,但主观相等点则与CA组和RA组儿童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基于DD组数据的相关分析发现,视、听觉时距加工的差别阈限与阅读流畅性测验得分、语音意识测验得分、言语工作记忆测验得分(倒背任务)显著负相关,但是与言语短时记忆测验得分(顺背任务)无显著相关。结论:相对于CA和RA组,DD组在视、听时距加工中存在缺陷,为时间采样框架理论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被动和主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25例,以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18名.分别测试反映被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的pop-out视觉搜索任务及反映主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的线索-目标视觉搜索任务,比较两组反应时(RT)、正确率和个体内反应时标准差(ISD).结果:Pop-out视觉搜索任务中,ADHD儿童[(637.4±132.0) ms vs.(626.3±125.0) ms]和正常儿童[(635.5±131.1) ms vs.(626.6±138.5) ms]对左视野目标反应时均长于右视野(均P<0.05),但是两组之间反应时、总体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正常儿童左视野正确率低于右视野[(92.3±9.4)% vs.(94.5±8.1)%,P<0.01],而ADHD儿童左右视野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9±7.4)% vs.(90.7±7.5)%,P>0.05],ADHD儿童ISD大于正常儿童[(185.4±48.0) ms vs.(137.5±36.7) ms,P<0.01].线索-目标任务中,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对左视野的目标反应时均长于右视野[ADHD组,(641.1 ±94.2) ms vs.(629.1 ±83.1)ms;正常对照组,(626.3±128.6) ms vs.(614.9±133.1)ms;均P<0.05],且线索提示有效目标反应时短于线索提示无效[ADHD组,(627.6±89.4) msvs.(654.3±84.6)ms,P<0.01;正常对照组,(615.4±132.5) ms vs.(627.3 ±127.5) ms,P<0.01];两组之间反应时和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儿童ISD大于正常儿童[(200.1±46.8) ms vs.(147.8±32.8)ms,P=0.05].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ADHD儿童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其注意力状态均不稳定,波动性增大,注意力维持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汉语发展性阅读困难(DD)儿童汉语简体字双字符复合词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征。方法:抽取新疆某地区2所小学3~5年级儿童进行筛查,共筛出18例DD儿童,年龄匹配26例正常对照(CA)儿童。使用ERP测量方法,让DD组和CA组儿童识别真词、反向非词和随机非词,比较两组儿童反应时、正确率、P200和N400的差异。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DD组真词、反向非词和随机非词的反应时均长于CA组,正确率均低于CA组(均P<0.01)。ERP结果显示未发现P200效应,但有N400效应。DD组真词、反向非词和随机非词中N400平均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组随机非词的N400平均振幅比真词和反向非词的N400平均振幅更负(均P<0.05)。CA组随机非词的N400平均振幅比DD组更负(P<0.05)。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困难儿童存在语素意识缺陷,复合词加工与N400有关,发展性阅读困难儿童缺乏N400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抑郁障碍儿童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抑郁障碍(ADHD+DD)、ADHD未共患抑郁障碍(ADHD-DD)儿童,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各30例,采用Rey复杂图形测试、连线测试、Stroop色词命名任务对其执行功能的各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ADHD-DD组完成连线测试任务B试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125.0±60.8)svs.(92.6±50.0)s,P0.05],ADHD+DD组及ADHD-DD组的转换时间z分高于对照组[(0.2±0.7),(0.3±1.0)vs.(-0.5±1.1),P0.01]。ADHD+DD组及ADHD-DD组完成Stroop色词命名任务4试耗时均长于对照组[(40.3±10.8)s,(40.8±10.2)s vs.(34.0±7.6)s,P0.05]。ADHD+DD组及ADHD-DD组在任何任务成绩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患儿在反应抑制能力、定势转换能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缺陷,共病抑郁障碍可能并不加重ADHD患儿的执行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8.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特点。方法:整群抽取武汉市3所小学3-5年级儿童820人,根据ICD-10诊断标准,采取分层检测的策略筛查出阅读障碍儿童55名。按1∶2配比选取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相似的正常儿童110名进行配对研究,采用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yslexia Checklist for Chinese Children,DCCC)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的阅读特点进行评估。结果: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筛出率为6.7%;阅读障碍组儿童DCCC8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15.2±3.7/10.1±3.3、21.6±3.7/13.4±4.9、16.1±3.5/10.6±3.7、16.8±3.6/11.7±3.1、15.9±3.9/11.5±3.5、21.4±4.3/14.5±4.6、14.9±3.7/9.4±2.8、23.2±4.4/15.9±4.7,P均<0.001)。回归分析表明,各个因素的OR值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但只有听知觉进入方程(OR=2.00);DCCC各项得分的性别间比较显示,正常儿童男生各因子分数均高于女生(P<0.05),而阅读障碍儿童仅口语能力得分男生低于女生(15.3±3.7/17.8±4.1,t=-2.057,P=0.045)(P<0.05)。DCCC各项得分的年级间比较显示,正常儿童各因子得分年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而阅读障碍儿童的听知觉、意义理解、书写技能、阅读习惯因子得分年级间差异有显著性,三年级各项得分均为最高。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阅读中各个环节均受损害,但以听知觉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汉语听写困难儿童的客体-空间联结记忆水平.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从564名四至六年级的儿童中筛选年龄和智商匹配的听写困难儿童29名、非听写困难儿童(对照组)30名,以方向为视觉客体材料,3×4表格的位置为视觉空间材料,对比听写困难组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在方向-空间联结任务、方向记忆任务、空间记忆任务和动作记忆任务上的成绩差异.结果:听写困难组的方向-空间联结记忆成绩低于对照组[(2.96±0.99)vs.(3.57±0.97),P=0.024],两组在方向记忆成绩[(4.47± 1.13)vs.(5.02±1.05), P=0.069]、空间记忆成绩[(4.93 ±0.72)vs.(4.57±0.73),P=0.062]和动作记忆成绩[(3.82±1.02)vs.(3.66±0.76),P=0.091]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听写困难儿童的客体-空间联结记忆成绩落后,而其在客体记忆、空间记忆、动作记忆任务上的成绩正常,提示听写困难儿童客体-空间联结记忆成绩落后的原因是客体-空间的联结编码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听写障碍儿童是否存在视觉和听觉单通道的联结缺陷。方法:从小学三、四、五年级共412名儿童中,根据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关于听写障碍定义筛选出听写障碍儿童21名,同时选择年龄、智力水平以及阅读水平相当但不符合听写障碍定义标准的21名儿童作为对照。采用变化检测范式,在形-形联结实验和音-音联结实验中,分别以成对的几何图形和成对的单音节声音刺激为实验材料。通过比较探测刺激捆绑错误条件下的判断正确率,考察两组儿童的视觉和听觉单通道联结能力。结果:在形-形联结实验中,在探测刺激捆绑错误条件下,听写障碍组和对照组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0±0.15)vs.(0.66±0.17),P>0.05]。在探测刺激捆绑正确条件下,听写障碍组和对照组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7±0.21)vs.(0.60±0.20),P>0.05]。在音-音联结实验中,探测刺激捆绑错误条件下听写障碍组判断正确率低于对照组[(0.65±0.13)%vs.(0.76±0.12),P<0.01],探测刺激捆绑正确条件下听写障碍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0±0.16)vs.(0.64±0.17),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听写障碍儿童存在听觉单通道的捆绑联结缺陷,可能不存在视觉单通道的捆绑联结缺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的神经心理特征及其与儿童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关系。方法:对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试,智商≥70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20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22名正常儿童进行执行功能(复杂图形记忆任务、Stroop色字命名任务、数字字母连线任务、数字广度任务、汉诺塔任务、言语流畅性任务)和心理推理能力(表征变化任务、错误信念任务)测查,比较两组差异;并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测查,将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评分与两组执行功能和心理推理能力差异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复杂图形记忆任务中即时细节记忆[(5.2±5.7)vs.(10.8±6.5)]、延时细节记忆[(5.1±6.1)vs.(11.3±6.4)]、言语流畅性任务正确数[(15.6±6.9)vs.(21.1±5.2)]、Stroop色字命名任务第1试耗时[(24.8±17.3)s vs.(16.3±4.1)s]和第4试耗时[(61.0±33.3)svs.(41.3±11.2)s]、汉诺塔完成情况[(5/15)vs.(16/6)]和错误步骤数[(3.7±2.2)vs.(0.8±0.9)]、表征变化任务中自我信念正确数/错误数[(15/5)vs.(22/0)]和错误信念任务正确数/错误数[(13/7)vs.(22/0)]的测试成绩均低于正常对照儿童(P0.05)。相关分析显示,复杂图形记忆任务成绩、言语流畅性任务成绩与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中言语交流、社会交往部分项目得分呈负相关(r=-0.45~-0.73,P0.05),Stroop色字命名任务、汉诺塔任务、表征变化任务、错误信念任务成绩与ADOS得分呈正相关(r=0.44~0.57,P0.05)。结论: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可能存在执行功能及心理推理能力的缺陷;执行功能与儿童孤独症三大核心症状均相关,心理推理能力与儿童孤独症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和局限性兴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在静态和动态呈现条件下孤独症儿童对视向提示信息加工的特征.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儿童和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各10名.通过l张图片形成的静态视向提示和5张图片形成的动态视向提示,采用2(组别:孤独症儿童,正常儿童)×2(呈现方式:静态,动态)×2(提示性:有效提示,无效提示)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儿童在不同呈现方式下的视向提示反应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在静态条件下,孤独症儿童识别视向的正确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94.8±1.3)%vs.(99.5±1.3)%,P<0.05],且反应时较长[(470.2±23.8) ms vs.(389.2±23.8) ms,P<0.05];在动态条件下,有效提示的识别正确率高于无效提示[(98.8±0.5)%vs.(93.8±0.3)%,P<0.05],且有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无效提示[(463.1±19.7) ms vs.(504.8 ±21.4) ms,P<0.01],孤独症儿童的反应时长于正常对照组儿童[(544.6±28.4) ms vs.(423.3±28.4) ms,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提示孤独症儿童存在与正常儿童一样的视向注意转移,并无特异性视向注意损伤,孤独症儿童对动态视向信息加工可能较静态视向信息加工更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工作记忆训练前后的识字量和押韵判断的正确率及反应时,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训练的迁移效应。方法:选取32名阅读障碍儿童,采用双盲对照实验将其分为实验组16人和控制组16人,采用计算机自适应工作记忆干预软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儿童分别进行不同时长的工作记忆训练。结果:工作记忆训练后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识字量及押韵试次和非押韵试次的反应时上差异显著(t=2.06,2.20,3.36;P0.05)。结论:工作记忆训练对阅读障碍儿童可以产生有效的远迁移效应,改善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在中性和负性情绪干扰条件下对疾病或死亡敏感词的定向遗忘能力。方法:选取36名老年人(60~75岁)和37名青年人(20~30岁)参与试验,采用单字法定向遗忘范式,在中性或负性情绪面孔图片的干扰条件下,比较老年人和青年人对疾病或死亡敏感词的再认正确率和定向遗忘效应值。结果:在中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干扰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均表现为要求记住的再认正确率大于要求遗忘的项目(Ps0.05);老年人定向遗忘效应值小于青年人[中性:(0.4±0.1)vs.(0.6±0.1);负性:(0.3±0.1)vs.(0.7±0.04),Ps0.05]。在负性情绪干扰条件下,老年人对敏感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值大于非敏感词[(0.4±0.1)vs.(0.1±0.1),P0.001]。结论:老年人的定向遗忘能力弱于青年人,非敏感词的定向遗忘能力弱于敏感词,且老年人对非敏感词的定向遗忘效应在负性情绪下小于中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错误监控的特点及其加工的眼动过程。方法:采用眼动技术,选取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阅读水平匹配儿童和生理年龄匹配儿童各13名,记录三组被试在反向眼跳任务中的眼动反应与行为表现。结果:(1)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无意识错误中的扫视错误率高于另外两组儿童,眼跳潜伏期和扫视矫正时间短于另外两组儿童。(2)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有意识错误中的眼跳潜伏期、扫视矫正时间和扫视错误率与另外两组儿童没有差异。结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无意识错误监控的缺陷,缺少减慢反应以提高正确率的补偿机制,并且错误监控缺陷可能是导致其阅读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儿童在无干扰、早期干扰和晚期干扰条件下工作记忆及情景记忆的特点。方法:根据美国全国学习障碍联合会对学习困难的界定,选取8~12.5岁智力正常且语文或数学成绩居年级后25%的18名学习困难儿童作为实验组,选取语文或数学成绩高于年级后25%的18名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在无干扰、早期干扰(干扰刺激出现于200 ms)、晚期干扰(干扰刺激出现于900 ms)条件下,相继执行工作记忆与情景记忆任务,对正确率和反应时进行统计。结果:工作记忆任务中,学习困难组反应时长于对照组[(974.8±175.3)ms vs.(731.0±193.5)ms;P<0.05],且晚期干扰条件下反应时长于早期干扰和无干扰条件[(949.6±212.8)ms vs.(747.1±184.9)ms,(898.3±186.9)ms,P<0.05]。情景记忆任务中,学习困难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29.8%vs.38.8%,P<0.05),且无干扰条件下正确率高于晚期干扰和早期干扰条件(32.5%vs.29.7 vs.27.2%,P<0.05),两组儿童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2.1±241.4)ms vs.(1491.7±337.7)ms,P>0.05]。结论:学习困难组工作记忆和情景记忆成绩均低于对照组。工作记忆反应时可能受晚期干扰影响,而情景记忆正确率可能受早期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发展性心理干预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改善效果,为高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类别一致同一时间上课的两个班,干预班实施发展性心理干预方案,每周1次,每次3学时,连续进行10周;对照班不做干预。采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AE-ICS)、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化测量量表(EOM-EIS-2)、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EISM S)进行干预前后评估。结果:干预班AEICS总分干预前后变化大于对照班[(-7.9±13.1)vs.(0.8±11.2),P0.01];干预班EOM-EIS-2总体扩散和获得得分前后变化大于对照班[(-1.9±6.9)vs.(3.3±8.2),(5.5±7.3)vs.(-0.3±7.2);P0.01],而总体延缓和早闭得分的变化与对照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班EISM S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愿望得分的前后变化大于对照班[(1.2±2.8)vs.(-0.2±2.9),(0.3±2.5)vs.(-0.9±2.7);P0.01],而过去危机得分的变化与对照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发展性心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成年人在视觉搜索任务中不同工作记忆负荷下的注意特点。方法:选取45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成年人ADHD患者,以及44例年龄、性别、智商相匹配的健康成年人,通过工作记忆引导的视觉搜索任务来比较两组被试在低工作记忆负荷与高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的反应时与正确率。结果:在低工作记忆负荷[(823±144)ms vs.(754±123)ms,P0.01]与高工作记忆负荷[(912±163)ms vs.(851±162)ms,P0.01]条件下,成年人ADHD组的反应时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在两种任务中,低工作记忆负荷的反应时低于高工作记忆负荷下的反应时[ADHD患者,(823±144)ms vs.(912±163)ms,P0.01;对照,(754±123)ms vs.(851±162)ms,P0.01],低工作记忆负荷的正确率高于高工作记忆负荷下的正确率[ADHD患者,(95.9±4.3)% vs.(91.2±14.3)%;对照,(95.8±4.2)% vs.(94.4±4.9)%,P0.01]。结论:成年人ADHD患者在视觉搜索中存在自上而下注意缺陷。此外,视觉工作记忆负荷影响了ADHD患者的注意功能,当视觉工作记忆负荷增加时,注意资源相应减少,搜索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后靠移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三峡后靠移民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应用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319名三峡后靠移民和327名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后靠移民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和偏执因子分均高于当地居民[(123.5±37.0)vs.(117.4±26.O),(1.8±0.7)vs.(1.7±0.7),(1.3±0.4)vs.(1.2±0.3),(1.4±0.6)vs.(1.3±0.4),(1.3±0.4)vs.(1.2±0.3),(1.2±0.4)vs.(1.1±0.3);P=0.016,0.038,0.028,0.024,0.001,0.012];(2)移民的应激总分、生活事件得分、消极情绪体验得分和消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当地居民[(36.3±19.2)vs.(29.9±17.1),(2.9±2.O)vs.(2.4±1.8),(2.7±2.6)vs.(2.0±2.2),(2.4 2.2)vs.(1.9 2.0);均P<0.01];(3)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入模型的变量包括应激总分、主观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总分和健康状况,后靠移民心理健康的主要相关因素是应激总分、主观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总分和健康状况(B=0.198,0.152,0.256,-0.151,0.117).结论:三峡后靠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当地居民差,应针对影响后靠移民心理健康的因素,如应激总分、主观经济状况、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总分和健康状况等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移民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读写双困难儿童和听写困难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方法:在本横断面研究中,运用多重比较评估法分别对21名读写困难学生、20名听写困难学生和26名生理年龄匹配的对照组学生进行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和视知觉能力测验.结果:读写双困难组儿童的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组[(-0.85±2.05)vs.(0.69±1.78), (20.7±2.8)vs.(22.8±1.8);均P<0.05];读写双困难组儿童的视知觉记忆能力和视动统合能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7.2±2.4)vs.(8.6±1.8),(13.6±4.4)vs.(17.5±4.7);均P<0.05],听写困难组儿童的视知觉辨别能力和视知觉记忆能力得分低于对照组[(2.8±1.6)vs.(4.1±1.4),(7.3±2.4)vs.(8.6±1.8);均P<0.05].结论:视觉辨别和视觉短时记忆等功能的损伤是听写困难儿童特异性的认知缺陷,而语音、语义功能缺损则是读写双重困难儿童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